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存的原始部族中的初夜权习俗,其文化内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
摘 要:中国画是一种传统文化,与画家的学养、思想、气度是休戚相关的,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与积淀。为参展投稿的作品首先要领会征稿要求并对主题进行分析,广西地处中国南部,花草树木繁茂多姿,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常有花开,空气清新洁净,丰富多彩的植被充满着奇趣变化, 尤以芭蕉的大气磅礴、清新爽朗吸引人們。不同的物象,其形状、质感的不同带来用笔的变化。宽博的芭蕉叶,使画面大刀阔斧的笔法更加驰骋放纵,在超于物象之外而居法度之中,再用丝毛细致的笔法描绘禽鸟,从而丰富了笔墨的表达,使作品体现出变化又统一、对比又和谐、大气而不失细腻的风格。墨法上体现淡雅、和谐的韵致,在朦胧浑然的气氛中寻找含蓄内敛的精神归宿,体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写意性笔墨;地域性;文化内涵
《清风》为参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而创作,经过初选后送北京参加复选,入选后于2016年12月9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本次画展较全面地展现了近百年来广西美术创作发展的面貌。在崇尚艺术多元化的今天,随着写意画的发展,题材的多样化也丰富了笔墨的表现力。在不同的物象中,给作者带来了不同的感受,用心体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加强对各种题材特征的把握,来体会、提炼其写意性笔墨的精神本质,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笔墨程式,从而熟练运用以达到新的意境。笔者以本次创作为例进行个案研究,对写意性笔墨创作中理性思维的运用方面进行论述。
一、创作主题的分析呈现
领会征稿要求并对主题进行分析,“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作品体现地域性是必不可少的。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气温较高,雨量充沛,因而自然风光秀美壮丽,花草树木繁茂多姿,郁郁葱葱,一年四季常有花开,空气清新洁净,丰富多彩的植被充满着奇趣变化,给人以神秘而充满活力的想象,这是我们绘画创作的源泉和宝藏,也是笔者自家乡河南到此定居之魅力所在。广西当代花鸟画坛的画家群体中,他们得到本地独特的万物滋养,以广西丰富的禽鸟植被做为创作素材,通过写生观察,加以对物象的理解及人文思想、艺术审美倾向,融合各自的笔墨语言,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画作,在本次展览中尤为突出地体现出来。
由于南方的地域特征,空气清新,植被繁茂,色泽鲜亮,其中有婀娜多姿的南宁市花朱槿、山茶花、三角梅、茉莉等,经过分析采用了非常有地域性特征而又神奇大气的芭蕉作为绘画对象,芭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2.5-4米,叶柄粗壮,长达30 厘米,叶片大而宽、长圆形,先端钝,基部呈圆形或不对称形。叶面鲜绿色,有光泽,性喜温暖,茎分生能力强,耐半荫,适应性较强,生长较快。芭蕉大气磅礴、清新爽朗的特点吸引了我,这种感受如何表现在创作中?
二、笔墨语言的灵活表达
从作品《清风》的题目中,看到一个“清”字,使我们能想象到这幅画面是清淡含蓄的,而不是浓烈、张扬的情境。的确,在南方植被的旺盛生命力的繁荣景象中,通过萧疏、清雅的格调来赋予其诗意浪漫的文人情怀,来表达色泽鲜丽,枝叶宽大、茂密的场景。此次作品的创作主题通过传统文化背景下含蓄的诗意表达,来更加突出广西地域特征是传统文化哺育下的、旺盛繁茂的,而不是荒芜的、粗野的自然文化景象。
在作品《清风》创作中,不能把大红大绿照搬到画面,那样难脱俗气,难以发挥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作者运用写意性笔墨语言,通过萧疏淡雅的笔墨意境,以大气磅礴的芭蕉为题材对象,用丝毛细致的笔法描绘出三只小鸟,使观者想到“无声胜有声”“鸟鸣山更幽”的景象来。运用大写意的笔法表现枝叶,丰富了笔墨的表达,所谓“笔意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在不同的物象中,其形状、质感的不同也带来用笔的不同。宽博的芭蕉叶,使画面大刀阔斧的笔法更加驰骋放纵,在超于物象之外而居法度之中。墨法上体现一种淡雅、和谐的韵致,不求强烈对比,在朦胧浑然的气氛中寻找含蓄内敛的精神归宿,体察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和谐、内在的力量,浸入文化品质,来表达芭蕉旺盛的生命力,宽博大气而不张扬的文人气质。吸收传统笔墨的同时,借鉴漓江画派画家的地域性笔墨特征,如笔墨精湛、用笔灵动、自然,线条流畅、潇洒而不失严谨,擅勾线取形并融入时代审美趣味;用墨浓淡相宜、洁净明快,使其具有浓厚的文人画韵味及地域性绘画特征。
