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师范院校美术手工课程的实验性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概论课程研究pdf杨佳玥摘要:手工课程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针对学生非艺术类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手工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艺术作品赏析、实践练习等多方面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及时段针对学生的水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概论课程研究 pdf

杨佳玥

摘 要:手工课程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针对学生非艺术类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手工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艺术作品赏析、实践练习等多方面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及时段针对学生的水平灵活分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泥塑;写实;写意;泥人张;惠山泥人

手工课程是师范类院校学前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内容为剪纸和泥塑。剪纸和泥塑均为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制作泥塑和剪纸作品,更需要普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美学等知识点。针对学生非艺术类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造型基础薄弱,但是学生文化基础优秀,理论理解力对比专业艺术生占据优势,在正确的指导下动手能力更会突出。以上种种主客观特点,我从多方面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反复设计,理论和实践穿插的比例和时段也进行了详细分配,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作品超过了专业艺术生的水准。

一、加强理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在个案研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以泥塑课为例,传统的手工泥塑课,一开始就是上手泥塑小动物,对学生的培养局限在简单的技能上,忽略了受教者为当代的大学生,学前专业的手工课不是小学生的手工课,不仅教学生造型小物件,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审美的眼光,所以针对过往不足,我从中國传统雕塑书籍及其他美术著作中梳理和摘要出理论重点和代表作品,结合当前手工课程,整理出适合教学的泥塑知识。首先普及中国泥塑的历史及发展,没有理论的深度和相关美术作品的赏析,学生的审美水平就不会得到提高,做出的手工作品缺少美感,因此在阐述泥塑的美学形式特点中要逐渐引入泥塑所需的主要材料工具以及泥塑的基本形式和塑造手法。

泥塑所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在漫长的发展期中艺术风格也是变化多样的,本课程对泥塑的艺术形式和特点主要以历史时段为主轴、小型泥塑作品为重点,以近代作品为参考学习对象。在泥塑的早期重点欣赏距今大约4000-10000年前的一些泥塑作品,如陶狗、陶鱼、陶鸡。这些泥塑在造型上都简洁概括、形象夸张但又不失生动,对于这些作品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和临摹,原始的泥塑作品所蕴含的概括和稚拙,不仅是泥塑美学的开端,也是初涉泥塑课程学生学习的开端。动物是泥塑的常见题材,也是学生常接触的对象,他们通过观察、比较、临摹等技法应用,打下泥塑的基础。临摹范例为新石器龙山文化的陶鸡和陶狗。

秦汉以降至明末的泥塑作品赏析主要是培养学生审美眼光和掌握中国泥塑的特点。在教学时段主要以多媒体手段讲解,重点是中国传统宗教泥塑作品。

在秦汉泥塑中主要是为数众多的陶俑、陶兽、陶马车等,还有最为熟悉的兵马俑。秦汉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所以,这些泥塑在当时实用性很强,也是写实泥塑的高峰,在此重点介绍秦汉泥塑的区别。秦泥塑体型大且写实,汉泥塑体积小且重神轻型,这在秦俑和汉俑的对比中尤为明显。以此为例,引入中国美学重要的审美观——对美术作品形神不同的考量,出现了写实性和写意性两大美术创作风格,从其他美术作品如绘画作品赏析中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辅以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剥离出泥塑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每件作品又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这也需要对个案作品重点讲述。在此方法教学下,学生对泥塑作品的观察和理解就变得有理论的厚度和形式语言的纯度,如泥塑小动物,从秦汉的墓葬品到当代街头商品,同样的创作对象,同样简单的处理形式,细微的比例差异和色彩配置包含着中国传统泥塑的文化代码和民族审美。实践学习是临摹汉代的陶鸡、陶马、陶鸭,与龙山文化的陶鸡对比,汉代陶鸡造型写实,鸡的头、冠、身、尾均做了详细刻画,眼睛和羽毛也用刻刀做了生动处理,这说明汉代泥塑水平的提高不仅从造型上,而且泥塑工具和创作手法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唐代泥塑在艺术价值上达到了顶峰,敦煌莫高窟唐代部分的泥塑就是一个代表。题材基本都以佛像、力士为主,形象淳厚、古朴、雄厚,这一部分的分析要求学生注意轮廓线和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重点突出泥塑作品的“画”性特点。所谓“画”性,即唐代泥塑造型洒脱舒展,作品整体的流畅性最高,饱含唐韵,以菩萨像为例,许多菩萨姿态多变,头饰璎珞复杂,躯干服饰飘洒流动,无数的曲线交叠,处处尽显“吴带当风”之妙,面貌雍容慈悲,细目低垂,这是中国泥塑的黄金时代,此时的泥塑作品和绘画作品是完全吻合的,对比研究莫高窟壁画就会发现这些相同点——一样的五官、服饰、姿态处理。比较研究范例为晚唐菩萨彩塑作品和唐鞍马人物画,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整理出唐代泥塑的风格特点。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经济和文化繁荣,生活上的安逸促进了世俗美术的发达,专门从事泥人的制作群体众多,作为商品来出售。不像唐三彩仅仅是做为明器深埋在地下,宋代泥塑重点以泥孩儿作品为例,突出泥塑作品的入世化平民性创作思路,泥塑作品以“玩具”的形式流行起来。在唐宋泥塑学习中,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而是互有侧重,唐代泥塑是培养学生的眼界,不要求学生临摹,在观察学习中注意莫高窟泥塑的配色规律,如唐代泥塑上的颜色为矿物质颜色,多为红、黄、绿、青、黑、白,颜色丰富且统一,特别是青色的运用,莫高窟人物泥塑的衣服颜色以青色为主,在视觉上素雅稳重,再配以其他活泼的颜色,共同营造出庄重又华贵的视觉景象,这对以后学生创作彩塑很重要,宋代小型泥塑则要求学生临摹,在实践中加深对宋代美术作品的理解。

