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沈阳故宫藏宫廷珐琅器赏鉴(上)

初蕾珐琅器富丽华美,金碧辉煌,既适合宫廷殿阁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彰显帝王之家的富贵和威严。明清两代,金属胎珐琅在御用器中都属于重要工艺品种之一。沈阳故宫所藏清官珐琅器数量较多,其中以乾隆时期为最。乾隆帝好大喜功,扩大并新建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各路行宫以及紫禁城的许多建筑,需要大量的珐琅

初蕾

珐琅器富丽华美,金碧辉煌,既适合宫廷殿阁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彰显帝王之家的富贵和威严。明清两代,金属胎珐琅在御用器中都属于重要工艺品种之一。沈阳故宫所藏清官珐琅器数量较多,其中以乾隆时期为最。

乾隆帝好大喜功,扩大并新建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各路行宫以及紫禁城的许多建筑,需要大量的珐琅器作为陈设。同时,宫廷日常也大量使用珐琅器。乾隆四十八年的清宫档案记载,宫廷宴飨时,御桌上的膳食用具多为掐丝珐琅器,陪客则为瓷器,可见珐琅器地位之尊。此外,乾隆帝也将珐琅器赏赐给王公大臣、宗教首领、外国使节等。

乾隆帝政务之余,会过问珐琅器制作,提出设计要求。乾隆元年(1736年)三月即谕令将造办处珐琅活计持进内廷查看,随后又添造房屋扩大珐琅作,广招工匠制作珐琅器,以满足紫禁城、盛京皇宫、皇家寺庙陈设及供奉的需要。因需求量大,粤海关、两淮盐政也奉旨烧造。乾隆朝珐琅器有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及透明珐琅等品种,以掐丝珐琅为主。

造办处制作的掐丝珐琅器,胎体厚重,器型规整,丰满敦厚,釉料颜色纯正,纹饰繁缛华丽,鎏金光亮,极尽工巧。釉色由数种逐渐发展到十多种,有天蓝、宝蓝、绿、黑等釉色。新创粉红色釉料,是以镪水熔黄金制得,较为珍贵。釉面装饰多采用锦纹地,常见的有卐字纹、回纹、龟背、鱼鳞、古钱、冰裂、冰梅锦等。构图多为开光、缠枝、通景等方式。除传统缠枝莲纹等题材外,大量使用花卉、动物、宗教及各种吉祥纹饰,图样饱满、繁缛、紧密,其中一部分极富画意,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及审美意趣。内廷画珐琅由造办处珐琅作承做,以金、铜为胎,器型类似同时期的瓷器,如瓶、盒、盏、壶、碗、唾盂、冠架、笔筒、渣斗、五供等。釉料多为进口,釉色鲜艳,宝色和水头增强,地色有黄色、白色、宝蓝色、藕荷色、湖蓝色等,其中以皇家宫廷气息浓郁的黄色为主流。有些使用十几种色彩的釉料烧制,色彩斑斓。

乾隆朝宫廷珐琅器制作既有传统继承又富于创新。艺术风格上,乾隆帝遵循雍正时期确立的“内廷恭造之式”和皇家风采,极力贬斥艺术上的琐碎、纤细、粗糙、甜熟等时弊,为克服俗气而力倡仿古。匠役谨遵旨意,制作大量仿古珐琅器,器型多源自商周青铜器,如炉、尊、壶、觥、觚、甗等。其上常饰蕉叶纹、兽面纹等,造型规范,丰满敦厚,纹样工整,色彩绚丽,繁缛华丽,镀金厚重,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方面,主要表现为掐丝珐琅工艺与绘画艺术结合,制作挂屏、屏风、壁瓶等陈设观赏器。纹样以工笔为主,图案性的较少,大多为宫廷画家所绘,多为花卉、人物、山水楼阁、西洋妇孺等。青山水、红山水盛行不衰,色泽鲜艳,精美生动,疏密相宜,彰显乾隆时期堆砌、繁缛的艺术风格。有的还题写乾隆帝御制诗文,颇具文采。此外,各种珐琅工艺结合使用,如掐丝珐琅、画珐琅、錾胎珐琅等工艺互相结合,也有珐琅与其他材质结合制作的盆景、挂屏、桌面、插屏、瓶等器物,也是乾隆朝宫廷珐琅器制作方面的创新。

广州是清代最重要的贸易通商口岸,随着西方新文化、新知识、新技术在广州地区的传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珐琅、金属、玻璃、钟表、象牙、家具、织绣等工艺行业。广州珐琅有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工艺。掐丝珐琅应是引自北京。广州匠人刻意模仿内廷掐丝艺术格调,风格华丽,水平极高。錾胎珐琅制作上则依靠本地高度发达的铸铜雕錾技术优势,发挥广州珐琅原料和工艺的长处,所制錾胎珐琅器堪与内廷媲美。画珐琅制作十分发达。广州是与内廷等肩的制作中心,为内廷提供了许多技艺精湛的画珐琅名手,内廷造办处也经常向粤海关派做活计。画珐琅采用西方釉料,釉色鲜艳有玻璃质光泽,多仿欧洲风格造型,采用欧式大卷叶装饰,线条奔放,构图繁密,盛行锦地开光人物、花卉、山水风景等装饰,洋溢着欧洲西洋画色彩。镀金工艺与内廷不同,镀金虽薄,却光泽炫目。

