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构建群众文化组织体系虚实论

基层工会组织制度展板片[摘 要]群众文化组织本质上是以兴趣、情感和自我表现等心理元素为内核,以松疏型动态结构为外观的社会团体。在实践中,我们从总体的高度进行松疏、分类的方式,构建地域社会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 兴趣情感 自我表现松疏型动态结构 分类管理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创造、

基层工会组织制度展板片

[摘  要]群众文化组织本质上是以兴趣、情感和自我表现等心理元素为内核,以松疏型动态结构为外观的社会团体。在实践中,我们从总体的高度进行松疏、分类的方式,构建地域社会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

[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  兴趣情感  自我表现 松疏型动态结构  分类管理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创造、自我参予、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以人民群众为活动和创造主体,以满足生活和精神需要为主要目的。在我国,社会已总体进入小康阶段,群众文化组织已由过去零星、偶发性的存在变为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是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必然。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加快文化建设新举措,如何科学地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组织,形成一个相映生辉的社会文化体系,衍生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参予权和文化享有权,这已成为一个现实的、迫切的、急待解决的公共领域课题,面对这个课题,我们先“务虚”,从理论的层面梳理;然后再“务实”,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 群众文化组织的本体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告诉我们:“要勇于在一切公共领域运用理性。”当我们用理性目光检测公共领域中群众文化组织的本体属性,以及其结构形态,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 兴趣、情感与文化的结合体

群众文化组织基本上是自发、自愿的个体组合。绝大部分没有报酬,也没有其它经济利益,甚至可以说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吸引成员参加活动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兴趣和情感,而文化则是两者的粘合剂。我们考察过一个业余的“客家山歌艺术团”,成员60多人,来自不同职业,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都是客家山歌爱好者,有些甚至是“发烧友”。兴趣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群众文化组织。考察“客家山歌艺术团”中,我们还注意到,情感因素关系到群众文化组织的形成、稳定和发展。艺术团成员之间,大多有朋友、同乡、同学、战友等关系,很自然形成情感融洽的人际网络。一些人是冲着情感而来,也有人是为了拓展人脉资源和交际需要,更多的人为了沉浸情感的艺术氛围而参与活动。可见,情感在群众文化组织中的“维稳”作用不容小觑。文化的强力把“兴趣”和“情感”紧紧拉在一起,就构成群众文化组织的基本内核。

(二) 自我表现的心理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最低需要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是安全感,第三为情感和归属感,第四是尊重,最高需要是自我表现。这个理论断言:五个层次是金字塔型,人只能解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追求更高一层的需要;邻近的层次可以同时需要。可见,“自我表现”是最高层次需要。细心分析,“自我表现”更多是一种心理需求。群众文化组织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正是建立在这种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仍以客家山歌艺术团为例。在采访和座谈中,许多成员都谈到:或自小爱唱客家山歌,但生命被工作和生活诸事塞满了,没有闲暇表现自己的爱好,现在退休了,就要在艺术团中表现表现;或说自己有音乐天赋,噪音特别明亮,来到艺术团,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感到很愉快、满足;更有一些成员,在家里唱歌、拉琴往往被人嫌弃、嗤笑是常遇到的情景。他们无奈慢慢停止歌唱,放下拉琴的弓弦。但在艺术团,他们同大家一起积极排练,一起热情演出,一起享受获奖的兴奋,他们在艺术中找回了自我,表现了自我。许多成员特别提出:在演出中,“自我表现”的心理能量使演出呈现一种“真诚”的美感,更易引发观众的欣赏和共振,艺术的张力统摄全场,甚至更广,更悠远。可见,“自我表现”是群众文化组织心理价值结构,是兴趣和情感两大元素升华的催化剂和凝结物。它的强弱,往往决定一个群众文化组织的优劣和生存状态。

(三) 松疏型动态结构

在商品经济社会,没有经济利益纽带维系的团体,大都处于一种松疏、脆弱的生态。参加群众文化组织的成员一般都没有经济报酬,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奉献,因此,对他们不能以纪律强硬约束,只能提一些要求“希望大家遵守”之类。

其次,成员参加的前提是“自觉自愿”,团体内又缺乏相应有力的管理机制,更没有经济惩罚手段,即使思想教育也多数是效果不明显的正面导向。各种因素,让群众文化组织呈现“松疏”的似聚似散、形聚神散、又聚又散的形态。其间一个问题的出现,一个成员的出走,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大批成员离开,团体发生“裂变”,随时有崩溃的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群众文化组织现存状况的真实表述。上面提到的“需求层次论”中,还有一条定理:中、底层的“需要层次”,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自我表现”,则可有可无,没有也不对人们的存在造成太大伤害,芸芸众生有许多人一生都奔波和挣扎在中、底层的需要中。因此,以“自我表现”为心理引力的社会文化组织,其吸引成员参与的魅力,其实是一种“弱力”,虽有用,也有限。上述种种,群众文化组织“松疏”是必然。除了“松疏”外,群众文化组织的动态结构还表现在个别组织的生生灭灭,此消彼长的社会流程中。群众文化组织由于没有坚实的经济联系,它的生态是脆弱的。兴趣、情感、自我表现等种种心理因素,在强大现实的风吹雨打中,随时都会消退、转移、零落。一个群众文化组织从诞生到结束,或名存实亡的存在,它的半衰期不长,有的甚至昙花一现。群众文化组织虽然总量有盈缩,数目有加减,从整体看,群众文化组织正处于生机勃勃发展的历史良机。它的总体存在是稳定的,一些团体的波动去留是动态的,这种动静平衡的辩证统一,正是当前群众文化组织的生命形式。通过以上理论“务虚”,我们大致概括出群众文化组织的几点本体属性:群众文化组织是兴趣、情感和文化的结合体,它的心理内核是“自我表现”,而松疏型动态结构则是它的外现方式。目前,群众文化组织正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如何有效调控、把握和塑造一个社会地域意义上的群众文化组织良性、健康的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难题。下面,我们“务实”,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二、 群众文化组织的实践论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以此指导实践,我们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群众文化组织的责任成员,要保持清醒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和维系一个有生机活力的群众文化组织体系。

