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始信仰看似纷繁复杂,但从对广西铜鼓纹饰化繁为简梳理分类切入,继而对原始信仰对象、方式和心理展开溯源剖析,发现它体现了原始人类与自然、动物、社会等之间的本质关系。
[关键词]铜鼓 纹饰 原始信仰 关系
铜鼓是广西极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铜鼓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广西铜鼓素以种类齐全、造型各异、器型硕大等特点闻名于世,更以其原始朴野、内涵丰富的纹饰艺术,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那么,作为广西地区一大文化名片的铜鼓,其种种纹饰与其铸造者的社会文化生活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广西铜鼓纹饰概述
广西铜鼓纹饰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或朴素简约,或精致细腻。欲认识、解读广西铜鼓纹饰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先要对广西铜鼓的主要纹饰进行分类梳理。
1、几何纹
所谓几何纹,就是用各种直线、曲线以及圆形、菱形等构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作为装饰的纹样①。常饰于广西铜鼓的有太阳纹、云雷纹、钱纹等。此外,大多数几何纹仅起陪衬作用。除了万家坝型铜鼓的仅有光体,其他类型铜鼓的太阳纹还有光芒以及围绕鼓面中心层层散开的光晕。晕圈内填以云雷纹、羽人纹、翔鹭纹和其他纹饰等。云雷纹是由云纹和雷纹组成,一般分布在太阳纹周围。其中,云纹单元是一对自中心单线外旋的螺旋式对称并头云纹。云纹分单卷、双卷、半边等种类②。雷纹是由数个菱形层层套叠而成的回形图案,有回形、椭圆形、填线形等类型。云雷纹在北流型铜鼓最为常见。
2、动物纹
动物纹,是指由自然界动物和(或)超自然神禽瑞兽的图案与其他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蛙塑、翔鹭纹、龟纹等常饰于广西铜鼓。蛙塑最早出现于冷水冲型早期鼓上,一般单面鼓配八只蛙塑。灵山型鼓多饰九只蛙塑,即相间排列的三只单体蛙和三组“累蹲蛙”。翔鹭纹普遍存在于石寨山型铜鼓,在冷水冲型铜鼓也有发现。鼓面饰有一道主晕,主晕外围沿逆时针方向环列着一群首尾衔接、展翅飞翔的鹭鸟。到了冷水冲型铜鼓时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艺术认识的不同,翔鹭纹逐渐由写实转向夸张、变形,最后则完全变成抽象几何图案①。
3、人物叙事纹
人物叙事纹,主要指通过一系列相关人物、动物及其环境来表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内容的纹饰。例如图案内容为人们划船比赛的龙舟竞渡纹。1972年广西西林县出土的一面石寨山型铜鼓②,便饰有龙舟竞渡纹。船身窄长,首尾高翘,装饰成鸟头鸟尾形状。全体水手坐成一排,动作协调一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出土的一面石寨山型铜鼓③,鼓腰饰有羽人舞蹈纹。图中舞者八组,每组二至三人。他们双臂张开,手掌前伸后屈,五指张开成“人”字形,如鹭鸟一般翩翩起舞。观其装扮,头戴羽冠,身披羽饰,上身裸露,腰系吊裙,虽无法一窥当地先民鹭舞全貌,但多少可知一些梗概。
二、广西铜鼓纹饰所反映的原始信仰
广西铜鼓纹饰形式多样、内涵丰富,除了少数纯为美观外,一些写实图案含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是研究广西越人先民精神信仰的重要资料。但是,广西铜鼓的主要纹饰类型又具体反映了哪些原始信仰呢?
