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咸阳世家”碑文的初步认识

咸阳世家碑文的初步认识刘文庆[摘要]清光绪年间“成阳世家”碑文首次以实物形式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为广缘寺遗址位置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确定了郑和的归葬之地在南京牛首山西偏郑和墓。碑文内容与南京郑和后裔一支有着直接关联,其中关于辈分记载可作为南京后裔辈分的最新实物参考依据,是郑和课题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

咸阳世家碑文的初步认识

刘文庆

[摘要]清光绪年间“成阳世家”碑文首次以实物形式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为广缘寺遗址位置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确定了郑和的归葬之地在南京牛首山西偏郑和墓。碑文内容与南京郑和后裔一支有着直接关联,其中关于辈分记载可作为南京后裔辈分的最新实物参考依据,是郑和课题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

[关键词]咸阳世家 牛首山 郑和墓 广缘寺 家奴

一、“咸阳世家”碑文的发现对郑和墓的重要性

1.“咸阳世家”碑文的发现。“咸阳世家”碑文发现于牛首山西面,2014年郑和墓文保所将其征集。碑文碑长105厘米,宽48厘米,厚12厘米,共计559字。“咸阳世家”碑文为光绪甲申年问其外孙上元县书生丁赵麟书写、墓主人其(子)二十二世孙郑积仁和其(孙)二十三世孙郑厚陶公元1884年所立祭祀碑文,已有132年的历史。

2.“咸阳世家”碑文内容如下(见图1):

咸阳世家

安人讳大姑德星陈公之长女外祖锡萱郑公之元配室人也麟按公家本姓马其先祖瞻思丁公佐有元德封爵为成阳王墓在云南大理府南郊八世祖三保和公掌明宫司理监出使西洋印度诸国者凡九次赐姓郑守备南京马府街即赐第处也殁敕奠于牛首山西偏赐袭锦衣尉千户赐祀田若干亩建广缘寺以祀之礼也国朝来寺宇既非土田亦失犹有存者例有家奴耕之守之而其地历五百年皆称为郑家村九世祖义公以天文地理术数百家之学见赏于明太祖其宠眷与伯温先生相埒墓在周村土人所谓回回坟者即其地马十八世祖尚言公深于清真经典曾为太平街南寺掌教十九世祖存荫公延先君之道统衍古教之真傅精粹博雅一以贯之燕赵诸邦担笠负笈而来者几百人当时直谓执经一言方得声价十倍然苟非能得清真实际不等于虚无荒谈偈为今人景仰一至于此由此观之郑氏之先亦多人杰矣哉降及安人又以贤德遇人为里熏望噫嘻异矣安人生于嘉庆十年九月二十九日时卒于光绪六年八月十六日奠于南林家罔与锡萱公之墓相隔半里相其以名儒之女蘧世族之家事翁姑极其孝事天子极其顺抚子女以死自誓逾历艰难励苦节而教子成人克勤俭而持家有道四十年志如一日吁斯人也斯德也不几与其先祖宗并无不朽也哉是为泰铭曰懿哉大母贤淑温良仪修蓣藻节励永霜圭璋金石松筠桂姜其人已往而德弥彰咸阳之第林家之罔愿此片石为亘

上元县邑痒生外孙丁赵麟未首拜撰并书

光绪甲申十年九月吉日

奉祀子积仁孙厚陶敬立

3.“咸阳世家”碑文发现的意义。碑文对郑和出生、赐姓、赐府邸、赐葬牛首山、赐祀田以及管理祀田人的身份、奉命下西洋次数、郑和后裔的辈分等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记载。

郑和为永乐皇帝的功臣,内官监太监,官居正四品,南京守备,身世显赫。明史《明孝宗实录》记载有明朝功臣以及四品以上的大臣均规定有不等数量家奴配备。

《咸阳世家》碑文载:“于牛首山西偏赐袭锦衣尉千户赐祀田若干亩建广缘寺以祀之礼也国朝来寺宇既非土田亦失犹有存者例有家奴耕之守之。”牛首山郑家冲有家奴管理的多亩良田,同时百亩良田以郑家冲命名且与郑家村相邻。郑和墓西面的郑家冲应为钦赐祀田所在位置,与郑和墓、广缘寺在一条中轴线上。另据《抄郑氏家谱首序》上记载的赐祭田万顷虽然有夸张成分,但是钦赐给郑和的田地也不应少于钦赐给罗智(郑和下西洋同僚)的龙山田地十六顷面积。

