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杨粲墓石刻

杨粲墓石刻-杨粲墓室雕镂精细堪称宋代艺术杰作胡进播州,唐贞观时在西南所置的一个州。唐末为南诏国攻占,太原人杨端应朝廷招募,组织民军收复,杨氏从此定居下来,形成地方势力。大约在南宋嘉泰时,已传13世,杨粲袭职执掌播事。杨粲崇尚儒学,治政宽简,经营数十年,并且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播州势力迅速强大

杨粲墓石刻-杨粲墓室雕镂精细 堪称宋代艺术杰作

胡进

播州,唐贞观时在西南所置的一个州。唐末为南诏国攻占,太原人杨端应朝廷招募,组织民军收复,杨氏从此定居下来,形成地方势力。大约在南宋嘉泰时,已传13世,杨粲袭职执掌播事。杨粲崇尚儒学,治政宽简,经营数十年,并且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播州势力迅速强大起来,史称“播州盛世”。元明实行土司制度,杨氏辖地设为播州宣慰使司,是贵州四大土司之一。

杨粲是播州历史上的一位显赫人物。据文献记载,他以藩臣自居,为稳定西南克尽厥职,朝廷累赠右武大夫、吉州刺史、左卫大将军、忠州防御使,官终武翼大夫(其墓志为武节大夫),死后赐庙忠烈,封威毅候。这里的“庙”,应是指庙号,封建时代,是皇帝死后所用的专用名词,但文献所记似是而非,显然不是一时疏忽,而是作为一个藩国之君对待的。杨粲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南郊,小地名叫皇坟嘴,亦是因杨粲墓而名。历史上,在当地百姓眼中,播州杨氏就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杨粲墓早年被盗,且毁坏较为严重,但墓葬规模宏大,形制非凡,是西南地区目前所发现最大的土棺石室墓。1957年进行科学发掘清理,出土文物很少,而墓室内外有大量精美石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学研究价值。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粲墓修建于宋理宗淳祐年间(1241-1252年),独立围成一座陵园,坐东朝西。墓室用白砂石经人工打制后砌筑,最大石块可达数吨,上面覆盖一圆阜状封土堆。结构为并行排列平顶双室,是夫妻合葬墓,南边为男室,北边为女室,两室格局基本相同。各开墓门,分前室和后室,在后室侧壁有一过道,将男女室连通。墓室虽然全部用石料建成,但内部尽量仿照木结构建筑,柱梁枋檩,横穿直斗,尽现木活。墓内数扇门均用整石雕琢,双扇门扉为一套,两面雕花,双腰串、腰华板、格心、障水板,样样写实,置门枢门臼,开合自如。

墓中有6座壁龛,更是悉仿宋代木结构宫殿建筑。分数层,下有台阶,阶上立柱,柱下有础有櫍,上连枋檩,阑额、雀替、斗拱,中规中矩。顶上翼角飞翘,正脊、鸱吻、宝珠顶子、沟垅瓦当,尤显气派。踏跺栏杆,门窗户壁,好似连接深宫广厦。另外,墓中还装饰有内容丰富、雕镌精妙的石刻,有人物、动物、花草、器物、图案等等。雕刻技法以高浮雕和浅浮雕为主,也有圆雕和阴线刻,其风格具有宋代石雕趋于写实的特征,有的作品还有上彩及贴金的痕迹。一眼望去,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令人恍如置身于古代宫殿之中。

后室为装饰重点,显然是按照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他们希望死后能够享受的生活来布置的。顶面分为两栏,一为小券拱顶,一为斜坡藻井,其间饰有朱雀、玄武、龙凤、花草等浮雕,藻井正中刻阳文楷书,男室为“庆栋”,女室为“德宇”,应该是墓主人所起的室名。“栋”和“宇”都指房屋。“庆”有善和福之义,《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德”是封建时代妇女的行为规范“三从四德”之义。分别显扬墓主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两后室后壁都设一壁龛,正中分别是男女墓主人端坐在龙椅上的石雕全身像,完全写实,应该是按本人形象所雕刻的,比例匀称,刀法简练明快,线条流畅自然。杨粲头戴平翅乌纱帽(也称直脚幞头),身穿圆领对襟广袖长袍,束腰带,脚穿皮靴,是一套典型的宋代官服。其身躯丰满肥硕,表情凝重,双手合抱腹前,俨然一副人主派头。其夫人雕像头部已完全损坏,身着直领对襟广袖袍服,衣领、襟镶宽边,内穿如意纹抹胸;双手拢袖合抱,体态丰腴,正襟危坐,显得落落大方。龛外两边站立两个侍从,他们相貌卑怯,捧物伫候,仿佛在随时听候主人使唤。