1、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天体、自然力和自然物等自然现象视为神灵并加以崇拜的一种原始信仰④。其中,广西铜鼓的太阳纹和云雷纹以及其他材料等,证明了广西越人先民确曾有过太阳崇拜和雷神崇拜等自然崇拜。在广西越人先民河姆渡古越人文化遗址出土的骨器中,有一件被称为“双鸟舁日”的象牙蝶形器,上面雕刻着双鸟和太阳,据考证此器为祭祀太阳时作悬挂用⑤。依据生活观察和凭借头脑想象,当地先民勾画了心目中的雷神形象:蓝脸鸡脚鸟喙嘴 ,一双翅膀灯笼眼。若被人激怒,便即擂鼓隆隆,蓝光闪耀⑥。人们认为,雷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专门惩治那些不事孝敬父母,以及糟蹋粮食的人。因此,广西民间至今遗有许多祭雷神习俗。
2、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指原始人认为自己与某种动植物之间有着特殊血缘关系而对之礼敬崇拜。图腾崇拜大致经历泛图腾崇拜、氏族图腾崇拜、个人图腾崇拜三阶段,为祖先崇拜奠定了初步基础⑦。根据考古发现,图腾崇拜的特征之一为图腾氏族把图腾物描绘或雕刻在显著位置,以便供奉。例如,中国历代汉族王朝常于宫殿庙宇、帝后冠服雕龙绘凤,即是明证。由此推测,广西铜鼓的蛙饰可能是当地先民的蛙图腾符号。广西民间蛙图腾崇拜与雷神崇拜密切相关。广西民间传说青蛙是天上下来的神物,是雷王儿子。既然崇拜雷神,那么以青蛙为图腾物就理所当然。鸟图腾崇拜,即氏族部落时代有的氏族认为某种鸟类是自己祖先的一种原始信仰。石寨山型铜鼓上的羽人舞蹈纹,可能是广西越人先民在扮成鹭鸟作图腾舞蹈表演——鹭舞的实录。
3、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即氏族部落时期人类基于相信已故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会影响到现世和子孙的生存状态而将祖先当作神灵一样祭祀崇拜。从原始文化由具象至抽象的发展序列看,继自然崇拜之后,依次产生了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灵魂崇拜①。广西铜鼓蛙纹、羽人舞蹈纹与其它民间文化遗存,综合表明当地先民很早就产生了祖先崇拜。始祖崇拜产生始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地先民认为,部落首领和对部落有过重大贡献的人,不但生前孔武有力,死后其魂魄也强大无比。因此,他们死后亡灵就被当作部族保护神和祖先神加以祭拜。广西民间,曾经被视为远祖加以崇拜的有布伯、莫一大王、岑逊王等。远祖崇拜之后演变为宗祖(近祖)崇拜,宗祖崇拜在壮族祖先崇拜序列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信仰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历代祖先,可分为家祭和墓祭。
三、壮族原始信仰所体现的本质关系
综上所述,广西铜鼓的主要纹饰除了少数纯作美观装饰以外,大都是远古先民原始信仰的艺术化反映。可是,原始信仰体现了远古先民与信仰对象之间的什么关系呢?笔者试就此作初浅分析。
1、人与自然
广西地区处于低纬度地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的气候条件使得当地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极为丰富,为当地先民繁衍生息提供了必要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在原始社会,人通过劳动建立起同自然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同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生产力极度低下的原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与自然界存在冲突和协调的双重关系②。由于原始生产力极其低下,当地先民不懂得自然科学知识,对大自然既极度依赖又心生敬畏,从而产生了如婴儿对母亲般的依恋之情,自发形成了太阳崇拜、雷神崇拜等自然崇拜。
2、人与动物
广西地区气候炎热潮湿,植被繁茂,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很早便孕育了原始先民和其他生灵。在自然界诸多生命中,与先民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动物群体了。对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之源的动物,当地先民自信倍增又无限感激。因而,那些最先进入人类食谱的动物成了他们最早的动物崇拜对象。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人类开始驯化动物,标志着原始畜牧业的萌芽③。特别是人类产生了祖灵观念后,那些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超能动物替代了食用动物,成了先民们新的崇拜对象。此外,当地先民还依据对鸟类和爬行动物卵生繁殖方式观察所得的生活经验,在思考宇宙万物的起源问题时,创作了宇宙卵生的壮族创世神话《布洛陀》④。
3、人与社会
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原始群之后,当地先民也与各民族一样,经过了一个数万年的氏族公社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当地先民以公社为基本单位,一切生产资料及产品归公社集体所有,由氏族长统一分配。每个氏族都推选一名氏族长作为本氏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壮族称之为“都老”⑤。广西民间崇拜女性始祖神姆六甲就是最早的“都老”。到了距今约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广西地区社会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从而改变了男子在社会与家庭中的地位⑥。因此,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已故男性氏族长取代女性氏族长成为人们的祖先神。例如广西民间崇拜的祖先神布洛陀、布伯等就是男性氏族长。
远古先民原始信仰看似纷繁复杂,但它实是先民们与自然、动物、社会等现实对象之间多重关系的体现。在现今阶段,原始信仰已经不是广西民间的主要精神信仰。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原始信仰还将在广西民间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参考文献:
[1]蒋廷瑜.广西铜鼓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1):P13-15;
[2]朱庆顺.原始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1):P169-174;
[3]张声震.壮族通史.民族出版社,1998(1):P97-99;
[4]陈先达.陈先达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1):P150-151;
[5]蒋廷瑜.铜鼓艺术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P55-57。
作者简介:罗长群(1979—),男,研究生,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民俗学,现任职广西民族博物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广西铜鼓纹饰所反映的原始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