(一) 从整体高度应对

一个体系,首先是一个整体。我们处置群众文化组织的思路,也应该从整体出发。理论分析,群众文化组织是一个松疏型的动态结构,那么,我们相应以一种松疏动态的态度和方式进行管理,这样才能更顺畅地把群众文化体系纳入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总体轨道中。我们松疏动态的管理方式,就是似管非管,又虚又实,取长弃短。“似管非管”——我所在的仲恺工业新区,群众文化组织有100多个,区里负责此项工作就一两个人。遍地芝麻,捡不胜捡,更容易丢掉西瓜,甚至芝麻西瓜一齐丢。“又虚又实”——在思想上政治上把握和引导群众文化组织的发展方向,纳入社会主义的总体构建中,使其健康成长。这是“虚”的精神建设方面。在“实”的方面,就是采取一些有实际效果的措施,如多次多量派出文化专业人员对群众文化组织进行培训和指导;建立奖励机制,对活动正常、群众反响较好的团队给予补助;对参加各类演出、比赛获奖的团队给予奖励等。“取长弃短”——群众文化组织是新时期的时代产物,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我们应以无比的热情长期构建和维护群众文化组织体系,这是“长”。单个群众文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有生有灭,或增或减,我们不必介怀,更无需以“财政输液”之类方法勉强维持奄奄一息或支离破碎的群众文化组织个体,实践证明,这将无济于事,徒增损失。因为一些百病缠身的群众文化组织的消亡,是群众的选择,文化的选择,而不是行政选择。所以,我们应该毅然“弃短”,只在总量上,保持群众文化组织长期发展的势头。“取长弃短”还有另一层意义。某些团体是我们地域性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传承和体现者,如“客家山歌艺术团”、“东南亚侨胞歌舞社团”等,是我们的文化“长”处,我们更要加大扶持力度。至于一些标新立异边缘性团体,如 “街舞强力组合”、“网游粉丝团”之类,是文化“短”处,一旦溃散,不妨“弃短”。

(二) 分类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如下行之有效的分类管理:

1、 搞好人才库统计。在分级分类管理基础上,建立社会、农村文化工作的村级文化管理、业余文艺团队、文化志愿者等农村文化人才库,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完善涵盖文化管理、业余团队和专业技术等门类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的立体型人才数据库。

2、 实施分类分级。按照岗位性质的不同,将群众文体人才队伍分为专业类、特色类、志愿者类等三个大类,对应文体系统管理机构层次,建立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形成各类群众文体人才的梯次发展模式。

3、 科学评价考核。重点考核群众文化组织的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定期组织评价考核活动。与此同时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群众文化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它们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4、 健全培训机制。人员素质的提升是群众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定全区、镇(街道)专业文化队伍开展培训方案;区级文化部门对当地乡镇(街道)群众文体队伍开展培训。镇(街道)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群众文艺辅导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利用辅导基地植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成规模的群众文体队伍的培训工作。

5、 整合学校资源。分布在各类学校的艺术老师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着较高的专业特长,要注重发掘本乡镇(街道)的学校教师,使之成为团队的辅导老师,甚至是骨干成员。

6、 聘请艺术指导。对于有一定经费支持的团队,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专业人士担任艺术指导,为团队提高水平、作品创新、演员培训给予辅导和提高。

结语

本文以虚实结合方式,论证了群众文化组织是以兴趣、情感为凝聚点,以自我表现心理需要为宣泄口的松疏型动态结构,在实践中,我们以松疏的分类管理手法,从整体把握上调控和构建区域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推动基层文化建设的人文软实力,群众才能更好地享受到高质持续的文化产品、文化内涵及文化成果。

参考文献:

[1]戴珩.把门打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2]宋书文.心理学词典.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5);

[3](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2)。

作者简介:王敏(1979- ),女,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参与组织新创作文艺作品35余件,其中打击乐《在希望的田野上》、《鼓韵》获广东省第八届、第九届少儿艺术花会金奖、银奖;歌曲《无声的誓言》、《寒露的微笑》获得2012、2013年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金奖、银奖;2011年荣获得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构建群众文化组织体系虚实论

基层工会组织制度展板片[摘 要]群众文化组织本质上是以兴趣、情感和自我表现等心理元素为内核,以松疏型动态结构为外观的社会团体。在实践中,我们从总体的高度进行松疏、分类的方式,构建地域社会性群众文化组织体系。[关键词]群众文化组织 兴趣情感 自我表现松疏型动态结构 分类管理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