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雨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第六小学,贵州安顺,561000)
摘 要:数学是一个巨大的常识体系,各个常识点之间互相相关、互相影响。在教育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生实践,发挥全体教育功用,使学生把常识的各部分联络起来,找出常识的实质和规则,让学生在了解的根底上,逐渐把握常识。这样的教育活动才干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衬托和预备,消除学习妨碍,进步教育功率。依据常识之间的联络,大体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运用全体教育。
关键词:小学 数学 全体 教育
一、运用好常识链接,施行全体教育
常识之间的联络性决议了某些常识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衔接严密,假如学生对其间一个常识点含糊不清,必定影响后边常识的学习和把握,构成常识体系中的“断裂带”。假如教师在常识的衔接处施行全体教育,当令正确引导学生知道常识间的内在联络,就能够防止“断裂带”的发作。
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往的教育是轻算理重算法,一味地着重,先通分,然后依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规律进行核算。一节新授课下来作用蛮好,但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后发作混杂,分数加减法做成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很明显因为死记硬背,常识的负搬迁,搅扰学生正确把握规律。
为扫除搅扰,使学生在了解的根底上把握规律,教师首先用体系科学的观念,把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规律视为一个全体进行剖析,它们虽然在叙说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一致单位后方可相加减”这一主旨,把三个规律严密衔接在一起。所以在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新授课上,组织了这样三道预备题:“479-163=”“134.26-32.1=”“1/5+3/5=”,先板演,然后教师设问:(1)“为什么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学生答:“数位对齐了,记数单位就一致了,才干相加减。”(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阐明什么?”学生答:“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阐明记数单位一致了,才干相加减。”(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分子能够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变?”学生答:“因为同分母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能够分子直接相加减,分母不变。”紧接着出示例2,“4/5-3/8=”,教师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子能直接相加减吗?”学生答:“因为4/5的分数单位是1/5,而3/8的分数单位是1/8,这两个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教师问:“怎么转化为分数单位相同的两个分数?又怎样减呢?”学生答:“把4/5和3/8通分后,转化为‘32/40-15/40,这两个分数的单位都是1/40,32个1/40减15个1/40等于17个1/40。”接着教师及时小结:不管整数、小数、分数相加减,都要一致记数单位后才干相加减。
上述进程教师施行全体教育,由浅入深把三个规律串联组合起来,清楚地展现了三个规律的衔接联络,使学生从中能够看出:前面规律是后边规律的根底,后边规律是前面规律的开展。这样进行教育,学生天然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规律形象十分深入,学过分数乘除法后就不会发作混杂现象。
二、运用好常识隶属,施行全体教育
某些常识之间不是前后衔接的联络,而是调会集的元素与调集的联络。假如学生对这些常识分不清主次先后,把握起来就会出现过错或混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施行全体教育,在每块常识教育后,及时协助学生澄清隶属联络,辨明主次,把把握的要点放在中心概念上,这样就能用最经济的时刻获得最大的作用。
例如,当学生已学完梯形的特征后,教师及时把前边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归归于四边形这个全体领域中,进行体系的归纳和归纳,使之构成较完好的结构。教师问: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它们有什么差异与联络?用调集图怎样表明?”2.“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与长方形有什么联络与差异?怎样表明它们的联络?”3.“梯形有什么特征?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络与差异?怎样表明它们的联络?”4.“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它们的边有什么一起特征?怎样表明它们的联络?”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四边形运用调集图把有联络的概念组合起来,较形象地提醒出它们之间的隶属联络。不难看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隶归于四边形这个中心概念。这样就从全体上把握了这些图形概念的内在和外延,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运用好常识一致,施行全体教育
在数量很多的常识中,有些常识是平行的,它们之间的联络既敌对又一致,这是数学自身辩证法的表现。像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等,它们互相互不包括,并且在文字表述上只要几字之差,极易引起混杂。教育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施行全体教育,把敌对的常识会集在一个全体结构中,从差异点动身,进行比较辨别,以到达差异异同、精确把握、合理使用的意图。
例如,质数与合数都是天然数,又都有约数,它们的实质差异在于约数的个数不同。教育时,先让学生求每个数的约数,再比较并加以差异。
1的约数有:1
2的约数有:1、2
3的约数有:1、3
4的约数有:1、2、4
6的约数有:1、2、3、6
12的约数有:1、2、3、4、6、12
……
教师问:(1)“哪些数只要两个约数——1和它自身。”
学生答复后,教师及时笼统:“一个数除了1和它自身,不再有其他约数,这个数叫作质数。”
(2)“哪些数除了1和它自身以外,还有其他约数?”学生答复后,教师及时归纳:“有3个或3个以上的约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谁只要一个约数?”“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答出:“1既不契合质数的界说又不契合合数的界说,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这三个设问清晰了“质数有必要只要两个约数”这个实质特征。加深了对质数、合数概念的了解。
又如,奇数与偶数的实质差异点在于:能否被2整除。这点学生易于了解和把握。可是,因为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学生往往误以为一切偶数都是合数;又因为质数中只要2是偶数,学生就往往误以为一切质数都是奇数。教师针对学生的模糊知道,合作图解启示设问:“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这两组数差异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答复:“奇数与偶数差异点是,能否被2整除;质数与合数的差异点是,约数的个数不同。”“2既是偶数又是质数。”“一切的质数除2以外都是奇数。”而“一切的合数并不都是偶数,还包括某些奇数。”
综上所述,教師从常识的全体动身,用联络的观念辅导教育,在常识的衔接处,在常识的隶属、敌对一致联络中,选用同化与适应等全体教育手法,把合理的常识结构及时出现给学生,协助学生理清各部分常识的头绪,然后促进学生构成杰出的认知结构,逐渐具有“从全体看事物”的数学思维,有条理地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全体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