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姚姓,舜帝后裔
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陈姓算是超级大姓,排名在第五位。跟所有的大姓一样,陈的起源也比较复杂。
陈姓最早出自姚姓,是舜帝的后裔。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又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以后,将舜的后人妫满封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妫满子孙中有些就以国为姓,这便是陈姓的由来。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00多年。
还有一支,也是陈姓最重要的一支,是齐国王子田珍之后。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公元前221年,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最后一支是陈国其他公族的后裔。陈国曾经发生过内乱,当时很多公族避居他乡,也多以国为姓。其实,上面这三支本质上是一支,都是妫满建立的陈国后裔。
少数民族中亦有陈姓。
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改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
宋代党项族所建的西夏国有陈姓;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家族,汉姓为陈;明清时期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哈尼族副长官为陈姓;清代高丽人有陈姓;清代满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藏族土把总、中甸厅土守备,均为陈姓;拉祜族瓷氏,汉姓为陈;云南芒人度旺氏,汉姓为陈;佤族斯木古氏,汉姓为陈;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汉姓为陈;台湾土著在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改汉族陈姓。
其他朝鲜族、哈尼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傈僳族、保安族、东乡族、京族、黎族、壮族、侗族、苗族、瑶族、彝族、回族、土族、白族、羌族等民族中均有陈姓家族,并形成许多名门名家。
陈氏历史上见了哪些国?
陈氏家族自陈胡公之后,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陈姓子孙先后在中国的版图上建立过陈国、齐国、张楚国、陈朝等,进一步促进了陈氏家族在全国的广泛分布。陈姓建国之频繁,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周初陈胡公满建立陈国
陈国自开国君主陈胡公满开基创业以来,治国有方,使陈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中原大国。至第十二任国君,均能继承胡公的遗志,勤于治理国事,精励图治,使国内政治昌明,人民生活安定,使陈国仍为诸侯国中的泱泱大国。但之后因春秋战乱,各诸侯国互相攻杀,陈国又连续发生五次内乱,国势渐衰,内政外交均受楚国控制,传至第二十五任国君时,于公元前479年为楚国所灭。
战国时陈完奔齐及后裔建立田齐
春秋中期,陈国发生第二次争夺王位的内乱时,厉公之子陈完,为避祸,出奔齐国。后又为避与陈故国之嫌,改陈姓为田姓。古时,陈、田近音,可通用,故陈完为田姓之始祖。
陈完仕齐,齐桓公命他为工正(管理工匠之官),并与齐大夫之女懿氏成亲,其子孙相继当上齐国宰相,至陈完八世孙(襄子),全揽齐国的政权,直至第九世孙,终于夺取了姜姓齐国,自立为齐国君王,史称“田氏代齐”。至齐威王大败魏军,使齐国的国威大振,国力强盛,而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齐自陈完于公元前612年奔齐,到公元前221年为秦所灭,历经451年,传16世。从齐太公(公元前404年)到齐王建(公元前221年)历时184年,凡8位国君。尽管田氏天下不复再有,但齐地田氏是强宗大族。
秦末陈胜建立张楚国
秦暴政激起人民的不满,第一个起来用战争的手段对付秦王朝的是陈姓农民——陈胜。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下陈姓繁衍生息的旧地——阳城(昔日陈国),并在这里建立一个王朝,国号“张楚”(意即张大楚,实即大楚),陈胜被推为国王。陈胜称王一年多,后遭秦军反扑而失败,陈胜被杀害。
陈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其英雄业绩载入史册。后来汉高祖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南北朝陈霸先建立陈朝
陈霸先,浙江长兴县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实的之后。陈霸先少年胸怀大志,爱读兵书,习练武艺。梁武帝十分赞赏,授陈霸先为直阁将军,封新安子。太清三年(公元549年),霸先诛灭侯景,任征虏将军,后又征讨王僧辩,攻入南京城。接着又击败了北齐的进攻,受封为陈王。于永定元年(公元557年)代梁自立为武帝,建立陈朝,建都建康(今南京)。武帝传位到后主陈叔宝,凡五君,历时三十三年,把陈姓家族史推向一个显赫的地位。到祯明三年(公元589年),陈朝被隋文帝大将韩擒虎所灭。但陈朝文帝、宣帝将子孙封王分迁广东、江西、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广西等地繁衍生息,奠定了我国江南地区的陈氏基础。
元末陈友谅自立为汉帝
