黛珂广告

徐悲鸿《猫石图》赏析

徐悲鸿《猫石》-徐悲鸿猫石赏析李鹏飞摘要: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现代画坛巨擘。本文介绍的《猫石图》是其盛年时期动物画精品之作,全卷彩墨为之,动物造型准确,颇具神韵,一股不可侵犯、奋起抗争的精神跃然纸上,极具艺术感染力。此图有丰子恺题跋一则,书法天真自然,内容妙趣横生,与画作相得益彰。今藏

徐悲鸿《猫石》-徐悲鸿 猫石赏析

李鹏飞

摘要: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现代画坛巨擘。本文介绍的《猫石图》是其盛年时期动物画精品之作,全卷彩墨为之,动物造型准确,颇具神韵,一股不可侵犯、奋起抗争的精神跃然纸上,极具艺术感染力。此图有丰子恺题跋一则,书法天真自然,内容妙趣横生,与画作相得益彰。

今藏安徽博物院的《猫石图》是徐悲鸿于1943年创作的,时年48岁,正值其艺术生涯巅峰期。是作纸本,立轴,彩墨,作品落款“悲鸿癸未”,钤朱文圆印“徐”,采用徐悲鸿惯用的手法,只取画面一角,以求整体视觉感受。画作有丰子恺题跋一则,跋文共一百三十五字,引经据典,妙趣横生(见图1)。

一、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享有“中国近代绘画之父”美誉。他的作品博取中西、融贯古今,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艺术修养,为艺坛所称道。他创作题材广泛,思路开阔,在素描、油画、中国画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所绘之物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二、作者艺术主张

徐悲鸿书画启蒙于家学,他幼年随父徐达章学习绘画,青年时期赴上海求学,而后辗转到法国留学,系统地学习了西方绘画方法技巧,深受学院派影响,对西方古典主义绘画风格极为推崇。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的思想;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绘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寻求真理”的原则。徐悲鸿的另一特色是线条坚卓清爽,这和他研习魏碑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线条既沉雄劲健又流转畅达。其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体、面关系的转折,随所画部位的硬直或肥厚而变化,特别是画山水和花木时,徐悲鸿均不使用传统的皴法,而以大块墨色造型,并用表现力极强的线条勾劲,以传其神。

三、作者的“猫缘”

众所周知,徐悲鸿尤以画马驰誉世界,他笔下的马笔墨酣畅,形神俱足,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实他除了画马,也喜欢画猫,且画得也同样精彩。

生活中,徐悲鸿是位爱猫的人,他的家中养过不少猫。也许是爱猫的缘故,他的作品里经常会见到猫的身影,其中油画里多白猫(如《抚猫人像》),国画里多花猫(如《树上》《猫戏图》)。有两件艺坛广为流传的趣事,也可见徐悲鸿对画猫的钟爱。1934年在天目山写生途中,他曾以考题的形式问自己的学生,“我的画,什么最好?”有人答“马”,有人答“鸡”,只有杨建侯答“猫”,他则独赞杨建侯有眼光。而1943年在赠予吕恩女士《猫》时,他更是打趣地说道:“男孩子给马,女孩子给猫。人家都说我的马好,其实我的猫比马画得好。”言语间,他对画猫的兴趣可见一斑。

这里值得赘述的是,为此画题跋的丰子恺也是位爱猫人士,他曾经专门撰写《阿咪》一文记述家中养猫趣事。

四、作品赏析

全本作者用将近三分之二的画面作一方巨石,绘一只花猫立于巨石之上,巨石后面绘若干绿植以衬(见图2、图3)。其中花猫、巨石的轮廓以西方写实主义手法用墨线勾勒,粗细有致,造型准确。花猫的颜色则用大面积水墨为之,显示出体积感与分量感。花猫的尾巴用浓墨扫出,体现出运动感和力量感。猫眼所视方向的石面,意笔挥扫,过渡自然,整体显得浑厚开阔,富有张力。在背景绿植的处理上,作者恣意挥洒,十分写意。石面近景以浓墨皴擦,远景以淡墨晕染,近浓远淡,层次分明。

此画最精彩的地方要数作者对猫神韵的匠心处理。作者以极其精微的笔触描绘猫的面部细节。且看此猫:高竖双耳,警觉异常;眉毛竖拔,活灵毕现;圆睁双目,怒气逼人;白须直挺,灵敏机觉;前爪直趋,坚实有力;后腿微蹲,腾腾欲起。在花猫眼睛处理上,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西画的光感、透视关系,将猫眼的剔透感及神韵全部画出,把整幅画面点活,深得顾恺之提倡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的味道。

纵观全卷,作者将写实与写意完美融合,以纯熟的手法烘托出猫的神韵,使笔墨得到极大的解放,达到形与神的统一。本幅作品很好地体现了作者提倡的“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主张。

