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与人的修养
周丕华
摘 要:理论修养的缺失普遍存在于目前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之中,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学主体的高校管理层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必须转变观念、以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如改善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对理论修养的认识、构建新的课程设置和不断提高导师自身的理论修养,等等。
关键词:理论修养;道器并重;课程设置
[本文系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 《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的理论修养与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项目编号:YGY2015107)]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近两年,为适应我国目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的形式,大多数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大学都一一增设了美术学专业硕士学位,其招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但从笔者调查来看,大多数高校的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和培养目标并不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从社会各个层面和系统反映来看,其中国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严重滑坡:这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画硕士毕业展的作品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抵不上本科生水平;另一方面是毕业前景不容乐观,无法达到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毕业生中有部分人在长达三五年的时间内在艺术创作上难以有进一步的提升,不得不被迫转行。导致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艺术素质不高,尤其是指导其创作的艺术理论知识积淀不够,使其无法在专业上有更深入地专研和突破。
一、中国画专业硕士理论修养缺失的现状分析
理论修养缺失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院校的实践类型专业,尤其是作为美术学专业的中国画研究方向,其引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主要是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和导师对理论修养的不重视及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本科教学内容重复,等等。
一是由于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为理论知识的理解带来了很大阻力。有数据显示,我国在校研究生人数从2011年的46万猛增到2012年的62万人。这不由得使大多数学者对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表示质疑,尤其是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学文化课分数线持续偏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分数线更低,文化水平低下無疑让他们在学习理解抽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十分吃力。
二是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大多数学生认为艺术理论学习十分枯燥和抽象,不如画画那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把更多的“阅读时间”都花在对各类信息的接受上,根本无暇静下心来认真研读艺术理论作品。这不仅导致研究生毕业创作还不如本科,且毕业论文完成质量也不高:经常出现论文格式不规范、论点缺乏创新性、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三是导师在中国画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合理。我国传统美术教育一直都存在“重技轻理”“重器轻道”的特点,这导致大部分导师本身的理论素质不高,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倾向技法教育。这无疑在教学内容上重复了注重基础和技法训练的本科教学,这样毕业后的硕士生仅仅是接受了七年本科教育的学生而已,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中国画硕士研究生这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除此之外,部分导师受市场影响,滋生出一些急功近利现象,热衷于各种展览和拍卖会,对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教育缺乏耐心和责任感。
四是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国画专业硕士的考评方面更偏重于艺术实践。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科研能力考评上的不合理,多侧重于学生实践作品的考核或宣传。这在培养的方向上强化了对理论学修养的不重视。在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权限上,受教研室或校级教学管理部门的干预,导师无法完全自主地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个人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这无疑会导致学生对艺术理论学习的敏感度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降低。
二、改善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对理论修养的认识
所谓艺术家是指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这决定了艺术家必定是具备相当的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人,即除了具有熟练、高超的艺术技巧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中国画专业硕士的理论修养在这里泛指艺术家掌握各类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它是艺术家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艺术技法技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评价和创造的能力。
首先,全面的理论修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有助于更深刻地学习和了解浩如烟云的经典国画作品。传统中国画作品蕴含了“道”“气”“心”等丰富的传统艺术精神。如作品中“天人合一”这种哲学精神,不仅是一种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关系,也是一种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追求,这些深刻的内涵如果不具备高度的学术修养是无法完全领悟的,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从更高层次上进行学习和研究。
其次,中国画创作和所有的艺术创作一样,是需要艺术家借助一定的媒材,将自己对社会及人生的理解和思想情感物化为让观众可观的艺术作品。这些都需要创作主体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通过联想、想象等多种感官去激发起创新意识,才能创作出感人的作品;尤其是那些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更是高度凝练了艺术家对社会共性和个性高度而深刻地认识,仅凭熟练的技术是无法达到的。
再次,深厚而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的积累,不仅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艺术技巧。由于理论知识丰富,画家可以在技法上进行改良,尤其是现代中国画在现代化进程中,吸收了音乐、舞蹈、设计,甚至现代科技原理知识,这样可以使得技法的创新和意境的营造都具有积极作用。
最后,我国丰富而完备的中国画理论体系,为中国画艺术硕士理论修养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性。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体系中自成一体,独具特色,尤其蕴含了悠久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思想。从《论语》中的“绘事后素”、《庄子》中的“解衣般礴”、到谢赫的“六法论”、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以及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等,逐渐形成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画的理论体系,并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传神”和“应物象形”理论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认知观和民族文化意义,如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画家不仅是把自然山水人格化了,甚至把“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看作最高的人生境界。现代画家齐白石正是将这种理论的文化精神把握基础上,提出了“妙在似与不似”的理论。傅抱石先生关于绘画,也提出三个要点,即“人”“文”“画”。“人”指品格和气质;“文”指文化修养,“画”是画家在对文化修养及对传统精神整体把握基础上的创作,是直接体现其作品层次的重要条件。
同时,中国画多与诗书画印有机结合,使得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使得其形式和内容别具一格。作为高层次的中国画硕士研究生,无论是作为创作主体还是欣赏主体,都离不开艺术理论修养的丰富和提高。因此,中国画是一门综合了哲学、心理学的视知觉艺术,它凝聚着历代中国画家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只有把精湛的笔墨技法与广博的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关于提高中国画专业硕士理论修养的途径探讨
关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理论修养,作为学习主体的硕士研究生,当然要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最主要还是通过导师和学校管理层正确的引导和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观念转变下的具体方法的实施:
一是中国画专业硕士培养理念的转变。艺术硕士的培养属于高层次的专业的人才培养,因此必须要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的需求。中国画硕士人才的培养不是对本科层次的、普及型人才培养的继续,而是要培养成为有社会文化传承能力和担当的、专业型和创新型人才,更不是民间画工的培养,这就必须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者型兼艺术实践型的人才。
二是打破藩籬、构建新的课程设置。一方面,教学管理部门下放导师权力,让导师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设置课程内容,这样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来制定培养计划和方案,有效地将理论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中。在创作和教学中,打破各个理论专业的界限,使多种创造性理念与实践(技法)相结合。 另一方面,在艺术硕士培养课程设置中,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美术技能以及艺术理论的学习相结合,甚至可以在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教学中增设文艺理论课,如古代文学欣赏课、中西方近现代美学理论课、中国古代传统哲学课等。文学课的开设主要以古代诗词为主,把古典文学中的韵律美、意境美与中国画的创作结合起来,加深作品的文学底蕴。
三是导师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体现为教学中对德育、对人格、对心智的指引。因此,导师可定期邀请艺术理论素养高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将自己的经历沉淀以及理论结晶分享给学生,极大地提高学生们对艺术理论的兴趣。
四是学校教学管理层的支持、引导和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毕业和毕业论文的考评上,不能忽视理论成果的考核。同时要对理论成就做宣传,定期举办学术成果展,收录和出版优秀毕业论集等。
陈振廉先生在分析了我国四种美术教育方式后,明确提出了综合类院校美术教育应该“先学后术”,这一观点明确了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应实施“道器并重,以学养术”的教育价值取向。即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培养模式有待改革,使中国画专业艺术硕士不仅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与写作能力,对艺术硕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极具价值。总之,中国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精英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加强中国画专业硕士生各方面的艺术素质,才能对其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静.美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误区[J].文学界(理论版),2012(12).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关于提高中国画专业硕士理论修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