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海
摘 要:芜湖铁画是中国画与渗碳钢冶炼锻造工艺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芜湖铁画的功能经历了“我—我”自我娱乐、民俗文化功能、精神审美功能和以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多功用性功能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芜湖铁画;铁画史;艺术功能;中国画;宗教
“功能是工艺形成的原始推动力。”[1]一项民间艺术发展到现在必然有它完整的发展脉络, 理清铁画艺术史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也是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2]历史地考察特定的艺术,是获得艺术功能的一个有效方法。一切偶然都是必然,我们需拨开历史的迷雾,循着芜湖铁画发展的足迹,更好地探究芜湖铁画艺术功能之变迁。
一、自我娱乐功能
“人类的一切造物活动都是在人类需要的驱动下进行的,人类的造物活动首先要满足的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即生存生活的需要,进而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需要。”[3]然而,芜湖铁画是在冶铁、锻造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铁具器件已经满足人们改变大自然的最基本需求。比如,大户人家门上的门扣,大户人家去世时所用的棺材寿桃(棺材每个板面连接处的铁制品)和帐勾,都是满足人们实用需求的。因此,芜湖铁画产生之初原本形态的生活实用功能被大大削弱。之后,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情境中,其他功能将占主导地位。
芜湖铁画最初产生,有许多关于汤天池的民间传说。汤天池幼时跟王师傅学习打铁,因身体弱小,常受师傅责骂。一天,他又受到师傅责备,偷偷在老浮桥上哭泣。一位仙人幻化成跛足老人好言相劝,指点他要头脑灵敏、手脚勤快。回到铁匠铺后,他把一块神似螃蟹的杂铁,挥捶轻打,果真打出一只螃蟹。师傅看后,甚是称赞,将其一生的打铁手艺传授小天池。
故事尽管神幻色离奇,带有后人强烈的主观情感,但我们可以在故事中体会到:铁螃蟹是汤天池在一种偶然改造活动中创造性完成的艺术创作品。斯托洛夫斯基在论述游戏活动时说:“虽然在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所有活动是相互联系的,但是他们仍然表现艺术家个性的不同方面,表现这个个性心理学结构的不同成分:在认识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理智成分,在评价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情感成分,在改造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意志成分和想象成分”[4]。铁螃蟹,是“艺术家的各种‘我之间形成自动交际联系,即‘我—我类型的交际”[5],这种交际意味着人的精神能力,包括他的思想、感情和想象之间的运动和游戏。汤天池这种运动就说明游戏活动的特征,他把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创造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游戏。这种游戏本能和冲动,就是艺术创作动机。艺术活动的动机规定了“它的某种功能的意义,表现对这些功能意义的期待”[6],而“功能是艺术产生的原始推动力”。所以,汤天池自娱自乐的艺术活动需求,规定了早期芜湖铁画艺术具有自我娱乐的功能。这也符合斯托洛夫斯基的“艺术的功能先于艺术而存在”。同时,汤天池“把创造出来的虚构实物等同于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领域,于是就产生出‘我的社会本质”[7],即汤天池创作铁画时的自我娱乐功能,被人们接受、把玩,形成社会群体对芜湖铁画自我娱乐功能的认同。
《铁画歌·序》中“与其为邻,日窥其泼墨势。画师叱之。鹏发愤,因锻铁为山水障……寒汀孤屿,生趣宛然”[8]的记载,也是源于精神能力的冲动和游戏。汤天池学画被拒,发愤锻铁创造,把绘画技巧和铁艺结合,打制出“四君子”图。萧尺木看后欣喜不已,成为莫逆之交。早期铁画产生,是汤天池的一次游戏尝试,是汤天池自我娱乐的体现。故,芜湖铁画产生之初,具有自我娱乐的功能。
二、民俗文化功能
芜湖铁画在摆脱造物的首要需求、实现造物实用生活功能的基础上,虽然身上难免带有民间的审美标准、美的规律、审美思想,但是此时铁画的精神审美功能并不突出。相反,芜湖冶铁、锻造技艺与宗教结缘,使芜湖铁画的民俗文化功能大大增强。
铁画起源于寺庙亭台宝殿里的铁制艺术品,早期铁画叫“铁花”,一般用于寺庙佛案上花瓶的插画,是香客烧香拜佛最理想的贡品,也是一种时尚。每年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庙会,香客途径芜湖,购买铁制花枝或者铁花灯,再前往九华山庙会。现在武当山紫霄宫仍然存有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由路永和锻造的缠枝花卉铁烛台,在九华山尚存清代铁花,五台山曾发现刻有天启年号、施主购买自芜湖字款的铁花灯。铁花和铁花灯在当时被作为宗教礼仪用品,用来供奉佛祖,是承担信众信仰的物质形式和重要的传播载体,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涵义只有在进香供奉仪式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其功能,满足香客心理期望。因此,庙会香客供奉铁花,不能将其简单视为一种民间艺术品,它具有民俗的生活过程和文化学的意义,是文化传统的具体表现或组成部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它是一种动态的民俗活动情境,是一种民俗事象,是民俗的替代物,脱离了民俗活动,也就缺少了文化背景。”[9]值得一提的是,芜湖铁画不断衰落,甚至一度消失,与铁画民俗功能的丧失有很大关系。悠久的铜铁文化并未孕育出多彩的铜铁民俗活动。随着庙会供奉铁画习俗的消失,后期又没有形成与铁画相关的民俗活动和文化礼仪,致使铁画艺术功能开始转向。宗教民俗与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的结合,为铁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原动力。正是当时的民俗文化功能,使铁花成为芜湖铁画艺术的雏形和开始。
