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苍南举行妈祖文化交流节
[摘 要]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妈祖信俗,曾在山城丽水历史上盛极一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丽水妈祖建筑及妈祖信俗保护、传承,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关键词]妈祖信俗 丽水 妈祖庙
作为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妈祖信俗,曾在山城丽水历史上盛极一时,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在已近销声匿迹。如何保护丽水现存妈祖庙建筑,传承妈祖信俗,本文拟抛砖引玉,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妈祖祭祀由来
妈祖传说是北宋初福建莆田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以巫祝为事,殁后不断显灵而享庙食。《宋史·礼志八》云:“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熙宁复诏应祠庙祈祷灵验而未有爵号,并以名闻……凡祠庙赐额、封号,多在熙宁、元丰、崇宁、宣和之时”。在这种背景下,带有民间巫者特征的妈祖也受到封赐。
妈祖有史记载首次为国家所承认,赐予庙额,当在宣和五年(1123)。据《宋会要辑稿》礼二○载:“莆田县有神女祠,徽宗宣和五年赐额‘顺济”。清代是妈祖信仰发展的鼎盛期。《清圣祖实录》卷九十一载:“(康熙十九年六月癸亥)遣官赍敕往福建,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二十三年,施琅收复台湾后再次题请加封,目前虽无可靠史料证明康熙准予加封,但自雍正三年禅济布等在奏折中提到此次加封后,朝廷也默认了“天后”之封。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或因台湾问题、或因琉球使臣之请、或因漕运安澜,清廷一再加封,据光绪《大清会典事例》载:“咸丰七年,加封天后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同治十一年)又奏准:天后封号字数过多,前已定为六十字,以昭慎重。惟本届海运迅速抵津,江苏巡抚复请加封。此次敕封之后,即永为限制。于各处天后神牌一体增入。嗣后续有显应事迹,由各该督抚另行酌办。奉旨加封天后‘嘉佑二字”。光绪元年“敕加福建台湾海神‘敷仁封号”,由此形成了清朝褒封64字,以示尊崇。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丽水妈祖庙概述
“妈祖庙”一名在丽水并不流行,坊间更常用天后宫或天妃宫以名之。据史料记载,丽水全境历史上共建有天后宫14座,其中莲都3座,城关镇仓前、碧湖、大港头各1座;青田1座,位于县城太鹤山下现青田二中校址;缙云1座,位于县城西南;松阳2座,都在县城西屏镇,有上、下天后宫之分;遂昌3座,其中县城瑞山、王村口、湖山各1座;龙泉1座,位于水南;云和3座,县城2座,赤石1座。
莲都境内天后宫共有三处,光绪版《丽水府志·祠祀志》载“一在县治南。国朝乾隆十八年(1753)奉文建,春秋致祭。一在县西四十里碧湖。经兵燹,倾圮。同治十一年(1872),县丞董任榖率董林萃英、沈毓彦、阙赓飏、阙赓华集赀重修。一在县南五十五里大港头。县人徐望章有记。”仓前天后宫位于莲都区万象街道大水门社区卢镗街69号,砖木结构,为清乾隆十八年(1753)建造,原是浙江省内最大的妈祖庙,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后被拆除,现仅存后寝。仓前天后宫是丽水全境规模最大的天后宫,却不是最早建立的。丽水始建最早的天后宫是位于遂昌妙高镇瑞山麓寿光宫右侧的瑞山天后宫,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县丞翁琚始建,康熙二十八年(1689)火毁。乾隆间(1736-1795),重建于县东,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太平军。同治年间(1862-1874),武举人官育侨等捐资重建。碧湖天后宫始建不详,原址在现碧湖小学。抗战时期,儿童保育会浙江分会第一儿童保育院的后勤基地、总务股大本营、礼堂皆设在天后宫。1944年8月26日始,日军侵占碧湖七天,天后宫大部被日寇烧毁。1945年碧湖天后宫改建为碧湖小学。大港头天后宫,具体原址不详。
遂昌境内天后宫共有三座,县城瑞山天后宫原址不存。湖山天后宫原在湖山乡下街,清嘉庆十四年(1809)由闽籍移民集资建造,面南背北,依山临水,和月光山遥遥相对。门前广场约1200平方米,有二十四级青石台阶,每级石阶长12米、宽0.45米。青砖三重檐门面,《湖山天后宫》碑立于正门右侧,碑高1.69米,宽0.84米,厚0.12米,额书“湖山天后宫碑”,碑文共555字,记载建庙始末。该碑文革期间多处损毁,现藏于金竹法庭。湖山天后宫分前后两进,前进为戏台,二进为正殿。两侧为厢房和阁楼。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开始,开庙半月,演戏三十场。二十日为正日,择八名闺女为天妃娘娘沐浴更衣,祭典隆重。1940年代废除。这也是丽水各县中唯一以天妃为主题的庙会,1978年湖山天后宫因建乌溪江电站而沉没于水库底,湖山天后宫及其伴生的庙会皆已成为历史的遗憾。王村口天后宫位于王村口镇桥东村北端,南距宏济桥约130米,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咸丰八年(1858),半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坐东朝西,面临乌溪江。