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浅谈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与表现方式

北朝摩崖刻经拓片展文十长【摘要】北朝摩崖刻经在整个雕刻艺术群中无疑是一朵奇葩,它的存在不同于皇帝封禅、文人吟咏和歌功颂德,而是在山林之中独辟净地来承传佛家经典,借山水形胜来弘扬佛法。所营造出的内在艺术内涵及与外在的宗教氛围有着天然的统一性,也就使得北朝摩崖刻经成为进行文化、艺术、景观、旅游等方面研究

北朝摩崖刻经拓片展 文 十长

【摘 要】北朝摩崖刻经在整个雕刻艺术群中无疑是一朵奇葩,它的存在不同于皇帝封禅、文人吟咏和歌功颂德,而是在山林之中独辟净地来承传佛家经典,借山水形胜来弘扬佛法。所营造出的内在艺术内涵及与外在的宗教氛围有着天然的统一性,也就使得北朝摩崖刻经成为进行文化、艺术、景观、旅游等方面研究的多栖载体。它所显现出的雍容大度是至刚至大的中正之美,而在山水景观视野下的北朝摩崖刻经更加浑厚静穆、宽博伟岸。这与其自身字体特征和规格形制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受到自然山水的润饰和点缀,由内而外所营造的一种大气场。如此手笔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象限性,所以刻经本身不单单是文本、书法、景观、艺术、文化,而是一种文化综合体,身临其境的人们不难感受到这是一种精神性的传播。

【关键词】北朝 摩崖刻经 艺术内涵 表现方式

一、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

北朝摩崖刻经是我国书法历史上,将书法技艺与宗教内涵完美融合的代表作品,通过“石壁”这种特殊的“纸张”,使这处风光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坐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背景下,对于精神文明的要求越来越高,伴随而来的就是我国对于文化历史的研究。北朝摩崖无论是在文字内涵,还是在表达方式或者是与自然环境融合方面,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要想分析其艺术内涵与表现方式,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笔者从三个方面讨论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

(一)摩崖刻经的文本内涵

我们以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所拓内容为例进行分析。此处刻经出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本经书原文分上、下两卷,共32篇5198字。泰山经石峪中的摩崖刻经主要选取了第1~16篇,共3017字。随着历史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很多文字被破坏,目前仅存1051字。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金刚的涵义为金中之刚,般若是指智慧,故而整篇经书的中心内涵就是告诫人们,用智慧去接触烦恼,从而到达极乐世界。泰山经石峪中摩崖刻经之所以选取这段文字,一方面是对佛教的推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当时刻经者内心豁达、看淡世事的状态。

不同地区摩崖刻经所记载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通过文字向后人传达一种对社会以及人生的看法。从这点可以看出,北朝摩崖刻经文本内涵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二)摩崖刻经的艺术美

我们还以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为例进行讨论。泰山经石峪摩崖刻经在刻经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金刚经》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石刻在人前展示艺术的佛经,使佛教发扬光大,这就对在悬崖书写雕刻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文字为传递媒介,传达佛教的平和、自由的精神,使佛教更加发扬光大。

从书法艺术方面看,北朝摩崖刻经在书法艺术方面的表现力是独一无二的。虽然摩崖刻经字体很大,且都雕刻于巨大的石壁之上,但是并没有那种臃肿、松垮之感,而是与周围环境紧密结合,整体文字充满活力。笔者认为,之所以北朝摩崖刻经能够呈现出这样一种美感,与所记录的内容不无相关。当读者站在刻经石壁之前,通过对经书内容的理解加上刻经字体直观的刺激,使得摩崖刻经的感染力量油然而生,这正是北朝摩崖刻经在刻经内容方面表达的艺术之美。

(三)摩崖刻经的文化内涵

北朝摩崖刻经在中国书法和宗教结合方面进行了深入融合,反映了当时宗教信仰的特点,有明显的时代印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我国书法由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从现存石刻可以看出,当时楷书虽已初步成形,但是尚未构成完整体系,在不同地区的摩崖刻经中呈现出不同的文字结构。