三、精神审美功能
清代,中国画和铁艺结合,芜湖铁画功能才真正转变为精神审美功能。自此,芜湖铁画艺术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形成了本身的艺术自律性发展。
任何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都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明末清初,皖商经济发达,芜湖人才荟萃,艺术氛围浓厚。新安画派、姑熟画派和宣城画派组成的皖南画派,绘画理论大致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意言志,应物传神;绘画技巧讲究“以简为主、以线为主、以点为主,按不同层次点点线线相接或点线与块面相接”[10]。这般艺术思想、技法理论以及画面严谨的结构“与铁画的特殊表现媒介——铁有着相一致的表现特质,抑或是说,铁画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适于自身媒介表现所需要的因素”[11],从而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边缘机会和交叉创新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12],铁画就是在两个毫不相干的边缘上诞生的艺术。汤天池最早创立铁画。之后,文人画家梁应达将铁画与水墨画紧密结合,让铁画走向成熟。铁画的审美创造不仅是实际存在,而且是共生于铁画其他功能中。铁画产生的土壤,本质上已经决定了芜湖铁画的审美内涵。《董骨琐记》记载:铁画“能做山水屏障,好事者木范之悬于壁,或合四面成一灯”[13]。这段话可知,铁画之初基本是做屏风装饰之用,即审美功能。清初梁同书《铁画歌》中“云匡扣束垂虚壁,茧纸新糊烂银白。装成面面光青荧,桦烬兰烟铺不得”[14]和清代诗人马赓良的《汤鹏铁画歌》“螺金屈曲悬秋堂,衰灯顾影融坚光”[15]都说明芜湖铁画具有审美功能。汤鹏、萧尺木、梁应达等艺术创作者将主体的审美情感附着铁画之中,并不断扩大结果,使其实用意义在特定情境结构中转化为审美功能;而且在这种审美心态和创造目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审美因素增多,审美意识丰富,人们对于审美规律认知和审美情感表达也不断增强,铁画的审美精神功能从其他功能中独立出来,似乎铁画艺术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创造。
芜湖铁画的精神审美功能,与剪纸、纸扎、年画等民间艺术的审美精神功能不同,它几乎剥除了实用功利下的审美思想和观念,民俗文化功能的观念和目的渐趋衰退和转化,更多是国画和书法的传统审美思想,创作心态也是以审美心理为主。铁画的精神审美功能变得纯粹,审美价值亦表现得更加突出。
四、政治宣传功能
解放后,铁画艺术枯木逢春,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快马加鞭,赶超英美”的基本精神很快浸染芜湖铁画作品。以徐悲鸿《奔马》为底稿,打制的铁画作品《奔马》,就带有这样的观念,铁画中的“马”被涂上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以马为题材的铁画作品,一度成为教育人民、鼓励人民奋发向上的宣传工具。“马”被人格化和思想化。
1958年创作的铁画《摘朵棉花铺白云》,尽管在艺术创作方面催发了创作者的浪漫思想,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作品,但是它作为政府宣传工具,不切实际的鼓励,助长人民的浮躁和盲目心理,是违背艺术本身规律的。铁画,作为传统工艺宣传品,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成为政治宣传利器。
进入60年代,中国渡过了三年困难时期,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经济建设取得新成果。这一时期,英雄辈出。人们的思想面貌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崇拜“英雄”。铁画中也开始出现大量的“英雄”艺术作品,描绘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英雄楷模,鼓励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依据《为女兵题照》中的诗句,创作的铁画作品《不爱红装爱武装》,便是典型的时代产物。铁画《打虎上山》亦是根据杨子荣英雄事迹创作的时代产物,具有强烈的政治宣传意味。此外铁画《红色娘子军》《鱼水情》《深山采药》《李月华同志永垂不朽》等作品,都是受时代影响,具有政治宣传功能的一批作品。
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的铁画鼎盛时期,已经隐藏着重大危机。当时产品形式单一,题材匮乏,创意保守,买方市场缺乏,工艺厂严重亏损,根本无法运营。
特殊的历史时期,使芜湖铁画的功能转变为政治宣传功能。尽管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芜湖铁画夸大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助长人民群众盲目冒进、不切实际、高调浮夸的思想和行为,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损失。这一时期芜湖铁画,实际上“画”的概念在淡化,“技”与“艺”的关系已经疏远,留下的只是以一堆铁的躯壳。芜湖铁画艺术的核心内涵——“技”与“艺”,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危机。
五、多功用性功能
历经三百年风雨坎坷,芜湖铁画世代赓续。改革开放后,铁画进入前所未有的社会文化历史转型期。铁画后继者们不断革新技艺,创造新品类,芜湖铁画乘春风跃起,走向世界。