泥塑教学实践主要是围绕清代和民国泥塑作品展开,个案介绍和学习主要为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艺术特色,写实刻画人物性格、体态;追求人物体貌的正确,如代表作《渔樵问答》,渔翁和樵夫的衣服各不相同,虽然都是一身短打,在衣服颜色上做了区分,特别是樵夫的绑腿,突出了樵夫的利落,樵夫中年、身材健硕、须发乌黑、渔翁老年、瘦小、发须皆白,在用色上也是极力写实,没有夸张的主观颜色,一切都以现实对象的颜色复制。无锡惠山彩塑也是历史悠久,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和泥人张作品全手工相比,惠山泥人有许多模具,适宜批量生产,造型上夸张,颜色比泥人张作品鲜艳,整体造型没有泥人张作品写实,偏重写意,更凸显传统泥塑“玩具”的特点,惠山泥人在此再次把写实和写意的论题引入,带领学生讨论学习和研究南北泥塑的差异性。

二、实践练习中学习代表性的民间泥塑作品,

从传统中汲取技巧和形式语言,拓展新技术和方法

实践手段学习惠山泥人的传统手法,如转、拍、搓、捏、粘、连、剪、挌、扳,每一种手法都和相对应的泥塑作品参照学习,泥塑材料主要是泥料,教学初期用了无锡当地的黑泥,此泥沙性重,不易塑形,对于短期学习的学生掌握难度较大,经过反复比较试验,用了南京当地的红泥,黏性大,适合学生反复塑造。泥塑有原色和彩塑两种,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是彩塑,所谓三分塑七分彩,更是强调出了上色的重要性,上色通常是泥塑的最后一个步骤,待泥塑干透后,上色使泥塑更生动光彩,现在用的通常是水粉颜色,易于使用,尤其是广告色颜色,含胶多,上色更加便利。现在用丙烯色效果也可以,丙烯的优点是干燥快、颜色很稳定、不易变色,缺点是衔接上有难度,需要很有经验。上色的基本手法有拓、涂、勾、点。拓的意思是在泥塑上上一层白色底,需均匀覆盖,以便再用其他颜色涂绘,因为泥塑本身是红褐色的,开始阶段直接用水性颜料,会透出泥土的固有色,而上了白色后就不会透底,唐代泥塑就是先上白色再涂其他颜色了。涂,就是在白底上涂上各种颜色;勾,是在涂了颜色的泥塑上勾画出黑色线条;点,就是最后点出眼睛、嘴唇等细小部位。以上的手法是比较传统的,喷笔是当代的新工具,用它上色更为均匀,和喷笔相关的颜料和技法也很丰富,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展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一门手工课的授课形式有很多种,关键是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加强相关理论知识架构,从艺术知识铺垫和审美意识培养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在教学深度上引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而不是简单地捏泥剪纸,同时在实践中继承传统的艺术手法,也时刻关注和学习新的材料和语言,保持手工课程的进步性。

作者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师范院校美术手工课程的实验性改革

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概论课程研究pdf杨佳玥摘要:手工课程是学前专业的必修课,针对学生非艺术类专业,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基础训练,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段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手工动手能力,从理论知识、艺术作品赏析、实践练习等多方面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比例及时段针对学生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