徐悲鸿常常以作品“托兴”,他笔下的事物仿佛是“活”的,他的猫也常被赋予很多含义。如他在1934年创作的《颟顸》,以懒猫来比喻世间的糊涂虫,批判那些企图逃避现实斗争,于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不顾的利己主义者。1935年创作的《蕉阴凝视图》,以猫遣兴,将国难哀思之情和对温淑爱美憧憬之情细腻地表现于笔端。1944年创作的《猫戏图》,则表达了他和陈志华之间的深厚的师生情。

本幅作品创作于1943年,当时祖国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万万同胞处于战火之中。徐悲鸿于1942年从印度回国。他先是在昆明举行画展,并将全部收入捐献劳军。后返重庆中央大学任教,客居于沙坪坝,并开始筹建中国美术学院。1943年迁居重庆磐溪中国美术学院。此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这其中有很多作品都托付着画家的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情感,例如作品《山鬼》《国殇》《鹰扬》《群狮》等。在民族危难之际,作者的笔触始终和祖国的脉搏息息相通,将其满腔的爱国情愫通过画作表达出来。

《猫石图》中,此猫怒目欲眦,跃跃欲起,威怒之气自画面腾出,那誓要赶走一切外侵之物的信念,那时刻准备厮斗奋争的决心,无不感染着观者。此处作者虽未题跋直明“托兴”之意,但是画面中所传出的觉醒与奋起精神及誓要抵御外侵者的态度,在那时那月,一顾即明。

这幅作品完成之后,为客居巴蜀地区的韶承所得。韶承与丰子恺交好。丰子恺于1943年到1946年间,客居重庆沙坪坝,并自筑屋舍日“沙坪小屋”。1943年清秋的某日,丰子恺到韶承家做客,有幸与此画结缘。应韶承之邀为此画作了题跋,跋文如下(见图4):

昔吴道子于赵州柏林寺壁上画水,州人摹其波涛汹涌之状,木刻翻印,家家黏照墙上,谓可以镇火。常州太平寺佛殿后壁亦有徐友画水,兵火间,寺屋尽焚,而此殿巍然独存,或云画之力。民国癸未,予与韶承先生同客巴中。清秋桌日,予访其居,见有悲鸿先生画猫悬壁上,即属予题字。巴中苦鼠患。信乎古之传说,则此画必可镇鼠,遂为题端。子恺

钤阴文“丰氏”朱印,阴文“缘缘堂”朱印。是跋体现了丰子恺深厚的书法造诣,全篇作者以行书为之,字字独立,字字活跃,气息一贯,天真自然。全卷有质美亦有妍美,以魏书为质,拙朴纯厚;取章草、小草之妍,活泼多趣。丰子恺曾在弘一大师指点下,苦研魏碑,认真地临摹过《张猛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等碑刻书法,后来又专心临摹晋代索靖的《月仪帖》。他的书法源于魏碑,兼及章草。风格的形成,既有师门的影响,也有自身对现实世界的感悟。丰子恺书法上非常服膺于马一浮,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而马一浮的书法正是魏碑与二王行书结合的典范,他的书风对丰子恺书法颇有影响。

作为一位爱猫的文人雅士,可以想象,丰子恺见到这幅画时的兴奋之情。他在跋文中先是提到了吴道子和徐友画水的故事,此二位画家因画艺高超,将水画得极其传神逼真,在民间享有极高声誉,甚至一度被神化。言毕此典故,丰子恺转而记述了他与此画结缘的因由。是年,巴中地区刚好鼠患比较严重,丰子恺认为徐悲鸿的“猫”极为传神逼真,当与吴道子、徐友的“水”媲美,乃不可多得的神品,定可以镇住巴中地区的老鼠,于是欣然写下这篇跋文。这其中当然富含饶有趣味的“古之传说”,但也反映了丰子恺对这幅作品的认可和赞美之意。

丰子恺的助阵无疑使《猫石图》如“猫”添翼,不仅丰富了其艺术魅力及文化内涵,也增添了作品的传奇色彩。两位中国现代画坛艺术大师,具有同样的爱猫情结,彼时均客居于重庆沙坪坝,书法上又俱得魏碑之髓,诸多的因缘巧合通过本幅作品融会一息,谱写了一段艺坛奇缘。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徐悲鸿《猫石图》赏析

徐悲鸿《猫石》-徐悲鸿猫石赏析李鹏飞摘要: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现代画坛巨擘。本文介绍的《猫石图》是其盛年时期动物画精品之作,全卷彩墨为之,动物造型准确,颇具神韵,一股不可侵犯、奋起抗争的精神跃然纸上,极具艺术感染力。此图有丰子恺题跋一则,书法天真自然,内容妙趣横生,与画作相得益彰。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