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安徽六安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鉴赏

高超 汪欣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在六安經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大卫观澜苑、金领欢乐世界、曙光二期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战国至两汉古墓葬。墓葬形制多为竖穴土坑墓,平民墓居多,有一小部分墓葬早期被盗。从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但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现将这三处工地

高超 汪欣

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在六安經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大卫观澜苑、金领欢乐世界、曙光二期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战国至两汉古墓葬。墓葬形制多为竖穴土坑墓,平民墓居多,有一小部分墓葬早期被盗。从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但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现将这三处工地墓地出土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铜镜介绍如下。

战国镜(未定名)

1件。2011年12月20日,在曙光二期工地M168出土。圆形,三弦钮,圆钮座,窄素缘微卷。钮座外四边对称有一宽凸弦纹伸向缘边,看似“十”字架,主纹为窄凸弦纹在“十”字的每个部分构成“∧”字形,形成相对称的四角形。整个主纹区形成似四个连体的“W”组成的纹饰,无乳丁,无铺地纹。直径14.20厘米,缘厚0.35厘米(见图1)。

“内清”重圈铭文镜

西汉,1件。2011年9月7日于金领欢乐世界工地M743出土。圆钮,十二连珠纹钮座。钮座外依次饰射线纹、宽平素凸弦纹各一周。宽弦纹外两周射线纹间为内铭文带:“ 内清质以昭明,光之光愿雍□,象夫光日月,心忽扬忠,然塞泄。”外面一周宽平素凸弦纹,两周射线纹间为外铭文带:“□清白事君,怨污之弇明,玄锡之流泽,恐疏而日忘,美人外承兑□靈景,願思□雍绝。”镜面微鼓,窄平素缘。直径18厘米,缘厚0.55厘米(见图2)。

“宜子孙”七乳禽兽纹镜

东汉,1件。2011年9月3日于在大卫观澜苑工地M28出土。圆钮,圆形钮座。座外环列九枚小乳丁和铭文“宜子孙”及圆钩纹,外为双弦纹带间饰一圈缠枝纹。内区分布七枚内向八连弧纹座乳丁,等距相隔,乳丁间分别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禽鸟图案。近缘饰三角锯齿纹和双线变体云纹各一周。镜面微鼓。窄素缘。直径19.10厘米,缘厚0.50厘米(见图3)。

“尚方”铭四神博局纹镜

东汉,1件。2011年9月5日于大卫观澜苑工地M45出土。圆钮,柿蒂纹钮座。座外有凹形方框,方框四边各伸出一T形纹和两枚对称式乳丁,用四个L形纹饰和四个V形纹饰相间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鸟、兽及羽人。其外双弦纹内有铭文一周:“尚方佳境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来,浮由天。”镜缘饰两周三角锯齿纹和一周双线水波纹。镜面微鼓。窄素缘。直径15.60厘米,缘厚0.45厘米(见图4)。

六山镜

战国,1件。此铜镜双弦纹钮,圆圈钮座,主纹区为顺时针方向相连的六个“山”字,字体瘦削,倾斜度大。山字中间的竖画甚长,顶住镜缘。每个山字的外框镶有细边,左边细边延长伸至另一山字的底边,形成六出星芒形,六个“山”字内部围成对称的六角形,六角内及“山”字上方左右两侧共18个小区间分布18个小圆圈,圈内空。羽状地纹。宽平素缘,镜面近平,保存完整镜圆形。直径27厘米,镜缘厚0.6厘米(见图5)。

六安城古称皋城,西周至春秋,大小封国林立,先后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战国时期,六安先后隶属吴、楚,楚与吴在皖西地区展开过长达百年的战争。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今寿县),称郢,后亡于秦战国末期。秦统一中国后,置潜县,其余属九江郡,置六县、寿春、安丰三县,郡治寿春。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封刘寄(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兄弟)之子刘庆为六安国王,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春秋战国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并与仁、义、孝相结合,所谓“棺椁必重、埋葬必厚”。不管是诸侯还是平民,都会在墓葬中随葬大量的世间用品。在商代,铜镜是作为祭祀的礼器出现。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汉代,铜镜慢慢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在中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墓中都有铜镜发现。战国时期铜镜开始盛行。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六安东约5公里,是六安市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较为集中的埋葬区。近年来为配合城市经济建设,已经先后抢救发掘了一大批各个历史时期各类古墓葬。这批墓葬材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面貌以及墓葬制度的演变过程,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该区域作为安徽省正式发掘清理战国至两汉时期墓葬的重点区,总数几千余座。截至目前,开发区共出土战国至两汉时期铜镜千余面。汉代镜除早期仍沿用部分战国镜式样外,进入中期以后(即武帝时期),从形制到图案装饰都特征明显。窄小的弦钮和桥形钮被半圆钮所替代,地纹基本消失,镜体较战国镜略显厚重,镜面更加光亮,并出现了带有较长铭文的吉祥祝颂之辞。六安开发区出土的战国至两汉铜镜种类较多,以两汉镜居多。主要纹饰有蟠螭纹、蟠虺纹、博局纹、星云纹、连弧纹、禽兽纹、龙虎纹、神人画像和重圈铭文等。

以上所介绍的五面铜镜均为考古发掘出土,有完整的发掘资料。其时代为战国至两汉时期。从墓葬发掘资料来看,这五面铜镜在出土时放置的位置基本相同,都置于头骨旁侧的器物箱内,其中有两件(曙光二期M168、大卫观澜苑M45)铜镜原放置于漆盒内。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研究铜镜在战国至两汉丧葬习俗中的使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六安市文物管理局)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安徽六安新出土战国两汉铜镜鉴赏

高超 汪欣近年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六安市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在六安經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大卫观澜苑、金领欢乐世界、曙光二期工地上,发掘了一批战国至两汉古墓葬。墓葬形制多为竖穴土坑墓,平民墓居多,有一小部分墓葬早期被盗。从发掘情况来看,墓葬出土文物以陶器为主,但也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现将这三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