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奇特的端午习俗:吆泥巴鬼

你或许见过天主教做弥撒时的肃穆,见过佛教庙会做法事时的庄重,见过道士超度亡灵做道场时的古怪,但你何曾见过唯有在丁家坳才有的集宗教、巫术、戏曲、歌舞于一体的“吆泥巴鬼”活动(正式定名为“大傩舞”)?这活动可以说是丁家人的独创,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巫术的滑稽;既有地方风俗的独特魅力,又有戏曲歌舞的热闹场

你或许见过天主教做弥撒时的肃穆,见过佛教庙会做法事时的庄重,见过道士超度亡灵做道场时的古怪,但你何曾见过唯有在丁家坳才有的集宗教、巫术、戏曲、歌舞于一体的“吆泥巴鬼”活动(正式定名为“大傩舞”)?这活动可以说是丁家人的独创,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巫术的滑稽;既有地方风俗的独特魅力,又有戏曲歌舞的热闹场面。恰如一锅重庆毛血旺,有荤有素,有香有色,让你能同时品尝到多种美味佳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而重庆市璧山县的丁家坳却是举行“吆(驱赶的意思)泥巴鬼”的活动,大凡亲眼目睹过此项活动的人都会津津乐道。

泥巴鬼到处乱窜

每逢端午节下午五点左右,丁家坳场镇街道两旁人山人海,好不热闹!突然间,从场镇上街窜出十来个赤身裸体、敷满稀泥的泥巴小鬼,他们个个头戴艾蒿扎成的草圈,上插菖蒲代替的翎子,在唢呐锣鼓的吹打声中,一路呕呜怪叫,张牙舞爪,进退迂回,窜店入户,吓得胆儿小的人家东躲西藏、哇哇乱叫。

正当“泥巴鬼”们如入无人之境、肆无忌惮地肆虐人间苍生的时候,地府和天庭的各路“神灵”出现了。只见城隍菩萨坐在一张太师椅上一马当先,地府的判官、小鬼、鸡脚神、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五猖等,或簇拥左右,或尾随其后,个个青面獠牙、杀气腾腾。后面还有天神“王灵官”和“风火二神”助阵,天威毕现,凶猛无比。众神灵在数百米长的街道上与“泥巴鬼”展开撕杀,时退时进,彼消此长,拉锯前行……好一场神鬼之间的艰难较量,直杀得阴风怒号、天日黯淡,一直到把那群为非作歹的“泥巴鬼”赶进下场口的杀牛坝,才算大功告成。

这其间还贯穿土地公公送吉祥活动,“土地公公”穿着吉利服饰,跟在“小泥巴鬼儿”后面,手拿草药扎成的扫把,口念“大鬼小鬼回阴间,万家欢乐丁家坳”的吉祥词语,到各家吆出魑魅魍魉——这仅仅是序幕,精彩的还在后头。

追随其后的人们抬着各式各样的道具,开演戏剧。大竹竿绑着方桌的几副“阴亭”上,演着用各种颜色的竹条扎制而成的鬼怪戏的片断,如《白蛇传》中的王道龄收白蛇等。

紧跟其后的是“阳亭”(也是由大竹竿绑方桌做成的),上面端坐着川剧服饰、化了妆的川剧票友,由十几人抬着,在民乐伴奏下演唱一些收妖斩怪的折子戏,边唱边舞,缓缓向前。尾随“阳亭”后面的是地府的神灵代表,城隍、判官、小鬼、无常,有的吊着半尺长、滴着血的舌头,有的光着膀子,脚蹬草鞋,手拿阴叉,有的青面獠牙,杀气腾腾,“五猖”更是凶残,拿着刘大麻子的替身,用铁链锁着,边走边打边训斥。

据见过解放前吆泥巴鬼活动的老人们讲,五猖是由姓姚的叫化头充当的,那些小泥巴鬼儿是他叫来的小叫化子,“姚叫化”,长得高大,他甩动铁链“哗啦啦”,腾起一股惨惨阴风,吓得街两边的人,特别是小娃儿惊哇乱叫,后面压阵的是威严无比的天神“王灵官”和“风火二神”。

