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无为县馆藏精品瓷器赏析

安徽省馆藏部分瓷器精品赏析何福安 陈曦 卢杨无为地处皖中腹地,襟江带湖,地上地下文物留存丰富。无为出土文物大多为两汉、隋唐、两宋时期瓷器,其数量较多,精品并不多见。它们中有实用器,也有观赏器。近年,我们曾用这些瓷器在本地举办专题展,有的作为馆际交流参展,受到观众青睐。现从展品中选出几件窑口明确、等级

安徽省馆藏部分瓷器精品赏析

何福安 陈曦 卢杨

无为地处皖中腹地,襟江带湖,地上地下文物留存丰富。无为出土文物大多为两汉、隋唐、两宋时期瓷器,其数量较多,精品并不多见。它们中有实用器,也有观赏器。近年,我们曾用这些瓷器在本地举办专题展,有的作为馆际交流参展,受到观众青睐。现从展品中选出几件窑口明确、等级较高的瓷器加以介绍,便于大家赏识。

汉代原始瓷瓿(见图1)。1996年6月出土于无为县襄安镇甘露村。高22.5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3.5厘米。圆弧形盖,元宝钮,鼓腹,短颈,平底微内凹,肩两侧置铺首形立耳,器盖和器身上半部分施青釉,釉色泛黄,饰有三道双弦纹间以水波纹,下腹至底部无釉露胎。

原始青瓷出现于商代前期,是陶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它是在青铜文化与陶文化融合发展基础之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象,并以新的生命形式开启人类陶瓷艺术的先河。瓿是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青铜或陶制,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形似尊,但较尊矮小,多为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

汉代原始瓷鼎(见图2)。1996年6月出土于无为县襄安镇甘露村。高24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14厘米。子母口,两侧有对称附耳,圆拱形盖,盖上附三个环形钮,圆腹,平底,三矮蹄形足。胎质细腻,呈灰白色,为拉坯成形。器壁厚薄均匀,器形比较规整。

我国商周时盛行青铜鼎,被奴隶主贵族用作“别上下,明贵贱”的礼器和权力的象征。东周至汉代,南方制瓷业发达,用陶瓷器随葬之风盛行,于是人们多仿青铜鼎烧制瓷鼎,作为明(冥)器随葬。后世烧制的瓷鼎多作为陈设观赏器之用。鼎是古代炊器,相当于现代人用的锅。鼎的形状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北方出土的陶瓷鼎大多有盖,南方出土的大多无盖。根据该鼎的综合特征分析,可断为西汉初期的墓葬出土的随葬明(冥)器,该西汉原始青瓷鼎是一件高古瓷的精品。

三国青瓷虎子壶(见图3)。1980年6月出土,高17.5厘米,长23.5厘米,口径7.5厘米。器物为蚕茧形,整体作卧虎状,肋下生双翼,应是四神兽中“白虎”的形象。背后塑有一只弯曲的小尾,胸部凸起,背上连一圆条纹形环状提梁,以便提取。通体施青釉,釉层稀薄有开片和脱釉现象。

虎子是三国时期主要器形之一。该青瓷虎子构思巧妙,整体造型追求与虎形神相似,是一件典型代表作品,器身造型写实生动,浑圆饱满,整件器物造型设计独具匠心,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三国青瓷制造艺术水平的高超。虎子其用途有两说:一说是盥洗用器,一说是夜壶。有人认为虎子是酒器或水器,不是夜壶。可是从解放后出土的文物情况看,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边,而且都放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亦可说明多为便器。

隋代青釉龙柄鸡首壶(见图4)。1977年9月出土于无为县开城镇羊山头。壶高44.5厘米,口径11厘米,腰围71厘米,底径15厘米。盘口,长颈,溜肩,深腹,腹下渐收,近底部微向外侈,平底,颈部饰两道凸弦纹,柄为龙形,龙首曲垂,龙身细长,高耸挑起,衔于壶口,肩部有一鸡首流,肩两侧各有对称双耳,均作双瓣重合状。通体施青黄釉,釉色呈半透明玻璃质,腹部上下对称细刻莲瓣纹,腹间饰圆形戳印纹一周。由于龙柄高于壶口,使得壶体显得更加修长。此壶造型新颖,通体施青黄釉,釉色莹润,造型优美,釉色淡雅,为安徽寿州窑精品,国家一级文物。曾参展于北京1990年亚运会文物展和安徽省博物馆古代文明陈列展。

鸡首壶因壶嘴呈鸡首状而得名,这种器形最初见于三国末期的吴国,早期鸡首壶器身较小,器肩两侧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鸡头为实心。两晋至隋代鸡首壶十分流行,东晋时,壶身变大,体圆阔,小鸡头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的张口、引颈、高冠的鸡首流,可以出水,短尾变成弯曲的圆股形长柄,是一种实用美观的酒器。东晋中晚期,壶的曲柄中出现了龙首柄,有的柄上端饰熊纹,还有双鸡首流壶,新颖别致。隋朝时,鸡首壶由圆浑变为修长,鸡颈加高,鸡冠高耸,龙首曲柄加长。唐以后,鸡首壶逐渐消失。这件青釉龙柄鸡首壶,造型别致新颖,鸡首上昂,仿佛正在引颈眺望,与把手一高一低,遥相呼应,既庄重古朴,又使整个外形曲线流畅生动,体现了隋唐时期安徽寿州窑青瓷烧造的工艺水平。人们喜欢鸡首壶,还因为“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安宁,鸡首壶延续使用了数百年,反映出在那段战乱频繁的年代里,人们对吉祥安宁生活的祈望。

