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乾隆朝宫廷瓷器综述(上)

初蕾中国陶瓷艺术经过长期发展,于乾隆时期达到顶峰,盛世瓷器的杰出成就建立在国力雄厚、帝王重视及督陶官唐英等人的精益求精之上。乾隆帝关心瓷器的制作,参与、审定御用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诸多方面。为迎合乾隆帝的喜好,督陶官唐英也试制了一些形制特别的瓷器。乾隆时期官窑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器,珐琅

初蕾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长期发展,于乾隆时期达到顶峰,盛世瓷器的杰出成就建立在国力雄厚、帝王重视及督陶官唐英等人的精益求精之上。乾隆帝关心瓷器的制作,参与、审定御用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诸多方面。为迎合乾隆帝的喜好,督陶官唐英也试制了一些形制特别的瓷器。乾隆时期官窑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器,珐琅彩、粉彩等釉上彩瓷器以及众多的颜色釉作品,瓷质精细,釉面莹润,色彩绚丽,纹样繁复,造型新奇,制作精湛,可谓登峰造极、成就斐然,在中国陶瓷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釉下彩瓷器方面:青花基本承袭雍正青花,呈色明快纯正,较雍正青花更为稳定,青花中有加深蓝色斑点和不加两种。元代及明代早中期的青花釉里红,因两种彩料烧成温度、窑室气氛要求不同,呈色效果很难达到预期。康雍乾时期,景德镇工匠完全掌握了烧制技术,青花及釉里红都鲜艳夺目,绘工及纹饰也更为精细。青花胭脂红,又称青花加紫,其产生应受青花矾红彩的影响。通体纹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胭脂红绘成,青花蓝中带翠,胭脂红柔丽娇艳,交相辉映,极具美感,为乾隆朝流行的瓷器品种。

釉上彩瓷器方面:珐琅彩瓷在乾隆时期达到鼎盛,多在白釉上以传统线条绘画形式彩绘。同时,也有完全模仿西洋画意,以没骨画写实手法彩绘西洋人物,构图严谨、美观,画法精细,华美艳丽。更有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多种珐琅彩以追求新奇、繁缛、华贵的装饰效果。乾隆时期粉彩瓷多以各种釉色为地并饰开光画面,反映了集各种色釉和刻、画、雕、堆塑及压印等不同装饰手法于一体的工艺技巧。乾隆时期斗彩瓷器形多样,装饰繁缛,色彩绚丽。偏重于釉上、釉下彩色的强烈对比,除着意增加釉上彩的色感外,也加重了釉下青花的蓝色度。

色釉瓷器方面: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的工艺在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斐然。以仿哥釉瓷为例,清宫档案记载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了大量仿哥釉器,仿技远胜明代。其他品种的仿宋名窑瓷同样也极为成功,如仿钧釉烧制的炉钧釉等。茶叶末釉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中国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朝偏黄,乾隆朝则偏绿。还有一些色釉瓷器的创新品种,如“松石绿”“秋葵绿”等,施釉凝厚而不透明,表面有一层油润光泽,并饰印花、雕刻花等装饰。乾隆时期色釉地描金器有东青釉、天蓝釉、蓝釉、霁蓝釉、洒蓝釉及红地描金、粉青地描金、绿地描金、茶叶末地描金等,金碧辉煌,彰显宫廷富贵气息。

颜色釉中还有模仿各类材质的,如仿斑花石釉、仿漆釉、仿木纹釉等,能够准确地摹仿各类材质的质感,肤理、色泽俱佳,惟妙惟肖,表现出高超的配釉及烧成技术。仿古铜彩器是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特殊品种,有的在酱色地上抹金并加描金,有的直接用松石绿釉仿铜器锈斑,也有用金箔或黄釉仿铜器的鎏金效果,望之难辨真假。正如朱琰《陶说》载“戗金、镂银、琢石、髹漆、螺钿、竹木、匏蠡诸作,无不以陶为之仿效而肖”,成为乾隆朝瓷器造型艺术成功的显著标志之一。

此外,御窑厂不惜工本地追求各种新奇制品,象生瓷以及转心、转颈、玲珑等品种都是成功的实例,同时也有壁瓶、冠架等乾隆朝盛行的瓷器种类。这些造型新奇的瓷器,充分显示了景德镇御窑厂高超的制瓷技艺,也是乾隆帝审美情趣在瓷器制作方面的反映。