郑家冲田地明清时期均由郑家村坟亲家劳作,六百年多前郑家冲应是钦赐的祀田。此外,郑家村坟亲家还有一项重要使命是守坟,家谱上绘有祖宗郑和像,每年清明都举行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见图2)

二、郑和在牛首山活动及赐葬郑和的文献记载

1.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大明宣德四年(1429年)已酉三月十一日发心印造大藏尊经一藏,奉施喜舍牛首山佛窟禅寺流通供养。”

2.最早记载郑和在牛首山活动的碑文为南京碧峰寺《非幻庵香火圣像记》碑文,其内容如下:“师主牛头。时灵监公深契往谒,览兜率崖,辟支佛洞,愕然有感,乃伐木鸠材,复崇栋宇、像设,起人之瞻敬。”

3.最早记载郑和赐葬牛首山文献为:康熙《江宁县志·陵墓》卷五,其中记载:“三宝太监郑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

4.《抄郑氏家谱首序》载:“亡于王事,归葬牛首山赐祭田万顷。”

5.民国期间牛首山调查。朱契《金陵古迹图考》载:“又寺东下里许有碑,隐丛木中,述郑和下西洋及乌斯藏取经事,盖花岩寺碑也。”1935年5月5日罗香林在牛首山调查寻找郑和墓址记载:“十二时半,返玉梅花庵打尖,旋雇乡人往狮子山,访郑和墓。盖据庵僧所述,曩年曾见狮子山西南麓有旧碑一方,相传其地为郑和墓遗址。”

三、郑和墓周边调查

当地老人称祖上传牛首山西边有座回回山,山上有马回回墓(原有碑文),是下西洋总兵墓的叙述和指认。居住在郑和墓附近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他们世代亲眼所见郑和后裔每年来上坟祭祀的事实。据郑和行香碑载:钦差正使总兵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斯等国公干。永乐十六日于此生行,望灵圣庇护。镇抚蒲和日记立。郑和行香碑碑文中记载郑和为总兵身份与周村当地老百姓所指牛首山西偏回回山墓为下西洋总兵墓是一致的。与罗香林走访当时居住在郑和墓附近的周村老人,并指认狮子山西南郑和墓所在位置是一致的。

周三村村民金明保(退休教师)16岁(1971年)时随父亲在郑和墓挖砖运回来建房子。目前家中还有两块从郑和墓运回的砖盖在地下排水沟上,同时还运回一砂石柱础。郑和墓砖头尺寸:长32厘米,宽14厘米,厚6.5厘米。砂石柱础尺寸:长65厘米,宽55厘米,柱高30厘米,柱直径25厘米左右。2016年6月2日,将郑和墓砖与洪保墓(位于牛首山南)出土的墓砖进行尺寸对比,洪保墓部分墓砖的砖尺寸为长32厘米,宽14厘米,厚6.5厘米,与郑和墓用砖大小一致,整体风格、材质皆吻合,为同一时代。(见图3、图4)结合郑和墓周边村民的指认、南京郑和后裔的走坟、清代康熙《江宁县志·陵墓》文献记载、清代郑和后裔“咸阳世家”碑文祭祀活动记载、郑家村坟亲家的祭扫以及与下西洋太监洪保墓砖的对比,确定郑和墓为郑和在牛首山的归葬地无疑。

四、跟随郑和下西洋有关太监墓及同期大臣归葬牛首山周边案例

罗智墓与静明寺(坟寺)所在地在牛首山东北面高家库村龙山西麓,曾受“免其税粮”的“钦赐龙山田地十六顷”田地可供静明寺僧人生活,又没有税赋之忧。罗智墓与静明寺(敕赐小刹)和钦赐龙山田地十六顷,构成了一个高规格体系。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史书记载王景弘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七次下西洋。另有记载王景弘参与了郑和一到七次下西洋的所有行程。王景弘地券于2012年在牛首山北凤凰村西南发现,地券中多次提到其坟寺崇因寺。据同时期太监葬制推测,墓应在其坟寺周边。

明太监杨庆在永乐和宣德年间极为受宠,备受重用,参与了下西洋活动,其墓于2005年在牛首山之山脉韩府山东麓的正德学院校区出土。

洪保,云南大理府太和县人,生于洪武三年(1371年)。奉命(单独或分船)五次出使西洋。碑文载:生前捐舍宝钞五百千贯,修造祖堂寺轮藏一所。正统间。中使至西洋诸国,船回,遇海风,念佛号解脱。奏闻赐建此寺。宁海寺为祖堂寺所辖小刹。洪保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于2010年7月在祖堂山结束。

