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远古的印记 花山岩画

雷金息花山,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木棉花开的季节,晨曦中的明江薄雾缭绕,如披着轻纱的少女,妩媚多姿。我们迎着清爽的江风,荡舟游览了神秘的花山,观摩了古老、粗犷的千年古岩画。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驮龙镇境内的明江东岸,距离县城约25公里。山峰海拔345米,临江而立,山壁陡峭如削,如天门般阻断明江水,江水到

雷金息

花山,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

木棉花开的季节,晨曦中的明江薄雾缭绕,如披着轻纱的少女,妩媚多姿。我们迎着清爽的江风,荡舟游览了神秘的花山,观摩了古老、粗犷的千年古岩画。

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驮龙镇境内的明江东岸,距离县城约25公里。山峰海拔345米,临江而立,山壁陡峭如削,如天门般阻断明江水,江水到此迂转北去,形成一道浅湾。遐迩闻名的花山岩画就绘制于花山西侧的悬崖峭壁之上。

我们从宁明县城租了一辆“三马仔”到山寨码头乘船。车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公路上行驶了约半个小时。两旁甘蔗地里绿油油的幼苗在清晨的薄雾里显得生机勃勃。

我们在山寨码头要了一艘机动小木船去花山。从陈旧的船舱看得出,这船已经有一定的年份了,但里面的摆设很整洁。船主郭大爷得知我们是前往花山采访的,对我们倍加热情,和我们拉起了家常。并答应我们在途中可以随时停船上岸拍照,不限制往返时间,此举让我们深受感动。郭大爷从小饮着明江的水长大,已经在船上生活了20多年,迎来送往到花山考察研究或观光旅游的客人不计其数,对花山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郭大爷一边驾驶着船,一边为我们讲述着花山的古老传说。

古时候,岂耀(即现在的耀达村)有个奇人叫蒙大,他十来岁就食量惊人,且力大无比。那年兵荒马乱,官刮民财,老百姓苦不堪言。蒙大忍受不了压迫,决心起来造反,但苦于没有兵马刀枪,怎么办?他每天上山砍柴,总是呆呆地坐在石头上一筹莫展。一天,来了一位银须白发的老人,送给蒙大一叠纸和一支笔,老人吩附道:“你在这纸上面画兵马刀枪,等到满一百天,纸上的兵马就会变成真人真马了,但千万不要让任何人知道”。老人说完便飘然而去。从此,蒙大每天干活回来,就关在屋里写写画画,废寝忘食。他母亲觉得奇怪,追问他,他总是说:“一百天后你就知道了。”谁知在第99天时,母亲实在耐不住了,心想:只差一天不要紧吧,待我看看他画的是什么。于是,趁蒙大不在家,便推门进去打开画箱。刹那间,只见那些尚未成真人真马的纸片哗啦啦飞出屋外,粘在村前的花山崖壁上,就成了壁画。这就是民间传说中花山岩画的来历。

船轻轻地行驶在蜿蜒的明江上,激起阵阵涟漪,静静的群峰被揉碎在明净的绿波里。两岸奇峰耸立,翠竹婀娜,火红的木棉花争奇斗艳,仿佛要将明媚的春光点燃。

郭大爷船上的那只小黄狗,也给我们的旅途增添了许多乐趣。每到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它总是趴在船头伸长脖子,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前方,惟恐错过了这片迷人的风景。高兴时就“汪、汪”地叫两声,似乎有些陶醉,惹得我们一路笑语欢声。船在江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不知绕了多少道湾,过了多少道滩,江面突然变得宽敞,前面似乎被一座陡峭的山峰阻断了去路。郭大爷指着前面那座山告诉我们,那就是著名花山!我们个个变得精神抖擞。船在继续行驶,花山越来越近,我们的心似乎越来越激动。几千年来,神秘、诱人的花山岩画就要展现在眼前!

