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绿叶的色彩

[摘要]一部舞台艺术作品通常有主角和配角。主角谓之红花,配角谓之绿叶。主角成功的形象塑造除了其自身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外,一定缺少不了配角的出彩地配合。这是由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状况,必然不可避免的与其生活的周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也会折射到主角的身上。本文以在舞剧《沙

[摘 要]一部舞台艺术作品通常有主角和配角。主角谓之红花,配角谓之绿叶。主角成功的形象塑造除了其自身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外,一定缺少不了配角的出彩地配合。这是由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状况,必然不可避免的与其生活的周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也会折射到主角的身上。本文以在舞剧《沙湾往事》出演配角的经过,谈谈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沙湾往事》 绿叶 民族传承 舞蹈动作

由广东省歌舞剧院打造的原创舞剧《沙湾往事》,自去年十月在广州首演以来,已在国内外巡演达逾百场,演出场次之多、上座率之高、影响力之巨,殊属空前。这部原创舞剧《沙湾往事》是当下广东乃至全国艺坛舞台上绚丽多姿、常开不败的大红花。它以独特的造型,绚丽娇贵的花瓣,深刻的内涵向观众展示了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府地区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何柳堂、何柳年、何少霞)等广东音乐人为原型,讲述一代广东音乐人在抗战岁月中,满怀对自由的热望,对音乐的痴情,以家国天下为怀,以民族大义为重,从民间生活汲取营养,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本文以既是该剧的表演参与者,亦是欣赏者和思考者的角度,分析在出演《沙湾往事》时如何扮好一片“绿叶”的体会。

一、作品切入角度和主题提炼

一部舞剧的成功,单从人的感性审美的角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好看,即给人视觉美,从视觉中感受舞剧的韵味,从而抉发出深层意蕴;二是好听,即给人听觉美,从听觉中感受舞剧的韵味。本文主要着力于前者。该剧一开场就给人一种审美视角上的冲击力。观众进场了,舞台并没有拉上大幕,而是透逸着淡淡逆光的几扇狭长的岭南味的窗门,既人寻味又蓄势待发。而当开演的钟声响起,那几扇窗门徐徐打开,几位拿着广东传统器乐的艺人像是一张铺满整个台的黄色乐谱,出现在观众的眼前,俨然一幅历史的画卷。男女主角眼神交流并慢慢的走出群像,犹如穿越时空一般,这个处理干净直接交代了出了人物关系,简约而不简单。而这种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要求独具一种审美的韵味,在彰显特有的文化含蕴中充分展示文化的根之魂。舞剧《沙湾往事》的成功重要之点就在于彰显了岭南文化的根之魂。这种“根”是古老的历史之“根”,“魂”即岭南文化的精神。岭南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深蒂固,有演绎不完的历史文化故事,有诠释不尽的历史文化精神。仅就岭南音乐文化就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尤其现代以来,岭南音乐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其作品的影响力波及全世界。著名作曲家也是居全国之首,根据《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四卷本)统计:被载入近现代历史史册的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如何柳堂、吕文成、马思聪、冼星海、萧友梅、青主、陈洪、刘天一、黄锦培、易剑泉等六十多名,占全国音乐家比例达六分之一。所以,突出岭南尤其是广东音乐家,反映广东音乐家特殊时期的特殊生活,弘扬广东音乐精神,是各种艺术所要担纲的一个使命。

