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少儿教育活动-崇文雅集 老北京的文画人儿 艺术沙龙暨现场教学活...
郑文成
【摘 要】近年来,少儿教育受到了人们更多地关注,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然而由于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还处在早期萌芽阶段,存在着很多不明确的问题,尤其是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一直困扰着博物馆的发展。为了正确引导少儿健康成长,明确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的国内外状况,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初步总结了国外博物馆少儿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国内博物馆少儿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对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六点思考:加快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常态化转变;建立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加大博物馆少儿教育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建立多样化的博物馆少儿教育形式;鼓励知名博物馆在各地区设立分馆;建立专属经验交流平台。
【关键词】博物馆 少儿教育 发展方向
一、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维也纳召开全体大会,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把博物馆定义为“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看教育被列在了博物馆众多目的中的第一位,美国迎接新世纪博物馆委员会报告(1984)也指出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从大的方面来看,博物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教育实施的,而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是博物馆教育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少儿教育的整体质量,甚至制衡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高度。
从理论层面上来看,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博物馆学,还加大了博物馆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中的作用,而且对增强博物馆儿童教育意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博物馆在20世纪90年代后虽然数量暴增,但是针对儿童的展览和教育项目却屈指可数。开展多种形式的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能够很好地丰富我国的博物馆学,更重要的是我国目前儿童教育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又以“应试教育”为主,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博物馆宽松的文化氛围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让孩子能够从最直观的感性角度去体会我国文化的魅力,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鉴赏力、交流力和创造力。博物馆应和学校、家庭紧密结合,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大我国少儿教育的力度,促成我国少儿教育的新气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网。
从实践层面上来看,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对开发我国少儿潜力,积累博物馆少儿教育经验,推动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儿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若能在这个时期创造出适合儿童智力发展的环境,必能很好地促进少儿智力的开发和教育经验的积累。皮亚杰曾指出少儿教育的过程如果能伴随着接触实物、实际操作、参与互动等形式,就会有较高的学习情绪和成就感。博物馆就是通过一系列现代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儿童接触实物和参与互动,从而使文化遗产和儿童的思维沟通起来。另外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很多东西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利用各种现代元素开展博物馆儿童教育能够很好地打破传统博物馆的经营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博物馆未来观众群,从而促进我国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博物馆少儿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情况
当代国外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教育的功能逐步增强,尤其是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愈发受到关注,下面针对美国、欧洲和日本三个区域的不同情况分别介绍。
美国博物馆教育相对欧洲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却后来者居上,它是世界上第一个面向儿童开设博物馆的国家,并成立儿童博物馆协会为少儿教育服务。美国博物馆教育理论最兴盛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拉姆齐的《博物馆教育工作》、利普里的《神圣的园林——博物馆论文集》、维特林的《博物馆:它的历史及教育任务》等,这些研究成果都深刻讨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另外美国在该领域还出现了专门的论著和网站(《Childrens Museum》《Museum And Children》、兒童博物馆网站)。有人曾说美国儿童是在汽车和博物馆里长大的,可见美国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意义。从侧重点来看,美国少儿教育更倾向于实践,提倡亲自动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美国博物馆举办的“研究请君自己观察”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展览设置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活动让观众参与进来。
欧洲博物馆起步最早,它把展览作为基本的教育活动,将现代的讲座、科学实践探究、夏令营等形式融入到传统的讲解、宣传手册等教育形式中。欧洲博物馆的少儿教育力度是相当大的,像法国国有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少年是免费开放的,意大利大部分的考古、艺术博物馆对18岁以下的少年也是免费开放的。另外,欧洲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比较侧重科普,提倡参与其中的动手型展览。像德国科技类的博物馆大都使用实物吸引顾客参与其中,其中德意志博物馆还被称为“按电钮博物馆”(因大力提倡观众参与而得名)。