沐英,明初杰出将军,死于昆明,与南京远隔数千里,朱元璋下令“归葬京师(南京)”运回尸体,是明初皇帝赐葬的案例。明初功臣死于异地,远距离运葬的案例不在少数。据明丘浚的《寰宇通志》卷一百一十八《暹罗国》中记载:“人死,则灌水印,以养其身。”可知明初水银尸体防腐技术已经相当成熟,通过灌入水银达到尸体不腐。郑和死于第七次下西洋归途,需要远距离运送,极有可能采用了此种方法运送尸首。由此可知,牛首山现存的郑和墓为郑和真体墓,客观上是符合当时尸体长距离运送技术条件的。五、从广缘寺判定牛首山郑和墓位置

1.南京碧峰寺《非幻庵香火圣像记》载:“……至宣德改元,师主牛头。时灵监公深契往谒,览兜率崖,辟支佛洞,愕然有感,乃伐木鸠材,复崇栋宇、像设,起人之瞻敬……。”给我们的信息是郑和在游览牛首山时捐建了某处寺庙。牛首山周边有多座小刹,郑和选择了哪座寺庙为自己的坟寺呢?“咸阳世家”碑文给了我们答案,即建广缘寺以祀之礼也。

2.明朝盛时泰(1529-1578年),明代史学家、诗文家、史学家、画家。上元人。盛时泰《牛首山志》记载了广缘寺有山茶,不在寺封内。由此可知,广缘寺在明代中期(盛时泰)仍香火不断。

3.明朝葛寅亮《金陵梵刹志》载:“广缘寺(小刹)敕建,在郭外。南城建业乡,东去所领弘觉寺二里,北去聚宝门三十五里,殿堂:佛殿五楹、山门三楹,僧院一房。基址一亩六分,公产:田、地、山、塘共五十五亩六分寺庙。东至牛首山弘觉寺山,南至口口口,西至樊家民山,北至大石凹。”明代牛首山有广缘寺是不争的事实,寺紧邻郑和墓,便于僧人管理墓地。“咸阳世家”碑文明确记载了郑和的后裔到广缘寺祭祀活动的轨迹。

4.2016年4月,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根据葛寅亮《金陵梵刹志》的记载对广缘寺所涉位置四周地名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广缘寺东南西北地名与现地名重叠一致。同时在郑和墓西面发现大量遗址构件和佛教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主)咒轮纹青花器残片等。广缘寺为敕赐小刹,符合规制。郑和墓、广缘寺与钦赐祀田在一条轴线上,皆向西方。郑和希望身后受到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接引和佛祖的庇护。

5.郑和坟寺、广缘寺与洪保坟寺、宁海寺的数据对比

由表1可知,位置上广缘寺给出了明确的地名范围,广缘寺的面积稍大于宁海寺。广缘寺依附次大刹牛首山弘觉寺,宁海寺依附中刹祖堂寺。两座寺庙规制相当,皆为同一时期产物。

“咸阳世家”碑文中关于广缘寺、南京郑和后裔及郑家村坟亲家(家奴)的记载,脉络清晰,证据确凿,是一份重量级的实物资料,其有力地佐证了牛首山西偏回回山墓为现郑和墓所在地。

六、未载入七下西洋的另两次航海(试航)

郑和七次(1405-1433年)下西洋的历史已家喻户晓,本文不再赘述。然而,另两次下西洋的历史虽有文献记载,但并未列入七次下西洋的序列之中。

《敕封天后志》载:“永乐元年(1403年)差太监郑和等往暹罗国至广州大星洋,遭风将覆,舟人请祷于神。和祝日:和奉使出使外邦,忽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且数百人之命,悬于呼吸,望神妃救之。俄闻渲然鼓吹声……。”

明·王樨登《客越志》载:“桃花渡为永乐中太监三保奴出西洋处,海舟征倭时。”桃花渡在宁波港周边,当地有郑和征倭寇的记载。郑和于永乐二年(1404年)奉命出使日本。

郑和在1405年前出使暹罗、日本等国实际是为七次下西洋积累经验,也为大规模下西洋做准备。“咸阳世家”碑文记载“出使西洋印度诸国者凡九次”进一步补充了七次下西洋之外的两次航海活动记载。

七、郑家村九世祖义公身份信息及郑和后裔家族墓

1.南京碧峰寺《非幻庵香火圣像记》碑文载:“……至宣德改元,师主牛头。时灵监公深契往谒,览兜率崖,辟支佛洞,愕然有感,乃伐木鸠材,复崇栋宇、像设,起人之瞻敬。……有本族户侯郑均日义、有侄日珩……天顺元年岁次丁丑秋八月十五日。”

