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古往今来一线牵,京都故事惹人传

编者按: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民俗学者王文宝先生,谨此表示深深怀念。北京,战国时的燕国即为中国北方的重镇,为辽五都之一,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全国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可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了。如今的北京较之以前扩大了很多,现辖有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丰

编者按: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民俗学者王文宝先生,谨此表示深深怀念。

北京,战国时的燕国即为中国北方的重镇,为辽五都之一,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全国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可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了。

如今的北京较之以前扩大了很多,现辖有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丰台区、房山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大兴区、通州区、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县、怀柔区、延庆县。这里汇聚了汉、满、蒙、回等民族,融合了南北华夏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京都文化。在民众中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便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民间文化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工作,成绩很大,如20世纪50年代金受申的《北京的传说》是较早编辑、出版的著作,以后出现有《北京风物传说》(1983年)、《北京风物传说故事选》(1983年)、《北京清代传说》(1984年)、《颐和园传说》(1985年)、《香山传说》(1985年)、《美的传说》(1987年)、《康熙的传说》等等,《北京广播电视报》1988年至1989年刊载了许多这方面的作品,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之《北京传统文化便览·掌故传说》列有300多则故事,还出版有《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认为“民间创作(或传统的民间文化)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我在翻阅北京的民间传说故事中,惊喜地发现,它们有着久远的历史背景为衬托,展现了令人目不暇接色彩斑斓的画面。现举例列表如下:

北京民间传说故事,题材广泛,总的讲以人文和风物为主,人物众多、风物众多,其中以杨家将的故事和元、明、清帝王将相及其他人物为多。这是因为,元、明、清在今北京中心处营建都城长达数百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达,在民间仍流传有元代成吉思汗、耶律楚材、忽必烈、郭守敬,明成祖朱棣、刘伯温、姚广孝、高亮、明武宗、明嘉靖、海瑞、戚继光、严嵩、魏忠贤、李自成、秦良玉、崇祯,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和珅、阿桂、刘墉、慈禧、李莲英、鳌拜、李鸿章,等等人物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在北京的郊区县多有流传,如昌平区流传的杨六郎大摆牤牛阵的故事,密云县卸甲山穆桂英的故事,西北郊区东北旺、西北旺、唐家岭、亮马店、韩家川等地流传有佘太君、杨六郎、韩昌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杨家将爱国将士的深厚感情。这些故事,表现了北京人民的爱国情操和创作才能,彰显了反恶扬善的思想(如对狄仁杰、海瑞、戚继光、詹天佑的颂扬,对严嵩、和珅及侵略者的抨击),对劳动人民品质、才智的赞美(如鲁班、巧姑娘、铸钟娘娘)。

在所有的北京传说故事中,以关于北京建城的最为显眼,《北京城是怎么修起来的》、《八臂哪咤城》,故事构思巧妙,极富于想象力,塑造出了并未到过北京来的神异人物刘伯温,故事引人入胜。请看:

《北京城是怎样修起来的?》

传说燕王最妒忌刘伯温,总想找个差儿杀了他。一天,燕王问刘伯温:“我这次要去北征,你说打到哪儿停下来最合适呢?”刘伯温说:“到了人吃血米,泥锅造饭,草做锅盖,你就该罢兵了。现在,我这儿给你一张图、一封信,等到一休战,就可以取出来看看。”

古时候北京叫做幽州。燕王打到幽州边塞以后,士兵都受不住了。他们吃了红高粱米做的饭,屙不出来,许多人都生病死了。燕王没办法,只好罢兵。原来所说“血米”就是红高粱米。这儿没有铁锅造饭,都是用沙锅煮饭;没有锅盖,只用槁杆当盖。刘伯温说的话全应了,燕王找不到理由杀他,也就无可奈何了。

这时,燕王打开刘伯温的图一看,原来是一张修建北京城的图,那会儿北京叫北平,刘伯温劝燕王改建都城,把城名叫做北京。燕王看完图,又拆开信一看,刘伯温还推荐一位修建北京城的军师呢!这位军师名叫姚广孝。信中告诉燕王说:他很有办法;没有钱,你甭操心,找沈万三吧。

到哪儿找姚广孝、沈万三呢?