日本具有近代化功能的博物馆出现时间是比较晚的,大致可以把时间定位到1951年日本《博物馆法》出现之后,虽然之前也出现过,如国立教育博物馆新馆。但是这仅仅是在形式上模仿西方,不具备现代博物馆的功能。日本博物馆近年来也完善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利用博物馆教育提高本国青少年的素质。日本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对博物馆资料的研究,来挖掘资料潜在的价值,把研究和教育统一起来。仓田公裕在《论博物馆教育中》指出最好的博物馆教育就是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学习,博物馆的工作就是根据参与者的需要提供各种教育服务。
国外博物馆的教育活动研究总体来看来起步较早、成果丰硕,普遍鼓励青少年亲自参与到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中。更重要的一点是虽然国外的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各具特色,但是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二)国内研究情况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数量和教育实践活动的快速增加,关于博物馆少儿教育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这些研究大体上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归纳。
理论层面的探索主要包含博物馆教育功能本身的探讨和博物馆少儿教育同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分析。截止2016年12月这方面的文章共有93篇(仅限知网上收录的文章),其中教育功能本身探讨的有76篇,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分析的17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探讨大都涉及开展教育活动的原因、重要性、存在问题以及活动规律等,像严建强译的《如何开展博物馆教育》中指出博物馆进行教育活动时要有自己的教育方法和重点,尽可能地挖掘藏品具有的教育意义。博物馆少儿教育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分析的出现是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实践不断深入的结果,很多学者认识到博物馆少儿教育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看待,它同其他学科是不可分割的。像陈卫平的《建构主义与博物馆教育》对如何将教育学、心理学运用于博物馆教育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博物馆可以通过情境、对话、合作来完成博物馆教育。
我国博物馆儿童教育实践研究相对较弱,直到21世纪才逐渐多了起来。很多博物馆学者也渐渐意识到博物馆少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始对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出路的探索。这方面的文章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吸收、引进国外博物馆的经验,像刘宁的《博物馆的花样巧心思——感受英国小学生的另一种“课堂”》通过介绍英国博物馆的“问题箱”“运动场”“手工坊”等案例,提出博物馆应该多花心思,运用各种形式来教育儿童。二是对国内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经验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像武贞的《浅谈博物馆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中的作用——以河北省博物馆近年来开展的少儿教育活动为例》以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有关品德、能力和文化教育的活动为分析基础,强调了博物馆教育在这三个方面对儿童成长的巨大作用。三是对博物馆儿童教育评估工作的探讨,像王娟、史吉祥的《河南博物馆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通过对河南博物院观众自然特征和参观态度的调查,为博物馆评估工作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论。
总的来说,国内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还处在萌芽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我国目前的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大都是孤立的,很少将博物馆少儿教育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2)国内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缺少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流程,很多研究都是就项目谈项目,缺少纵深剖析,而且项目的策划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流程,博物馆都是各自为战。(3)博物馆少儿教育的评估工作相对滞后,虽然有这方面的探索,但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体系,削弱了博物馆少儿教育评估的权威性。(4)我国的博物馆少儿教育缺少自己的特色,很多理论和实践都是在单纯的模仿西方,博物馆少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研究状况的总体把握,结合国外博物馆少儿教育的优秀经验和国内博物馆少儿教育的一些薄弱点,笔者对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一)加快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常态化转变
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常态化是指长期持续地开展某种类型的少儿教育项目,这种长期持续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该类型教育项目的精炼创新。我国的很多少儿教育项目都是临时客串型的,在举办一次后就销声匿迹,很难造就精品教育项目的出现。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常态化转变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少儿教育的认识,使人们意识少儿教育其重要性,而且对促进该类型少儿教育项目的成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做到博物馆少儿教育项目的常态化,首先要系统的归纳少儿教育项目的类别,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根据固定时间段内项目举办预期效果和最终效果的对比,不断推陈出新、丰富项目内容,沉淀精品项目。其次要建立一支支撑博物馆少儿教育项目常态化运作的人才队伍。博物馆要充分利用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力资源,通过培训、聘请、招募等形式建立一支理论素养高、业务素质强又愿意致力于少儿教育的队伍。最后要完善少儿教育项目常态化运作的保障制度,像策划、管理制度能很好地保证少儿教育常态化运作的秩序,评估、激励制度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帮助少儿教育项目不断创新。
(二)建立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
