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绩效管理方式探讨

有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王欣[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与政府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经济的转型,一些具备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下,开始转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文章将面对体制转变中出现

有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

王欣

[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与政府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经济的转型,一些具备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下,开始转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文章将面对体制转变中出现的种种困难进行讨论,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事业单位完善绩效管理方式的措施,帮助事业单位迅速度过管理模式转变的不适应期,提高事业單位发展水平。

[关键词]企业化;事业单位;绩效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2135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机关或其他利用国有资产的组织所承办、为了实现社会公益目的,而在卫生、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展开活动的社会性服务组织,一般可分为混合公益与纯公益两种。纯公益事业单位涉及领域有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国防安全、国家长远利益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等领域,其生产活动经费主要由公共财政支持,地方政府或中央主持管理。具有排他性,缺少市场配置的发展与运作资源,提供的产品服务是非竞争性的,是由政府提供的、无差别、平等地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服务。混合公益事业单位提供的公益服务虽然同样面对社会全体成员,但其生产活动能够在满足公共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个人需求。可以通过市场获得部分盈利或成本补偿,具有一定程度的市场配置能力。主要涉及公共交通、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邮政以及公共水、气、电等普遍服务业领域。与混合公益事业单位相比,纯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质与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有利于国家财政进行统一管理;混合公益事业单位性质较复杂,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正逐渐向企业化转变,也就是以下主要分析对象。

1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变的优点

(1)能够减少国家财政公共支出费用。由“职能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对事业单位的市场配置能力的放宽,使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现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对服务产品进行差别化,以此实现成本补偿,将经费的主要来源由国家财政拨付转变为盈亏自负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为国家公共财政减轻负担。

(2)提高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在保证公共服务实现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可以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对消费者实行差别化服务,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向企业化模式转变,实现自主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社会财富的增加提供助力。

(3)不断更新经营方式,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的改变,消费者需求更具个性化,因此要求有能力进行市场配置的事业单位面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或者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2向企业化管理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促进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具有缓解财政负担,提高市场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的优点,但在企业化落实过程中,仍然具有不同程度的困难。

21机构设置过多,结构臃肿

许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扩张并不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是上层结构的职能扩张的要求,其层级性和应激性较强,设置原则没有系统性,导致职能重复、相互交叉等现象,而机构任务复杂,不确定性较强,不能轻易撤销岗位,因此导致了超员、超编问题。此外,由于部分国企、公务员以及政府制度的改革,使部分人员产生工作调动,被事业单位接收后,缺少适合的岗位,事业单位不能完全吸收,也不能投入市场活动,造成结构的臃肿。

22经费减少,缺乏足够的市场配置能力

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公共生产活动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承担,但在进行企业化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减少了财政支出,为国家缓解财政负担。但由于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能力并不完全,与上层机构仍存在隶属关系,仍需要承担来自上级的行政任务,约束了事业单位的市场行为,削弱了市场敏感度,降低了其盈利能力。因此财政预算减少,市场配置能力不足。

23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长期使用行政机构设置,虽然有较高的行政执行程度,但信息沟通效率较低,缺少面对市场的灵活应变能力,此外,事业单位需要执行上级行政任务,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行政任务与市场生产服务相互交叉,影响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并且企业化管理还处在初期阶段,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缺少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不利于员工成长以及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程度的有效措施

事业单位在企业化管理体制转变下应如何适应市场化,提高绩效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升,增加市场竞争力?现今的组织变革的主要实行措施有组织扁平化、组织裁员、组织分散化以及组织结构调整,以上措施都具有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但对绩效的提高效果较差,促进绩效提高的重点是改变工作人员的行为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措施,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提高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建立独有的组织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员工,有效控制绩效管理,促进组织目标的整体实现。

4实行绩效管理的准备

41确定组织战略目标

作为事业单位,原来的非市场主体地位无法确立组织目标。但既然决定走市场化道路,这一步势在必行。战略目标不确定,一切绩效管理行为都是空谈。若要确定其组织的战略目标,须将事业单位中行政业务与市场业务剥离开来。对于不同业务,设置不同的机构(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理。切忌“一套班子,两套系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企不分,权责不明。剥离开来后,两种机构(部门)各自独立,互相没有隶属关系,保证市场部门的市场主体地位,实行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进行管理。

42确定组织绩效衡量标准和考核周期

需要对绩效考核标准以及考核周期进行明确,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绩效考核标准与考核周期应该由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与员工一同制定,要求与工作实际相结合,针对不同工作性质特点制定不同的绩效目标,其考核标准与周期也并不相同。绩效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员工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工作原因以及目标完成时间等,员工与管理人员共同确定考核标准与周期是保证绩效考核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是考核标准制定的基础。

43明确绩效考核积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忽略实行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绩效考核最终实现目标是促使员工提升自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以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对员工进行考核并惩罚未达到目标的员工。在考核结束后要允许员工进行改正提升,针对员工工作短板进行培训课程,培养员工专业能力的提升。

44确定绩效结果的运用方式

绩效管理最后能否达到激励的目标,还得依赖于考核结果能否被正确使用。首先,绩效考核结果可用于指导工作人员能力的提高,通过发现工作人员在完成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技能上的差距,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发展计划。其次,绩效结果可以比较公平地显示工作人员对组织做出贡献的大小,据此决定对个人的奖惩和报酬的调整。

5结论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大众消费需求的转变,需要对具有一定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改革,提升事业单位绩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企业化管理需要保证市场占据主体地位,明确权力与责任,政企分离,使用“一家两制”的管理方法,对行政机构的预算拨款进行国家机关控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以解决事业单位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玲雅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0(6).

[2]王葵映浅析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J].中国商界(下),2009(10).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的绩效管理方式探讨

有关于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王欣[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与政府经济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经济的转型,一些具备市场配置能力的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下,开始转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文章将面对体制转变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