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代的人物俑作为随葬明器,逼真而详尽地记录了社会生活,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各类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
【关键词】唐代 人物俑 驻马店市博物馆 白陶俑
在唐代的人物俑中,常见的有贵族妇女俑、男女侍从俑、文官俑、武士俑、天王俑、乐舞俑以及胡人俑等。这些作为随葬明器的雕塑陶器,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及各类手工业生产的重要实物资料。2012年6月,驻马店市博物馆开馆之际,从西平县调拨了一批唐代白陶俑。据了解,这批白陶俑是西平县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9月在专探乡朱湖村东沟一墓中发掘出土的。该墓为砖室墓,墓室东西长2.4米,南北宽2.3米,残高1.2米。平面呈近正方形,由棺床和二层台两部分组成,棺床上置夫妇二人的骨殖。随葬品陈列在二层台上,共出土完整文物15件,现分述如下。
镇墓兽: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29.5厘米,长15厘米,宽12.4厘米。狮面兽身,仰首躬身,前足直立,趾作偶蹄形,后腿伏地成跪卧状,头顶一螺形独角,头后及脊部有四簇鬃毛,尾贴附在臀部(见图1)。其二通高26.6厘米,长17.2厘米,宽13.2厘米。姿势与上件恰对称,造型略有不同。该兽头上有一圆柱形独角,头后及脊部有三簇鬃毛,趾作兽爪(见图2)。
马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29厘米,长29.6厘米,宽10厘米。勾首弯颈,络头张嘴,长鬃披拂,背上置鞍,鞍上有袱。腿残,直立于长方形台板上(见图3)。其二通高29.5厘米,长29.9厘米,宽9.5厘米。姿态与上件对称,个头稍高一些(见图4)。
武士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37厘米,长11.8厘米,宽8厘米。脸型方圆,头戴盔甲,有护耳和护颈,身着明光铠并有护膊,外披护肩甲,腰束带,短袍至膝部,下裹护腹,足穿鞋。双手握拳,左手置于胸前,右手放于腰际(见图5)。其二通高36.5厘米,长11.5厘米,宽7.8厘米。姿势与上件相同,形体稍微小些(见图6)。
文吏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38.8厘米,长10.8厘米,宽7.5厘米。文吏装束,低首垂目,鼻直口方,头戴进贤冠,身穿宽袖襦,外套通裆衫,衣长至膝,下着宽腿裤,不露足。直立,双手拱于胸前(见图7)。其二通高37厘米,长11.4厘米,宽6.3厘米。形态与上件对称,个头稍矮(见图8)。
男侍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22.2厘米,长6.6厘米,宽5.2厘米。头戴幞头,身穿袍服,双手相握,抄于胸前(见图9)。其二通高22.2厘米,长6.8厘米,宽6厘米,姿势与上件对称(见图10)。
女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20厘米,长6.6厘米,宽5.5厘米。头挽双髻,身穿宽袖长裙,长裙曳地,腰束长带,右手拂于腰际,左手似提包,面带微笑(见图11)。其二通高24.5厘米,长7.1厘米,宽5.5厘米。头绾高髻,身着交领宽袖长裙,肩披巾帛,双手拱于胸前,长袖下垂至膝下(见图12)。
骆驼俑:2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其一通高33.5厘米,长31厘米,宽10.3厘米。昂首挺颈,仰望长空,腰身略长,双驼峰,左右分张,背上铺有一个椭圆形背垫。短尾贴于臀部,四肢强健,直立于长方形托板上(见图13)。其二通高33.6厘米,长33厘米,宽9.7厘米。形态与上件对称,腿残(见图14)。
侏儒俑:1件,陶质,白胎,中空,通体施白色陶衣。通高11厘米,长4.7厘米,宽4.4厘米。胡人形象,身材矮小,宽鼻阔嘴,浓眉深目,络腮大胡子。头戴幞头帽,身穿长袍,腰系带,不露足靴,左手置于腰部,右手抄于腰后(见图15)。
纵观出土的白陶俑,应该是一组随葬品组合,且同一类陶俑的面目神情各不相同,发髻服饰变化多样。这批白陶俑的作用不言而喻,男女侍俑是侍奉墓主人的,文官俑是为墓主人出谋划策的,武士俑是用来防护守卫墓主人的,马俑和骆驼俑是供墓主人出行方便的,镇墓兽是为震慑恶鬼邪神,使墓主人免遭侵扰的,胡人俑是供墓主人取笑娱乐的。这组陶俑反映了唐代的风俗习惯,是厚葬之风盛行的产物,也是封建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曲折映射。
这批白陶俑的造型特点有:
(1)镇墓兽整体造型为狮面兽身,独角,背部有鬃毛,身姿挺拔,面容凶猛恐怖。重点刻画其头部的五官和表情,对于躯干和四肢用概括的方式进行塑造,形体饱满流畅,造型简洁质朴。同时镇墓兽成对出现,并多与身披铠甲、神态庄重的镇墓武士俑伴出。
(2)女俑整体造型清瘦典雅,用长线条来表现长裙的修长和飘逸,裙腰高齐胸口,更显得身材颀长。男俑脸型方圆,头部偏大,上身长下身短,乍看身体的比例不那么和谐。文吏俑表情拘谨,虔诚恭敬。武士俑怒目圆睁,威武有力。马俑头小颈长,膘肥体壮。
(3)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是我国古代中西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载运工具,也是中外交通频繁发达的历史见证。骆驼俑与土生的陶畜模型地位相同,甚至更高,是贵族与富人身份的象征。
(4)胡人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对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及外国人的统称,胡人俑揭示了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大发展、大繁荣。该墓出土的是一个侏儒俑,显示了当时少数民族的地位比较低下。这些贵族和富人家中的侏儒,或供主人取笑娱乐,或服侍主人,干一些杂役,甚至专门充当肉几,让主人坐于其身。
综上所述,该墓出土的白胎镇墓兽、人物俑、骆驼俑以及胡人俑的造型特点是写实,对细部刻画不那么精细准确。整体看来,头部偏大,身体比例不太和谐,男俑脸型方圆,女俑清瘦,马体肥硕,服饰衣物都与隋代非常相似,故而推断该墓年代为初唐时代,即武德、贞观年间。墓主人应当是当地的贵族或富人。这批精美的白陶俑也为研究唐代的丧葬制度和雕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隋唐五代,以精细雕塑、华贵妆銮打扮陶俑,不仅有彩绘陶俑,还有精美无比的三彩釉陶俑。陶俑内容有文官武吏、乐队仪仗、男仆女侍、行商艺人以及外国的遣唐僧侣、使臣、客商、丝绸之路载运货物的明驼骏马,再现了唐人的社会生活。唐代的陶俑藝术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宋朝以来,墓葬中的纸糊明器增加,陶俑减少,制作日趋简单。元明时期陶俑使用更少,但仍然沿用。有的墓葬陶俑更是把墓主人生前役使的奴婢、使用的仪仗、起居房舍、出行车轿完全塑出,浩浩荡荡,逼真而详尽地记录了社会生活。陶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习俗、意识形态、经济活动的生动记录,也是陶塑艺术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
董亚梅 驻马店市博物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驻马店市博物馆珍藏的唐代白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