每个博物馆都不可能是一致的,都有展现其本土特色的地方,这些地方恰恰为博物馆创新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博物馆少兒教育也要紧紧盯住这些地方,逐步建立起有自己本土特色的博物馆少儿教育品牌活动。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很多都是单纯的引进西方教育模式,或者是国内教育形式的相互模仿,这种状况使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呈现出单调乏味的色彩,很难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处在早期阶段,模仿西方虽然不可避免,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模仿毫无创新最终只能走向灭亡。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文物古迹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博物馆少儿教育要紧紧把握这一点,尽最大可能将外国先进的教育经验融入到我国的本土文化之中,用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去滋养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发展,为其源源不断地输入血液。我国有不少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像南海博物馆结合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祭祖敬老的风俗,举办了“我们的节日·重阳”之“爱与孝”贺卡DIY活动,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传递了我国“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
(三)加大博物馆少儿教育同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博物馆少儿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的外延,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他学科存在着很多的交叉重叠之处,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充分利用这两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对博物馆少儿教育的纵深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的少儿教育,如果不尊重少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几乎不可能实现预先制定的教育效果。少儿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智特征。因此在进行博物馆少儿教育时,必须从少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出发,按照教育的相关规律实施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儿的心理需求和学习兴趣。目前很多博物馆认识到了这一点,探索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像南海博物馆根据儿童喜欢听童话故事的心理特征,在中秋节利用嫦娥奔月的童话故事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之“童梦中秋”月饼DIY活动。活动中用嫦娥、玉兔和吴刚之间的对话引发少儿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少儿对我国中秋节文化的理解。
(四)建立多样化的博物馆少儿教育形式
博物馆少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科技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对未知事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不会长期满足于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而是希望通过不一样的形式探索新的内容。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内容关系到少儿成长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着少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很难做到利用单一的形式传达不一样的内容。再加上近年来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原先很多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为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利用现代科技武装博物馆少儿教育已经成为不可转变的趋势。当然博物馆少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也并不是只讲求场面的绚丽和色彩的花哨,必须要考虑到少儿教育需要遵循的规律,至于如何做到博物馆少儿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周婧景在《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儿童展览与教育项目的视角》提出了几个大的方向,一是加快长期固展向定期改陈的转变,这是为适应儿童求异心理作出的调整。二是从封闭空间走向露天庭院,这是在利用大自然为儿童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三是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这点是针对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内容和时代发展提出的。博物馆少儿教育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走出去和社会各种机构合作,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完善博物馆少儿教育的内容。
(五)建立专属经验交流平台
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东西都不成熟,需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交流,不断完善理论体系,逐渐豐富实践内容。建立专属的经验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收纳国内外博物馆少儿教育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优化我国博物馆少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支撑,而且在具体的博物馆少儿教育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直接的在线经验交流,解答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为从事博物馆少儿教育工作的人们提供一个经验取鉴和互补的公共平台。另外在信息化充斥生活的今天,建立专属经验交流平台,也是博物馆少儿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现今,国外已经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经验交流平台,像美国博物馆教育圆桌组织,它是最早的博物馆教育专业组织,而且出版有自己专门的刊物——《实践模式》。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成立于1973年,致力于全球儿童利益的服务,为处于各个阶段的会员提供信息和技术帮助。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平台构建的经验,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经验交流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博物馆少儿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2]藤奇霞.儿童博物馆教育模式与经营管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杜莹.探究性学习与博物馆少儿美育[J].中国博物馆,2015(02).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博物馆少儿教育活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