沈阳故宫与乾隆帝渊源深厚。乾隆帝在位期间四次东巡盛京谒陵,在其不忘旧俗旧制、孝治天下等思想支配下,皇室宗谱典籍和先皇武备遗物、珍宝图籍、宫廷器物等纷纷送至盛京皇宫庋藏。终乾隆之世,有时一年运送物品达二十次以上,每次物品少则几件、几十件,多则达千件,最多的一次竟达十万件,这也造就了如今沈阳故宫博物院清代宫廷珍藏的基础。现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时期瓷器近两干件,涵盖宗教器物、生活用具、宫廷艺术品等类别,各具特色,艺术价值极高。这里选择其中二十余件,做综合性介绍。

1.清乾隆款青花云鹤爵杯

爵杯扁长圆口,两侧有立柱两个,柱顶圆球形。有尾有流,深腹,下腹弧收,小平底,三足外撇。托盘圆盘形,中间有凸起的山形支柱,支柱凹进三个槽,恰可支撑杯足,盘底三长弧形条足。爵杯外部与托盘内壁饰青花云鹤纹,爵杯与托盘的装饰风格相同。山形支柱满绘青花海水江崖纹,爵杯口沿、中腰、底盘均饰青花几何纹,底盘外壁、三足外壁随形开光内饰青花花卉图案。盘底中心书青花“乾隆年制”四字篆书两行款(见图1)。

此爵杯为仿商代青铜器式样。清宫档案称之为“江山一统爵盘”。元明清三代皆有生产和使用瓷质爵杯作为祭器的通例。这种带托盘爵杯,最早实物为乾隆朝所制,有“洋彩”器的胭脂紫色地和黄色地以及青花器,光绪朝有仿造。

2.清乾隆款青花加彩缠枝莲瓶

圆口,直颈,象耳,耸肩,圈足。口沿处有一圈如意云头纹,颈部为青花焦叶纹,下有一圈如意云头纹,腹部绘青花加彩缠枝莲纹,足部须弥纹。瓶底书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款(见图2)。

青花加彩是瓷器中的一種装饰手法,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仅用青花作为五彩纹饰中的一种釉下彩料来表现局部纹饰,而不用勾勒物象的轮廓线。清代的青花加彩工艺中青花加紫、青花胭脂水、青花抹红、青花红釉等品种较为出色。

3.清乾隆款矾红龙纹天鸡高足盖碗

盖碗口,曲壁,深腹,高足外撇,足内中空。盖钮别具一格,贴饰镂空天鸡造型,十分新颖,其上施矾红彩。碗盖半圆形,扣于碗沿之内,白釉上以矾红彩绘双龙赶珠纹,两只鸡”入诗句。天鸡高足碗式始见于明代永乐年间,乾隆时期造办处曾制作不同质地的天鸡形象,令人耳目一新。

4.清乾隆款粉彩宝瓶

造型端正,形似宝塔。口部形如华盖,长颈似塔刹,腹部呈半圆形如覆钵,喇叭形高足外撇尤如塔底。通体施白釉为地,口、颈、肩、足均描金,口沿处为绿地,描金圆圈内饰以红点。颈部为各种花卉纹饰;颈与肩之间分别为白地饰红色花卉纹及白地饰蓝色回纹;肩部分饰红、粉红、蓝等直道;腹部主体纹饰为法轮、宝瓶、法螺等八宝纹,以缠枝莲花纹连为一体;近足处饰一周须弥纹;足部饰有两层纹饰,上层饰一周半朵花瓣纹,下层为须弥纹。底以松石绿为地,红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见图4)。

这种瓷瓶又名贲巴瓶,是藏传佛教佛事活动中贮水用的净水瓶。流行于西藏地区的贲巴瓶在清代宫廷中屡有仿制,乾隆、嘉庆时期达到顶峰,作为皇家为所属寺院及西藏寺庙订烧的重要法器之一。该瓶造型优美,色彩艳丽,纹饰流畅,宗教色彩浓厚。

5.清乾隆款粉彩金地瓷法轮

法轮瓷质,胎体稍显厚重,造型为圆形莲座上托一枚扁平的火珠,双面对称。火珠沿边是一周浅浮雕璎珞纹,向内依次为浅浮雕卷草纹,镂翼龙张牙舞爪,异常凶猛,问饰火焰纹。碗外壁所绘图案与盖面相同(见图3)。胎骨轻薄,迎光而视,碗壁龙纹映入内壁,若隐若现。碗盖内、碗里心中央均书朱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框图章款。

天鸡为传说中的神鸟,寓意吉祥。《古小说钩沈》辑晋人郭璞《玄中记》所记关于天鸡的传说。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亦以“天空红、蓝宝石纹,绿松石釉纹。花蕊是仿红宝石釉纹。底宽沿内凹,施金彩,中央浅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见图5)。

法轮,又称梵轮,是佛案之供器,佛教七宝之一。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该法轮为仿金器形制而做。