唐代长沙窑点褐绿釉瓷罐(见图5)。1996年6月出土于无为县襄安镇甘露村。高12.1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7.5厘米。圆敞口,短颈,深腹,直身,平底,双耳系,罐身用褐绿彩点绘连珠纹。造型端庄,釉色素雅,具有一种朴素美感,为国家一级文物。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的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而得名。长沙窑创于唐而终于五代。首创了瓷器釉下彩,突破了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唐代长沙窑彩绘花草纹青釉瓷盆(见图6)。1992年11月出土于无为县蜀山镇白湖窑厂。高3.2厘米,口径14.4厘米,底径5.3厘米。圆口微撇,浅腹,矮厚圈足。上施青黄色釉,有碎小开片,下露灰白胎,盆内心以褐彩绘写意花草纹,为典型唐代长沙窑器物,国家二级文物。

长沙窑釉下彩绘纹饰包括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这件唐代长沙窑彩绘花草纹青釉瓷盆,彩绘花草纹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在描摹的基础上大胆取舍、提炼、夸张、变形,体现出一种简约而粗犷的艺术写意风格,表现了一种率真、质朴的美感。长沙窑的民间艺术工匠充分发挥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想象与创作能力,创造出了一枝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千年之后回望,长沙窑独特而高超的艺术造诣,为现代工匠所无法超越。

唐代邢窑海棠形白瓷碗(见图7)。1992年11月出土于无为县蜀山镇白湖窑厂。高4.6厘米,长16.4厘米,宽9.4厘米。四瓣海棠形椭圆敞口,收身,椭圆圈足,釉色洁白莹润,碗心饰一圈连珠纹内中凸出一鳜鱼刻纹。现藏于无为县文物管理所,为国家一级文物。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邢窑是中国最早的白瓷窑址,白瓷的发明在中国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朝以来青瓷独尊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为中国后世的花瓷生产尤其是彩瓷生产创造了条件。这件海棠形白瓷碗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釉色银白恬静,给人以既雍容饱满而又凝重大方的美感。其形状酷似盛开的海棠花,这是唐代邢窑白瓷仿金银器形的制品。它既是装酒水用具,又可以作为陈设的艺术品,堪称是邢窑白瓷之典范,也为今后定窑在宋金时期能生产出精美的刻花、划花白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棠形碗为唐代常见典型器物,海棠鱼纹碗寓意“富贵满堂”“金玉满堂”。

宋代吉州窑划花绿釉如意形瓷枕(见图8)。1987年5月出土于无为县城北凤河立窑厂。高8.7厘米,长27厘米,宽21.5厘米。长方如意形,枕面微凹,刻饰一牡丹花纹,通体施墨绿釉,底部露灰白胎,戳印方款“严家记”。现藏于无为县文物管理所,为国家一级文物。

吉州窑为宋代著名民间窑场,窑址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镇,始烧于唐代,宋元时期瓷业较为发达。吉州窑烧造品种丰富,有青釉、青白釉、白釉、白地褐花、酱釉、绿釉器物等。吉州窑的低温绿釉是受宋代北方瓷窑影响而生产的,是吉州窑的早期产品,器形有碗、盆、枕等,装饰技法以刻划花、印花为主,纹样有蕉叶、缠枝花卉、水波纹等,艺术风格简练洒脱,素雅清淡。瓷枕是宋代吉州窑较为常见的器物,从装饰工艺上看,有釉下彩绘和绿釉两种,以绿釉枕居多。从造型上看,可以分为束腰形、如意形、八角形。目前已知宋代吉州窑绿釉枕底款铭的有“舒家记”“严家记”“陈家印置”“曾家记号”。专家认为“真郭家枕”“舒家记”“严家记”“陈家印置”“曾家记号”是宋代吉州窑五大窑户,而绿釉枕是当时吉州窑主要品种。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民间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之说。北宋张耒在《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中说:“巩人作瓷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这是古人对瓷枕的赞美。瓷枕按用途分为生活实用枕、随葬冥器和医用脉枕。此瓷枕呈如意状,饰牡丹纹,取富贵吉祥之意。瓷枕整体造型精美,剔刻图案生动,釉面细腻光洁,划花线条流畅,为宋代吉州窑的佳品。

宋代影青瓷炉(图9)。1983年7月出土于无为县十里乡虹桥村。瓷炉高12.5厘米,口径7.4厘米,口沿外径11厘米,口沿平折,深腹,弧底,高圈足。底足相接处向下起一周凸棱,足中部向外平出一周凸棱,足底座一周向外起30条凸棱,呈锯齿状。釉色白中泛青,釉厚处呈半透明状。

影青瓷又称“隐青”“映青”“罩青”和“青白瓷”,因其积釉处呈淡青色而得名,是宋、元时期我国南方地区生产的一种重要瓷器品种,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江西景德镇窑系的宋影青。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介于青白之间,其质感如青白玉,胎质细洁,釉色青莹,光照见影。此件高足杯开敞式炉制作,凝重古雅,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历千古而常新,给人一种平易近人之美。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无为县馆藏精品瓷器赏析

安徽省馆藏部分瓷器精品赏析何福安 陈曦 卢杨无为地处皖中腹地,襟江带湖,地上地下文物留存丰富。无为出土文物大多为两汉、隋唐、两宋时期瓷器,其数量较多,精品并不多见。它们中有实用器,也有观赏器。近年,我们曾用这些瓷器在本地举办专题展,有的作为馆际交流参展,受到观众青睐。现从展品中选出几件窑口明确、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