二、北朝摩崖刻经艺术内涵的表现方式

通过上述讨论,了解到北朝摩崖刻经在不同方面的艺术内涵。接下来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调查,谈一下在众多北朝摩崖刻经遗址中,古人如何将这些具有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艺术内涵展现给人们的。

(一)刻经选址地点的艺术

北朝摩崖刻经在选择雕刻地点时,选择巨大的石壁为刻经地点,原因之一就是古人认为石头代表坚毅。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北朝摩崖刻经在刻经的第一步就设定坚定不移的基调。

北朝摩崖刻经除了在地址选择方面十分讲究,在空间布局方面也别有用心,高度体现了儒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与道家“超然物外”的空间理念不谋而合。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北朝摩崖刻经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也就是立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观相处。自然并不是为了人而存在,一些人却是为了自然存在的,人与自然总是分不开的。总之,北朝摩崖刻经在表达其内部含义之前,先用四周的自然风光使观客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也让人能够沉下心来,去了解这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人生哲理。

(二)字体造型与历史环境融合

古语云:“缣竹易销,金石难灭。”北朝摩崖刻经产生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一批士大夫知识渊博,思想活跃,他们敢于沖破两汉以来的古有“独尊儒术”思想枷锁,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与观念,这造就了北朝摩崖刻经字体造型空前发展,在现存摩崖刻经遗址之中,除了常见的篆、隶、章草书法之外,还有那一时代营运而生的魏书类型,具体的如行魏和隶楷等。

据相关专家考证,北朝晚期的大规模刻经活动,其实与北朝历史上灭佛行动有着直接关系。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太武帝听他人劝说开始信奉道教,从而对佛教进行迫害。佛教徒为了避难,不得不藏匿于深山之中,使石刻经文得以流传。从这点可以看出,北朝摩崖刻经字体造型与所处自然环境,与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有极深联系的,需要相关专家进一步研究。

(三)布局与视觉表达

北朝摩崖刻经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第一个是以太行山东麓邺城为中心的小南海、中皇山等地;第二个区域是以山东秦峄山区为中心的泰山、洪顶山等地。由于篇幅有限,笔者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仅以山东境内北朝摩崖刻经为例进行分析。

山东境内的北朝摩崖刻经的字体多为打字隶书,这说明该历史阶段隶书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楷书化倾向,很多字都可以认为是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的楷书字体。在布局方面,字体笔画之间布白奇趣横生、微妙圆通,字多以外圆内方的形式进行排列。由于山东境内的石体材质多为花岗岩,表面粗糙不平,致使在雕刻过程中字体不易打磨。在这个区域分布的北朝摩崖刻经多为竖立的,这使得在群山峻岭之间,一两面经书雕刻并不能凸显出来,使得本应非常宏伟的刻经雕刻艺术显得很不起眼,造成了当时山东地区北朝摩崖刻经发展的局限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北朝摩崖刻经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书法历史的发展之路,涵盖了中国先古人民的智慧与才智。本文在分析北朝摩崖刻经时,不仅从传统的书法技巧入手,同时还结合了其文本含义以及刻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之处,使对摩崖刻经艺术内涵的分析更加立体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使人们对于北朝摩崖刻经的理解能够更进一步,也让人们在了解书法历史的同时体会到书法艺术带来的震撼。

参考文献:

[1]孙昌盛.灵武回民巷西夏摩崖石刻[J].宁夏社会科学.2017(01).

[2]周诗若.“是春谷”摩崖石刻大观[J].贵阳文史.2013(01).

[3]江舸.四川摩崖石刻演变及其现代旅游价值[J].兰台世界.2012(13).

[4]潘晓军.柳州摩崖石刻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07) .

徐长征 山东省邹城市文物局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浅谈北朝摩崖刻经的艺术内涵与表现方式

北朝摩崖刻经拓片展文十长【摘要】北朝摩崖刻经在整个雕刻艺术群中无疑是一朵奇葩,它的存在不同于皇帝封禅、文人吟咏和歌功颂德,而是在山林之中独辟净地来承传佛家经典,借山水形胜来弘扬佛法。所营造出的内在艺术内涵及与外在的宗教氛围有着天然的统一性,也就使得北朝摩崖刻经成为进行文化、艺术、景观、旅游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