扬州渔盐兴隆,文化繁荣。清廷在扬州设盐关,称“两淮盐政”,税金丰厚,成为清廷内帑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两淮盐政也制作玉器、漆器、珐琅器、百宝嵌等艺术品供应内廷。受内廷掐丝珐琅风格影响,扬州也出现了重錾花镀金装饰的珐琅器。其釉色色调偏冷,多以浅蓝色或白色等珐琅作地色,浅蓝近于宫廷珐琅,质地偏软,光泽稍逊。主纹多用勾莲纹,花瓣稀疏,多者有十瓣,少者五瓣。花瓣有肥瘦两种,花瓣卷曲,留白珐琅,对比强烈,花瓣两侧出多歧双勾掐丝卷草纹饰。花卉、虫碟等图案形象生动,龙、凤、狮、海兽等纹样与内廷不同。题材上擅人物、山水、楼阁等,宗法工笔和青绿画法,颇有所得。扬州掐丝珐琅所用铜丝较细,掐丝擅用曲线,图案婉转灵活,异于内廷及广州珐琅掐丝工艺稳定、静止的效果。与嵌玉结合以及仿松石镶嵌等,也是扬州珐琅的特色。镀金上,扬州珐琅比内廷珐琅薄,亮度不高,火镀次数不足。扬州錾胎珐琅工艺与内廷风格较为相近,倾向于传统做工,与有着浓厚西方錾雕影响的广州铸铜雕錾工艺差异明显。

乾隆时期,还有一类透明珐琅也颇具特色。釉色分有色、无色两种,透明性好,透过釉面,金属胎上錾刻的花纹清晰可见。透明珐琅还有软硬两种:硬透明珐琅出自欧洲,传至广州,成为其特色产品;软透明珐琅即银胎透明珐琅,工艺源于明景泰时期。清内务府广储司设“银作”为皇家制作首饰,因早期釉料只有蓝色,所以也称“烧蓝”,清晚期传入民间,各地首饰楼均可制作。

本文选择沈阳故宫所藏二十余件珐琅器,做综合性介绍。

1.清乾隆款掐丝珐琅角端香薰

以角端为造型,掐丝珐琅工艺制成。甪端独角,双耳,仰首瞠目,口张露舌,胸前有铜铃铛。为散香之用。通体为浅蓝色珐琅地,其上以红、白、蓝、黄等色珐琅填饰缠枝花卉纹,甪端面、足、铃铛等部位鎏金(见图1)。颌下刻款“大清乾隆年制”。甪端头部可掀开,以放置熏香。珐琅角端多用于皇帝宝座左右陈设,增加殿堂肃穆威严的气氛。甪端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瑞兽,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夷之语,知远方之事,好生恶杀,明君在位则奉书而至。陈设于宝座旁,以示在位皇帝为圣明之君。

2.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立式熏炉

既是宫殿陈设品,也是实用器,用来焚香以增加殿堂庄严气氛,通常成对摆放。熏炉深腹,有盖。盖顶有镂空鎏金云龙纹圆形钮,钮下为莲瓣纹。盖面为浅蓝色地,满饰红、蓝、黄色花卉纹。两道弦纹将全盖分成三层:一层饰有镂空八卦图案,二、三层为勾莲纹。炉腹较深,炉口沿外凸,素面无纹饰,口沿下为一圈夔龙纹。腹部为浅蓝色地,饰各色勾莲纹,中间另有红、蓝色大朵番莲纹。腹两侧带有朝冠耳,前后錾刻回纹,左右为花卉纹,另有弦纹、蓝色、黄色如意头纹。以鎏金象首作为炉部三足(见图2)。

3.清乾隆款嵌珐琅缠枝莲朝天耳三足炉

实用器,也可用于祭祀。圆形,平口,双直耳,束颈,鼓腹,三蹄足。口、耳、足及里壁均鎏金。口部有铜鎏金镂空蓖,可插香。外壁通体为蓝色珐琅釉地,肩部掐饰宝蓝色如意纹一周,腹壁满饰缠枝莲花卉(见图3)。底部錾刻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横书款,款下另有“色”单字款。器型规整,鎏金浑厚,掐丝匀细,纹饰布局繁密规整,具有乾隆时期内廷珐琅作制品的典型特点。

