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视觉艺术典藏 老壁画片
颜艳华
摘 要:佛教艺术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依附于佛教理念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佛教建筑、石窟寺庙彩塑、雕塑、佛教壁画及其他绘画等,其中尤以敦煌壁画艺术对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最为显著。敦煌壁画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等,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冲融、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
关键词:佛教艺术;敦煌艺术;壁画;视觉艺术思维
一、佛教艺术概述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中许多现象无法解释,于是信仰自然,崇拜天、地、日、月、动物、植物等,并由此而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由于生产关系更加复杂化,因此需要以更加复杂的方式来调节、缓和社会矛盾。如释迦牟尼创始的佛教、耶稣基督创始的基督教、穆罕默德创始的伊斯兰教等。在我国历史上,由印度传入的佛教对中国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最为深刻,流传的时间也最长。佛教艺术在整个世界文化艺术史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对我国的视觉艺术思维形式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公元250年才有了官方确立的佛制和正式剃度的沙门,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机构,这些机构是专门处理教徒团体事务的。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经过大量的翻译,使得佛教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开始有了佛教独立流派,许多的寺庙和石窟大量涌现出来。
敦煌石窟艺术是我国佛教艺术中的经典之作。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入的,但来到中国以后,经过中国佛教艺术家的生活体验、积累和创造以及名族艺术的熏陶,使佛教艺术形式成为比较典型的中国式样,体现出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和风俗民情。
二、视觉艺术思维
视觉是思维的一种媒介,视觉艺术思维是思维科学中的一部分,在人类的精神生活和艺术活动中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思维活动依附于每一个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具体的人,而这些差别主要体现在人所生活的环境、所受到的教育及个人智商、身体状况、情绪等方面,这些因素对人的思维能力产生着影响。视觉艺术思维虽然主要对从事视觉艺术创作的人而言,但事实上,视觉艺术思维或多或少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在这里,“视觉”作为前提,将艺术思维的内容限定在它的范畴之内。
三、佛教艺术对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
佛教以文学艺术为主题的作品大都以佛教思想和佛教故事为主,那时从事艺术作品的工匠们通过形象思维的方式把自己对佛教艺术的理解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佛教艺术作品。这种依附于佛教理念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佛教建筑、石窟寺庙彩塑、雕塑、佛教壁画及其他绘画等,如新疆的拜城、库车、甘肃的敦煌、河南洛阳的龙门、山西大同的云冈等石窟艺术,构成了佛教艺术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佛教绘画艺术中那些丰满稳重的构图、圆润流畅的线条、华丽浓艳的色调、热闹欢快的氛围,使我们看到历史赋予佛教艺术的精华所在,领悟到佛教艺术深沉的内在意蕴和视觉艺术思维的方法。
(一)飘逸的线条美
飘逸流畅的线条之美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绘画艺术思維形式中较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在原始的日常生活器物上和装饰品上出现了大量的文字书写与绘画相结合的内容,多以流畅的线条表现装饰的内涵。线描是敦煌石窟艺术作品造型的主要手段,它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逼真生动的艺术形象。
至唐代,绘画艺术思维、绘画的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日渐成熟。线描的变化也都已运用自如,线描的种类也日趋丰富,有用墨线勾画,有用粉线、朱线勾画。敦煌艺术中中国的壁画作品,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线描风格。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比较注重面部表情的表现、身体的动态、内心的情感,壁画中许多空中飘舞的飞天形象,衣纹飘带的描绘生动流畅,并略带神秘感。对于敦煌壁画的线条之美,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先生说:“一笔下来,拉出的线条给人以跳动之感。其造型感觉,使人觉得有鲁奥之风格。这表明,一千年前,鲁奥水平的画家,早已在敦煌存在了。欣赏壁画时,如注意一下线条,便会看出画家的水平。如果系名作,尽管是画在垂直的墙壁上,也如同画在纸上或绢上一样精美,而且栩栩如生。作者丰富的实感就会逼真地表现出来。人们可以超越时空地听到作者的气息。作者的激情会传递给欣赏者。我要探求的源流就在于此,并为此而作长途旅行。我敢断言:敦煌壁画,即使放在世界美术作品中,也是无与伦比的艺术作品。”
