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素材 油画创作中创新方式的探索与表现落伍网
陶瓷材料作为壁画创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拥有质地坚硬、表现力强、可塑性好、色彩绚丽、耐寒耐热、抗腐蚀等优良特点,它以稳定的特性、耀眼的光辉为艺术家们的创作所广泛使用。陶瓷材料有着宽广的表现领域,可以呈现出华美的色彩,也可展示淡雅的色域;既可表现古朴典雅,也可传达出晶莹璀璨的气质。陶瓷材料运用在壁画里,与环境空间完美结合,美化了公共环境,提升了区域品味与格调,满足了观众的视觉及精神需求。《礼乐春秋——六艺》这幅壁画作品呈现在孔子故乡曲阜,安放在室内空间中,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题材风格上,都可谓是神形兼备、相得益彰。
“稽古春秋,孔子问礼老聃,项橐阻于路。后生可畏,圣贤愧颜,三人行必有我师矣。编磬同奏,笙瑟合鸣,击鼓而舞,筝琴怡情。绕梁处食肉不知滋味,飘乐间神迷不辨东西。合欢交缠,相克相生,如阴阳二气,似数理变通。撒棍在地,掷豆于坪,腾倒挪移,则幻化无穷。其理存乎于冥冥,运乎用乎,可知地理,可晓天文。治国平天下,岂可偏凭文乎?御车长驱,神州大地,长鞭策胸中浩气;骏马奔驰,铁蹄铮铮,回顾处烟尘四起。拉长弓,射弩箭,凝气于弦端,发力于箭锋。射虎逐鹿,驱林中凶禽猛兽;惩害除恶,杀世间魑魅魍魉。青龙盘于阙,白虎踞于殿,羽人飞天,瑞鸟祥云。厦外鸾凤齐鸣,厦内圣人捧简。书中自有天地,卷内舒展乾坤。浊世自浊,灯火自明。众人皆昏酣,唯镜心独醒。”以上文字是楚鹏女士为《礼乐春秋——六艺》这幅壁画作品所创作的词文,也为这幅壁画的内容及思想作出了最为精妙的解读。
《礼乐春秋——六艺》是一幅高温花釉陶瓷作品,画面采用平铺直叙的对称式构图,把孔子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尽数安排其中。最初的设想是将所有主体形象都做成异形陶瓷,背景则采用小块的天然大理石镶嵌而成,但考虑到天然大理石本身的材质美有可能会过于跳跃而喧宾夺主,最终整体都采用了高温花釉的制作方式。但在背景的处理上,依然将马赛克镶嵌的理念运用其中,一个个小块的颜色根据主体的结构将背景划分成若干个走势线,依靠颜色的变化使背景与主体之间产生互动。
在反复修改几稿之后,最终确定了线稿和色稿,设定画面的尺寸长360厘米,高120厘米。陶瓷的烧制地点最后选定在河北邯郸,之前中低温陶瓷壁画都有做过,但高温花釉陶瓷还是第一次接触,没有太多的经验。我和楚鹏来到河北邯郸,熟悉了高温花釉陶瓷壁画的相关制作情况,了解到石膏模注浆而成的32.5厘米见方的砖坯在经过高温烧制后,会收缩到30厘米见方。因此在打印原大画稿的时候,需考虑到砖缝并根据砖坯收缩比把画稿按比例放大打印。在拷贝台上,用软性炭笔在打印纸的背面复描一遍,用于泥坯上放稿。
在开始操作之前,每次必需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以防止手上的油渍汗渍弄在砖坯上,从而出现脱釉滚釉的现象。注浆好的砖坯用湿海绵轻轻地擦洗两遍后晾干,准备蘸黑釉。黑釉是河北邯郸特色的天然黑玥土,并在其中加入了二氧化铁和烧滑石。操作时,先用木棍将黑釉搅匀,把砖坯面冲下在黑釉中水平转动几圈,让黑釉吸附在砖坯面上,迅速拿出翻面放置在桌子上,此项操作要求黑釉均匀分布在砖面上。桌子上要铺设较厚的海绵,砖坯放在海绵上既防震又方便将砖坯拿起。待几分钟后用锯条背面把砖坯侧面的黑釉刮干净,避免将来烧制时黑釉流下来粘到碳化硅硼板上。
把砖坯处理好后摆放在铺有海绵的桌子上,检查好每一块砖的质量并对齐砖缝。把炭笔稿冲下面放于砖坯之上,再用毛刷或特制木块轻刷画稿,碳铅墨就印在了砖坯的黑釉上。墨线拓印在黑釉上后,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刻线。刻线时要将表层黑釉除去以露出底层砖坯颜色,还需把握好力道,刻太用力会损伤砖坯,刻得太浅若没刻透黑釉,烧出来还是黑色就没有意义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等到黑釉完全干透后,再用特制竹签刻线容易出现线条断裂或局部黑釉脱落的现象,所以在刻线前,砖坯要覆盖塑料薄膜,隔离外界的干燥空气,防止黑釉水分蒸发过快。
在正式施釉前需要对釉色进行挑选和色标实验,未经高温烧制的釉色基本都是粉灰色,高温花釉的颜色在烧之前和烧之后的效果可以说是迥然不同,而且同一种釉色在不同时间不同生产批次颜色也有差异,因此色标的样品烧制十分重要。在实验时,也要依靠不同釉色的特性进行操作,有些釉颜色烧制出来很稳定;有些釉流动性强且色彩变化丰富;有些釉由于窑温的一些微弱差别导致不同批次进窑烧制出来的颜色迥然有异;有些釉对所涂的薄厚程度有很高的要求,薄了发黑,厚了又起不了釉色变化,还有可能会滚釉起泡,等等,因此在上釉的时候对釉的薄厚把控需要一些常规的经验。若需营造一些特殊的效果,可将一些性格稳定的釉色进行薄厚相异的堆叠,通过釉料的薄厚不同产生相应的色差;也可将一种釉色涂薄再依次向上施别的釉色。某些釉色之间会产生相互融合的效果,而有些釉色是相互排斥的,某些奇妙的窑变效果恰是因为釉色间不经意的排斥现象所产生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实验摸索,壁画开始施釉。蘸釉时需用干净毛笔将容器中浸于清水的釉料搅匀,釉料多水少则拉不开笔,反之则会导致黑釉起皮。因此在施釉时需把握好操作的面积和蘸釉料的量。为了营造出马赛克镶嵌的效果,一个个零碎小块的釉色涂起来实属不易,既要把握好釉色的分布、薄厚及特定效果,还要保证每一块的边缘线都平整明确。在全部上好花釉后,对画面的黑釉部分要重新检查修补,小块的花釉背景用硬毛猪鬃笔修边缘形,以确保画面的清晰完整以及釉色在烧制过程中不会乱流。完成上釉工作后,在泥坯的背面用黑釉按顺序写好编号。全部修整完毕后,用高压气枪把画面的灰尘、釉粉吹干净,等待画面完全干透后准备入窑烧制。
