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出生的宝宝,只要健康良好、环境宁静、温度适中、光线柔和、睡眠足够,再加上妈妈呵护有度,情绪平和,很快就会迎合妈妈的亲昵,以微笑和妈妈进行互动。“好可爱喔!”妈妈的喜悦和幸福感受都是一样的。
然而,在以后的成长岁月中,不同的宝宝差异会越来越大,有些妈妈继续享受着育儿的幸福感,而另一些妈妈却承受着越来越多的烦恼,这是为什么?
最让妈妈困扰的5类问题
每天都有许多妈妈向我咨询宝宝的教养问题,问得最多、让她们最为烦恼的,主要有5类问题:
1. 哭闹:稍有不如意就哭、发脾气、躺在地上打挺、“撒泼”。
2. 叛逆:不能做的事偏要做,总和你对着干,不听话。
3. 不能专注:做什么都爱磨蹭,或者不好好做、不爱做。
4. 不爱学习:不爱阅读、画画、写字,不上亲子班或幼儿园。
5. 有错不改:爸爸妈妈讲道理、打骂后认错了,但没有改变。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不发生。说得直接一点,许多妈妈眼中的问题宝宝,其实不一定有问题,或者造成问题的根源在妈妈。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根源,就是“妈妈让宝宝没路可走”。
宝宝“路在何方”?
“路”,指的是下面3个发展方向:
1.情绪的稳定:婴幼儿的情绪变化只是瞬间的事,在情绪激动或负面情绪产生之前,细心的妈妈都能够透过心理疏导,让宝宝的情绪平复,回归正常;
2.需求的满足:回应宝宝的需求时即使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要,也能部分满足,或转移目标让他产生新的追求,或给予心理暗示让他看到希望;
3.行为的认可:宝宝的任何行为都有他的原始动机,不要简单地判断对与错,以自己的价值观或偏见判定错误,或针对错误训斥,强迫他接受,而是要从动机上来引导宝宝自我评价、选择可做的事。
这3条路都是从幼儿行为心理学的验证上梳理出来的,从心理发展着眼,并非虚拟,而是让宝宝可体验、能感受的行为发展问题。宝宝只要情绪稳定、需求得到关注、行为获得认可,就会从情感上接受妈妈的引导,愿意合作、给予回馈,于是路走通了,问题就不会发生。
父母也需要成长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产生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在孩子发生成长偏差的时候依然懵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亲子教育对父母的成长有2个要求:
1.如何提高教育宝宝的能力,根据宝宝的特点和成长状况实施成长教育,让宝宝少走些弯路;
2.如何在与宝宝共同成长的道路上随时都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良好互动,引导宝宝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具体体现在“三心两意”的修炼上。“三心”就是耐心、细心、用心,“两意”就是在意和创意。那么怎样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把这些能力用上、用好呢?
对婴幼儿来说,“正面情绪”就是开心、快乐。经常处于正面情绪的小宝宝不会轻易哭闹,而是笑口常开,喜欢听妈妈说话,并做出回应。
婴儿的快乐很简单——吃好睡好,随时都能看到妈妈的笑脸,听到妈妈悦耳的声音。相比之下,幼儿的快乐就有些复杂了,从会坐起、会爬行开始,幼儿的要求与日递增,对满足要求的急迫感及满意度越来越执着。
特别是1岁以后处在敏感期的宝宝,即使你帮他解决了难题,他也未必“领情”,何况“完全满足”违反了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许多时候,宝宝的要求是父母不能给予的,可能是经济条件办不到、环境不允许,或者是危害健康、有安全忧患的。不能满足,势必导致宝宝的情绪恶劣,那时怎么办?
担心不如用心。父母要耐下心来,根据宝宝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通过良好的互动,运用智慧去缓解孩子的情绪。可行而有效的做法就是:
1. 接受宝宝的情绪,允许他先做短暂的发泄。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陪伴,当你展现出和蔼而关怀的表情、给予一两句鼓励和一个亲切的拥抱时,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在情感支持下很快就会恢复平静。
2. 在孩子情绪不安时,最忌讳的是厉声批评、恐吓、打骂,同样糟糕的是唠叨和嫌弃孩子的话语。即使是孩子闯了祸、做了错事,你也不该在孩子情绪一缓解就对他大讲道理,那是无效的。
发展满足需求的“路”
宝宝有任何需求,都想要立刻获得满足。由于认知、生活经验与自制力的缺乏,他并不知道也不会考虑要求的合理性,更没有对或错的观念。因此,用心和宝宝共同成长的诀窍在于如何满足宝宝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从对或错、能给或不能给的角度来回应宝宝。
如何给宝宝一条满足需求的“路”,并不是说宝宝有什么需求都必须给他、让他满足。“满足”有3层含义:
1.让宝宝知道自己的要求得到了重视,感受到妈妈对自己很“在意”;
2.让宝宝知道妈妈正在尽力满足自己的要求,感受到妈妈的爱与关怀;
3.让宝宝明白为什么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这样“不完全满足”也能产生满足感。
举个例子:当宝宝要玩电插头时,那太危险,妈妈不能答应,怎么办?不是断然拒绝就了事,而是给他一对新的、没安上电线的电插销和电插头。这时要严肃地告诉宝宝:这个可以玩,那个不许碰。当然,你还得把墙上的插销保护好。这是替代满足的训练,关键在于你以严肃而关爱的语气和他建立约定。这么做,宝宝依然有路可走。
这样能不能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呢?这里有2个先决条件:
1.在回应宝宝时尽量做到4“不”和4“要”:不急躁、不发火、不唠叨、不嫌弃,态度要温和、话语要亲切、眼睛要平视、表情要自然。这样才能促使宝宝愿意和你互动。
2.更重要的是平日和宝宝建立起来的互信。这和成人以诚信建立互信不同,亲子之间的互信来自情感的双向交流,是对爱与被爱的感受程度。
发展改变行为的“路”
有些妈妈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就以自己的价值观来判定宝宝行为的对或错,但对婴幼儿来说,对与错的概念非常模糊。如果妈妈以自己的观念来要求宝宝,先判定孩子犯错,然后要他改正、道歉,无论你说了多少大道理,其结果只有3种:
1.产生抵触情绪,以哭闹来抗拒,你给他指定的路他不走,而你又堵塞了他想走或可走的路。
2.你的强烈反应、否定、拒绝倾听,让宝宝觉得委屈而消极逃避,于是失去自信,想改变也没了行动力。
3.宝宝为了保有你的爱,于是观颜察色,你要他认错他就认错,但内心没有感受,当然不会改变。
面对缺乏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宝宝,当你发觉他的行为有了偏差,令你无法接受时,想要他改变,就必须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引导他去做“对的事”。做,就是让他有路可走;做了,经过体验,路走通了,他就会有感受。这个感受很快乐,有成就感,这时他就知道了“对”和“错”有何区别。
关注母婴频道,育儿安胎没烦恼!还有专家在线答疑!号:muyingpindao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重磅 氢疗馆零元加盟咨询 后疫情时代最佳赚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