船在花山脚下停泊了。举目仰望,陡峭的悬崖从头顶上压过来。崖壁上密密麻麻地画着许多褐红色的图案,如一幅大写意的水墨画。我们观摩着每一个图案,思量着每一个符号,想象着先辈们在如此险要的峭壁上挥毫创作的伟大壮举。这里的一景一物都引起人们无限思索,这里的一点一画都让我们充满神奇。据这里的负责人介绍,花山,壮语为Pya Iaiz(音“芭莱”),即花花绿绿的山,因此花山的由来为壮语译汉所得。花山岩画画面宽达172米,高约50米,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现遗存有各种或人或兽或物件的图像1900多个,其中大小人像1300多个,岩画上的人物有大、中、小之分。人像形态大致有三种:一种为粗圆型,头颈不分,手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左小臂略呈弧形,内弯,右小臂略微,身体较细,胸部略宽,腰略小,无佩剑,两腿叉开平蹲,个体高约1米左右;一种为粗方头型,头上有倒八字形饰物,腰间佩一把长刀,向左下斜,手脚姿态和身型形态与前一种人像相似;另一种头为粗方型,双手斜伸向上,掌部平折,宽胸狭腰,腰部以下作喇叭形,不见两腿,整个形态似身着连衣裙轻舞,中间有头插羽毛者,个体高约50厘米,这种图象在崖壁画中甚为罕见。花山岩画中最大的一个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鸡翎,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腿跨骏马,威武雄壮,象是一位酋长或将领。其旁侧好像是闪亮的铜鼓,前后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跃,有的骑兽,有的挥刀,有的持盾,姿态各异,生动热烈。壁画上还穿插一些像铜鼓、铜锣、刀剑、羊角钮钟、船、道路、藤牌之类的物件和一些似马似犬、似狼似虎的动物形象,林林总总,扑朔迷离。图像线条粗犷有力,形象古朴生动。不少文人墨客观后还留下了“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的赞叹。

我国一些史学家在多次考察后,认为花山壁画的制作年代可能是西汉或东汉时代,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因为考察过程中有人从花山崖洞中获得了两根当年搭架作画用的木桩,并剥离出崖画的钟乳石覆盖物,使用考古学的放射性碳-14来测定,木桩乃2680年前的遗物,而钟乳石覆盖物则约有2000年至4000年的历史,这一测定结果的时间跨度太大,但若取其中间值,也有3000年左右,就连壁画上的环首刀,也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关于花山壁画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500多年前明朝张穆所著的《异闻录》中:“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明代黄定宜曾对花山一代的壁画进行过调查,在《考辨随笔》中记载:“沿溪三十六峰,皆山岸壁画也”。 光绪九年(1883年)出版的《宁明州志》也记载有:“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持干戈,或骑马。”这些斑驳影绰,若隐若现的画像,古朴粗犷,蔚为壮观。但这些图像是什么内容?创作的意图是什么?又是怎样在如此险要的地方创作呢?我们带着这些“神秘”的问题采访了宁明县文物管理所的朱秋平所长。

据朱所长介绍,关于花山岩画的内容,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确切地诠释它的含义。过去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战争图;有的认为是西原族祝捷庆功图;有的认为是从绘画向象征文字过渡的一种语言符号;有的认为是拜水神的祭祀图。近几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原始宗教的仪式有关,是当时人们举行祭祀活动的形象记录。还有巫术文化说,祭祀水神说,祖先崇拜说,青蛙崇拜说。此外,也有的学者认为是表现胜利的庆典或远征前的誓师以及农民战争的宣传画等等。

在当时生产工具仍相当原始、落后的情况下,聚居在这里的骆越族人是怎样在如此高峻陡峭的岩壁上绘制如此巨幅的“画卷”呢?而且画图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仍不褪色,用的是什么颜料?作画方法过去有几种推测:其一,自上而下悬吊法;其二,自下而上攀援法;其三,直接构搭木(竹)架法;其四,高水位浮船法等。根据实地勘察,以第三种较为可信。作画颜料经久不褪,学者们也颇费思索。经有关专家采集样品进行元素定性分析,颜料成分主要有铁、铝、硅等,是以Fe2O3为主的铁系列天然矿物质。又经红外线光谱分析,发现岩画的颜料层中有蛋白质类水解物的存在,蛋白质类水解物当是动物脂肪、动物血和骨胶之类才能形成水解产物。

根据岩画所画的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长剑等物器,就是战国至东汉时期的产物,从全国范围内出土的文物来看,亦为岩画创作的时间提供了佐证。其次,北大考古系通过碳素年代测定法对岩画上下的钟乳石等九个样品进行测定,得到作画年代范围在距今2400—2130年左右,即战国至西汉时期。

花山岩画那古朴粗犷的笔法和风格,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神态,体现了古代壮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水准。有关学者专家公认:宁明花山崖壁画就其分布之广,作画地点之陡峭,画面之雄伟壮观,作画条件之艰险,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它不愧是壮族的艺术瑰宝。

