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群众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青春

[摘要]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让非遗项目不止躺在展馆中、非遗传承人不止有独角戏,最重要的是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才能让非遗焕发青春和活力。[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参与青春自2007年初成立东莞市非物

[摘 要]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让非遗项目不止躺在展馆中、非遗传承人不止有独角戏,最重要的是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才能让非遗焕发青春和活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群众 参与 青春

自2007年初成立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来,东莞市认真贯彻“全面普查、摸清家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体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目标,坚持“全面性、代表性、真实性”指导原则,组织人员积极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调研工作。经过7年的挖掘、整理、申报等列项工作,目前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33项,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近两年我市还积极开展各项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参与或深入了解,本文认为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让非遗项目不仅躺在展馆中、非遗传承人不仅有独角戏,最重要的是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才能让非遗焕发青春和活力。

一、非遗传承缺少活力

(一)传承人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创新能力

目前我市有市级以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人,其中60岁以上的有31人且有3人已去世,40岁以下的仅1人,老年率达67%。传承人年老体弱,难以开展传承活动且缺乏创新能力,而不能适应市场新需求的非遗项目,又得不到年轻人的关注和传承,最终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传承人年龄结构偏大这个问题决不是我市的个别现象,这在全省、全国都是非物质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非遗项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缺少传承活力

一些过去曾大受欢迎的非遗项目,如莞草编织、花灯制作技艺,近几年在东莞几乎绝迹了,因为在市场找不到活路,甚至缺乏制作原料,让非遗保护工作者也爱莫能助。就目前这种政府主导保护非遗项目的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而言是被动接受,自身缺乏生存活力。 没有了生存的活力,非遗项目就逐步只能走进展示馆里作文物保护,那还谈何传承的活力?

二、让非遗焕发青春的对策

(一)政府主导,提高群众参与意识。

如果时间倒流60年,各种传统工艺、民俗、游艺活动都在我们身边,而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非遗项目却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因而要让非遗焕发青春,首先要让非遗重新回到群众身边来。这需要政府主导,多加利用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举办各种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加快非遗融入公众生活的步伐,极大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同时让群众感受到原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在我们身边,保护可以从我做起。当然群众的参与,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人为地被动地“让”人们参与,使人们苦在其中,而非乐在其中。

(二)温故纳新,让群众参与传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建立“人类活珍宝”制度的指导性意见》中曾指出:“尽管生产工艺品的技术乃至烹调技艺都可以写下来,但是创造行为实际上是没有物质形式的。表演与创造行为是无形的,其技巧仅仅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技术或知识的优秀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他们努力把自己持有的技艺、技术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并在传承的同时,有所发展与创新,才能生生不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逐步走向濒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起决定因素的传承人年纪大又后继无人,而传承人是非遗项目的“血液”,只有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才能让非遗项目长久传承下去。如何发掘新的传承人,本文认为可以从群众出发,除了常规的传习活动外,在非遗展示活动中也适当增加群众体验区。让更多群众参与非遗的传承,扩大传承面,激发有潜力有兴趣的群众并培养其为传承人。

(三)活态传承,贴近群众生活。

非遗的项目能一代代传承至今,也不是千百年来都一成不变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适应生活需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适应市场经济。为什么有些技艺会失传了,原因就是这个项目已经脱离了群众的生活,当生活不再需要这些物件,那这项制作的技艺也必然会随之消亡。因此要做到活态传承,必须在传承过程中,多了解群众生活需求,创作出既保存项目原有的精髓,又能注入新的时代精神的新产品。

(四)全民参与,形成文化自觉。

当群众积极地参与非遗的传承活动,自然就会对身边的非遗项目产生积极的保护态度,甚至愿意拜师学艺成为传承人,形成良好的传承氛围和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因此既要尊重、调动和依靠传承人作为传承主体在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又要充分发政府相关机构和群众,尤其是群众作为保护主体参与保护的重要作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像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一样,都以政府主导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样重要和不可忽视的是,形成社会公众主动参与保护和承担保护职责的文化自觉,才是实现保护工作目标,持久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

三、活动案例

以“古风今韵之莞草编织展”活动的策划和展览情况为例,能充分体验到群众参与对非遗项目的重要性。

2013年我市为抢救性保护莞草编织项目,由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该项目的保护单位厚街和道滘文广中心,在沙田镇选址恢复了莞草的种植并顺利收成。随后由保护单位从民间找来老艺人,重新编织了草席和一系列草编制品,让几乎失传的技艺再现眼前,这批精美的草织品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叹息——有价无市。尽管草织品很美很环保,但这样纯手工的制品价格很高,而群众生活中需要这种草席、草篮的人越来越少,在市场完全没有经济效益的话,如何才能让这项技艺焕发活力、弘扬光大呢?