陈友谅乃陈霸先的兄长陈谈先之后,沔阳人(今属湖北)。陈友谅出生在贫苦的渔家,后当县吏。元顺帝至正年间,各地农民起义,陈友谅参加倪文俊的红巾军,初任薄椽,渐升元帅。后文俊企图谋杀徐寿辉,以夺取起义军首领的位置,陈友谅愤然起兵杀死倪文俊,兼并了他的部队,驻平章。接着,率兵攻克江西、福建诸地,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夺取了最高领导权,自立为帝,国号汉。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迎战朱元璋被射死而败,称帝仅三年。
宋代在安南国(今越南)建立陈朝
早在梁代时,陈文戒任交趾德州刺史时,陈氏已进入安南(今越南)。到了宋代,福建陈氏纷纷迁入安南,有的还担任了显要官职,成为当地的大族。
南宋时,福建长乐陈日照(又名陈京)到安南国,成了安南太尉陈承(华侨)义子。在会试中,荣登榜首,获得国王召见,后来娶了安南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李惠宗的女儿昭圣公主,成为国婿,生子威晃,执国柄,击败了李族。公元1228年,陈日照终于登上国王宝座,史称“越陈朝太宗”。陈姓至今,乃为越南十大姓之首。可见中国与越南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渊源关系。
陈姓的南迁之路
汉族陈姓,大多源于河南淮阳,至今当地仍有人管自己叫“老陈户”,意为非常古老的陈姓人。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南迁,全都是迁往福建。
公元669年,当时唐朝派河东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叛乱。陈政去世后,他的儿子陈元光接替父亲继续平乱,打了9年仗,终于在公元686年平定叛乱,报请朝廷批准,并设立了一个行政区划——漳州郡(今福建漳州),所以他又有个称号,叫“开漳圣王”,他的子孙后代则被称为陈氏开漳圣王派。这一派非常重要,成为闽、粤、台湾以及南洋陈姓的主要始祖。现在我们到东南亚各地遇到姓陈的,一问:“您是陈姓的哪一支?”一般对方都会回答是开漳圣王派之后,就是陈元光之后。台湾如今就有五十三座陈圣王庙,因为有很多台湾人就是从漳州过去的。
陈氏的 “史上最牛分家”
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所以这一支被称为“江州陈氏”。
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经有740多口人。等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相对于其他家族来说,这一门有一件可以引以为豪的事——“义门独著,百犬同牢”。即他们从没有分过家,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3700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非常有意思的是义门陈氏甚至出现“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而且就连这里的狗都会等狗,缺一条不吃;吃好了一起回狗圈,狗不住在每个人的家,集中住宿,所以叫“百犬同牢”。
因为他们的作为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这便是“义门陈氏”的由来。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
后来,义门陈氏人口暴涨,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于是义门陈氏终于要分家了——不是姓陈的想分,而是不得不分——
这次分家,号称“史上最牛分家”。之所以说是“最牛”,是因为替他们分家的是当时至高无上的皇帝。又因分家讲究个公平,这一族人人口实在太多了,不得不动用公正无比的一代名臣包拯包青天来具体执行分家事宜。当时包公和名臣文彦博专门研究了分家方案,并上报皇帝批准,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分为291份。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虽然包公想分得很平均,但总归有点区别的,陈家人就开始互相谦让了,这就又耽误了很长时间。
这次义门陈氏分家,分流到了今天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地,共16个省,125个县,分出来291个村庄。分家以后,到了当地,义门陈氏第一件事情是在门口挂起一个灯笼,上书“义门”二字。有的地方,这种灯笼到20世纪50年代都还挂着。一看到这灯笼,人们就知道,这家陈姓是从九江迁出来的,绝不会错。
陈姓名人
陈胜: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
玄奘:俗名陈袆,洛川缑氏(今河南偃师)人,唐代高僧,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著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陈子昂: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首《登幽州台歌》照耀千古。
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发起人和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陈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寅恪:国学大师,中华民国时期就是全国著名的教授、历史学家、诗人、学者。曾任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解放后,陈先生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著有《陈寅恪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