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山东昌邑:正月十四“烧大牛”

李海云大牛的各个部位要仔细组装,将精心裁剪好的各种装饰品贴到“牛”身上,这项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正月十三才算完工。当地有句俗话说:“摸摸牛头不用愁,摸摸牛腚不生病,摸摸牛鞍不生瘢,摸摸牛角不生痘。”显然,大牛已被村民赋予一种特别的灵气。春节留给我们的记忆,无非就是赶年集、买年货、拜年、走亲戚,等等。然而

李海云

大牛的各个部位要仔细组装,将精心裁剪好的各种装饰品贴到“牛”身上,这项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正月十三才算完工。

当地有句俗话说:“摸摸牛头不用愁,摸摸牛腚不生病,摸摸牛鞍不生瘢,摸摸牛角不生痘。”显然,大牛已被村民赋予一种特别的灵气。

春节留给我们的记忆,无非就是赶年集、买年货、拜年、走亲戚,等等。然而,鲁中昌邑市东永安村却在每年的正月十四,都要举行隆重的“烧大牛”仪式,吸引远近数万人参与,热闹非凡。

说是“烧大牛”,其实还包括扎大牛、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等,最后才是烧大牛。一进腊月就开始忙活了。这一仪式之所以能传承数百年至今,与当地盛行的孙膑崇拜大有关系。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据说封地就在昌邑,曾多次骑着独角大青牛巡视乡里。在他的治理下,当地民众安居乐业,风调雨顺。东永安村西北角的孙膑庙,就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香火很是旺盛。传说正月十四是孙膑的诞辰,村民便将正月十四定为庙会,每年焚烧一头“独角大牛”隆重祭拜。

一进腊月,街头院里,扎大牛是东永安村村民的共同话题,也是他们体验年味的一种特殊方式。这头独角大牛看上去威武壮实,高约7米,从牛角到牛尾约有13米长。村里设有专门的扎制场地,每年都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单是筹措备料就颇费斟酌。好在这一活动在村里已成传统,届时自会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张罗,大家纷纷出资捐物以示支持,而义务参与扎制的村民也会以此为荣。扎大牛需要上百人之间的分工合作,谁担任什么角色,每年都是大致固定的。

到了大年初七这天,各家走亲戚活动基本结束,村民来到扎大牛的现场,开始组装大牛。大牛的各个部位要仔细安装,将精心裁剪好的各种装饰品贴到“牛”身上,这项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正月十三才算完工。这期间,每天都会有热心的村民前来围观,评头论足,整个村落沉浸在自由创造的欢乐氛围之中。

正月十四早上七点,在村西孙膑庙前,早就挤满了来看热闹的村民及游客。一阵鞭炮响过,村里的老把式高喊一声“起抬吆——”,30多名青壮年齐齐用力抬起,迈开脚步,独角大牛在锣鼓队、秧歌队和熙攘人群的簇拥下,摇摇晃晃行走街里村外,煞是威风!围观村民、路边商贩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不到2里路程,往往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大牛最后停在庙西的空场地上,随后举行艺术表演活动,如扭秧歌、舞龙、打腰鼓等,在村民看来这是献给“孙膑老爷”及其坐骑大牛的。

各项祭拜活动一一进行后,人群一涌而上,传统的“摸大牛”活动开始了。当地有句俗话说:“摸摸牛头不用愁,摸摸牛腚不生病,摸摸牛鞍不生瘢,摸摸牛角不生痘。”显然,大牛已被村民赋予一种特别的灵气,认为在正月十四这天摸牛会得到一年的好运气,难怪会出现这种群情激昂争相摸牛的场面。大家都知道,此时不摸,到了正午12点“烧大牛”之时就来不及了。“烧大牛”又称“发牛”,村民将大牛抬至早已备好的香纸堆上,口念孙膑名号,嘱老牛莫要“惊驾”,直到村中老者最后高喊一声“发”,牛身迅即被点燃,霎时火光冲天,烟雾缭绕,蔚为壮观。直至大牛烧毕,人们才小声地议论着,叹息着,满意而归。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种源头相当古老的“焚烧圣物”仪式。这类烧祭形式并非东永安村所独有,邻近的远东庄、渔埠村都有“烧牛”、“烧轿”等仪式活动,在正月间陆续上演,是村民年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耍景”,既是各村落之间的一种别样的“拜年”形式,又是村民年终岁首的情感寄托,由此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儿。在当地村民的心目中,没有热热闹闹、人头攒动的“烧大牛”仪式的如期上演,是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过年的。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山东昌邑:正月十四“烧大牛”

李海云大牛的各个部位要仔细组装,将精心裁剪好的各种装饰品贴到“牛”身上,这项工作往往要持续到正月十三才算完工。当地有句俗话说:“摸摸牛头不用愁,摸摸牛腚不生病,摸摸牛鞍不生瘢,摸摸牛角不生痘。”显然,大牛已被村民赋予一种特别的灵气。春节留给我们的记忆,无非就是赶年集、买年货、拜年、走亲戚,等等。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