这时候,作为莞草种植基地的沙田镇一批师生制作的手工艺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沙田镇在莞草收成时,开始尝试让学生参与莞草收割和利用莞草做手工艺品,没想到这批没有编织技艺的学生,纯粹把莞草作为一种原生态材料,用不同的工艺技巧也制作出一批特别的工艺品,如莞草灯罩、草编花瓶、莞草版画等。这些工艺品小而精,制作时间短,并有一定的装饰功能,先不说是否有市场价值,就这些创新的想法让我们看到了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有了新的希望。

因此我们在2014年的开春之际,决定组织一场莞草编织的专题展,让草席、草篮这些曾经在东莞家家户户必备的东西再次回归群众的视野,同时也展出沙田镇师生新创的草制工艺品,激发群众共同探讨莞草编织的传承之路。此外我们还设置了群众体验区,让传承人在现场制作的同时也鼓励群众亲身参与学习,设置体验区的最初目的只是想为展厅聚点人气,让群众更真实地了解莞草编织这种技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体验区不仅聚了人气,群众都争先恐后地体验编织的乐趣,其中还有不少工艺爱好者希望拜师学艺的。连传承人也没想到她们这项濒临失传的技艺,会有这么多群众愿意来学习来参与。由于莞草原料不多,我们只开放了两天的体验活动,却吸引了数百群众来参与,还有不少年轻的母亲听专门带着小孩来体验亲子制作草编的乐趣,甚至有群众要求继续开展这样的体验活动,无奈我们第一年收成的莞草不多、质量也不高,能用于编织的原料确实不多。

鉴于莞草编织展的成功举办,我们也召集了几个相关保护单位召开了关于莞草编织的研讨会,共同探讨了莞草编织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要传承和弘扬这个项目,关键是创新,而如何创新,除了传承人方面要从制作形式上创新外,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参与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参与传承,才能激发出更多创新的想法。毕竟传承人年纪大容易产生固步自封的思想,而青少年只要学会了手艺,更容易产生一些新的创意。

目前已由道滘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保护单位之一)牵头组织传承人开始研发草编工艺品,把原来编在草篮上的漂亮图案单独表现,再用镜框镶嵌作为工艺品展示,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今年莞草收割之时,我们计划选三五个学校作为试点,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收割和学习莞草编织技艺,让传承人到田地里到课堂里给大家作示范,让青少年真正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我们相信这些传承的星星之火可以激发这个项目的新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光芒、焕发青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非遗回归日常生活,回归大众;让群众参与到非遗的传承中来,激发非遗的青春活力,这才是使非遗历久不衰,代代相传的正确路径。

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皆是人们生活或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社区、群体和公众生活中衍变并随之发展而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承认各社区,尤其是原住民、各群体,有时是个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保护、延续和再创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丰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作性作出贡献。”广大群众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有者,也是其保护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只有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回大众的视野,获取大众的重视,得到大众的积极参与,非遗才能得到肥沃浓厚的土壤以延续和发展下去。同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土壤上呈现出旺盛的青春活力,才能使对其的保护达到最行之有效的境界。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5);

[2].吴凯飞.浅议非遗保护工作对策—以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青年与社会,2013(7):P294。

作者简介:张奕诗(1986-),女,大学本科,群文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任职东莞市文化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群众的参与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青春

[摘要]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目标,让非遗项目不止躺在展馆中、非遗传承人不止有独角戏,最重要的是有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群众积极参与、倾情投入到非遗传承中来,才能让非遗焕发青春和活力。[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参与青春自2007年初成立东莞市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