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馆藏一尊木雕家仙造像的有关问题研究

祖堂集语言问题研究片董凌长期以来,我馆一直致力于河洛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庙会,征集匾额、契约、服饰等民俗文物,开展民俗文化研究等活动,使河洛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近年来,更是收集到一批珍贵的明清时期彩绘木雕像,其中一件清道光十六年(1836)彩绘木雕家仙像造型精美,

祖堂集 语言问题研究片

董凌

长期以来,我馆一直致力于河洛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庙会,征集匾额、契约、服饰等民俗文物,开展民俗文化研究等活动,使河洛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近年来,更是收集到一批珍贵的明清时期彩绘木雕像,其中一件清道光十六年(1836)彩绘木雕家仙像造型精美,风格独特。与其他彩绘木雕不同之处在于该木雕像背后有一长方形的暗槽,内装藏有五彩丝线。装藏习俗是我国佛教和道教的开光习俗中的一项,通过装藏赋予佛像和神像神力和灵力。但该木雕像的装藏情况既不同于佛像装藏,又不同于道教装藏,属家仙的装藏形式,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看法。

家仙的基本特征

这尊木雕家仙像为彩绘文官坐像,通高32.2厘米、宽13.6厘米,底径6.2厘米,施以红、蓝、金、黑四种彩绘。由于该木雕造像年代久远,保存环境恶劣,漆面脱落较为严重,同时还有虫蛀、残损的现象。

正面为一文官端坐座椅之上,椅背顶部左右两端各雕刻龙首,左侧略高于右侧,有磨损,形状模糊。雕像面部及脖颈处施白色彩绘,面部丰满圆润,面容慈祥,右耳已失。头戴黑色曲翅幞头,幞头脚垂于两肩上,顶部前倾处彩绘脱落较严重,依稀可辨有描金彩绘。幞头底部施一周红彩。上身着红色圆领长袖宽衫,束腰,下身着红色裤装,脚穿黑色短靴,裤脚处为蓝色。雕像腹部下方为一圈绶带,左手于腹前扶绶带,右手置于膝上。整尊雕像雕刻于一圆角方形底座上,底座下为大小相同的圆角方形座托,为一整块木料雕刻而成,将四周及底部部分镂空,在四角处雕刻出四足。木雕像背面正中偏上位置有一暗槽,内部装藏有五彩丝线,有青、白、红、黑和黄色组成,质地为木质。

家仙背部铭文研究

这尊家仙与其他木雕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木雕的背面有一段记录相关信息的铭文,自右向左竖行排列:“道光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开光大吉,川金线〢〤”。

此铭文明确告诉我们这尊家仙造像装藏开光的时间。开光一般是在造像成像之后供奉之前来举行的一种仪式。这就说明这尊木雕的雕刻时间是在道光年间,也为我们研究清道光时期的家仙供奉习俗提供了实物资料的佐证。

“川金线”代表的极有可能是该木雕像所属区域,据考证,“川”极有可能代表四川,但是此处“川金线”是指这尊木雕像产于四川,还是装藏仪式是在四川进行的,又或者装藏的五彩丝线是源自四川呢?这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〢”和“〤”属于苏州码子,是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之前我国民间的一种计数符号,主要用于商业领域,“〢”代表数字“二”,“〤”代表数字“四”。“〢〤”在此处明显与商业无关,推测是代表雕像的编号。

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商码,是中国早期民间的“商业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广泛使用前的一种简便、快捷的记录数码。苏州码子由南宋时期从算筹分化,至明代成为完整统一的一种数码,并被苏、杭一带人们采用,至清末民初,广泛应用于民间,后也被用于官方。同算筹一样,花码是一种进十进位制计数系统,与算筹不同的是算筹通常用在数学和工程上,花码通常用在商业领域里,主要用途是速记。目前在港澳地区的街市、旧式茶餐厅及中药房偶尔仍然可见。民国以后,随着阿拉伯数字普遍使用,苏州码子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装藏习俗的由来

装藏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佛教和道教对新塑佛像和神像都有装藏的要求。佛像装藏的具体做法是在塑佛像时,先在佛像背后留一空洞,开光时,由住持高僧将经卷、珠宝、五谷及金属肺肝放入封上,使佛像不散不朽,不生虫蛀。佛像、佛塔和经筒等内部要装藏以后才算具有灵异功能,并可产生神力。佛像装藏有其神秘特殊的制作工艺,对材料、地点、时间和僧众亦有特殊选择和要求,装藏者必须是具备传承、戒律清净、有一定修持的修行者。

