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漫资讯动漫世界
住建部发文明确传统村落警示退出机制
11月1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财政部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国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暂行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中国传统村落实行警示和退出管理。
《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评审认定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据悉,2012年到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公布了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共4157个村落列入其中。我国于2012年抢救性地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经过4年努力,前三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已初步建立指导和管理机制,并获得中央财政平均每村补助300万元保护扶持。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暂行规定》的制定,是根据《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中国传统村落退出机制的要求,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其中警示是指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对因保护不力、造成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价值严重损害的情形提出警告。退出是指将失去保护价值的村落从已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予以除名。《暂行规定》对于警示和退出的程序也进行了规定。
《暂行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省级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可参照该规定执行。
国家文物局领导率团出席中法“打击盗窃与非法贩卖文化财产”主题研讨会
根据中法文化遗产主管部门间协议,应法国国家文化遗产学院邀请,国家文物局代表团于11月7日至9日赴法国出席中法“打击盗窃与非法贩卖文化财产”主题研讨会。此次交流研讨在法国国家遗产学院举办,为期三天。中国代表团与来自法国文化部文化遗产总局,法国打击文物走私与非法贩卖中心局、法国海关执法任务处、国际刑警组织法国局艺术品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处、国际博物馆委员会的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就打击盗窃与非法贩卖文化财产的国际与国内规定、参与打击贩卖文化财产的各个公共部门、实际案例及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巴黎期间,国家文物局代表还与法国文化部文化事务总监包弥尔,法国文化部长文化遗产事务顾问泽维、文化遗产总局局长贝尔若、法国国家遗产学院院长巴尔巴就下步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全面合作的形式、路径深入交换了意见。
中国文物代表团赴意大利交流访问
应意大利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及文物宪兵司令部邀请,中国文物代表团于11月10日至13日赴意大利访问。在罗马期间,双方在意大利文物宪兵司令部举行中意打击文物犯罪经验交流会。中方从法制建设、工作机制,信息化建设、文物进出境管理、文物市场管理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向意方详细介绍中国政府打击文物走私工作情况:意文化遗产与活动部和文物宪兵司令部相关负责人向中方着重介绍了意大利在追缴非法进出境文物调查活动、考古和景观遗产地监控、文化场所反犯罪安全检查、被盗文物数据库和“U4H”特别工作小组的相关情况。中意双方就今后开展打击文物犯罪和追索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具体合作设想初步达成一致。
“2016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圆满闭幕
10月20日,“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在故宫博物院圆满闭幕。为期两天的论坛活动期间,来自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这3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埃及、希腊、印度、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墨西哥等8个文明古国的近50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和博物馆学者,就“针对世界古代文明保护当前亟待采取的措施”“世界古代文明遗产领域交流合作的规划与前景”“世界古代文明保护的挑战与机遇”3个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地对话,并共同发起旨在促进人类文明保护与发展《太和宣言》。此次论坛宗旨为研究和探讨在当今国际环境下世界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文化遗产领域同仁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古代文明在当今人类发展中发挥持久作用。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举办
10月12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和固原召开。本届的主题是“早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来自美国、日本以及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也同时成立。
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早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早期丝绸之路上的古代文化、环境:汉以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东西方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宁夏地区在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等。与会专家认为,丝绸之路历史悠久,從考古发现看,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启大规模的、持续的、官民结合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前的旧新石器时代、商周以及秦代,都存在着人员,动植物(农作物、家畜等)、冶金术、玻璃、丝绸等方面零星的、断续的、不同规模的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这条道路堪称人类文化的大动脉。
此次研讨会上,经中国考古学会批准,成立了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研究丝绸之路考古学以及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旨在促进丝绸之路考古学以及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丝绸之路考古事业发展。
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西安召开
11月1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西安思源学院国学馆举行,为期两天。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推进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促进两岸合作共赢”。来自海峡两岸的与会代表分别围绕“国际视野下遗产保护人才培育机制的探索与思考”“弘法利物·传艺慧命——回归文化本怀的保存人才养成教育”两大议题作了发言,并针对“文物修复保护”“工匠认证与分级”“壁画保护修复人才培养”“文保产业发展现况”“文保本科教学”“文物保护专业与创新”等12个议题进行报告和综合讨论,深入探讨了两岸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运河保护利用常州论坛举办
11月5日,中国大运河保护利用常州论坛在常州举办。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常州积极探索运河保护和利用途径,以推动运河保护传承与惠及民生的有机统一,实现大运河从行政保护到依法保护、从本部保护到整体保护、从部门保护到综合保护、从政府保护到全民保护的全面立体保护。
论坛上,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传統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相融合等热点问题,就大运河的保护利用进行交流,探讨,为常州的大运河保护利用献计献策,并就如何让大运河遗产融入当代生活、让运河遗产保护成果惠及民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98项近现代经典建筑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6年9月29日,“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召开。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自2014年5月起,经过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97位顾问专家委员们的权威推荐、严谨把关,评选产生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共计98项,其中包括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的经典作品“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项目。吴良镛院士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历史城区的保护发表了极具现实意义的论断:如何使近现代建筑更好的承载历史文脉:如何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创新,如何采取适当的规模、合适的尺度、妥善处理目前与未来的关系:如何让中国建筑学家的设计作品与思想传承当下与未来,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创新之举是非常重要的行动。会上还宣读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建议书》。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会长金磊宣布“第二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评选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在当日举行的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中,中国建筑史领域知名学者马国馨、张复合、伍江、周岚、洪再生、张颀、刘克成、陈伯超、张松等就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文化传承、理论研究、操作实践等多方面发表了极富前瞻性的观点。
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武汉召开
10月11日至12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武汉召开。相关考古机构、高校和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的代表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10月12日,与会代表还进行了分组讨论,就近年来我国考古、大遗址和水下遗产保护等工作进行交流,还讨论了国家文物局拟出台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考古勘探工作规范》《田野考古发掘数字化记录与管理系统建设技术总体规范》《考古工地装备设施规范与要求》等文件。
会议召开期间,为增进公众对考古工作的了解,宣传考古工作成果,有关单位在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举办了7场公众考古讲座,介绍对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公众高度关注的浙江良渚、陕西周原、石峁,江西海昏侯墓等大遗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