三、“托物言志”的寓意体现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后将其引用到绘画等其他领域,它指借助绘画作品中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以寄托物象之外的意旨,即言外之意。在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方面,对自然生活中的花鸟鱼虫,赋予其永恒的生命活力,即画家们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体验到的对自然、社会总规律的认识、理解,以及对人生精神境界的感悟,再以花鸟形象为媒介寄托画家关乎人生的理想与愿望,或寄花鸟以抒情。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通过笔墨的方式,以及人类心灵对自然万物的交融、感触,形成了花鸟画民族文化心理特点。从传统写意画的角度讲,一直以来都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主并赋予其高尚品格、人文气质来表达君子风范。随着写意画的不断发展、成熟,题材上也不断创新,逐渐增多,但整体上是注重笔墨语言表达的意,而并不仅仅是形,即有一定的程式化。写意性笔墨正是在这种程式化的造型基础上,才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笔墨语言的个性化追求成为可能。
在古人眼里,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对芭蕉的幽怨哀伤,其诗词也柔婉动人,很容易借着雨打芭蕉的情思把人带进伤心、愁闷的情境中来。如白居易的《连雨》:“风雨暗萧萧,鸡鸣暮复朝。碎声笼苦竹,冷翠落芭蕉。水鸟投檐宿,泥蛙入户跳。仍闻蕃客见,明日欲追朝。”这样一来,芭蕉就成了文人墨客抒发喜怒哀乐情思的主题。在绘画中也不免寄予了多愁善感的忧思情怀,情趣亦盎然,如在画上也常题“雨打芭蕉为多情”等。然而在作者眼中,宽宏大气的芭蕉叶给人一种无限畅想的自由空间,在这环境舒雅、四季如画的异乡美景中,既涵盖着离情别绪,又有着新的生活情趣,鸟儿站在枝头,似甜蜜相依,似语言交流,趣味的生活倾诉着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自然繁荣景象。
四、作品传统的文化内涵
潘天寿先生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学。”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特征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道论思想相衔接,使笔墨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根源,也是中国古典哲学与古典美学衍化与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思想中,孔子的“游于艺”的执着;老子“善行无迹”的自然;庄子的“解衣般礴”的气势;以及佛家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超脱,给予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创作和艺术表现都有深刻的影响。作品《清风》在创作中承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画面产生文人气息,又不失物象本质特征。
写意花鸟画,常以比兴的方式来传达对生命的感受。《诗经》中,已经反映了先民与自然生灵之间的审美关系,即“六义”中的“赋、比、兴”,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描述其状貌特征,比拟人的形式,表现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如花鸟画中被喻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被喻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正是这种喻兴在写意花鸟画作品中的体现。好的写意花鸟画作品不仅能使人们对物象外在美观产生向往喜爱之情,而且能引发观者的联想与想象,喚起人们在思想上升华出某种情思与审美体验,从而也就造就了花鸟画的审美趣味、审美倾向乃至品评准则。中国画是一种传统文化,其与画家的学养、思想、气度是休戚相关的,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与积淀。宋代邓椿云:“画者,文之极也。”因此,中国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技法而已,如果那样,造就的也只是画匠,也产生不出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下的中国绘画,其关键在于思想,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对地域特色的理解及对广西花鸟画家具体风格的研究,结合自己的认识,在笔墨语言上,既有酣畅的大写意笔法,又有精致的丝毛笔法,力图创作出独具个性的笔墨语言,变化又统一,对比又和谐,大气而不失细腻的风格,从而使作品能在格调上以及画品上不落俗套,站得住脚。
参考文献:
[1]陈绶祥.国画讲义[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
[2]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5.
[3]余永键.艺事刍论[M].桂林: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4]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5]高松.写意四君子基础教程[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2016.
[6]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娄聪敏,广西政协书画院(广西政协文史馆)职员,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南宁刻字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写意性笔墨创作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