装藏在道教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但具体做法和要求与佛像装藏又有所不同。《全真秘旨·神像装藏》记载:凡塑神像,必先装藏,以应五脏。故先选五金,即金、银、铜、铁、锡;然后选用五色粮、五色线,取新净无残黄表一张,新净笔书“藏符”,其书符有咒,神像脏腑中还装有镜子、经书、珍珠玛瑙等带有灵气之物。关于装藏的作用,《全真密旨》又载:“装藏毕,功说:“伏以,金身重塑,善事周圆;经筵刚起,道章才宣。伏愿,灵光常在,垂恩赦宥于当前;神光普照,天尊圣号广宣扬。向来装藏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同赖善功,证无上道,一切信礼,志心称念,金光附体天尊不可思议功德。”可见道教装藏的作用与佛像装藏相同。

该彩绘家仙木雕像的装藏情况与佛像装藏和道教装藏均不同。首先,与佛像装藏相比,有两点本质区别。其一,从外形上看,该木雕像不属于佛像;其二,其内部装藏的材料为五彩丝线,也不属于佛像装藏的材料。其次,与道教装藏相比,这尊木雕像背后装藏五彩丝线虽属于《全真密旨·神像装藏》中所列装藏材料之列,但文中所列的其他装藏材料均未发现。道教装藏对材料、仪式等方面都要求非常严格,仅装藏五彩丝线的情况在道教装藏中尚未发现。

该彩绘家仙雕像的装藏材料仅见五彩丝线,这一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笔者认为有可能是在装藏过程中受现实条件所限,装藏材料无法备齐所致。以普通平民阶层的经济条件,备齐装藏所需的“五金、五粮、五彩线、镜子、经书、珍珠玛瑙”等所有材料的难度较大,而丝线与日常生活相关,相对较为容易获得,因此被选为装藏材料的可能性也较大。同时,在装藏仪式等方面,由于受条件所限,这尊彩绘木雕像的装藏程序也可能有所简化,并未严格按照佛像装藏或道教装藏的仪式来进行,但由于时代久远等原因,详细的装藏过程我们不得而知。考虑到平民阶层窘迫的生存生活条件和宗教信仰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这样因陋就简的装藏现象被人们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装藏中五色线的含义

为了便于开展研究工作,在收集彩绘木雕像时,我们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走访,以获取有关彩绘木雕像用途的信息。但由于这批彩绘木雕年代久远,许多木雕像几经易手,许多资料都不得而知,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五彩丝线在我国民间应用颇为广泛,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汉代《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荆楚岁时记》载:“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另外又有称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绍、五色缕、朱索等。据说也是因屈原而起,可以驱除灾害。我国南方地区在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外,还有这种以五彩丝线系臂的习俗,以辟邪和祈求平安长寿。

五彩丝线由青、白、红、黑和黄色五种颜色组成,这与我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的习俗有关。五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五种元素。我国古典哲学认为,“五行”的五种颜色代表广泛,主要有几种。一是代表方位: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二是代表季节(节令):春木,夏火,秋金,冬水,每季末月土;三是代表颜色:青木,红火,白金,黑水,黄土;四是代表五脏:肝木,心火,肺金,肾水,脾土。另外还有代表情志、天干、地支、八卦等。由此看来,将五彩丝线装藏在雕像内部除了赋予雕像神力和灵力外,还有可能是象征人体的五脏,赋予雕像生命,使其更加灵验。

木雕造像的身份界定

以前,在我国民间普遍流行着一种对动物妖仙的崇拜,主要体现在对“五大家”的崇拜上,这源于万物有灵的思想。“五大家”也叫“五大仙”,包括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灰仙(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或称“灰黄狐白柳”)。民间普遍认为五大家是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对人类进行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因此,民间许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五大家的形象都是人像,慈眉善目,除白仙被附会为白老太太的女人形象外,其余四位都是男像,穿官服,带暧帽,颜色为灰蓝或石青等。白仙穿裙子,凤冠霞帔,十分漂亮。新中国的成立后,这种信仰逐渐消亡。

从这尊彩绘木雕像的外观看,其着官服、戴暧帽的外形特征符合民间关于“五大仙”除白仙之外其他四仙的描述,只是具体属“四仙”的哪一家,需进一步的调查和考证。木雕像的开光年代为清道光十六年,但其头上所戴幞头及身着服饰明显与清代的穿着、服饰特征不符,应为明代甚至更早以前。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民间这种供奉家仙的习俗是有一定历史渊源并一直传承下来的,家仙的形象不因朝代更替和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结语

以上是笔者个人的一点思考和看法,还有许多问题是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去研究和解决的,诸如为何其他与其年代、外形相近的彩绘木雕像没有出现这种装藏现象等等。相信随着民俗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弘扬,民间彩绘木雕像和装藏等民俗文化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不断地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和传承河洛地区的民俗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李珍萍)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馆藏一尊木雕家仙造像的有关问题研究

祖堂集语言问题研究片董凌长期以来,我馆一直致力于河洛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庙会,征集匾额、契约、服饰等民俗文物,开展民俗文化研究等活动,使河洛地区的民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近年来,更是收集到一批珍贵的明清时期彩绘木雕像,其中一件清道光十六年(1836)彩绘木雕家仙像造型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