燕王是个烈性的人,动不动就打人、杀人。许多被派去找姚广孝的臣子,找不着时就都给杀了。这样,找了有几个月,也没个着落。燕王只好暂时把这事搁在一边了。

燕王很喜欢打猎,他每天出去打猎。有一天,燕王来到了京西,走到一处地方,见山上古木顶住天,云雾在树上打转,流水咕噜咕噜响着,就想在这山谷中歇一会儿。原来这里不是别处,正是潭州寺。寺里老老少少的和尚,听到燕王来到,赶忙披好袈裟,到山门外拜迎燕王。这时钟鼓齐鸣,连百草也都变成神仙,在欢迎千岁爷哩!在人群当中,有个老和尚,穿戴的最整齐,手里擎着九连环,跪在地上,口称“寺僧姚广孝拜见千岁爷。”这位僧人原本叫姚广慧,是太祖时的中大夫,因与同僚不和,退隐归山了。这会儿,他怕说出真名来又惹祸生非,就改称姚广孝啦!燕王一听“姚广孝”三个字,一骨碌跳下马来,左手把姚广孝一箝,两人就往寺里走去。

姚广孝本来为燕王准备了宝座,可这会儿燕王不坐,却让给他自己坐了。燕王转身就拜姚广孝,并说:“现在,您就是我的军师了,我要请您出山去修建北京城啦!”姚广孝一听,连忙跪下磕头,执意不肯出山。这时,燕王就把刘伯温的那张图往地上一扔,“您瞅瞅!”姚广孝给吓得浑身直冒冷汗,没法儿推辞,只得答应出山了。——原来刘伯温就是他师父,怎敢不从呢!

有了姚广孝,可是没有钱还是造不了北京城呀,这会儿就得去找沈万三了。燕王便派了两位小官,专门管找沈万三的事,限定三个月,如果交不出人来,就得杀头。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不觉三个月快到期了,这小官骂兵士不卖力,用鞭子打他们,还杀了好几个;可就是找不着沈万三。剩下最后三天了,小官心里搅得像“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怕砍脑袋;还是没着落。一天,这小官想出外去解解闷儿,就信步来到东华门。这里是皇城,一般是不准做买卖的,可这东华门除外。这儿“下肩儿的”挺多,他们都是给皇家搬运粮食、珍宝或出差的。皇上又不给他们饭,便准许一些小商小贩在这儿做点买卖,有打豆腐的,做油条、烧饼生意的,人倒不少。那些“下肩儿的”只要付上几个铜子,就可以吃上几根油条或几个烧饼。

这天,在这皇城里,有一个上身光着脊背的“下肩儿的”大汉吃了烧饼,把嘴巴一抹就要走了。小贩便大嚷起来:“喂!那位‘下肩儿的,你吃烧饼不给钱就溜了!你吃哪一个的?”这大汉掉转脸来,眼一瞪,说道:“你瞎眼了,我沈万三还白吃人家的?我向来吃东西就是先给钱的。”小官听说是“沈万三”,不觉喜从天降,“原来在这儿,找的我好苦啊!”连忙从兜里掏出一把铜钱代他交了账,一边对他说,“你就是沈万三吗?差一点儿要了我的命!我找了你三个月,也没找到。快跟我走,王爷要你进宫去。”沈万三一愣,说:“我是个‘下肩儿的,王爷找我有什么用?我不去!”小官怎么劝他,他也不去。最后叫兵士给带上锁,送进宫去了。

燕王听说这个光着上身的黑大汉就是沈万三,感到很惊奇:“这穷光蛋哪一点像个财神呢!”但他还是亲自给沈万三解下锁;接着就向沈万山要钱修北京城。沈万三说:“王爷,您这不是拿我开心吗?我一个‘下肩儿的,手里得的就是口里吃的,连衣衫都没得穿,哪会有钱藏在家里呢?”燕王眉毛一翘,大声说道:“不把你的金银交出来,就别想活命!”沈万三还是回答说没有。

“没有,怎么办呢?”燕王望了望姚广孝,下令拷打沈万三,打得沈万三皮开肉绽,还是说没有。燕王急了,恨不得一刀杀了他;又怕杀了更没了指望。他就叫人给沈万三带上大枷,让他手里提一面锣,由兵士押着游街示众。他们每到一处,便要他高声喊道:“别学我沈万三一样,不拿钱出来修北京城啦!”接着“嘡、嘡、嘡!”打了三下锣。这样,游了三天街,也没结果。

