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粤北“过山瑶”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

[摘要]粤北过山瑶刺绣起源于对祖先盘瓠王的崇拜,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粤北过山瑶刺绣不仅图案丰富,且每幅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在纷繁厚重多彩的民族

[摘 要]粤北过山瑶刺绣起源于对祖先盘瓠王的崇拜,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粤北过山瑶刺绣不仅图案丰富,且每幅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在纷繁厚重多彩的民族文化当中,粤北过山瑶反面刺绣独树一帜,具有其他民族刺绣所没有的特质。

[关键词]粤北 过山瑶 刺绣 艺术特征

一、粤北过山瑶刺绣的起源

传说瑶族始祖盘瓠本是平王的龙犬——龙角犬耳犬身,其毛五色,因杀敌卫国有功,平王许配公主与其为妻,盘瓠为能与公主完婚,设法变成人,其实盘瓠是天上神仙太白金星转世。盘瓠与公主完婚后,不恋朝廷荣华富贵,夫妻双双前往深山耕种、狩猎,繁衍了十二姓瑶人,瑶族人称盘瓠为始祖盘王。后来十二姓瑶人族群渡海遷徙,分散到各地耕山狩猎。始祖盘瓠的传说,给粤北瑶族的服饰(从头饰、腰带到绑脚以及衣物图案)披上了神秘的色彩。粤北瑶族信奉始祖盘瓠封为盘王,盘瓠后裔以衣着“五彩斑斓”,用五色线刺绣服饰图纹。为了纪念盘王,其妻教会孩子们用五色刺绣各种花纹图案,配以服饰上,代代相传,这也许是瑶族刺绣的起源吧。

二、粤北过山瑶刺绣的主要用途

粤北过山瑶服饰中无论男女,均在胸前、背部、头巾或头帕上绣有方形构图的图案。传说服饰背部的方形图案是“盘王印”。瑶人穿着“盘王印”的衣衫。正如现在的身份证,外出谋生,可逢关过关、穿州过府,免受官兵盘查。粤北过山瑶刺绣多用于服饰上,如衣服、头巾、腰带、围裙、小孩的帽子;还有挂包、伞袋等都绣有各式各样的鲜艳夺目的图案。据瑶族的传统习惯,姑娘们进入恋爱阶段,她们必须精心刺绣花袋、荷包、香包、头帕作为送给情人的定情物,以精良的艺术,显示自己的才华,博得男青年的赞赏和敬爱。同时,她们还要呕心沥血绣备嫁衣、围裙等珍品,作为出嫁时不可少的嫁妆。嫁妆要比任何刺绣品都精细、美观,讲究标新立异、超群脱俗,要出嫁时穿着,光彩照人。结婚之后及中年时期,妇女们及给丈夫绣衣边、烟袋等等,作为贤妻良母的标志。瑶家把自己的刺绣作品视为最珍贵的东西,一般是不转送他人的。如果外人进山,能得到瑶家的瑶袋或花带,那瑶家是把他当作最尊贵的客人。

三、粤北过山瑶刺绣的流派及艺术特征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语系支系的瑶族刺绣由于文化上的差异性,存在着传统花样、图案、技法、用料、配色上的大不同。粤北过山瑶反面刺绣是在秉承成瑶族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工艺。过山瑶反面刺绣根据区域划分,可分为深山瑶和浅山瑶两个流派。深山瑶刺绣的风格特点是色彩厚重、图案丰满、布局严谨,浅山瑶刺绣则讲究色彩浅淡明快,图纹变化多样,细腻大方,疏密有致。两个流派的刺绣手法均采用过山瑶人独创的刺绣技艺,即反面挑花正面看的“反面刺绣”。这种刺绣技术,从反面绣,不看正面,世界上比较少见。其工艺技法精妙之处在于:除构图方式独特,布料、花纹、颜色有严格的规定之外,刺绣时,瑶女们不需绣架,不需底稿,不绣布的正面,只在布的反面根据布纹经纬线巧妙构思,结合“平绣”和“十字绣”等手法,运用反面绣特有的反面挑针构图技法,一针一针地先用黑线或白线在整幅布面上绣出一层层大小、长短不等的方格或条纹,然后在格子中及条纹周围配入自己喜爱的各色各样的瑶绣图形。这种反面为绣正面为图的刺绣技法,在绣工完成后,不仅从布的正面看绣图是花样繁多,鲜艳夺目,精致细密,而且从反面看亦是大径相同,甚至可以达到正反两面都非常完美的效果。

四、粤北过山瑶刺绣图案类型

粤北过山瑶刺绣在图案设计上,不像汉人四大刺绣那般华丽秀美、精细讲究,而恰恰无固定图样,全凭着瑶族妇女对生活的独到观察、深刻体验以及丰富的想象下"针"成形,往往意在"针"先,这也正是粤北过山瑶刺绣的可贵之处。粤北过山瑶刺绣图案丰富多彩,图纹样式有近百种之多,图案取材于生活,如飞禽走兽,流水行云,山花野草,缠藤攀蔓,各种大自然的奇异景物,有图腾纹、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生产生活用具纹、祭祀吉祥纹等等,寓言非常深刻。由于这种刺绣图案不仅囊括天地万物,汇集了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图形纹、象征纹、祭祀纹等刺绣图案,而且瑶绣里出现的每一种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因此,粤北过山瑶反面刺绣又有瑶族活文字一说。正是这些花纹图案保留了瑶族的历史、经济、文化、家族、宗教和生活诸方面的形迹,才得以充分向世人展示了过山瑶反面刺绣刺绣的魅力所在。