舞剧《沙湾往事》上不负岭南历史之俊伟,下不负未来使命绍接。作品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以自身的艺术特点,去作宏大叙事。舞剧以上世纪三十年代广州沙湾古镇为背景,以“何氏三杰”等众多音乐人为创作原型,以何柳堂等创作传世名曲《赛龙夺锦》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广东音乐人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作品既揭示了广东人追求自由、向往和平的精神,高尚气节和催人奋进的独特魅力,又高度体现了中华名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气魄。何氏音乐清新典雅,委婉柔和,自成一体,从“琵琶大王”何博众到誉满中外的“何氏三杰”,他们成为广东音乐的拓荒者、创新者、传道者,引领着广东音乐乃至岭南音乐的发展。《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著名曲目从这里奏响,传奏至今。如剧中除了以经典曲目《赛龙夺锦》的创作和演奏作为主要内容贯穿始终外,还创新性地融入《雨打芭蕉》、《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岭南特色音乐,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广东音乐的深厚底蕴。八一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刘星在观看该剧后激动地评价说:《沙湾往事》说的是往事,但是每一个观剧的人都会置身其中,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同悲欢共离合。听雨打芭蕉心静如水,看山河涂炭心急如焚,同胞罹难我们的心在流血,沙湾在反抗,我们好像也奔腾在那个洪流之中,这种跨越时空的民族传承,这种不分古今的家国情怀,就是《沙湾往事》的重大现实意义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场诙谐热闹的婚礼与男女主角的不舍与凄美形成对比,导演将几张桌子变换,让现实空间与人物的内心空间灵动的穿越。舞台美术设计的几扇大写意的岭南窗门,复杂精巧的机械装置,随着情节和人物心里过程的推进,悄无声息的变换着,让观众沉浸在有如电影一样自由穿梭的时空,彷佛与舞者结伴舞了起来。第一场中的婚礼等几处把电影里蒙太奇的剪辑手段,运用到了舞台剧并且处理的自然毫不逊色于电影。在洞房戏中随着灯光的变换人物的逐步退场,人物被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里,透过窗门的空隙观赏演员的表演,观众的感受是既猎奇又有些压抑,不动声色地把复杂纠结的人物内心传递给了观众。道具的运用也精妙绝伦,第一场中的钱鼓舞,第二场的雨打芭蕉的雨巷幽静且凄美,灯光与舞美的配合天衣无缝。四场抗争中的英歌棒,谨记传承中不失加入当代舞蹈风格更是紧贴人物剧情发展。剧中的人物关系复杂且揪心,但是导演仅仅借助了5把椅子和简单调度与舞蹈动作,准确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纠葛,观众牢牢的被情节牵引。剧情的“根之魂”铸造了红花之鲜艳娇贵。

二、民族传承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升华创作层次

本剧的舞蹈动作在民族传承与当代元素融合的方面把握的相当质朴精准,演员舞与演分寸把握极佳,力度对比强烈。 作为是舞剧,首先是以展现人物的行动,通过行动展开矛盾冲突,从而体现人性的光辉与力量。剧中所展现的广东音乐人的创作动力与灵感源泉,一方面是通过人物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展现,另一方面人物所处的规定情境也在步步进逼,从男女主人公两情相悦却因旧时代的家庭礼教不能终成眷属,在感情的纠缠中不断激发出创作的动力。其次,在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人物的民族性也在不断地突出,从而创作出激励国人抗争精神的艺术作品。因此我理解该剧的内核是‘一个高贵的人,一个纯洁的灵魂是在与命运的不断抗争中升华和不朽的,这才是本剧灵魂的体现。

在舞剧比较长的排演周期中,大家都是非常紧张地顶着巨大的压力,演员在导演的带领下,每天都恨不得把一天当成几天来使用,排练起来精益求精,大家都渴望在舞台上呈现最好的一面。我们3个月没有周六、周日,没有节假日,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早上排练到12点多左右,中午13:30又开始排练,下午的排练结束也没有准确时间。我们太累时也会猜测导演会几点放我们吃饭,吃完晚饭了晚上继续排练,结束时间依然是未知数。记得在试动作的那个时段真的非常辛苦。第一场的钱鼓,第二场的雨打芭蕉,第三场的抗战,第四场的英歌等四部分主舞段,3段都有道具。对于舞者来说道具就是舞者的肢体,道具就是舞者身体的一部分,真的想让道具变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最基本的就是练习,一个个动作仔细的上百遍的重复。练习钱鼓,一次次抛鼓膝盖去接鼓时,我们的膝盖,膝盖附近上下的肌肉,因为夹鼓练习太多而有一片一片瘀青和血块;练钱鼓时我们的手被鼓上的木头刺和铁片扎破流血;在练习雨打芭蕉时因练习太多,脚上的木屐鞋把脚趾头磨出不止一个的水泡;在练习抗战时在地上跌倒爬起又跌倒再爬起磕到手肘跨膝盖等多处瘀青;在排英歌练习英歌棒好多演员的膝盖脚腕出现不适;在排练中好多演员因身体过度疲劳引起旧伤重新发作,大家依然拧着一股劲一起坚持着。