(二)脱俗的笔墨美
笔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机构成部分,作为一种工具和一种作画方法,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几千年。笔墨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一个载体。它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种绘画工具,实实在在的物品,中国画中的笔和墨;第二,中国画技法的总称,指用笔和用墨,“笔”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以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第三:指画家艺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其审美等个人追求,这种艺术精神和个人审美追求主要通过格调、风格、气韵等显现出来。
敦煌洞窟壁画中,敦煌的艺术家们绘制了大量的装饰图案,可谓是美不胜收。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装饰图案是由于洞窟内的建筑场面过于宏大,壁画种类又过于繁多,即便是同一类型的壁画,其内容也有所差异。因此为了区别各画之间的关系,敦煌艺术家在窟内各壁间转角处、窟檐与窟前殿堂建筑上,窟顶平棋、藻井、人字坡,佛龛龛楣、龛沿等处绘制了大量的装饰图案,类似于洞窟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建筑、器物、佛光等上面的各种装饰图案,由于其画面本身内涵简单,宗教含义相对来说比较淡薄,所以画家们在处理这些画面时也会用一些图案来使其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这些装饰图案在洞窟壁画中主要起到一个美化功能,其本身与佛教的教义关系不大,加之其内容丰富多彩,材料种类繁多,因而艺术家们可以任意发挥他们的表现力和想象力,进而使敦煌洞窟壁画精彩纷呈、绚丽多彩。敦煌壁画中每一所洞窟是一个单独和完整的空间,因此壁画均是以窟顶和四壁为主要表现空间位置,窟顶又是一个较为独立的空间,与四壁虽然有联系,但毕竟各自有区别。窟顶形制多样,或由平顶与人字坡组成,或为覆斗顶。第一种为早期隋代以前洞窟的主要形式,以斗四平棋和仿椽形人字坡合成,所画壁画均为图案画,思想性不强;隋唐及其以后大量的以殿堂窟为主的洞窟,覆斗顶成了敦煌洞窟的主流,壁画由井心和四坡组成,千佛画成了窟顶的主要壁画内容,间有经变画出现。
(三)雅致的色彩美
敦煌石窟的色彩表现主要有线色并重、墨色并用的特点,通过色彩与线的结合,使敦煌壁画具有独特的意象美,并使其色彩体系独具一格,线色与墨色的完美结合是敦煌壁画色彩美的一个重要体现。壁画中的色彩布局对比强烈,颜色信息丰富,使得画面看起来富丽堂皇、精彩绝伦。敦煌壁画的画工们,在创作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艺术上的自由。敦煌壁画的色彩充满了主观精神性,画工们自由设色,创作过程充满了主观能动性,他们不会刻意模仿现实中的颜色规律,以服务佛教精神为前提,尽量用颜色表达出佛教精神的情感世界。这种艺术的感官是大胆的、自由的。在色彩运用上,“晕染法”是敦煌壁画技法的典型代表。这种晕染技法主要用于衣纹图饰、卷草花瓣,以及人物脸、手等外露肌肤部分。晕染法经历了一个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并存与融合的过程,这期间敦煌壁画继承和发扬了多种民间艺术,并与中西绘画艺术的多种精华相融合,充满无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手法,将我国绘画艺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敦煌壁画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同时又结合了本民族艺术,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布局法则,其色彩结构鲜明、独具特色,色彩效果运用得无可挑剔,给人以美的感觉。敦煌壁画很好地将民族艺术与宗教艺术融合在一起,内容丰富多彩,装饰性很强。敦煌艺术将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宗教离不开想象,艺术创作也需要想象,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宗教艺术中思维的内在动力。敦煌壁画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许多艺术家在表现佛教艺术形象时都把艺术性放在重要的位置,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使其創作与众不同并不同凡响。敦煌绘画中的人物,无论是佛像、菩萨还是普通人物,描绘的重点皆在于其“神气”,而传神写意是中国绘画中最高的境界。因此,从人物的造型、线条的处理、色彩的表现等许多方面都与传神结合起来。通过人物的外貌形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通过人的眼睛表现人的精神,这是敦煌艺术中所注重的表现手法,也是敦煌艺术家们视觉艺术思维的精华所在。
参考文献:
[1]沙武田.敦煌画稿研究[M].北京:名族出版社,2006.
[2]廖军.视觉艺术思维[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3]易存国.敦煌艺术美学——以壁画艺术为中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叶兆信,潘鲁生.佛教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陈江晓.敦煌石窟壁画色彩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佛教壁画对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