2.清康熙《江宁县志·陵墓》卷五记载:“阴兄之子义,世袭锦衣千户,后遂衬焉。”

3.“咸阳世家”碑文载:“……郑家村九世祖义公……墓在周村土人所谓回回坟者。”

从三者关系看,“义”应为同一人,即九世祖义公(原为郑和兄长的儿子,后过继给郑和)。世袭锦衣千户侯、居马府街,据南京郑和后裔家传,“义”死后葬于牛首山郑和墓旁。《郑和家谱》记载:南京郑和后裔祖传,郑和墓旁边还有二座与郑和有关的墓,牛首山西偏回回山为郑和及郑和后裔家族墓无疑。家族墓早在牛首山开采铁矿及农田改造时被破坏,一些墓砖和构件被当地老百姓拖回建房,其中九世祖“义公”的墓也不可幸免。例如光绪年间郑和后裔“咸阳世家”碑在牛首山遭到破坏就是典型案例。

南京郑和后裔家传与清代“咸阳世家”碑文的记载是吻合的,碑文将八世祖三保和公(郑和)与郑家村九世祖义公(郑义)的墓葬地同时指向牛首山西偏回回山。九世祖“义公”的墓与八世祖“和公”的墓紧邻并同葬一个区域,符合传统葬制。

八、南京出土郑和后裔咸阳世家碑文与南京郑和后裔家谱辈份比较

郑和有着显赫的地位,赐姓、赐府第、赐田地、赐葬、赐广缘寺。南京是郑和生活和下西洋的决策地,牛首山是郑和长眠之地。南京一支郑和后裔与郑和关系最为直接,南京出土的郑和后裔碑文最具说服力。南京郑和后裔辈谱20字:大尚存忠孝、积厚留自宽、繁、珩更万代、家道泰而昌。从“咸阳世家”碑文反映的信息来看碑文记载的郑尚言为马十八世祖,郑存荫为马十九世祖以及二十二世孙郑积仁和二十三世孙郑厚陶与南京郑和家谱记载的辈谱文字排列也是相对应。

1.辈谱分析。南京牛首山出土的清代光绪年间“咸阳世家”碑文中记载的郑和后裔的辈分与现南京郑和后裔的辈谱多处重叠吻合,对应关系一致,与南京郑和后裔是一脉相承的。

2.称谓出现偏差。《郑和家世研究资料汇编》载:原郑和府邸72间房子在清代咸丰年问及太平天国战争中被毁,家谱原件也付之一炬。辈谱仅凭老人回忆为依据。而光绪年间“咸阳世家”碑文内郑和后裔辈分是以出土实物记载为依据。根据表格以“自字辈”为例,两者辈分称谓相差六代(见表2),“咸阳世家”碑文的辈分记载可作为南京后裔辈分的最新实物参考依据。

3.时间推断。根据南京牛首山出土的清代光绪年间“咸阳世家”碑文中记载的光绪甲申十年九月吉日奉祀子积仁孙厚陶敬立”碑文,立碑人为清光绪年问(1902年)人,即二十二世孙。按每代22年左右推算,可推断续谱年代为1770年左右,即乾隆年问(1736-1795年)。

九、郑和司理监身份之谜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职掌》中记载了司礼监外差有南京正副守备太监二员,南京守备太监关防大印一颗,实际履行了司礼监外差的任务。《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载有因和之卒,司礼监出缺以王振为司礼监太监。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一文中称郑和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故郑和后裔认为郑和乃寄衔于司礼监。

十、结语

清光绪年间的“咸阳世家”碑文在南京牛首山是首次以实物形式出土,与南京郑和后裔一支有直接关系。碑文的发现确定了郑和的归葬之地在南京牛首山西偏郑和墓。郑和墓的坟亲家在明朝时期是家奴的身份在“咸阳世家”碑文中也得到了印证。其中“郑和九下西洋”也绝非空穴来风,是有据可考的。“咸阳世家”碑文的发现也为南京郑和后裔的辈分称呼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南京牛首山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咸阳世家”碑文的初步认识

咸阳世家碑文的初步认识刘文庆[摘要]清光绪年间“成阳世家”碑文首次以实物形式在南京牛首山出土,为广缘寺遗址位置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确定了郑和的归葬之地在南京牛首山西偏郑和墓。碑文内容与南京郑和后裔一支有着直接关联,其中关于辈分记载可作为南京后裔辈分的最新实物参考依据,是郑和课题研究的不可多得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