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临汝窑刻花碗残件
王延军
陶土在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窑变后,被定格在似玉非玉、温润美妙的品质上。临汝窑,始于北宋中叶,盛于北宋后期,其中豆绿、粉青、葱绿传世数量相对较多。笔者1984年进入汝州市(当时称临汝县)汝瓷一厂工作。当时的严和店宋代临汝窑遗址中,尚有大量的残片及成堆的匣钵、碎瓷片,每逢大雨,遗址旁边的河边上便露出很多有着精美图案的刻印花碗残片,大大小小,种类甚多。
要说临汝窑碗盘装饰艺术,不能不提严和店。严和店临汝窑遗址,位于汝州市南十公里,严和店村西北坡旁。此处群岭環抱,中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向东流去,整个窑群围坡根由沟口向南延伸,有百十座之多。北段多烧制豆绿及青釉,南段则多为天蓝釉,造型以碗、盘居多,大部分有鸡血红斑点。天蓝釉品种釉比胎厚。
一、临汝窑分期工艺特征
宋早期临汝窑装饰简单,划花以单线为主。其品种单一,造型种类不多,但釉色比较莹润,具有青瓷的一般特点(见图1)。
北宋中期是临汝窑的发展时期,产品造型多,装饰手法、图案严谨程度上有很大的发展与突破,刻花、划花,品种增多,而且线条流畅,釉色莹润。
北宋晚期是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据说“严和店到段店一天进万贯”,可谓鼎盛一时,风靡一片,竞相争辉,瓷窑众多,窑烟蔽日。精良的工艺加上超群的技艺,产品之多,市场之广,可见一斑。同时,大量使用印花模制碗、盘,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官商的交流合作,品种多样,印花形式、图案取材丰富。各窑口印花碗、盘大量生产,并吸收了兄弟窑口的图样造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层次。造型别致,图案清晰,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在为北宋宫廷烧造的器物中,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而不流,明亮而不刺目”。
二、临汝窑装饰的探源与取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儒、释、道三种思想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临汝窑刻花、印花图案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笔者发现的大量瓷片上看,以吉祥如意、寓意深刻的纹饰为大宗,谐音、同音等为基础的纹饰有一大部分(见图2)。像碗内图案,有莲花、游鱼和海水,即寓意“连(莲)年有余(鱼)”;莲花和小孩寓意“连(莲)生贵子”;缠枝牡丹寓意“花开富贵”;还有贵子、莲花、海水、鱼虾、蜜蜂、海螺、插花瓶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缠枝牡丹表现手法尤为丰富。据考证,现严和店地域属半丘陵地区,有一种花开满山野,百姓称之为野牡丹。它的花比现在的牡丹小,却与牡丹极其相似,应该是缠枝牡丹的原型。因严和店地处内陆,距海较远,故这些花、草、虫、鱼、虾等元素应该源自严和店河流对人们的影响。
再者,佛教对临汝窑装饰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除去吉祥图案外,佛花“莲花”的应用非常多,说明当时人们的信仰已与佛有深缘,常见的有缠枝莲花、海水莲花、云分莲花或“莲花瓶”“莲花香薰”等,均与佛教有关。1985年,当地百姓还从窑址中捡到一个小佛头,2厘米大小,属残件,但其形象逼真,手法细腻,惟妙惟肖,与龙门大卢舍那佛十分相似。
三、碗、盘图案的构成及规律
笔者在整理临汝窑一百多种图案的过程中,发现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的构成规律也有迹可循,简单归纳有以下几种构成形式(见图3)。
1.单一式。整个图案采用一个主题,贯满整个图案,像“白莲出水”,莲花与鱼草、自由飘荡,海水作为填充。
2.交叉式。交叉式多用于花卉图案,即花枝交错,三交叉或两交叉组成图案,如“吴”字交叉牡丹。运用手法千变万化,但又都恰到好处,给人一种自由自在、洒脱飘逸的感觉。