粤北过山瑶刺绣的图案类型分为三类:一类是自然形态的模拟变形,有四脚兽类(瑶民解释为鹿)和人两种,粤北刺绣图案;二类是几何形态的演变,有横直线和对角线演变的正方形、直角三角形、长方、菱形、齿状形、城堞形等几种;三类是由外族传人的有植物的菊花、栀子花纹以及寿字纹等。

五、粤北过山瑶刺绣的方法

粤北过山瑶刺绣是配色绣,用的色线是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绣花用的底布颜色,一种是白色,一种是蓝黑色即俗称蓝靛布。绣在白色布上的,用红、绿、黄、黑色线,绣在蓝靛布的,用红、黄、白色线,所以实际上瑶族刺绣只用四种色线。花纹的配色及格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如人形纹、兽形纹是限定白色或黑色,其他颜色绝不选用。线条是对角线、垂直线与平行线,无弧线,角度分45°、90°、180°三种。瑶族姑娘常常利用对角相称的斜十字形、正十字形、人字形、米字形等为主要形式,在深蓝、青蓝的布上用红、黄、绿、橙色绒线刺绣成刚柔结合、变化多端的图案。

几种常见粤北过山瑶刺绣方法:

(一)蜘蛛花形纹刺绣法

蜘蛛花形纹采用“十字锈”方法来绣。蜘蛛花形纹配置处:主要刺绣在头巾、衣背配花、衣胸配花和高角巾等服饰上。

(二)星星形纹刺绣法

星星形纹用红线刺绣。采用“直行绣”方法,运用挑压线技巧去完成。星星形纹的配置处:主要绣在衣背配花、衣胸配花、头巾、脚绑、高角巾挎包和花边等服饰上。

(三)小鸟形纹的刺绣法

小鸟形纹的刺绣行针方法采用“十字绣”的行针方法,正面用“×”组合,反面(下针面)不能出现“×”。 在刺绣好鸟形纹的尾、身部分第5针时,将第6针留下,刺绣完鸟形纹的第一只腿和脚后再补刺绣第6针,以便后面调整针向。刺绣鸟的腿和脚的方法是:在完成第5針时,在点上扎针,并将3根(大鸟形纹5根)纱线挑起,接着针抽针引线这是鸟形纹腿的经第一针,第二针接着刺绣腿,在第一针抽针引线处横行往前空2根纱线处扎针,将针往回穿布底到第一针抽针引线处推出针头,接着抽针引线。第三针,在第一针扎针处下针,将针往上方向穿布底而过,同时将刚才的第五针反压(补绣第六针),用同样的方法,刺绣鸟腿、脚形纹。至于鸟的头部,则同样用“×”组成。另外也有用刺绣鸟的腿、脚的方法刺绣鸟的尾部,或是张开翅膀的鸟形纹。

(四)人形纹的刺绣法

刺绣人形纹,旧时很讲究白布用黑丝线绣,黑布用白丝线绣。现时任意选择均可,人形纹刺绣的针法采用“直行绣”的方法。

1、男人形纹刺绣法

刺绣男人形纹,即男人头布巾里的物相形纹,采用刺绣人形之“直行绣”和“多扎一抽”方法,从第1针至第45针,一针一针地完成。男人形纹便成。

2、女人形纹刺绣法

刺绣女人形纹,即刺绣已出嫁女人头上顶戴之高角帽的物相形纹,先按刺绣男人形纹的针法绣至第28针,再接女人高角帽的刺绣。先确定行针方向。再找准扎针处,在第28针抽针引线往上方向,“挑2压2挑2挑3……”的针法进行,定位后调整布的方位,(转动180度),抽针引线至完成第14针后,高角帽之物相形纹的左半部分已成,接其右半部分,(注意:当绣完左半部分准备绣右半部分时,要藏好线头,中间起绣右半部分),此边与左半部分扎针处“同行”并相隔三线,接第1针至第14针女人高角帽之物相形纹已全部完成。

人形纹的配置处:主要用于衣背、开胸衣的胸前配花、头巾、师爷帽、高角帽等服饰。

结语

粤北过山瑶刺绣无论从其图文元素或整体结构,均突破了国画、中国名绣以及其他艺术的文化局限性,广泛融入了建筑结构设计、景观艺术、服装布艺、装饰装裱等行业。这是许多其他类型的刺绣艺术、特别是其他瑶族地区瑶绣流派所无法比拟的。2007年,以粤北过山瑶反面刺绣为蓝本,先后将《瑶族刺绣》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文献:

〔1〕邓菊花,盘万才,莫瑞福.瑶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P19-30;

〔2〕陈赞民.穿在身上的史书乳源瑶绣解读与应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P141-145;

〔3〕邓雄华.内涵探究乳源瑶绣文化.[J].广东社会文化.2010(总第112期):P9-12。

作者简介:曾燕华(1975--),男,本科,摄影技师,负责广东文化信息、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广东文化网、粤港澳文化资讯网、广东文化生活地图、非遗手机APP、粤港澳文化生活地图APP等平台建设和信息编辑、审核,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等工作。现任广东省文化艺术信息中心主任助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粤北“过山瑶”传统刺绣的艺术特征

[摘要]粤北过山瑶刺绣起源于对祖先盘瓠王的崇拜,是对先祖纪念的一种标志。粤北过山瑶刺绣不仅图案丰富,且每幅图形纹都含有特定的语言内涵,或代表某一个物种,或代表某一个典故,或代表某一种思想,或代表某一种生活等等,较为完整地保留了瑶族的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印记。在纷繁厚重多彩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