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德佑南疆

陈竞强汕尾,粤东著名的商埠与渔港,中国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也是中国传统四大渔场之一,在民国初期,繁华程度甚至有“小香港”之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把汕尾列为商港,计划重点进行投资建设。而现在的汕尾,帆樯如画,商旅云集,是广东地区的商业重镇之一。汕尾的崛起经历,除了自身优越的

陈竞强

汕尾,粤东著名的商埠与渔港,中国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也是中国传统四大渔场之一,在民国初期,繁华程度甚至有“小香港”之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把汕尾列为商港,计划重点进行投资建设。而现在的汕尾,帆樯如画,商旅云集,是广东地区的商业重镇之一。

汕尾的崛起经历,除了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汕尾人民的勤劳智慧之外,一座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近400年历史的庙宇也不得不提,它见证着庙前从海边沙地变身成喧嚣商埠的整个过程,这座庙宇就是在汕尾地区人所共知、历史悠久的汕尾关帝庙!

拜祭关公的民俗文化,在大江南北处处皆盛。但作为港口城市,汕尾的妈祖信仰历史更为悠久,那么这里的关公民俗又是从何时从何处传来?关帝庙为何在此修建起来并吸引众多信众?这座关帝庙又有何兴衰故事了?

神威凛然降南疆

汕尾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受潮汕、广府、客家、闽南多种文化的影响,所以民间有非常庞杂的信仰习俗,包括了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佛崇拜、人神崇拜、行业崇拜等等。其中,所谓人神,也就是由人晋升为神,因为其个人经历符合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可利用其事迹谆谆教化百姓,成为待人处世或者立身处事的楷模,关羽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关羽被历朝历代宣扬为忠君爱国的典范,并且屡屡加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中国民间亦称之为“忠义楷模,仁勇化身”,受到黎庶敬慕。到了明朝,对关公的崇拜与追封更是前无古人。明神宗时把关公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公也正式被尊称关帝。皇家如此,上行下效,关公在全国的信众自然大大增加。

而汕尾关公信仰的源头,还与垦卫戍边的明朝军队有非常大的关系。明太祖自立国之日起,便开始设立卫所制度,将全国军队编入卫所之中。现在汕尾的碣石镇,当年为了防御倭寇,也建立了卫所屯兵守戍。而这些戍边官兵,多是来自中原,到碣石后人地生疏,就把北方的神灵请过来,作为精神寄托。关公武将出身,自然成为明军内祭拜的主要神灵之一。再加上碣石是明朝为数不多的大卫之一,全卫拥有官兵10100余人(当时全国卫所三百多个,以兵员560人左右的占多数),所以,碣石拜祭关公对民间所带来的影响,自然远胜于其他地方。关公信仰,就这样从北方传播到了岭南沿海一带,在汕尾当地扎下根来。

传说传颂关帝庙

海陆丰地区的关帝庙数量曾经非常多,到了一些城镇内东南西北都各有一座的地步。但其中真正远近闻名、童叟皆知并延续至今的,就是现在位于汕尾庙前街的关帝庙!而其之所以定址在此,有一个当地人都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

明崇祯九年(1636年)汕尾坎下城(明朝崇祯年间所筑的海防古城,遗址在现汕尾市区内)的关帝诞正日,当时坎下城内有一关帝庙,信众们用八抬大轿抬关公像出城巡游,整座轿连关公像加起来有300多斤重。巡游队伍沿城外沙坝前行,至现今关帝庙所处的位置时,忽然天空雷电齐鸣,狂风大作,信众们只得先放下轿,四处避雨。突然云呈五彩,有如千军万马下凡之势,继而忽然天空放晴,信众们欲起神轿回城之时,八人抬的神轿忽然之间抬不起来了!信众便认为是关公要在此建宫,所以停留不走。于是,当地耆老信士、社会贤达便集资聚力建宫供奉,于一年多后的崇祯十年(1637年)正式落成,俗称汕尾关爷宫。故汕尾关帝庙也是坎下关帝庙的分灵。

这段传说在汕尾民间广为流传。其实如果细究起来,当时所处之地就在海边(其后所建关帝庙庙前戏台离海仅12米左右,每当涌潮,浪花甚至会飞溅打湿戏台前的观众),全是沙地,轿子停留在沙地上,因为下大雨,沙子向下陷,轿子自然慢慢陷了下去,被湿沙牢牢吸住,整个轿连关公像原已重300多斤,轿底被牢牢吸住,重量可想而知,如果不把沙挖开,八抬大轿自然就抬不起来。但纯朴的汕尾人认为这是关公显灵,要在这里升座,于是关帝庙就在这里奠基了。

四百年屡废屡兴

清初因为海禁内迁影响,汕尾百业凋零,关爷宫也是破败不堪,直到清康熙中期解除海禁,汕尾的经济才开始发展。因为附近有红海湾和碣石湾两个渔场,来自潮汕、广府、客家、闽南的渔船在此云集,更有发达的盐业,于是汕尾港商埠在关爷宫周围逐步形成了规模,关爷宫亦随之复苏。乾隆十二年(1747年),关爷宫附近的道路修缮完毕,前边的庙前街成为了康庄大道,同时附近的街道全部贯通平整,四通八达,成就了现在关帝庙前街道商埠的雏形。