壁畫烧制使用的是隧道窑,隧道窑分成预热带、高温带和冷却带三个部分,窑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控制在1300度左右,容易掌握其烧成规律,因此瓷板质量较好,破损率也少,而且窑本身的热量保持和余热利用都很良好,比较节能。但由于隧道窑身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在摆放的时候会上下摆放三层,每层放九块泥坯。在窑中,由于摆放位置不同,瓷板在窑中受热的温度会有一些差别,导致同种釉色由于受热不均而产生差异。窑中上部分的温度较高,颜色还原好,到了底部,颜色就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由于温度、泥坯密度等原因会导致有些瓷砖在烧制出来后产生起翘变形。比较起来,辊道窑会相对稳定,靠辊子的转动使瓷板从窑头传送到窑尾,高度和温度在同一个阶段都是固定的,整体釉色的变化也会趋于稳定。
瓷板烧制完成要逐步降温冷却,尤其是冬天,将瓷板放入竹筐,待完全变凉后方可搬运。如果操作过急,当瓷板还在冷却带的时候将其拿出,或是突如其来的一阵冷风,都有可能让瓷板崩裂。画瓷容易,烧瓷难。自古成瓷便有“三分做,七分烧”的说法。画好的瓷板在窑炉中会由于窑温、气氛等各种人力难以掌控的因素而产生色差、断裂、风惊或变形。这些没烧成功的瓷板则成为完全的无效劳动,直面废品,只能重新开始承受新一轮的一系列风险及心理压力。有时一块瓷板要重画重烧数次才能得到一块合格的成瓷。所以说,想要烧制出一幅面积巨大的高温陶板壁画,其难度不言而喻。不能够接受的瓷板需要补砖重烧,这就要求要保存原来完整的画稿,方便重新拓印线稿。有的由于壁画面积大及泥坯砖块的尺寸差异,画面的形象与画稿不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针对烧坏的瓷砖按照比例进行缩放拓稿。补画的砖坯与烧成的成瓷大小有别,可根据边缘的中线为起点找形,按照比例逐步向两边推移进行标记,待四边的关键连接点全部标记后,再根据点将画面上的线条连接。补砖是一项极需耐心和缜密推断以及丰富经验的工作。补砖这一关键环节做好了,才能使整体形象严丝合缝,不出纰漏。
补砖的时候,由于烧窑的位置空出来六块地方,我和楚鹏就又拿起画笔,从下午画到深夜,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的美景。画面中我们用色大胆,不拘泥于釉色的稳定性,大量使用了较为活跃的釉料。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我们较为精致地塑造了主体形象,而对于大片的海水背景,则没有太多注意施釉厚薄等问题,堆叠较为随意,结果烧出来后,釉料之间的随机反应使颜色产生了一系列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有些地方由于釉料厚薄不均,出现了一串串的滚釉现象,露出的底板呈现出一个个小白圆点,像是海底的鱼儿吐出的气泡。这些瑕疵非但没有破坏画面,反而为海水里的生物添加了更多的生机,可以说是偶然中出现的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
陶瓷壁画是一种非常富有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火中产生的艺术,釉色在窑中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料和不可控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带来一些遗憾的同时,也能带来无限的惊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经验的积累,陶瓷壁画将会展现出愈发夺目的艺术风采,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为观众带来美的艺术感受。
作者简介:
刘凯,安徽淮南人,本科、研究生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壁画与公共艺术研究。师从侯一民先生、李化吉先生、孙韬教授、杜飞教授。现为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壁画艺术专业教师,中國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永乐宫壁画临摹研究基地签约画家。
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艺术瑰宝——永乐宫壁画临摹作品展”、“第六届重庆市水彩粉画作品展”等。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壁画创作表现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