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古人读书 讲究的是氛围

古人是如何勤奋读书的理智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成一统,吟诗作画,“雪夜闭门读禁书”,或是两三同好,“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文人是什么?或许可说是离不开书的人。

古人是如何勤奋读书的

理智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成一统,吟诗作画,“雪夜闭门读禁书”,或是两三同好,“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

文人是什么?或许可说是离不开书的人。起码古人是这样。读书是有目的的,为了广博见闻,学习经典,经世致用。但日久成癖,读书就变成了习惯性的交流,甚至三日不读书,便自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有书就有了书房,虽然书随处皆可读,但读书人谁不希望有自己的藏书,谁不希望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读书习文会友呢?房间不必多大,有几架书,一桌一椅一盏灯,就有了书房的规模,就有了于日常中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

“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自古及今,书房并无一定之规。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有的植以南山之竹,有的覆以荆楚之茅,不一而足。但总有一点是书房应有的品质,那就是清雅。

中国古代文人无不重视书房的设置,尽管各自经济状况迥异,但皆讲究书房的高雅别致,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专门谈到书房的装饰,有很多精妙的设计,但崇尚的是“宜简不宜繁”,力求“高雅绝俗之趣”。

清静的意思是要明亮透气、安静定心。书房不在乎空间的大小,在乎的是整个空间的环境和氛围。因为小面积则聚气,不热不寒。例如一代帝王乾隆,他读书的三希堂也仅八平方米,但其陈设幽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室内进深用楠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窗台设摆乾隆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乾隆御书“三希堂”匾名、“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对联分别张贴在御坐的上方和两旁。低炕墙壁上五颜六色的瓷壁瓶和壁瓶下楠木《三希堂法帖》木匣,被对面墙上落地大玻璃镜尽收其中,小室立显豁然开朗。

此外,小室隔扇横眉装裱的乾隆御笔《三希堂记》,墙壁张贴的宫廷画家金廷标的《王羲之学书图》、沈德潜作的《三希堂歌》以及董邦达的山水画等,更为三希堂增添了无限韵致。同时,还陈设有大量当时制作的极为精致的工艺品和文房器具,高雅与精致始终充溢着这个狭小的空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

书案多用于阅读、书写、放置图书;画案用来放置画卷、绘册;翘头案两端翘起,用来展阅长长的手卷最为合适,手卷不至于失手滚落案下。总而言之,书房家具中的案以简洁风格为主,不宜繁琐。书案上俗物不可有,雅物不可多,古砚铜注、笔筒镇纸可以有,但若不喜书画也可以通通撤掉,只得书籍若干本,也可乐在其中。

有人问,为什么古家书柜或书架基本没有门?因为真心爱读书的人,书架不是家具,是书的陈列装置,有柜门徒增隔阂。至于落灰积尘,原不是读书人要考虑的事,横七竖八四处摊开才是本色。再说,大读书人自然有仆妇定期打理;小读书人家中自然有个红袖能收拾;至于光棍读书人,池必然会喜欢灰尘令藏书散发的陈年的醇味——此中乐,不足为外人道。

历代以来并没有特别针对书房设计的椅子,一般而言,以太师椅及四出头官帽椅最为常见。椅子应与书案搭配,尽量选择有扶手的椅子会比较舒服,并遵循人体工程学原理,最大限度地保证座椅的舒适度,是为“身逸”。

对于书房墙壁如何进行装饰,清代的李渔顿多高见:“书房之壁,最宜潇洒,欲其潇洒,切忌油漆。”上策是“石灰垩壁,磨使极光”,其次,“则用纸糊,纸糊可使屋柱窗楹共为一色”,而“壁间书画自不可少”。在书房内的装饰上,往往采用碧纱橱、屏风、竹帘、帷幕等物,以增加其美感、静趣、雅风。

除此之外,文人的书房,讲究题名,或以书房周围的山石花木为题,如苏州网师园的殿春,是因周围多芍药花,故有此名;还有,以翠竹命名的曲园中的小竹里馆,以梅香命名的沧浪亭的闻纱香室,以梧桐命名的畅园的桐花书屋……

反观现代人的生活,书房要充满书香之气,选择植物不宜过多,且以观叶植物或颜色淡雅的盆栽花卉较为适宜。空间较小的书房可选择矮小、终年常绿青翠的小型松柏类植物,如文竹、五针松等,数量不宜多。

书架上可放置玲珑小巧、色彩鲜艳的肉质多浆类植物组成的迷你盆景,来丰富书房的色彩;写字台上,放置精致的小型观叶植物,如各种椒草、镜面草、网纹草、兰草、合果芋等,使书房主人在长时间、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欣赏一下植物,达到松弛神经,调节视力,解除困意,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除了以上这些,当然还要有书,这样的书房才自有生命力。书房之美,在于一种文化韵味,在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境界。身居其内,吟诗作画、抚琴待友、烹茶款客……使人心畅神怡,乐在其中,陶然心醉。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古人读书 讲究的是氛围

古人是如何勤奋读书的理智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书房既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点,更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归途。当厌倦了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争斗,躲进小楼成一统,吟诗作画,“雪夜闭门读禁书”,或是两三同好,“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消遣和休息。文人是什么?或许可说是离不开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