当时的修路有碑记载称:“汕尾一镇,舟楫云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区会也”。 所谓盛世修庙修路,从侧面上反映当年汕尾关帝庙周边的兴旺景象。当时,渔业和盐业总产值占海丰县税收百分之六十以上,故有“海丰总埠”、“粤海关税铺”之设置。而港口的发达,商业的畅旺被当地人看成是因关公的护佑所致,来关爷宫上香许愿的人也越来越多,暄闹的人流带动了汕尾的第一个兴旺期。

到了清末的1900至1902年间,国际航运组织(又称“万国公司”)在汕尾红海湾的遮浪岛上建造了一座等级为二等一级的大型灯塔,定名为Chilang Lighthouse,中文名遮浪灯塔,在当时所有航海图上均有标注,世界闻名,为前往中、日、韩和东南亚各个港口的船只提供指引。

灯塔建成后,运转了几十年,塔上每夜放射的光,把海洋里趋光性的表层鱼类诱集到灯塔周围的海面上,给汕尾的渔业带来了非常好的收益。另外,因为有灯塔的指引,本来就是天然深水良港的汕尾港,也吸引大量的商船在此驻泊,汕尾港的交通和经济地位亦引起了广东省政府的重视。到了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汕尾进入第二个兴旺期。当时汕尾与香港、澳门、湛江、厦门、汕头、广州等地通商,汕尾有“南海物丰”、“金汕尾”、“小香港” 之美誉。

然而,此时的关爷宫却遭到一次毁灭性的劫难。1925年,关爷宫大殿被焚,神像亦失,仅存清乾隆石香炉、石柱以及青龙偃月刀等物件。1926年,面对残垣断壁的关帝庙遗址,汕尾各界决议重建关爷宫并积极捐资。是年冬,一座美轮美奂、装饰华丽的宫庙重新出现在民众面前。连之前那个简陋的戏台也重新修建得华美考究。修缮后的关爷宫周边商埠更趋繁盛,出现了服务渔业的街道,如打铁街、麻皮街、脯铺町、码头街等等。而庙前街、庙后的大兴街、附近的二马路、三马路仿欧陆风格的骑楼也在当时应运而生。直到今天,二马路三马路仍旧是整个汕尾的商业中心,夜市兴旺,人流如鲫。

关帝庙前的那个戏台,无论是在重修前还是重修后,都是汕尾地方戏剧的展示平台和文化阵地,成为民间集会演讲和武术表演的重要场所。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九月廿日,少林英雄郭转(本地人)与红眉道人在关帝君戏台设擂公开比武的史实,是汕尾人津津乐道的逸闻趣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13日,汕尾镇青抗会在会长郑重(曾任福建省厦门市长)的带领下,在关帝戏台作抗日宣传。关帝庙戏台成为当时一块不可多得的文化阵地。

1950年,因为市政修路的需要,关爷宫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宫庙被拆除,只保留了戏台和一个旧庙关公塑像的座墩,现在已经成了保护文物。

六十载经衰终盛

转眼50多年过去,重新走向富裕的汕尾人,总难忘当初的传说和那座关爷宫。进入二十世纪,在汕尾城区人民政府的批准下,关爷宫于2003年7月被立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汕尾市区关帝庙修复理事会,由一直呼吁重光关帝庙的黄光生先生担任理事长,汕尾各界大力支持!

由于无法在原址上修复,理事会把原址后边的新华书店和附近民居买下,规划面积3000多平方米。重建工程于2006年底动工,首期工程共集资二千多万元,聘请当地80多岁的古建工程师陈忠设计,汇集当地泥、木、石雕、油漆枝术人材,历时四年,建造了一座432平方米宏伟壮观,金碧辉煌的庙宇。2010年12月18日(农历十一月初三)主殿建成重光,从1950年拆除到2010年重光刚好一个甲子(六十年),因为规模扩大,名称也正式改为汕尾关帝庙。重光五周年又修建五条街道,使周边区域整洁平坦。

修复后的关帝庙主殿,正面八柱七跨,当中四条龙柱玲珑通透,盘柱龙张牙舞爪,仿佛随时会腾云而起。主殿的整体彩绘是绿色,这也是关公战袍的颜色。主殿斗拱是北方风格,大殿内金箔、潮州金漆木雕和壁画则是岭南风格,集南北风格于一身。正门悬挂“正气浩然”牌匾,是山西解州关帝祖庙送汕尾关帝庙的厚礼!