这种场面亦庄亦谐,滑稽狡动,令观者时而惊愕、时而捧腹,让一身的晦气在叫声与笑声中散去。

没法赛龙舟,于是创造了新传说

这个“吆泥巴鬼”习俗由来是什么呢?民间有两大传说。

一是清朝年间,镇上的舵把子罗幺公,娶了一个18岁的黄花闺女为妻。姑娘喜欢吃猪肝,罗幺公就叫杀猪匠刘大麻子给年轻的罗幺婆送去。一来二往,刘大麻子就与罗幺婆有了私情。族人就将刘大麻子捆绑起来,弄到镇附近的燕子岩活埋了。据说有人看见刘大麻子的游魂在场上飘浮,一传十,十传百,一到晚上,家家关门闭户,谁也不敢出门。

另一种传说是丁家坳有一个商人,往返江津做生意。一年的端午节前,赶到江津德感坝的渡口,天才开亮口,隐隐约约见长江对岸有一群赤身裸体的小娃儿要往船上赶,闹闹嚷嚷:“要赶到丁家坳去过端午节。”果然在端午节那天,在距场上有五里远的“五里堆”的荒坟乱冢中有一群周身糊满稀泥的“小鬼儿”。这消息又是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一来闹得人心惶惶,丁家坳还有宁日?于是镇上的绅粮商贾、社会名流聚会商议端午节吆泥巴鬼活动。

但据一位文史专家分析,以上两说均是传说而已,“赶泥巴鬼”的真正起因是丁家坳缺少一条从街边穿过的河流。丁家坳是璧山县南部的“内陆镇”,地势高,无河流过,解放前又没水库,就是大一点的堰塘也少有,稍遇天旱,连吃水都是个问题,当然就不会有龙舟赛事。端午节时,有河的场镇,搞得闹闹热热,风风火火,丁家坳却是冷冷清清,死气沉沉。试想在中国古代,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并称四大节日,而端午又是以龙舟赛的热闹场面著称的。随着丁家场镇的兴起,不甘落后的丁家人是绝对不能容忍冷冷清清的端午节的,到来凤、璧山去为别人的龙舟加油显然不是他们的个性,于是,就有一个聪明的丁家人杜撰了“泥巴鬼”的故事,这样就让丁家人有了一个自己独有的端午节。丁家人不乏聪明,总要找事情来乐一乐,于是就有了“吆泥巴鬼”的活动。

由于丁家坳的端午节活动与众不同,十分奇特,周边几个场,甚至数百里远的人们都赶来看热闹,把街的两边挤得水泄不通。整个吆泥巴鬼的活动从午饭后一直持续到太阳落坡才结束。结束时,扮演者去掉装饰,恢复常人面目。最后由活动组织者向大家宣布:一切邪恶鬼怪都被“吆”出镇外,祝愿各家各户安居乐业,财源茂盛,五谷丰登。

丁家坳端午节“吆泥巴鬼”的传统活动从清朝年间一直沿袭到解放前。这项活动显然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在全国范围内都未有这种奇特的民间民俗活动,集戏曲、歌舞、宗教、民俗为一体,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因此,璧山县于1983年6月10日在丁家镇一所中学的大操场排演了“吆泥巴鬼”的活动,此项活动资料由重庆市文化部门加以整理上报省里,编入“四川省民间舞蹈集卷”,直到2006年的端午节,丁家镇才真正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吆泥巴鬼”的活动,2007年已经成功申报为重庆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健康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健康 » 奇特的端午习俗:吆泥巴鬼

你或许见过天主教做弥撒时的肃穆,见过佛教庙会做法事时的庄重,见过道士超度亡灵做道场时的古怪,但你何曾见过唯有在丁家坳才有的集宗教、巫术、戏曲、歌舞于一体的“吆泥巴鬼”活动(正式定名为“大傩舞”)?这活动可以说是丁家人的独创,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巫术的滑稽;既有地方风俗的独特魅力,又有戏曲歌舞的热闹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