这天,兵士又押着沈万三游街,从北面出了地安门以后,沈万三被折磨的半死不活的,有气没力地走着,不一会便昏倒在地上了,兵士还要拿鞭子抽他。他头枕东北方向,脚踏西南,怎么着也起不来。一位白发的老头走来了,吆喝了一声,说:“这个人只能来软的,你们尽来硬的,怎么行?”说罢掏出自己的烟袋,让沈万三抽烟。可是,沈万三哪里还有力气抽烟呢?他不抽烟,把烟袋搁在地上,对那位老头说:“我就在这儿吧!”——他的意思是说:“反正就死在这里吧!”可是那些小兵一听“这儿”两个字,赶忙报告给大官说:“沈万三有口供了,他说‘这儿,想必沈万三的金银就在这儿。”一会儿,兵士们都忙起来了,拿起锄头,直往地里挖,挖出了四十八万两银子来。

这下子可把燕王乐坏了。他说:“原来一打就有!”又命令兵士:“快跟我押着他走。”走不了几步,沈万三又昏倒了。兵士们拿起锄头又挖,又挖出了十窖银子,总计四百八十万两。从此,地上就留下了十个坑,这十个坑积满水后,就成了“十窑海”。又不知从多喒又叫成“什刹海”了。

燕王得了这些个钱,还嫌不够。他们又押着沈万三从南面出天安门游街,走到虹桥西边儿金鱼池那地方,沈万三又昏倒在地。大伙儿又挖,挖出了一个金缸,里面全是金条,不多不少合银四十八万两。等到沈万三醒来,又用鞭子抽他;再等他昏过去时又挖,总共挖出了九缸金条。打到这儿以后,就有了“九缸十八窑”的传说(早些年还可以看这九个坑呢)。因为这地方出金银,就叫“金银池”,以后时间长了,池里有了金鱼,就传成“金鱼池”了。

燕王得了金银,打算造城墙,造城的老百姓都召来了,就是找不见“筑城泥”。军师姚广孝说:“山西才有筑城泥。”山西离北京有多远!八百头大马骡去驮筑城泥也不够用,怎么办呢?燕王命令老百姓一个挨一个,相隔三五步,从北京一直排到山西,一筐接一筐,将筑城泥从山西递到北京。据说山西有三百三十三个山头,都挖平了,城墙还差三尺泥土。姚广孝铺开刘伯温画的北京图一看,城墙四周围有一道线,他就告诉燕王,把城墙四周围的土挖起来,往城上堆。就这样,城墙筑成了,城四围就有了一条护城河。

(路工、李孟回、周贻谋整理)

八臂哪咤城

人人都说北京城是个“八臂哪咤城”。人人都说只有八臂勇哪咤才能镇伏得了“苦海幽州的孽龙”。北京城究竟怎么样修造起这一座“八臂哪吒城”呢?这在北京就传说下来一个民间故事。

皇帝要修一座首都北京城啦,就派了工部大官去修建。工部大官慌啦,赶忙奏明了皇帝,说:“北京这块地方,原来是个苦海幽州,那里的孽龙,十分厉害,臣子是降伏不了的,请皇上另派军师们去吧!”皇帝一想,这话也有道理,没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能知神、下能知鬼的“能人”,是不能修建北京城的。当时,皇帝就问这些军师们:“你们谁能去给修建北京城呢?”好多军师们,都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不敢回答,时间久了,实在不好不答话啦,大军师刘伯温说:“我,我去吧!”二军师姚广孝紧接着也说:“我也去!”皇帝老儿高兴啦,他知道这两位军师是能“降龙伏虎”的了不起的人,就派了他们去修建北京城。