两进五开间两厢式,面阔19.89米,进深33.87米,面积673.67平方米。门前平台,两侧前沿青石望柱围栏。中部14级条石台阶至街道,总高1.85米,宽3.4米。门墙砖筑三间四柱五楼式牌门,柱顶设砖质斗拱。石库大门,门顶正楼直匾框内阳刻“天后宫”三大字,大额枋刻“光天化日”四大字,下额枋高浮雕四狮戏球图,次间额枋浮雕花卉瑞兽图。一进五开间,与边厢连接为二层戏楼,原明间向天井延伸有戏台。二进五开间,梁架抬梁穿斗混合结构,雕梁画栋,前檐牛腿雕刻狮子、瑞象。鼓形础、明间有覆盘,三合土地面,硬山顶,封火山墙,条石阶沿,天井铺卵石。1935年7月29日,红军挺进师在天后宫举行“八一”誓师大会,“示威扩红”。粟裕、刘英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宣布“查田分青苗”,动员扩充红军,号召劳苦人民起来革命,推翻反动政权。2006年天后宫被辟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王村口陈列馆,2011年4月,陈列馆搬迁,天后宫恢复,并在门前新塑“天妃”石像。
丽水全境保存和恢复稍好的还有松阳的下天后宫。松阳两座天后宫有上、下之分。上天后宫位于西屏镇天后宫巷,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为闽商请于邑令陈朝栋创建,为闽商会馆。大门前为戏台,规模轩敞、金碧辉煌、极其壮丽,为邑中祠庙之冠。大殿之右有曲廊、书室,阶下有石池,环植柳树,风和日暖之时,碧枝参差,锦鳞游泳,凭轩流览,沁人心目。为附邑十景之一,额曰“柳池鱼跃”。1991年因实验小学扩建而被拆,正殿移建至延庆寺塔院内。下天后宫位于西屏镇南门济川门内白龙堰旁,建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八月,闽汀公建。建筑坐北朝南,原为三进五开间两厢式建筑,青砖门墙,台门顶部浮雕构筑。正门石质门框刻楹联:“沧海汪洋同摺水,舳舻恬静并袍山”。大门内设戏台,雕刻精美华丽,飞檐翘角,脊饰走兽。1940年代后期,兵马频繁驻此,逐渐破败。1950、1960年代,改为储粮仓。下天后宫年久失修,正殿、后寝和西厢已毁,原建仅存门厅戏台和东首厢房,也损坏严重。下天后宫2010年1月8日重修竣工举行隆重仪式,新建大殿和邮亭,主祀天后妈祖,另祀陈林李三位夫人、关公等神祗。2011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云和的三座天后宫“一在阜安门外,乾隆二十六年(1761)鄞江会建,春秋致祭;一在西成坊,兴安会建;一在县西赤石庄,鄞江会建。”(同治版《云和县志·祠祀》)云和天后宫现仅存“阜安门外”处遗址,位于云和镇解放街248号,坐北朝南,南临解放街,东、西、北面为民房。阜安门天后宫原有前后四进,由门厅、亭、大厅、正殿等构成。解放后天后宫曾作为云和县卫生院院址。1964年调拨给县农械厂使用后,正殿改建为宿舍,大厅改建为食堂,拜亭及一进戏台被拆除,仅存一进,略具原貌。现由县房管会负责管理,2005年由县住房办改为廉租房。地面均铺为水泥地。天后宫(门厅)占地317平方米,屋面为悬山顶、小青瓦。面阔三间13.64米,进深七檩10.11米。明间建一戏台,现已拆除,东、南、西三面砌砖墙,南面正中辟大门。左右各开一小门。北面与二进相连。梁枋、牛腿、雀替等木构件雕刻人物、花卉等图案。西成坊天后宫原址不详,西成坊即在阜安门内,如此,阜安门内外各有一天后宫。赤石天后宫原在赤石镇前大街,也称鄞江会馆。民国六年(1917),刘鉴波以天后宫处所创办了赤镇第二初等小学校,如今,赤石天后宫已随同赤石镇一起沉入紧水滩水库底中。天后宫原来一直都以为是闽东南福建商帮的会馆,但云和赤石的天后宫确系为汀州客家所建,不知是闽西的汀州客家在迁入云和时就已有了妈祖信仰,还是迁入丽水的闽人为了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的需要而强化了对妈祖的信仰。
丽水其它天后宫基本已经淡出历史的记忆,查找方志只能得到以下一些点滴的信息。青田天后宫位于县西门外二百步,始建不详,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黄世俊重建。缙云天后宫位于县城西南九盘山下,前临好溪,乾隆三十三年(1768)闽人建,嘉庆九年(1804)修葺,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咸丰二年(1852)毁于火,六年间闽人复倡捐建。迭遭匪毁,至同治四年(1865)告竣。现已不存。龙泉天后宫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士民林浩柯、柯常秀等请资公建。旧在留槎洲上,后改建于通济桥。道光六年(1826)重修。民国九年(1920)城镇各校师生在天后宫集会,高呼“抵制日货,惩办奸商”口号,举行反帝爱国示威游行。民国三十年(1941)为时一月的县行政人员训练所设于东升街天后宫。民国三十八年(1949)曾在天后宫举行龙泉解放庆祝大会。
三、丽水妈祖文化兴起及衰败
丽水境内的天后宫大都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时值康乾盛世,商贸勃兴,瓯江水运畅通,福建客商依水路上溯至松阳、遂昌和云和、龙泉等地,都建起了天后宫,作为居留、议事和祈神的处所。明末清初战乱和灾荒,导致丽水全境人口锐减,惟独没有受影响的便是庆元和景宁,山高路远和交通不便保全了这两地的人民不受战乱的影响,这或许正是闽南客商和闽西客家没有大量进入的原因。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时任丽水知府刘廷玑招徕汀州府长汀、上杭、宁化、武平等县贫民迁移到丽水各县垦荒定居。汀州客商在丽水以开靛行为主,汀州移民则以拓荒耕种植靛为生,“靛青山”之名,便由此而来。“三藩之乱”之后,“独衢之江(山)、常(山)、开(化)三县,温之永(嘉)、瑞 (安)等五县,处之云(和)、龙(泉)等七县被陷三载,困苦,备极颠连。又如西安城郭虽存,而郊原或为贼据,或筑壕堑,以作战场,较与受害各邑相等。……自闽回处,惟见百里无人,十里无烟。”如同两广填四川,福建客家移民也开始了填丽水的历程,天后宫的兴建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文化的日益融合和同化,原先作为必需的身份认同(闽籍)和公共文化空间(福建会馆)也便逐渐失去了这种区分和文化确认的效果。如同陈十四夫人从一个外来神祗成为本土化的全方位保护神,丽水各地的天后宫也不再仅仅只是作为独祭妈祖的庙宇,而成了一切皆祀的通行庙宇。松阳2010年新建的天后宫正殿除供奉妈祖外,也通祀陈林李三夫人、关公大帝和财神等神祗。
