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原创|为什么你教不出“成功”的孩子?心理学家告诉你答案

飞凡心语,更多趣味心理学干货,每天一篇,让你更懂你,请订阅并关注我。有心理咨询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信我喔。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总会听到“为你好,不要这么做”“为你好,不要那么做”“你怎么怎么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啊”“为了你好”是父母教育的名言,而你必须顺着这个“好”的方向走,不管愿意或不愿意。

飞凡心语,更多趣味心理学干货,每天一篇,让你更懂你,请订阅并关注我。

有心理咨询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信我喔。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总会听到“为你好,不要这么做”“为你好,不要那么做”“你怎么怎么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为了你好”是父母教育的名言,而你必须顺着这个“好”的方向走,不管愿意或不愿意。

然而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父母的“为我好”,而“好”起来。

为什么父母眼中的“为孩子好”最后会适得其反?

核心在于:这种行为,侵犯了孩子的心理边界

什么是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就是自我存在所需要的空间、时间、自我意志、自我责任、个人主权、情感距离、物理距离。

所以既有物理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还有责任的问题,自我的存在就意味着心理边界的存在。

可以说,边界关乎一个人个性的独立、人格的完整。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也是心理边界的形成和确立过程。

一旦边界模糊,父母的教育和行为方式就可能对孩子的性格与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美国罗格斯大学社会学教授伊维塔·泽鲁巴维尔认为,心理边界使得我们能够确立一个心理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我们可以探索内部和外部世界的意义,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主权。

从小缺乏建立边界经验的人,可能会在人际关系中出现两种极端情况:

1.别人一对他们设限,他们就大发脾气、恼怒、闷声不语;

2.消极地顺应他人的要求,不断顺应的结果就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要,甚至很难说“不”。

就算知道入侵孩子的心理边界是不对的,可还是想要掌握孩子的一切信息。

——你,是“心理控制型父母”吗?

1965年,Schaefer采用儿童报告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父母教养行为,首次提出了 “心理控制 ” 的概念。

它是指父母通过使用引发内疚来侵扰和控制儿童的教养行为。

这种侵入式教养行为将阻碍儿童的心理发展。

通常

分离焦虑水平高的父母在亲子互动中会使用更多的心理控制。

他们无法忍受子女逐渐增长的独立意识 ,他们将儿童独立意识的增长视为即将分离的信号,他们害怕分离之后孩子就永远不需要自己了。

越不安,越控制;越控制,越失去。

有人说当你握紧拳头的时候,你手里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手掌的时候,却拥有了一切。

所以控制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需要少点焦虑,多点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为理想的人。


如同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述: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原创|为什么你教不出“成功”的孩子?心理学家告诉你答案

飞凡心语,更多趣味心理学干货,每天一篇,让你更懂你,请订阅并关注我。有心理咨询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信我喔。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免不了总会听到“为你好,不要这么做”“为你好,不要那么做”“你怎么怎么不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啊”“为了你好”是父母教育的名言,而你必须顺着这个“好”的方向走,不管愿意或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