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民间写意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特有的画种,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被誉为“中国一绝”。高密古称夷安,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山东半岛东部,因文化遗存深厚、民间艺术丰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高密有三绝,剪纸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特有的画种,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被誉为“中国一绝”。

高密古称夷安,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山东半岛东部,因文化遗存深厚、民间艺术丰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高密有三绝,剪纸、扑灰年画和泥塑。其中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特有的画种,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被誉为“中国一绝”。扑灰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是木版雕版刻印,而是依靠炭条描线形成底稿和母本,再用白纸覆盖进行拓印(所谓扑灰)。一张母本可拓印六七张画稿,然后再依此稿本进行彩绘。

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

相传在明朝,一户住在高密北乡公婆庙的王姓人家,因善画庙宇壁画,一时闻名乡里,很有市场。为了多卖一些绘画作品,就将用于画庙画的纸上炭线再拓扑上墙的技法尝试用来画画—从纸上炭条再到纸上扑灰,这样一张底稿可拓扑好几张纸稿,效率大增。这些画在年集上售卖,就成为早期的扑灰年画。从此,用烧制的柳枝炭条起灰稿的高密扑灰年画盛行开来。

乾隆十五年(1750年),公婆庙王氏开收徒之先河,收本村张氏的四个儿子为徒学画。后因生活所迫,张氏四兄弟便仿学师傅,作墨屏花卉画于街市变卖,体现了扑灰年画的商品性质,扩大了它的行销范围及在人们中间的影响,促进了扑灰年画的兴起与传播。到乾隆末期,高密李家庄的胡玉显、赵家圈的赵大伦、杜家官庄的杜万等,慕名投奔公婆庙张氏,拜师学艺,三人艺成归乡,公开办作坊、收徒弟,开起了画店。

清嘉庆、道光年间,高密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出现了半印半画。据传,当时天津杨柳青画店刻板的学徒胡三,因生计所迫,从杨柳青辗转到高密李家庄,投靠在“增顺”胡玉显门下。胡三师从胡玉显后,融会贯通,很快把杨柳青年画的长处糅进了扑灰年画中,形成了高密半印半画制作技术,摆脱了纯手工绘制约束,大大提高了年画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刻版业的发展。

独具特色的“民间写意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用烧制的柳枝炭条起灰稿,就是说,别的地方是雕刻木版、印刷底稿来实现批量复制的功能,这里用的是扑灰法。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以色代墨,线条豪放流畅,写意味浓,格调明快。扑灰复制也包含着批量化的技术思想。同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白描手法,在手绘线稿母本时,对技法的要求更高。

扑灰年画分为“老抹画”和“红货”两大流派,“老抹画”继承传统画法,以画墨屏为主,画风典雅。“红货”借鉴天津杨柳青年画对色彩的运用,向大红大绿靠拢,使作品显出艳丽红火、对比强烈的特色,为多数人所喜爱。

扑灰年画的体裁主要有中堂、条屏、对联、窗旁、灶画等,内容大都表现喜庆,以“万事如意”、“富贵平安”等为代表作品,堪称高密农村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这些年画每年被用来布置厅堂、居室、炕头等不同地方,所以高密扑灰年画依其悬挂、张贴的位置及反映的民俗不同,大致可分为九类。门画,即门上张贴的画,根据门的位置和居住人的不同身份,张贴不同的门画。窗顶、窗旁,把窗子周围用花卉画装饰起来,民间常用“东莲花、西牡丹”年画。桌围子,节日里在供奉祖先、财神的桌子前,把画有吉祥图案的年画挡在前面,显得屋里整齐美观。大挂子,是约为三尺长带画轴的年画,多挂在妇女房中,题材以老婆孩儿系列为多,如《母子识字》、《母子夺魁》、《舞童》等。炕头画,即贴在炕头上的画,主要有胖娃娃、戏曲故事,如《年年有余》、《穆桂英》等。桌子头,是在闲屋里挂的年画,起装饰作用,如《凤栖牡丹》。轴子,又叫家堂,为新年祭祀祖宗用的。轴子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叫“大影”。配轴,又叫大花,两幅一套,是挂在轴子两边做装饰的。神像,主要是新年祭祀、祈祷之用,有财神、神码、灶马。财神分为二堂财神、武财神、文财神三种;神码也叫“甲马”、“纸马”;灶马是画面上方有一小马,过小年时将小马剪下焚烧,表示送神上天。

获得新生的扑灰年画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我国各地的年画都进入衰败、毁灭的灾难性历史时期,当前的现代化大潮,也使这种农耕文明的图典加速土崩瓦解。21世纪以来,民间文化界和各地政府、百姓、民间艺人一起开始大力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近年来,文化部门相继成立了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等组织,对扑灰年画等艺术品种进行挖掘、抢救,扑灰年画业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在2003 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首个项目便是《中国木版年画集成》的普查、整理、出版。当其时,各个年画产地无不一片衰败景象,许多已经活态不存,更多的是只有一两人、一两家人在保存或保有着年画技艺。

2006年5月,高密扑灰年画被列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4月,高密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并设立了“中国扑灰年画保护基地”。目前,民间艺人队伍日益壮大,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前来参观、学习。购画者络绎不绝,高密扑灰年画制作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民间写意画

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特有的画种,全国只有山东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被誉为“中国一绝”。高密古称夷安,秦时置县,西汉时为高密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山东半岛东部,因文化遗存深厚、民间艺术丰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高密有三绝,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