3.连续式。即图案采用连续式表现,有六分式连续图案、八分式连续图案。有同一图案,也有变换不同的图案,即一分莲花,一分牡丹等。一般连续图案都有一个碗底图案分界开来,并且界面上有一圈花边装饰图。
4.综合式。运用碗盘的圆心,一层层以圆作为基准变化,主要图案作为点缀的表现形式,显得更加自然流畅,犹如行云流水。
一般图案边缘都有边线,以表现图案的完整性。像17~20厘米的碗,外部也有装饰,一般都是用刻刀刻上一片片的纹状,内外呼应,达到一种协调之美。
四、图案的釉层关系及刀法简析
众所周知,临汝窑是青瓷的一种。青瓷,特别是对透明釉来说,瓷胎对于釉层起着很大的作用。若瓷胎发黑,则釉面表现灰墨绿;瓷胎白,洁净,则釉面莹润。瓷胎颜色的深浅决定整体色调的浓郁厚重或清新明快。同时,刻画出的线条越深,填充的釉层越厚,层与层之间颜色对比越明显,临汝窑刻花艺术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雕饰的。
对于雕刻的手法,一般来讲,首先是用锋利的雕刀,刻出图案的边沿,再由边沿外,从深到浅,完成这个过渡。以最高的图案部分,一层层划分,高层压低层,层次分明。最高的部分釉层流去后呈白色,最深的边缘外则呈深绿色,并逐渐变化、过渡。花瓣清晰,关系明确,层次感强,实在是笔触所不能及,且刀锋果断、流畅飘逸。
具体刀法表现有三种。
1.单划线:宋早期居多。在坯子的半干期,用刻刀直接在坯子上划单线来表现图像(单线大概两毫米左右)。深绿色线条跃然于碗盘内部,干净利落,但稍有单调感(见图4)。
2.阴阳结合:雕刀沿图案边缘刻下,深入浅出,使花瓣或图案呈白色渐变。刻到处则由深至浅,呈深至浅渐变,留下部分边缘锋利为最佳(见图5)。一层层重叠,层次变化深刻,是刀刻的最佳效果,也是耀窑多采用之法。如果功力达到,刻出的图案将精妙绝伦,大有呼之欲出之美。此手法的运用以宋代中期居多。
3.阳饰刻法。在阴阳结合的刻法后去底,使所刻图案全部阳起,突出轮廓线条,图案与底部以刀刻深浅为基础。这样图案呈浅白色,而底部呈深绿色,相互衬托。整个图案十分凸显,像漂在水上的花(见图6)。此手法在宋朝晚期作品中较为常见。
总之,临汝窑碗、盘图案,都是以圆为基础,大小层次变化,以对称为法则,以连续为形式。
1987年在宝丰清凉寺发现的窑址中,两种盘龙钵,内外均装饰图案,其中钵内刻以单线龙纹,外饰海水纹。其余钵体饰花瓣纹,大而工整。其后出土的葱绿小碗中内饰四个正在飞舞的小蜜蜂,两正两侧,碗底內饰一花蕊,碗外饰花卉团纹,一层压一层,虽全是单线,但线条细如发丝,甚是精美。
五、代表图案
1.连(莲)生贵子:造型呈钵碗状,整个图案在半圆形组成的水波中,碗底一条大鲤鱼,两侧各有一条小鱼在戏水。两个小孩对称裸露着双腿和娇嫩的身躯在全神贯注地搜寻着什么。周围饰以莲花数枝,花叶梗俱全。
2.鱼鸭戏水:碗底部饰一条游鱼,水波四面分开,两侧各有一只水鸭在半露戏水,一旁有莲花和游鱼若干,小鸭的眼珠清晰可辨。
3.白莲出水:一朵盛开的莲花,由15个花瓣组成,周围有两朵花,含苞待放。一个莲蓬和两片荷叶。五条莲根下边漂着两片鱼草,随风摇曳,周围饰以半圆形海水纹图。
4.牡丹缠枝。此类表现题材较多,一般碗底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朵花枝朝四周延伸,花瓣之间层次分明,突出叶子的轮廓。
5.蛟龙飞鱼。在一周全是山状起伏的海水中,三条蛟龙一字排开,头尾连接,在一个层面上,羊头,鱼翅,龙尾,四脚(即摩羯)。这是在严和店窑址中得到的较完整的瓷片,十分珍贵。
6.转纹折叠。碗底为圆心,组成了一个菊花的变形图案,布满整个底部。由三层或两层组成,转纹方向相反。
7.“大浪淘沙”。鸡心碗造型。内饰单线描法,全部采用抽象表现。线条奔放,流畅表现海浪此起彼伏,大胆构思,一气呵成,此碗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临汝窑图案中,出现有姓氏标记,像“童”“同”“吴”等字样(见整理残片),一般是在不显眼的地方,根据对古瓷片数百种的考证和推断,其时已有专门从事雕花的技工。在宋中晚期的模印碗盘中,图案精美,数量巨大,说明已经广为流传使用。模印这一先进的生产工艺比耀窑要早,故已产生“吴、童、同”等专门制作印模的窑厂。根据对耀窑的调查,很多图案与临汝窑图案如出一辙,当时烧造的范围主要在汝州严和店、宜阳、内乡、鲁山段店、偃师、宝丰等大部分地区。
图7至图10是笔者数十年来搜集整理的临汝窑残片根据汝窑规律复原的百十种图案的一部分。
对于以上观点及分析,如有谬误,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宋临汝窑刻花、印花装饰艺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