刘伯温、姚广孝领了“圣旨”,就到了现在北京城这块地方啦。刘伯温、姚广孝到了北京城这块地方,打下了公馆以后,就天天出去踩看地形,琢磨怎么修建让孽龙捣不了乱的北京城。大军师刘伯温是看不起姚广孝的,二军师姚广孝也是看不起刘伯温的,刘伯温说:“姚二军师,咱们分开了住吧,你住西城,我住东城,各自想各自的主意,十天以后见面,然后坐在一起,脊背对脊背坐着,各人画各人的城图,画好了再对照一下,看看两个人的心思对不对头。”姚广孝明知道刘伯温是要大显才能,独夺大功的,就冷笑了一声说:“好吧,大军师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当下,两个军师就分开住啦。起初两天,两个人虽然没住在一起,也没出去踩看地形,可是两个人的耳朵里,都听见一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听这句话,像个孩子的声音,清清楚楚地说个没完,这是谁说话呢?怎么看不见人呢?照着你“话”,你的“话”是什么“话”呢?刘大军师琢磨不透,姚二军师也琢磨不透。到了第三天上,两个军师各自出去踩看地形去啦,刘大军师走到哪里,他总看见有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在他前面走,刘伯温走得快,那小孩子也走得快,刘伯温走得慢,那小孩子也走得慢,刘伯温起初也没觉出特别来,后来他也有些疑心啦,就故意停住脚步,咦!真奇怪!那小孩子也站住啦。刘伯温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另外,那姚二军师呢?也是碰见了这么样的一个小孩子,姚广孝也琢磨不透这个小孩子是干什么的。刘伯温、姚广孝各自到各人公馆以后,耳朵里就又听见了那句话:“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刘伯温在东城想,姚广孝在西城也这么想:难道这个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就是哪吒不成?不像啊!哪吒是八条膀臂呀!刘伯温在东城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姚广孝在西城也想:明天再碰见这个小孩子,我要细细瞧瞧他。

一夜过去了,是两个人约会的第四天啦,刘伯温吃完早饭,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溜达去了,他为什么今天要带随从呢?为的是:叫随从也帮助他看,是不是哪吒。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个心思,也带了一个随从出去找哪吒。两个军师,虽然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可是心思都是一样,听见的话都是一样,碰见的孩子都是一样,今天他们又都碰到那红袄短裤的小孩子啦。刘伯温、姚广孝今天碰见的小孩子,还穿的是红袄,还穿的是短裤子,只是红袄不是昨天那件红袄了,这件红袄很想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是有几条膀臂似的。刘伯温看了,心里一动:这不是八臂哪吒吗?赶紧往前就追,他想揪住这个小孩子,细细瞧瞧,没想到,刘伯温追得快,那小孩子跑得更快,只听见一句:“照着我画,不就成了吗!”那小孩子就跑得没踪影,再也瞧不见啦。刘伯温的随从,看见军师爷在大道上飞快地跑起来,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在后面只喊:“军师爷!军师爷!您跑什么呀?”刘伯温听见了喊声,就停住了脚步,问他的随从:“你看见一个穿红袄短裤子的小孩子吗?”“没有啊!咱们走了这么半天,不就是我跟军师吗!一个人也没瞧见呀!”刘伯温心里明白: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那姚广孝呢?姚广孝也碰见了这么一个小孩子,也追那个小孩子来着,也听见了那么句话,他的随从也没看见什么人,他也明白了这一定是八臂哪吒啦。

刘伯温回了他的东城公馆,姚广孝也回了他的西城公馆。刘伯温想:照着我画,画一定是图画的画字,不是说话的话字,八臂哪吒要我照着他的样子画城图,那一定是能降服得住苦海幽州的孽龙啦,好!我看你姚广孝怎么办?我看你姚广孝画不出城图来,怎么配当军师爷!那在西城住的姚广孝,也是这么想来着:看你这个大军师,“大”字得搬搬家!在第九天上,刘伯温就通知了姚广孝:明天正午,在两城的中间,脊背对着脊背画图,请姚二军师准时到场。姚广孝答应啦。

第十天正午啦,在城中一个大空场上,摆下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椅子背对着椅子背,刘伯温来啦,姚广孝也来啦,刘伯温说:“二军师往哪边坐呢?”姚广孝说:“大军师住东城,就朝东坐,小弟朝西坐。”两个人落了座,有随从给摆好了纸、笔、墨、砚,两位军师拿起笔来,唰、唰、唰地一画,太阳刚往西转,两个人的城图就都画完啦。姚广孝拿起大军师画的城图来看,刘伯温拿起二军师画的城图来看,俩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两张城图都是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姚广孝请大军师给讲讲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刘伯温说:“这正面中间的一个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脑袋嘛,就应该有耳朵,他的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东面城门的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正阳门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西面城门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城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姚广孝点了点头说:“哦,是了。这个哪吒没有五脏,空有八臂行吗?”刘伯温红了脸,说:“哪里有没有五脏的哪吒呀!死哪吒镇服得了孽龙吗?”说着,急急地一指城图:“老弟你看,那城里四方形儿的是‘皇城,皇城是哪吒的五脏,皇城的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五脏口到正阳门的哪吒脑袋,中间这条长长的平道,是哪吒的食道。”姚广孝笑啦,慢条斯理地说:“大军师别急呀,我知道您画得挺细致,那五脏两边的两条南北的大道,是哪吒的大肋骨,大肋骨上长者小肋骨,就是那些小胡同啦,是不是?大军师画得挺细致!”刘伯温叫姚广孝逗得急不得、恼不得的,反正“八臂哪吒城”的“北京城图”,是画出来啦,大军师刘伯温没夺了头功,二军师姚广孝也没夺了头功,刘伯温还不怎么在意,姚广孝是越想越难过,就出家当了和尚,专等看刘伯温怎么修北京啦。

