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乡村是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场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以群众为基础,没有乡村群众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不完善、不均等的。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必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的前提,是文化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体制建设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文化单位 乡村 发展 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
乡村是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大场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以群众为基础,没有乡村群众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不完善、不均等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顺应群众要求,构建现代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单位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就自己在文化工作中听到群众的呼声、要求和工作上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谈一点看法。
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落后与不足
这几年我们在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免费开放文化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培训文艺骨干,引导和组织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也给群众送上了一定的精神食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认识上、工作上还有许多不到位、不全面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城区,各种文化活动与文化设施开放的受益者都是城市居民,城郊的群众也很少参与,更不要说远离城市的山区群众;虽然在乡村也有文化活动,但都是以送戏、送书下乡的形式开展。用群众的话讲就是做做样,走过场。其次,以往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往往满足于春节、年例请歌舞团来演出一场了事,过分强化娱乐功能而忽视教化功能,对群众的素质提高不够。还有一种就是比拚“豪华”,全不管基层群众有没有参与,有多少农民受益。现在有一种通行的提法和做法,叫做“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把文化仅仅作为一种手段,一个舞台,而没有认识到公共文化在新时期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把农民兄弟纳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受益者的行列。这种服务方式是落后的,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因而,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创新,尤其是农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势在必行。
而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必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在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多元化的前提,是文化单位公共文化服务创新体制建设的重要工作。
二、培训农村文艺专业人才是做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先决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为文化工作者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尤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向。笔者以为,文化单位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创新建设首先要从做好农村文艺人才培训工作开始。
文化专业人才是进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要保障,从文化队伍内部分析,很多农村文化站、室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低,这些文化专干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农村文化工作的,专业知识已趋于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在开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已跟不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步伐。为此,要切实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我们需要挖掘选拔培训文艺专业人才。只有着力提高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才能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发展。因为,培育造就千千万万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实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本质的任务。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担负着塑造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促进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发展的特殊使命和神圣职责。而培训农村文艺专业人才是做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先决条件。
有了这些认识,文化馆把培训农村专业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10多个年轻的有群众文化专业基础的群众文艺作者和3个文艺团体参加省、市举办的舞蹈、音乐、美术、小戏小品培训学习和演出交流。在取得成绩获得经验的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知识也逐渐提高了。这些群众文艺骨干,逐渐成为新形势下配合文化单位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他们是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创新方式培训出来的实践先行者,他们活跃在乡村,组织带领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相信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演出,这些文艺骨干和文艺团体会逐步成长为乡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才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领头人。
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一)继承中发展是乡村文化公共服务的必然出路
近年来文化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和免费对外开放设施逐步完善,各项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另一方面,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无论是体制,还是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城市文化单位实行的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乡村群众却无法体会和亲身享受。因为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他们甚至一个月或一年都没空闲时间到文化单位去享受群众文化免费开放设施。经过调研和走访,我们看到,农村一年之中就只有两次文化活动,一次是春节晚会,一个是年例请歌舞团表演或飘色游行,活动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创新,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相去甚远。
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继承春节、年例等文化活动,必须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各级文化单位要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放在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树立农村公共文化工作的阵地意识、服务意识,把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点逐步向农村转移,切实抓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
我市文化单位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创新的做法是:对每个村、乡文艺爱好者与文艺骨干和现有的乡村文化站工作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分批辅导、培训,提高他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能力。这些文艺骨干和文化教育工作人员经文化馆辅导干部培训后,回到乡村自发组织乡村歌舞队或广场舞团队,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乡村文艺骨干带头表演,群众自发参与,热情高涨。如要学习新的舞蹈,再由文化馆辅导老师定期辅导、办班,让乡村的农民和城区的区民一样,每周或每天都能开展跳广场舞、唱歌等各种文化活动。经过文化干部的组织、培训、引导,一个月时间,仅东镇就有10多个自然村举办各种文艺晚会,有的自然村还自发成立了老年舞蹈队和卡拉OK队,每晚放声高歌及进行健康舞表演,引来众多乡村群众的参与和观看。
继承、发展、创新,使乡村公共群众文化服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也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走进了乡村群众这块具有发展潜力的处女地。
(二)发展中创新,实行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元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方式,使城市文化日益强化,乡村文化相对滞后,由此也形成了城乡“二元文化结构”。这不符合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建设目标。虽然农村公共文化资源匮乏,文化消费普遍偏低。但我们要正视农村文化不普及的现实,切实做好构建现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在发展中创新,为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一元制)而努力。
要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现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将城市和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利用地方特色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并挖掘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根据其内容发展进行创新,充实其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如我们在下乡工作中,将山村传承下来的具有乡村特色的舞蹈“舞春牛”、“涯歌”等进行创新改编,在单纯庆祝丰收的舞蹈中加入符合现代群众欣赏趣味的斗牛,以及在劳动生活中发展的青年男女爱情“舞春牛”中进行表演,受到群众的欢迎和追捧。利用这种办法,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是将城市与乡村用“高铁”联接起来,是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大餐”的直通车道。这些创新的服务方式,有效地实现了乡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要求。
(三)创新中发展,鼓励群众开展文艺创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竞争力。
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以优秀作品鼓舞人。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和灵魂,是城市软实力的体现。而文化更是农民群众的“面子”。一种表面的、实实在在的、让大家能看到、感受得到的东西。老百性爱面子,以前老百性觉得谁有钱谁有面子,现在是谁有文化谁有面子。因为钱大家都可以挣得到。但不是谁都可以拥有高等文化和文艺创作能力的。比如文艺创作,自编自演等。群众文艺创作是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的重要支撑,而农村题材的文艺创作是文化馆开展群众文艺创作的支点。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就要从农村改革发展的主题上拓展题材。创作出真正体现农民情感、反映农民意愿、群众喜闻乐见的、有艺术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艺术精品。
在此认识基础上,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多元化的思想指导下,文化馆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工作中,把群众文艺创作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探索,组织鼓励农民群众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开展文艺创作,把每个地方、每个农民身边发生的、有意义、有特色的故事作为素材,在文化馆干部的指导下,鼓励农民群众以自编自演的形式,创作出涯歌、舞蹈、小品等艺术作品进行自编自演,表演中以农民为主角,将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通过艺术的形式表演出来,用生活化、平民化的视角,说老百姓的事,叙老百姓的情,真实反映普通群众的喜怒哀乐,热情讴歌普通现代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以此引起观众共鸣。如,我们在水口、龙山等村指导群众创作了舞蹈“农民大嫂跳舞美”、“采松脂的姑娘”、小品“六合彩的发财梦”等等,演出后广受农民兄弟欢迎。由此群众人人争说自己的故事,个个都希望自己是主角,将自己的故事搬上舞台,让各位乡亲分享,这是一个倍有面子的事。生活的多姿多彩和故事的不断发展,让乡村群众有了一个持续抒发心声的舞台,形成了一个不断火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潮。这些以农民为主角的小品、舞蹈表演艺术形式的演出,深受乡村群众欢迎,提高了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必须要以群众为基础,没有乡村群众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不完善、不均等的。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拓展乡村这个阵地,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多元化、标准化。希望有志之士共同努力,为乡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得更好。
作者简介:陆火琰(1962—),男,馆员,现任职于茂名信宜市文化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乡村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