墓中有28尊人物造像,是杨粲墓石刻的一大特色,除墓主人外,文官武将,侍从仆役,尊卑贵贱,各得其所。

武士8尊。4尊立于墓门外拱立柱上,真人大小,魁梧雄壮,个个披挂齐整,头戴兜鍪,身穿铠甲,脚蹬战靴,或执长柄战斧,或握弓箭,目光炯炯有神,凛然而立,慑人心魄。另有4尊,男女后室各立2尊,形象与外门柱上武士大致一样。

文官2人,同武士排列在杨粲后室两侧石壁上。头戴直脚幞头,身穿圆领右衽大袖长袍,腰间扎带,双手抱笏,面貌谦恭。文官武将装束齐整分列两边,一派古代宫廷上朝的架势。

女官2人,立于女后室两侧石壁上。头戴花装幞头,两脚向下弯曲。这种幞头宋代多见于御前内侍、仪卫等佩戴。身着圆领右衽小袖长袍,腰间扎带。一人捧巾,一人抱奁。从所持之物看,女官应是操办后宫事务之职。

侍从4人,两男两女,男在男室,女在女室,分别立在墓主人雕像两边。男侍头上无冠,梳短发,穿圆领右衽小袖长袍,与女室女官的衣着一样,一人捧印,一人捧布包裹,从另一侧捧印分析,布包裹内可能表示朝廷文书之类。女侍头戴花装幞头,两脚呈近90。钝角向上弯曲,身穿圆领小袖齐膝袍,扎腰带,下着长裙长裤,两侧垂下蝴蝶结绦带,一人抱壶,一人手执类似长柄扇子的物品。侍者面目清秀,神态拘谨。

后室两面侧壁都有一龛,龛口高218厘米,宽158厘米,进深分为内外两层,内龛后壁都是“启门欲进”石雕,门为双扉,仿木门装饰,一人从两扇门之间探出半身,似欲进入主室。女室分别是两个妇人,定名“妇人启门”,这种图案在宋代墓室中较为常见,其意义目前尚有争论。男室两龛中的启门人却较特别,是两个青年男子,定名为“童子启门”。外龛口沿两边立有两根高浮雕石柱,一边是龙,一边是虎。最有意思的是虎柱,头是虎头,身体却似龙形,盘绕柱子,轻灵活跃,造型十分夸张,线条却很明快,体现了作者大胆的构思及高超的雕刻技艺。虎柱与龙柱相对而立,匀称而协调,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后壁壁龛基石有两个高浮雕负重人,头部均已被毁坏,身形、服装男女室有所区别。男室负重人身体壮实,呈蹲式,单腿跪地,赤膊,肩上披垫肩,腰系短裙,下身着长裤;双手戴手镯,一手按在膝上,一手向上托着基石,让人有力扛千斤之感。女室负重人呈跪姿,上身穿马甲,敞胸露怀,围短裙,着长裤,腰系布带;一手按住胸腹,一手撑在腰间,作奋力状,非常生动。

两室相通的过道侧壁上,并排而立两幅进贡人浅浮雕,形象基本相同,为一体格粗壮、肌肉发达的力士,赤膊光脚,踝上戴环,肩上披一长巾,胸前系结,腰围短裙,布带扎在腰间;双手戴手镯,高举一方盘,盘内盛满宝物,金光灿灿。其发式很是特别,短发,梳理整齐,从头部两边分层向上卷起。值得注意的是,在杨粲石雕坐像两边站立的侍从,也是这种发式,由此可以推测,很可能这是当时播州较为流行的一种男子发式。

墓中还有许多动物、花草、家具、器物以及各式图案,雕刻都非常精致,较典型的有野鹿衔枝、凤穿葡萄、狮子戏球等等,线条优美,刻画细腻,反映出宋代播州石工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及巧夺天工的技艺。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石刻都是应用写实手法创作,为我们保留了能够从一定角度了解宋代播州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内中大量精致的仿木建筑石刻,就是生动的《营造法式》标本。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值得我们去欣赏、探寻、研究的古代地下宫殿。

杨粲墓中共有190幅石刻,基本上是以对称的形式来布置的,以单室来说,以墓主人为中心对称排列,从两室来看,内容大致相同。1957年考古发掘清理结束后,出于当时当地保护条件的考虑,男室就地恢复,女室大部分石刻由贵州省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李珍萍)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杨粲墓石刻

杨粲墓石刻-杨粲墓室雕镂精细堪称宋代艺术杰作胡进播州,唐贞观时在西南所置的一个州。唐末为南诏国攻占,太原人杨端应朝廷招募,组织民军收复,杨氏从此定居下来,形成地方势力。大约在南宋嘉泰时,已传13世,杨粲袭职执掌播事。杨粲崇尚儒学,治政宽简,经营数十年,并且与中央王朝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播州势力迅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