刘伯温这么是修建北京城不要紧,没想到惹得孽龙烦恼起来,这才又引起“高亮赶水”一大串故事来。

(金受申整理)

第一篇故事,大明开国功臣刘伯温,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物,他给燕王朱棣出主意在北京建都。第二篇故事,刘伯温从幕后出谋划策走到亲自出马设计修建北京城的蓝图,香港学者陈学霖从元史研究中挖掘出新证据,《刘伯温与哪吒成——北京建城的传说》,在陈高华著之《元大都》一书中得到了元末明初张昱《辇下曲》“大都周遭十一门,草苫土筑哪吒城”和陈继儒《宝颜堂秘笈·广集》所引“长谷真逸”撰之《农田馀话》“燕城,系刘太保定制,凡十一门,作哪吒三头六臂两足……经一百一十年也”之记载。是一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北京建城的传说是由元初而来。澳大利亚华裔学者柳存仁为该书写的《序》评曰:“他这部书的写法,是打破了传统的史学书的樊篱,而为它注入了新的活生生的养料的,那就是说,它是用了史学的架构,去发掘民俗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新园地的。”

北京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题材广泛。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人文荟萃、景物繁多,给予人们进行构思创作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对象和空间。

(二)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勤劳、勇敢、智慧,如《巧姑姑绣蟋蟀》、《壶里乾坤》、《高亮赶水》、《铸钟娘娘》、《亮马桥》;反映人民聪明才智的集中展示在关于鲁班的传说故事,如《祈年殿的故事》、《蝈蝈笼子》、东直门《样楼》、《盐(檐)短了》、《倒蜜加重盐》、《锔大家伙》、《鲁班与通惠河的传说》、《乏塔》、《居庸关鲁班建塔》、《鲁班修清漪园》、《鲁班点化修十三陵牌坊》等等众多传说故事中。

(三)彰显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思想。这在对狄仁杰、海瑞等清官的颂扬,对严嵩、魏忠贤等罪恶的揭发,对外国侵略者的抨击之描述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而杨家将的传说,则是一个爱国主义史诗性的故事系列,“在北京西北郊有个望儿山,望儿山附近有东北旺、西北望、唐家岭、亮甲店、韩家川等好几个村庄。这些村庄的来历都与杨家将的事迹牵连着。”(《北京风物传说故事选·望儿山的传说》;《北京传统文化便览·掌故传说》记有永定河畔杨六郎转塔布疑兵、香山挂甲塔杨七郎马创泉、妙峰山穆桂英望儿坨、居庸关穆桂英点将台、密云县杨六郎识宝马、昌平区杨六郎养马、昌平区桃花峪杨六郎大摆牤牛阵、香山金山寺佘太君碑像等等。)杨家将故事在北京地区流传之广、之多,充分显示了人们对那些忠心报国者的热爱和崇敬。

(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大兴区《聚燕台的故事》、延庆县《百眼泉》的故事等。

(五)富于想象。如《金鱼池与龙须沟》中的神奇的宝葫芦,《兔儿爷的故事》之幻化仙女等。

(六)地方特色浓郁。故事中的山水景物、风土人情、言谈话语,都洋溢着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2013.5.13

作者简介:王文宝先生(1929-2014),男,生于北京通州,1955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83年与钟敬文教授等为中国民俗学会创建者之一,1984年与赵景深教授等发起成立了中国俗文学学会,1991年退休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研究所副所长兼民艺室主任。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著有:《北京民间儿歌选》、《中国民俗研究史》等。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古往今来一线牵,京都故事惹人传

编者按:沉痛悼念中国著名民俗学者王文宝先生,谨此表示深深怀念。北京,战国时的燕国即为中国北方的重镇,为辽五都之一,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的全国的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可谓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了。如今的北京较之以前扩大了很多,现辖有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