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瑶族节庆是瑶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瑶族传统音乐是瑶族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就瑶族音乐在传统节庆文化的地位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发挥瑶歌艺术在传承、发展瑶族传统节庆文化提出几点刍议。
[关键词]瑶族音乐 节庆 文化 传承
乳源是韶关的一片文化沃土,历经千年漫长迁徙历史的过山瑶在南岭山脉停下了漫长迁徙的脚步,并繁衍生息,在数百年中孕育了绚丽的乳源过山瑶文化。瑶族是中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风淳朴而彪悍,人口多居住在山区,因此有“无山不成瑶”之说。世界瑶族总人口约310万,根据2010年数据,中国瑶族人口共有263.7万。居住在广东的有20万,以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为中心地区分布的过山瑶,是瑶族重要支系之一。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是广东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乳源瑶族是以盘王为祖先的瑶族族源,属过山瑶(盘瑶“勉”支),历史悠久。先秦文献中记载,瑶民为舜的后裔,“帝舜生戏、戏生瑶民”。在华夏族同化的统一过程中,由东向南迁徙,开拓了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奠下了最初的基石。在以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于公元5世纪前定居在南岭山地。勤劳勇敢的瑶族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在祖国南方和西南地区开辟了新的家园并形成迁徙频繁、颁面广、支系众多、文化特点突出的民族,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宋代,瑶族的活动中心主要在湖南境内的洞庭湖一带,但已有部分瑶族人逐渐迁徙到湘南、粤北、桂北等地区。
一、瑶族文化
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又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长期以来,瑶族先民在不断迁徙的坎坷道路上辗转,历尽艰辛,渡过了艰难而漫长的岁月,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安居下来。瑶族人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特色、最原生态、最精华的是盘王文化。瑶族人民把盘王作为瑶族开疆拓土的祖先,民族的英雄和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盘王文化。其贯穿于瑶族民间神话、宗教信仰、习俗、节庆、歌舞、刺绣、文献和图腾崇拜以及道德观念中。是瑶族人民坚韧顽强、勤勉朴实,战天动地,生生不息的缩影。
二、乳源瑶族传统节庆文化
瑶族传统节庆文化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传统文化依存延绵不断的重要载体。乳源瑶族传统节庆与中华民族节庆文化一脉相承,春节是瑶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之一。但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乳源瑶族又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节庆文化,并有着过山瑶文化的鲜明特征。瑶族一年中比较重要的传统节庆主要有春节,二月初一节,七月半节。社会普遍认为,瑶族节庆还包括瑶族盘王节、十月朝,但本文认为,“瑶族盘王节”并没有在乳源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节庆文化,而是一种礼仪,俗称拜盘王文化,但作为一种礼仪文化,她已经深深融入瑶族各种节庆中,在节庆文化中以各种形式贯穿始终。如二月初一节对辞世不足三年的亲人祭奠仪式;春节前后以及七月半对袓先的祭祀仪式等等,都要请师爷进行祭祀仪式,反映了拜盘王文化在其中的影响。但瑶族节庆的主题仍然是“庆”,无论是在经济较困苦的时期,还是在已经脱离脱贫,甚至走向小康社会的今天,节庆的最大一个特点体现在餐桌上,当天的菜肴会十分丰富并且比平常更有风味。家庭或家族人员比较集中是节庆的一种体现。还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山寨里唱瑶歌的人会比以往多。有的是茶前饭后相聚而唱,有的是酒席中即兴而唱,甚至于酒足饭饱后集中于一户或一处唱至深夜。
三、乳源瑶歌在节庆文化的主要内容
传统礼仪中常见的迎送歌、酒俗歌、婚俗歌在节庆中唱得最欢。迎送歌:拦路迎客接友的礼仪习俗中唱的歌,如《拦门歌》;酒俗歌:宴席上唱的祝酒歌。乳源瑶族有赛歌的习俗,并常见于传统节庆活动中。因此,歌会、赛歌是乳源瑶族节庆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传统节庆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建设使瑶族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不断从深山迁移出来,教育改革使山里学童从小就离开了父母,过起了校园的集体生活,毕业后直接走进了就业大军。除了学习母语,他们没有多少精力去学习瑶族文化,更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体验瑶族的节庆文化。特别是长期以来瑶汉文化的碰撞交融,使瑶族人无论是在服饰上还是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日趋汉化,传统节庆长期以来依存的载体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节庆氛围逐年淡化。许多瑶族青年甚至不知道七月半这一重要节日;而以往不被重视的中秋节也在短短十几年里上升成为瑶族民众的重要节日,随之而来的是传统节庆的进一步淡化。由于瑶山常住人口的减少,以及年轻一代瑶族人的遗弃,瑶歌这一传统文化也渐渐退出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空间,瑶歌的退出,导致节庆文化日渐失去了独特文化特征的鲜明成份。并加快了传统节庆淡化的速度。