4.清掐丝珐琅象驮宝瓶

象四足直立,卷鼻垂尾,背驮宝瓶。下为长方形束腰委角须弥座式底座。象通体为月白色珐琅地,其上掐丝起横纹线。象背驮葫芦瓶,瓶壁两面填嵌珐琅“大”“吉”文字,瓶口内有鎏金铜如意二,云头下系“磬”“鱼”等装饰物,寓意“吉庆有余”。瓶内中央竖立铜鎏金如意云头,顶端饰阴阳鱼太极图案,其内填嵌白玉和青金石。宝瓶、鞍鞯、鞍垫的花纹以掐丝和填珐琅技法饰宝相花等纹饰。底座镶嵌绿松石、青金石为饰,栏杆镂空缠枝花卉纹,座沿錾刻回纹等纹饰(见图4)。乾隆时期制作,釉色淡雅,工艺规整。

象驮宝瓶造型源自佛教题材,成为传统的吉祥形象,寓意天下太平。

5.清掐丝珐琅八宝

掐丝珐琅填蓝、绿、红、白等色珐琅釉,覆钵式圆形底座,中心为铜鎏金支柱,两侧为珐琅螭龙,承托粉红色珐琅莲花,花瓣中为绿色珐琅莲蓬,莲蓬中央插饰八宝,均以掐丝珐琅填各色彩釉及鎏金工艺制成(见图5-1~图5-8)。

八宝为藏传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器物,一般作为法器陈设于佛堂。此套掐丝珐琅八宝造型优雅,釉质莹润,工艺精湛,为乾隆时期宫廷礼佛用具。

6.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勾莲梵文转经简

直壁筒形,分内外两层,外层镂空四处菱形开光,透过可见内层。开光为鎏金边,问以鎏金葵花纹相连。开光外为蓝地,饰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外筒外壁上下部分饰双排鎏金珠状装饰四组,筒盖有三圈双排鎏金珠状装饰及蓝地掐丝珐琅花卉纹。近口沿及足处均为蓝地,分饰掐丝珐琅花卉纹及莲瓣纹。内层圆柱状,蓝色珐琅为地,饰缠枝花纹及红色蕃莲花六朵,缠枝花心分承黑色梵文各一。筒下饰鎏金珠纹及莲瓣纹。内层上部连接一直杆,用以转动内筒(见图6)。器底饰“乾隆年制”四字鎏金楷书款。为内廷造办处制作的藏传佛教器物。

7.清乾隆款掐丝珐琅式壁灯

花篮式造型,花篮部分及提手为掐丝珐琅制。花篮口饰回纹一圈,下束腰镂空云蝠纹,腹部立体扁形,三面开光,其中正面依轮廓作大开光,边如意纹,两侧镂空蝙蝠,其余开光。束腰底座,云蝠纹。上有提手,内插饰料石花卉(见图7)。底刻“乾隆年制”款。

8.清掐丝珐琅五供

佛前供器,由炉一、烛台二、瓶二组成,简称五供。造型仿青铜器,乾隆朝较为流行。炉为鼎式,盘口,朝冠耳,鼓腹,三兽首形足,盖镂空云蝠纹并鎏金,间以如意云形珐琅装饰,焚香之用。烛台有蜡扦,钟式高足托盘,燃烛之用。瓶为花觚式,撇口,长颈,插花之用。五件供器均为浅绿色珐琅釉地,以红、蓝、黄、粉、白等色釉装饰掐丝珐琅各色花纹、蕉叶纹、须弥纹等(见图8)。造型饱满圆润,纹饰繁缛满密,绘工精致细腻,为佛堂礼佛用具,具清中期典型风格。

9.清掐丝珐琅鹤式烛台

仙鹤造型,直立昂首,口衔荷叶,荷叶型蜡台施绿釉,中央为鎏金蜡针。鹤身掐丝做毛羽状,羽毛片片分明,施白釉。鹤足皮纹錾刻细致,铜质鎏金,立于底座之上。底座为六边形须弥座式,饰掐丝珐琅花卉纹,其上为俯仰莲、栏杆。须弥座内立山石,山石上以蓝、绿、白各色釉饰灵芝、花草等多种花卉纹。

此种烛台在清宫中多有陈设,如太和殿、乾清宫及长春宫等处,成对儿摆放,兼具实用与观赏功能。仙鹤古代被视作羽族之长,有“一品鸟”之称,唐代诗人王建《闲说》诗云:“鹤寿千年也未神”,鹤自古即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沈阳故宫藏宫廷珐琅器赏鉴(上)

初蕾珐琅器富丽华美,金碧辉煌,既适合宫廷殿阁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彰显帝王之家的富贵和威严。明清两代,金属胎珐琅在御用器中都属于重要工艺品种之一。沈阳故宫所藏清官珐琅器数量较多,其中以乾隆时期为最。乾隆帝好大喜功,扩大并新建三山五园、避暑山庄、各路行宫以及紫禁城的许多建筑,需要大量的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