主殿没有钉子,全是榫卯结构。石柱支撑木梁,殿内高大开阔。正中的关公造像硕大魁悟,高3.2米,是广东省目前最大的关公泥塑像。仪容垂耳丰颊,方颐重颜,面如重枣,唇如涂朱,丹凤眼,卧蚕眉,头戴战盔,身着蟒袍铠甲,足登高靴,手捋美髯,额头上还特意画上两条对称的淡黑线,是根据海陆丰正字戏《古城会》中的关公脸谱,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整个造像给人的感觉儒雅、威武,文武兼资。

这座关公像,连同殿内的神像,如周仓、关平、炎黄、财神、福德奶奶老爷、赤兔马等等,都是汕尾的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传承人周仲富先生设计和制作。表现出汕尾的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周仓勇猛无畏、雷神疾恶如仇、福德和蔼可亲……所有人都感受到那份威仪与肃穆。

将来,汕尾关帝庙二期规划是打造成岭南地区第一个关帝城,庙前将建成一条骑楼风貌步行街。关帝城将达近70米的跨度,除了中间的主殿,还将修建刀楼、印楼、春秋楼、关帝寝殿、藏经阁、民俗博物馆、书画社等。为此,关帝庙邀请到曾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著名书画家、雕刻家、百岁老人薛满堂先生,为关帝城题写“德佑南疆”牌匾,在二期工程完工后,悬挂在关帝城正门上方,和“南疆行宫”称号互相呼应,守护南中国的海疆!

汕尾终复见圣贤

在汕尾关帝庙问起关公文化、关公民俗的核心是什么?庙内的信众会告诉你,关公民俗的核心是忠、义、仁、勇、礼、智、信,并非简单的上香参拜。关帝的这些精神在汕尾人民中起到积极作用。例如,汕尾的商铺都崇祀关公,以关公诚信为宗旨,形成良好的商业氛围。汕尾人在闯海过洋谋生的过程中,亦以关公精神为支柱。而在现代体育赛事之中,汕尾在国际龙舟赛、舞狮争霸赛、咏春拳赛等都名列前茅,为世所嘱目,其中舞狮参赛队伍就是由关帝庙的弟子组织。

自2010年重光之后,汕尾关帝庙在理事会的推动下,举办多场活动,重新组织失传多年的关帝庙民俗活动,通过活动传扬关公文化,让更多的人接触正能量。

汕尾的关公民俗包括每年初五子时为合境祈福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求财丁活动;五月十三关帝诞更是热闹,汕尾政要人物、企业家、港澳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等都会出席,在五月十二开始信众摆神前(即摆祭席),开始演大戏,一般都演至六月廿四日第二个关帝诞。剧目主要以当地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现在也有潮剧、粤剧、豫剧、黄梅戏等外地剧种,呈现戏剧多元化。

关帝诞的民间巡游,旧时富户都有扮景展示,每年变着花样,成为民间艺术比赛的展示平台(扮景是汕尾捷胜的民俗,就是指逢年节进行当地各种民间艺术的展示)现在的民间文化巡游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彩车、扮景、化装游行、各种舞队、传统骑布马、挑花蓝、舞狮、舞龙、各类旗幡、代表水族化妆表演、渔歌表演、旱龙舟表演等,同时也有引入外地新的艺术队伍参加,增加活动的热闹。

在2015年12月13日(农历十一月初三),汕尾关帝庙隆重举行了重光五周年庆典,其时冠盖云集,缙绅雅聚,香烟缭绕,灯火辉煌。庞大的巡游队伍抬着关公像,敲起了大锣鼓,举着漫天的旗幡,拿着古宫灯,舞龙舞狮,经过汕尾的主要街道,沿途万人空巷围观,这是关公信仰民俗在汕尾备受尊崇的最好体现。

关帝诞最为重要的活动是一年一度的彩炮会,此活动于清代开始。改革开放后恢复。旧时只设数量有限的炮头供竞抢,现在除沿袭过去的抢炮头外还设立竞标彩炮,关帝庙理事会与时俱进,改变其他庙宇白天举行的模式,用晚上时间竞标炮头,配备现代的大屏幕投影设备直播竞标炮头的热烈气氛,让竞标者目睹自已的形象,轻松竞标。彩炮设10枚并冠以吉祥名称:如“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世其昌”、“禄临善家”、“七彩呈祥”、“发达兴旺”、“天长地久”、“头彩长虹”供各界成功人士竞标,连续举办六届,筹得善款近千万元。近几年来,关帝庙理事会重视慈善事业,发动各界热心人士,扶贫济困、修沟铺路,倾情致力于公益。

庙宇的兴衰,是一个地方的历史见证。关帝庙是汕尾港商埠的发源地,也是汕尾港发展历史沿革中不可多得的佐证之一,更是汕尾海内外游子寻根问祖的圣地。汕尾关帝庙历年的风风雨雨,用现在主殿的一副楹联来诉说,最是合适不过:

四百年屡废屡兴义勇不随风雨逝

六十载经衰经盛忠仁复见圣贤来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德佑南疆

陈竞强汕尾,粤东著名的商埠与渔港,中国天然深水良港之一,全国沿海开放第一类口岸,也是中国传统四大渔场之一,在民国初期,繁华程度甚至有“小香港”之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把汕尾列为商港,计划重点进行投资建设。而现在的汕尾,帆樯如画,商旅云集,是广东地区的商业重镇之一。汕尾的崛起经历,除了自身优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