在明江和左江连绵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还有珠山岩画、高山岩画、龙珠山岩画等类似的崖壁画50多处,绘画的内容和手法与花山岩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各种人物、动物和器物等画像1770余幅。与花山岩画组成了一条天然的“崖壁画长廊”。因花山壁画发现最早、图像最多、画幅最大,故统称为“花山崖壁画”。

从2009年3月开始,广西陆续完成了三期的对宁明花山岩画岩体修复保护工程,对多处危岩体进行加固,维持岩画现有的空间状态,确保开裂岩体的安全稳定。宁明花山岩画开裂岩石抢救性加固工程,不仅有效保护了花山岩画,更为中国南方涂绘类岩画的保护,探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被称为是一个创造性的、堪称岩画保护领域里的典范工程。

2016年7月15日,在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顺利通过评审。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成功申遗,不仅实现广西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上的“零突破”,也填补了中国世界遗产在岩画方面的空白。

Tips

岩画,就是刻画在山洞壁或山崖上的图画,最早是在欧洲发现的,它的创作时间大都是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铁器时代早期,内容多是狩猎、野兽、家禽等,是人类祖先生活情景和思想智慧的反映。

最早之壁画历史,似乎可以从岩画、洞穴壁画开始。我国的战国时代就已有记载,如《韩非子》以及汉代的司马迁的《史记》、北魏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都记述了一些有关岩画的资料。据统计,中国的原始岩画群遍布19个省区,100余个县(旗)。岩画的图像主要用于记事,也是早期文字产生的萌芽,它是人类最原始的“石壁文化”。中国南北方各地的岩画,多以猎人、弓箭、动物以及植物形象为主,从中可以看出明显的谋求生存之目的,其年代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

中国岩画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系除广西左江流域外,还有四川、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南系岩画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是以赤铁矿粉调合牛血等而成的。制作年代在战国至东汉期间。北系以阴山、黑山、阿尔泰山等为主,绵延数千里,气势宏阔。北系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刻制又包括磨制、敲凿与线刻。制作时间的跨度很大,最早的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最晚的在元代。

南系岩画表现了人们祭祀以及生产生活的场面。南系岩画普遍用红色涂染,这同原始艺术中习惯使用红色的现象是一致的。原始人在他们频繁的狩猎和战争活动中,鲜血不断地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导致红色在视觉中的稳定性。红色那炽热的调子和生命之火相呼应,使岩画获得了无限的生命展现,当红色置于某种祭祀仪式氛围中,红色和血色,使岩画产生强烈的刺激效果,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恐惧感、神秘感。

黑龙江、内蒙古阴山山脉、贺兰山北部乌兰察布高原等地是北系岩画集中的地区。北方岩画多表现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图形有穹庐、毡帐、车轮、车辆等器物,还有天神、地祗、祖先、日月星辰、以及手印、足印、动物蹄印等。贺兰山的岩画,形象古怪,面目各异。新疆岩画多为生殖崇拜的内容。这些图像大都凿刻在深灰或灰蓝色的岩石上,凿刻或磨刻的图像斑驳、稚拙、粗犷、简洁、浑然而多变。连云港的岩画刻在深褐色的岩石上,岩画的纹路和岩石的色彩既一致,又有微妙的变化。色彩的深浅交替,使图像产生一种跃动的感觉。

最为著名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始建于366年,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各代,壁画现在还能看到4500平方米,是中国壁画的宝库。敦煌壁画的目的是宣教佛法,以高超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继承了汉代艺术的成熟风格,并受到了外来影响,从内容上把佛经故事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以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形式表现出来。这种高度概括和丰富想象的壁画语言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莫高窟的壁画家们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持续地描画了近十个朝代,到元代已近尾声,保留至今的壁画洞窟近五百个,成为中华民族及至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以及艺术创作上的智慧与力量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壁画创作。

中国的佛教石窟壁画,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著名的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等,都有很多壁画遗存,它们与敦煌莫高窟(包括榆林窟)被合称为中国四大宝窟,是中国壁画的博物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远古的印记 花山岩画

雷金息花山,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木棉花开的季节,晨曦中的明江薄雾缭绕,如披着轻纱的少女,妩媚多姿。我们迎着清爽的江风,荡舟游览了神秘的花山,观摩了古老、粗犷的千年古岩画。花山位于广西宁明县驮龙镇境内的明江东岸,距离县城约25公里。山峰海拔345米,临江而立,山壁陡峭如削,如天门般阻断明江水,江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