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珠村,获文化部颁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尤以七夕乞巧闻名中外,所以有“中国乞巧第一村”之称。其实珠村除了乞巧,龙舟文化也相当驰名,当地有民谣:“珠水阔,珠溪连,珠村人仔会扒船,扒得快好世界,探完珠江探石牌。”
平时,珠村有6条龙舟埋藏于龙船坦内,其中更有两条是200年历史、纯正坤甸木制作的龙舟“乌龙公”,这是珠村最大最老的龙舟,长37米,桨手需要上百人,最多一次的纪录是有108人,历史可以追溯到晚清,当地也有“珠村有条乌龙公,敲起锣鼓快过风”之说。而另外4条龙舟同样是坤甸木制作,是长33米的标准传统龙,桨手在66人至80人之间。因为坤甸木需要埋藏水底用土壤和水来隔绝阳光,以保护船体,所以,每年端午前都要专门起龙。
每年的端午节前,珠村都择吉起龙。本来今年起龙的日子定在5月7日,但因為当天龙舟水到,暴雨不断,水位过涨影响起龙,所以将起龙的好日子定到5月8日。
当天一大早,珠村父老便集中在龙船坦,抽水机、水瓢、水桶、大泡沫抹布齐齐上阵。每个龙船社的龙舟手代表下到龙船坦内,摸入水中开始清洁舟中积藏了一年的淤泥。
“龙船坦”曾经是一块农田。旧时,村里每个社坊都有藏龙舟的地方,那是在珠溪岸边的农田里,藏龙舟的田就叫“龙船坦”。2008年村里河涌修整涌水改道,再加上一些田地需要建造房屋,大家便选择留下这块深涌旁的田来藏龙舟。如今,村里仅剩这一处龙船坦,在这里藏着坤甸木传统龙舟,这片龙船坦与外面河涌相连,外面河涌与珠江水相连。起龙时需将龙船坦内的水位排低,直到露出龙舟最中间的大鼓位时,才能将舟中水舀去,让船慢慢浮起来。而这个等待,除了需要耐心,还需要掌握好珠江水涨水落的时机。
经过3个多小时的抽水,龙舟的轮廓开始显现,船头船尾也已露出。此时起龙舟的珠村父老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左右摇晃龙舟,让龙舟底部与地下淤泥分开。
据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也曾是珠村龙舟好手的潘剑明介绍,以前龙舟藏在田地淤泥里时,起龙舟还有一道工序,就是两人在龙舟底部拉一条粗绳,将紧紧黏在船底的泥刮下来,这样龙舟才能脱离田地浮起来。起龙舟还相当有讲究,只能是男丁参加,而且家中不能有白事又或者有人待产,也不能用铁器,因为珠村人相信龙船有生命,用铁器会伤龙体。
龙舟出水后,穿过“龙船坦”桥洞进入河涌,也就是所谓“出窦”,寓意龙舟正式出水,要为端午龙舟趁景又或者竞渡做准备。接下来几天,这6艘龙舟都将经过仔细清洗、上油护理。随后,龙舟手们便进入一年一度最狂欢的日子:扒龙舟。每天下午四点至六七点,他们在附近河涌进行热身练习,在咚咚的锣鼓声中,呼喝着口号,在村中河涌上反反复复扒动着比他们的曾祖父还年长的龙舟……
珠村人常说,龙舟搞得好不好,就看得出村里人齐不齐心!单就起龙舟,30多米的龙舟又长又重,水又随时可能会重新漫上来,必须依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完成!而所有珠村的男丁,都被要求必须上过龙舟当过桨手!因为龙舟意味着当地人丁兴旺,宗族兴旺,同时也倡导着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龙舟水涨,珠村起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