五、乳源瑶歌对传承节庆文化意义
瑶歌在节庆文化有着广泛的融入,对传承节庆文化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
首先是节庆气氛的提升方面。唱瑶歌是长期以来瑶族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而节庆是瑶族歌会自发形成的重要契机,歌会的形成为传统节庆增添了浓郁的氛围,不仅助兴了宴席,也为瑶族人民茶前饭后提供了一个艺术休闲空间,往往是寂静的山寨成为一片歌海。
其次是道德引领方面。瑶族山歌具有丰富的道德教化内容,节庆又是家庭家族成员比较集中,让年轻一代接受前辈子思想道德、价值观传教的好契机,用唱瑶歌的形式,向瑶族年轻一代灌输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是言传身教的一种补充。
再就是促进文化血脉延绵。最初的瑶族民歌多是一些情歌、劳动歌、风俗歌。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与剥削的加重,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不断加剧,瑶族不断向两广、云贵迁徙,以歌代信的信歌亦应运而生,用以传递信息,加强群体联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使瑶歌成为现代瑶族人寻找民族血脉的重要信息来源,发挥瑶歌这一优势,在传统节庆加以弘扬,让瑶族文化种子广播于广大游子心中,并在广博的中华大地上发芽壮大,并互相联系。
六、如何发挥瑶歌引领优势,促进节庆文化的传承发展
瑶族是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无论悲欢离合、劳作休闲、谈情说爱、讥讽规劝告、反抗压迫等,都离不开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时时处处皆有歌,唱歌几乎成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人民以歌传情、以歌娱神、授经、育人,使瑶族歌谣得以超越单纯的娱神或娱神功能,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文化载体难以做到的。因此,本文认为,传承节庆文化,可以在发挥瑶歌的多方面优势,从几个方面着手:
1、正视现状,扬长避短传承瑶歌。当前的大环境下,要求广大外出就业的瑶族青年返乡发展经济不太现实,但瑶族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恶化,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要正视现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传承瑶歌。一是要对现存的留守艺人进行登记,关注她们的健康状况,并进行抢救性记录。二是挖掘一批民间青年艺人进行重点培养,通过生产性或补助性扶持鼓励他们不断深化瑶歌的学习。三是打造民间瑶歌队伍。指导迁移聚居点的瑶族群众成立瑶歌队伍,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资助、企业赞助等形式创造条件开展歌会活动,形成一批特色村寨。
2、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建立平台。充分利用好民间现存或政府闲置的公共设施,如公共祠堂,闲置校舍等,完善配套设施,建立歌会所、节庆活动广场等,为民间开展节庆文化活动提供设施平台。指导组小组进行互助形式的集体资产调配,依法通过置换、共建共享等形式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充分利用。如:拥有广场的村与拥有宽敞祠堂的村可实行协议式合作,或体现村规民约中,使村与村之间能够共同使用对方的公共设施。
3、打造品牌,创造条件开展活动。政府要积极投入,通过购买服务形式或搭桥牵线引导社会投入,并在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下,突出节庆这一主题,指导瑶族山区村寨开展瑶族歌会活动,通过歌会营造节庆氛围,吸引外出年轻返回家乡参与活动。结合二月初一、七月十五、八月中秋、十月朝、春节四大节庆特点,重点打造四个歌会活动,突出打造十月朝或春节大型歌会活动。如二月初一以“开春”为主题,七月十五以“孝”为主题,八月中秋以“团圆”为主题,十月朝以“丰、寿”为主题,春节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等等。通过系列主题歌会,营造浓厚的文化节庆气息,形成强大的文化吸附力和辐射力。
结语
节日文化是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节庆文化源于民间,生存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最终也惠于民间。因此,要通过政府积极的投入去保护传统文化,要紧紧依靠群众这一主体去发展节庆文化,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的魅力去凸显节庆文化。
参考文献:
[1].奉恒高.瑶族通史.民族出版社,2007(06):P427;
[2].冯光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京华出版社,1998(01):P1352;
[3].何露,梁健.映像过山瑶.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2013(10):P2。
作者简介:盘桂青(1964—),女,瑶族,馆员。 研究方向:瑶族音乐。作品《盘王歌》曾获得广东省第四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广东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第九届鲁迅文学艺术奖。作品《绿色情素》获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作品《恩情》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金奖。现任乳源县文化馆馆长。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瑶族传统音乐与瑶族节庆文化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