6.清粉彩佛塔

藏式塔造型,顶部饰粉彩如意宝瓶形宝顶,下为宝盖形天盘和十三相轮。十三相轮及塔身施紫红釉地,上以粉彩绘勾莲、兽面、璎珞纹等图案。塔身内空,一侧开有欢门,可内置佛像。塔座四方形,施豆绿色釉,并饰缠枝莲瓣、俯仰莲等纹样。釉色晶莹、清透、均匀,莲纹线条流畅、色彩艳丽(见图6)。此塔属供养塔,一般置于佛前供案上,以示观想。这尊佛塔无款识,依其形制及特征,为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专为宫廷佛堂烧造。制作时是分段烧制,再粘合而成。

塔常见于佛塔,意为坟、庙、高显处等,起源于印度。建塔的原义有三:一是表人胜,二为起信,三为报恩。后被佛教所沿用,存放诸佛菩萨、祖师、高僧的遗骨舍利或佛经,以彰表其功德,并作供养、膜拜之用。久之成为佛教器物象征,且逐渐演变为多种形式。

7.清乾隆款粉彩红地八宝烛台

烛台上部托盘小而浅,下承细长的支柱,下部托盘撇口,折底,盘下承以喇叭形外撇高足。高足部与烛台上下托盘部分为两个分体结构,高足顶部有榫与托盘相承。通体为粉彩红地饰宝相花纹,喇叭形高足部分加饰八宝纹样。近足底处以蓝彩绘回纹。托盘外沿一侧有长方形描金框,内为白地朱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见图7)。

三国、两晋时期,瓷烛台就已出现,如三国的羊形烛台、两晋的骑兽人烛台等。南北朝时盛行莲花状烛台。隋、唐时的烛台底座刻画精美的花纹。至明代永宣时期盛行八方烛台,造型仿自伊斯兰金属器。明清时期,立式烛台是最具特色的形制,其结构包括台座、支柱及上、下两个托盘。

8.清乾隆款粉彩黄地单人抱柱香插

此香插主要部分为一浅碟,碟施松石绿釉,边沿饰一圈珊瑚红地描金回纹。碟心蹲立一个面带微笑的胡人,手抱一个香筒。香筒上绘云纹,筒内可插置线香。盘内贴饰金锭、银锭、珊瑚、“天下太平”古钱、方胜、犀角、双钱等杂八宝。盘外壁素面,底有朱红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见图8)。整件香插充满财喜之气。

我国古代以珠、钱、磬、祥云、方胜、犀角杯、书、画、蕉叶、鼎、灵芝、元宝、锭等为杂宝,寓意吉祥。

9.清乾隆款粉彩九老图灯笼大瓶

瓶口微撇,宽颈,溜肩,圆直腹,近足处渐敛,圈足。因形如灯笼,故称“灯笼瓶”。通体白釉地上施釉彩,口沿描金,口颈、肩部、腹部以青绿色调为主。图绘会昌九老在山野溪流问相会的情景,或谈诗论艺,或观画,其间点缀着象征长寿的苍松、翠柏、鹤等。画面色彩柔和,层次丰富。瓶底部书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见图9)。

唐会昌五年(845年),白居易居洛阳香山时有九老“尚齿会”,九老均年逾七十,各赋诗记事,称“会昌九老”,又称“香山九老”,后世多以这个题材作为祝寿之用。

10.清乾隆款斗彩花卉小缸

口沿及器里为白釉,缸外壁满饰斗彩花卉图案,从口沿至底部依次为:口沿下青花双圈内连成海棠形开光,内绘番莲花等图案;由红、黄、蓝、绿等色组成的如意云头纹;以宝相花为中心,环以各色花卉组成的大团花五处,间饰勾莲纹及花卉纹;缸腹下部为一周须弥纹。底为玉璧底,外圈露胎,里心施白釉,其上书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款(见图10)。

乾隆时期斗彩依然盛行,图案多用团彩。乾隆斗彩的制作方法依然是釉下青花结合釉上五彩,或者釉下青花結合釉上粉彩,其中以后者居多。乾隆朝以后,斗彩仍有生产,图案内容多为花草,且多团花,但笔法日渐草率。

(未完待续)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乾隆朝宫廷瓷器综述(上)

初蕾中国陶瓷艺术经过长期发展,于乾隆时期达到顶峰,盛世瓷器的杰出成就建立在国力雄厚、帝王重视及督陶官唐英等人的精益求精之上。乾隆帝关心瓷器的制作,参与、审定御用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等诸多方面。为迎合乾隆帝的喜好,督陶官唐英也试制了一些形制特别的瓷器。乾隆时期官窑瓷器有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彩瓷器,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