天后宫作为丽水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文化现象,负载着人口迁移和商贸往来的众多信息,天后宫也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如莲都仓前天后宫曾是祈雨的重要场所,遂昌王村口天后宫曾是1935年粟裕、刘英领导的红军挺进师“示威扩红”的誓师大会现场。只是事易时移,随着社会重心的转向,曾经的公共文化空间因为人群的散去而日渐颓败废弃。莲都仓前天妃宫1960年代即公布为丽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曾经是浙江省内最大的一座天妃宫,抵不住1975年被拆毁两廊、拜亭和正殿的命运。现仅存后寝部分,2004年3月再被公布为丽水市级文保单位。2011年7月整修后作为丽水书画院,大半时间院门紧闭,已失去了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松阳西屏下天后宫2010年虽重修了天后宫大殿,但众神祗通祀的现象已与妈祖文化渐行渐远了。如今最纯粹的倒是遂昌王村口的天后宫了,2006年虽曾作为红军挺进师的陈列馆,但2011年起已经完全恢复了妈祖庙的功能。或许是遂昌作为妈祖庙最早的建立地和妈祖文化流播最广的县域,其浓厚的文化根基,可以滋养妈祖文化的持续流传。
结语
本文认为,做好丽水妈祖神庙建筑与妈祖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其一,将丽水境内现存妈祖庙建筑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丽水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显示,丽水现有的妈祖庙建筑均已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文保点,但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后的妈祖庙建筑,更重要保证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完整性和原生性,防止在修缮中造成新一轮的破坏。
其二,有计划地恢复丽水历史上存在的妈祖庙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政府资金亦或是民间资本重建历史上原有的妈祖庙建筑。
其三,秉承“民间保护”的理念,致力于丽水妈祖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研究工作。由政府职能部门(如民宗局或文化局)牵头,组建半官方性质的文化传承机构,建立文化传承基地,设立专项保护基金。
其四,举办妈祖文化节庆活动。丽水有关妈祖的祭祀活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程式和习俗。建议初始由政府主导,加大扶持天后祭祀活动力度,于天后娘娘诞辰(农历三月二十三)前后举办具备相当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将丽水妈祖文化节纳入世界妈祖文化圈,与全国以及海外华人圈的妈祖文化产业形成“共同市场”,开展“山海协作”,带动丽水文化旅游,促进丽水的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认为,保护和传承丽水妈祖文化即是恢复丽水信俗文化记忆,搜集和整理妈祖文化,不仅具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丽水文化力的意义,也符合丽水市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既是寻求社会可持续发展,尽快实现丽水崛起,促进丽水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标,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加速丽水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罗兆荣.土木清华.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6月;
[2]妈祖文化旅游研究课题组.妈祖文化旅游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3]彭文宇.妈祖文化研究论丛(1).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
作者简介:
金伟明(1971—),男,大学学历,文博馆员,从事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学研究已近十五年,现任丽水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丽水妈祖庙与妈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