“艺术不能离开人对它的需求而存在”。现代,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日益增强,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明显,对铁画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同时,芜湖铁画作为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是“艺术和科技的产儿”。它与纯美术相比,“虽都具有上层建筑性质,但是工艺美术品不属于完全的意识形态产品,而必须具有生活使用的合目的性”。[16]为此,铁画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谋求发展,适应市场需求,按照“工艺品日用化,日用品工艺化”改革思路,创造出彩色铁画、立体铁画、瓷盘铁画、铁画摆件、金画、银画,壁饰画,建筑装饰佩件和不同形状的横幅、条幅等新铁画表现形式。现代铁画品类大致分为尺幅小景、大幅铁画屏风、灯彩、铁字、立体铁画等几大类,以及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个品种。铁画品类不同,功能也会不同,其多功用性在单件艺术品中功能明显。尺幅小景、铁字、彩色铁画的功能是纯粹的精神审美功能;立体铁画、灯彩和混合铁画兼有实用功能和精神审美功能;日用铁画基本以实用功能为主,可审美的因素不可缺少。总的来说,现代芜湖铁画的功能特征是以精神审美功能为主的多功用性功能。芜湖铁画符合马克思在讨论人类掌握世界时的论断:艺术产品的根本价值是以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多样统一。[17]
六、结语
综上所述,芜湖铁画的艺术功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文化形态、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中更替嬗变。芜湖铁画的功能经历了“我—我”的自我娱乐功能、宗教与锻制技艺结合的民俗文化功能、国画和锻制技艺结缘的精神审美功能、铁画与政治同盟的政治宣传功能,以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多功用性功能的发展过程。
注释:
[1]易中天.艺术的特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董松.铁锤锻造的艺术——芜湖铁画[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3]潘鲁生、唐家路.民间艺术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4]斯托洛夫维奇.艺术活动的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5]关于这种交际,参照洛特慢:《论文学系统中交际的两种模式》,载《国立塔尔图大学学报》,第308期,《符号学系统著作》 ,塔尔图,1973年,第227—243页。
[6]斯托洛夫斯基.艺术活动的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7]埃尔科年.《游戏心理学》,莫斯科,1978.
[8]鲍实.芜湖县志[Z].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本.
[9]潘鲁生,唐家路.民间艺术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10]杨光辉,张开理.铁画艺术[M].盐城: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11]董可木,王颖.徽州传统艺术对铁画艺术发展的影响[J].新视觉艺术,2011,(06).
[12]褚力.论芜湖铁画的艺术传承与延伸[J].装潢设计,2011,(09).
[13]邓之诚.骨董琐记[Z].北京富文斋佩文斋,1926.11.
[14][15]鲍实.芜湖县志[Z].民国八年(1919年)重修本.
[16]顾浩.田自秉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17]唐家路,潘鲁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唐家路.民间艺术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潘鲁生.抢救民艺[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3]杨光辉,张开理.铁画艺术[M].盐城:江苏美术出版社,1989.
[4]王永祥.走进铁画[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5.
[5]芜湖县志·杂识·诗[M].清光绪版,1919.
[6]顾浩.田自秉文集[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7]黄山书社编.安徽风物志[M].合肥:黄山书社,1985.
[8]姚永森.芜湖之谜[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9]易中天.艺术的特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10]王平才.江城如画[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1]斯托洛夫维奇.艺术活动的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2]柏永.百年“非遗”——芜湖负重前行[J].科学之友,2010,(01).
[13]马群鸿.从肖汤故事的传闻“异辞”中追寻铁画创始的踪迹[J].时空论坛,2010.
[14]董可木,王颖.徽州传统艺术对铁画艺术发展的影响[J].新视觉艺术,2011,(06).
[15]董松.铁锤锻造的艺术——芜湖铁画[J].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
作者单位:
北京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论芜湖铁画艺术功能之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