导演有句口头禅:“无论多么优秀的舞者不在台下练习,那么在台上都有存在侥幸的成份”。多么踏实而掷地有声的话!导演从编排到执行,不要抱任何侥幸;演员,音乐、编剧、舞美、灯光、服装等各个不同主体的工种精益求精,不抱任何侥幸;广东歌舞剧院的领导及全体员工们勤恳工作,不抱任何幻想,也许这就是《沙湾往事》成功的重要因素。此次参演舞剧在排演中有太多这样的细节,使我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在排练时,导演说戏说的比较多,在她的讲述下,我深刻的感触到了“剧”的含义,面对表演不单单是动作了,重要的是表演状态与表演情境和演员对角色人物内心的捕捉。我们在排演家宾片段时导演一再给演员说戏,为了使大家了解自己角色说戏,当大家动作做完她满意与否也是带着角色去解释给演员听,这时会发现一旦准确的抓住了人物内心情感,动作自然就精准了,相反只顾的练习动作忽略人物情感,动作再到位也觉得有些匮乏少了灵魂。导演在不断要求动作细腻的同时,更不断的要求我们内心的情感。此剧使我对舞蹈作品的表演与理解有了质的飞跃。非常幸运我可以参演此部舞剧,对于舞蹈演员来说遇到一部舞剧是件幸事,遇到一部好的的舞剧更是难得的机会。这次排演舞剧使我对演员心里的稳定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我难度最大的是道具的使用,在舞台上,总是会担心它被我抛出去后能不能接住,心里特别慌,尤其是第一场的钱鼓舞段,当我看到有别的人掉时心里也会突然紧张,即便自己没有掉过也会受的影响,记得首演的时候有个女孩一上场,抛第一个鼓时手没有接到,鼓就顺着跑到了到了她的后方很远,可是接下来我们的动作是要往正前方跑的,她当时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捡鼓,我们跳舞钱鼓的是8个姑娘,导演挑选的是全体女孩子里接鼓最好的8个,当我们看到有人掉了鼓后,大家原先谨慎的心里也慌了起来。我当时也是特别心慌,就一个念头,祈祷不要掉鼓,只要不掉就觉得是万幸,虽然只有2分多钟的舞段,可那时我觉得时间无比漫长,每一秒都是特别慢,到最后一个抛接鼓的动作完成后,悬着的心才会放下,到了后台发现自己的身体仍在颤抖的,着绷紧的弦一时难以慢慢放轻松。可是到接下来的演出又会多了个担心,就在别人掉鼓的那个动作章节里,自己好怕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上重演在自己身上,又多了个压力,可是总是有这么多的担心还能有好的表演吗?我心里很不舒服,特别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后面的雨打芭蕉,英歌舞蹈里面也会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啊,可是为什么我在练功房排练时,从来没紧张,没有过这样的心理负担,道具也没掉过,为什么在舞台上感觉会不一样?通过观察和与同事们请教,我慢慢地发现区别在于:平日里排练大家没有任何杂念很专注,是在享受抛接鼓舞蹈,技术只是被当成了情感的一种表达;而在舞台上,我们之所以紧张与担心那么多,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杂念干扰着,当内心只关注到担心的事时,心里是紧张的,身体更是僵硬,不灵活,不受控制的。豁然明白了对于演员来说,有颗强大稳定的内心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舞者如果没参与过一部好的作品,其舞蹈生涯将会留有遗憾!正如去年12月份我们去录制央视节目时,著名歌唱家郁钧剑评价说:“我在你们的作品里看不到不出色的演员,无论是舞台前区侧区还是后区每个演员动作与表演都投入到位。诙谐幽默的婚礼,大气震撼的赛龙舟,幽美的雨巷,抗击日寇的斗舞,不同的肢体韵律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体验,不得不说肢体比语言更有力量。这部舞剧又像是一场音乐演奏会,用音乐演绎情感、用舞蹈诉说故事”。这就是我作为领舞者,在当“绿叶”中的艺术享受,加深了在舞台表演中的许多理解。

广东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令人折服,三个月的创作周期对于这样一部复杂的来说是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他们做到了。广东音乐底蕴深厚,内涵丰富,风格独特,通过舞蹈来展现难度非常大,但是他们做到了。通过挖掘近一百年前的故事,通过舞蹈作品来成功演绎新时期的广东精神与中国梦,当属一次创举。这是一部足以震撼全国观众的作品,这更是一部应该走出国门让全球更多华人看到的作品。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经得起时空考验并且是跨越时空的,《沙湾往事》无疑就是这样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刘青戈.西方现代舞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9(5);

〔2〕刘青戈.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7);

〔3〕平心.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4〕 向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四卷本).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赵敏言(1990--),女,大学本科,舞蹈四级演员,现任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舞剧团演员。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绿叶的色彩

[摘要]一部舞台艺术作品通常有主角和配角。主角谓之红花,配角谓之绿叶。主角成功的形象塑造除了其自身扎实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表演经验外,一定缺少不了配角的出彩地配合。这是由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必然反映一定的社会状况,必然不可避免的与其生活的周遭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也会折射到主角的身上。本文以在舞剧《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