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艺术摄影的核心问题探析
潘翔
自画像作为肖像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独特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表现形式之一;另一方面,它又与创作者本身有着深刻关联,既是艺术家“艺术的自己”的反映,又是“精神的自己”的表达,象征了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以人物画享誉画坛,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从青年到老年的不同时期内的自画像作品与他该时期的经历、精神状态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伦勃朗以此来不断地审视自己,虽然它所留给我们的文字资料很少,就更能显示出这些贯穿于、并概括了他一生各个时期的自画像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正如贡布里希所说:“(伦勃朗)留给我们关于他生平的一份令人惊异的……那些肖像画组成一部独一无二的自传。”①
正如很多研究者在探究伦勃朗自画像时常常从他一生的经历分期来着手发现那样,我们要通过这些“自传式”的肖像画作品来解读伦勃朗从“真实的表现”到“精神的独白”,也不可避免地要从此出发。就目前可以见到的伦勃朗的自画像来看,他最早的一幅自画像作品作于1626年左右,最后一幅则创作于1669年,在这长达40余年的创作时间内,伦勃朗创作了近百幅自像画作品,我们可以将这个时间段分为莱顿时期(1625-1631)、风格成熟期(1632-1642)和晚年时期(1648-1669),以这三个时期来揭示伦勃朗自画像中以“绘画历程”见证“自我精神”的变化,从真实表现到精神独白的过渡,以及从这中间所反映出的伦勃朗自画像的艺术特质。
伦勃朗出生时的荷兰,正是其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的经济繁荣期,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精神享受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期。这一时期伦勃朗的自画像艺术开始了他走向成熟时期的准备阶段,莱顿时期的伦勃朗师从贾普·斯旺纳伯学习绘画,后来又到了阿姆斯特丹和著名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习,并成为一名肖像画家。借助于当时艺术行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伦勃朗为以后的自画像创作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伦勃朗肖像画吸收了卡拉瓦乔“强光黑影”的艺术创作手法,十分善于运用光感来塑造人物的形象并由此折射人物的内心世界。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美术馆的一幅伦勃朗自画像作品是目前能见到的这一时期较早的代表作品,大约完成于1628年左右,是他开始探索利用光影效果塑造人物形象的始端。到1629年的自画像作品(现藏于海牙莫里斯邸宅美术馆),他把自己塑造成风度翩翩、自信文雅的模样,注重着装和细节的表现,服饰搭配典雅庄重,透露出浓重的贵族气质。包括他在这一时期的另外几幅自画像作品,无不体现出朝气蓬勃、自信乐观的心理特征,而由此也不难发现,这一时期伦勃朗的肖像画主要还是通过有较高再现性特征的服饰刻画来衬托他的精神状态。
1634年,伦勃朗与具有贵族血统的萨斯齐娅结婚后,在逐渐走向人生成熟期的同时,他的绘画也慢慢进入创作的成熟时期,肖像画创作亦是如此。此时他以《杜普教授的解剖课》闻名阿姆斯特丹画坛,而这一时期的自画像也显现出新的艺术特征——他开始着力表现来自于拉斐尔绘画中严谨的创作结构样式。在他28岁时候的自画像中,他依然刻画了自己俊朗的面容、风姿以及讲究的衣纹发式,但也通过面部刻画显示出此时的伦勃朗开始具备了成年人的硬朗和自信,給人以美满、安定与愉悦之感。显然,这一时期的伦勃朗在人物形象刻画技巧上进一步成熟、严谨,但在光影表现上还未能达到后期的画面效果。1642年妻子的病逝,让伦勃朗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加上他与权贵阶级的种种矛盾,让他也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但正是这些磨难让他自己心中的精神世界得到了锤炼,并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真正促使他的绘画艺术连同他的自画像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和巅峰期,从“再现性”开始走向对内心精神的探索与表现。
17世纪50年代以后是伦勃朗的晚年时期,也是他人生的低谷期,但贫穷、破产将他内心的烦闷苦索转化为艺术创作上的无限力量,使其艺术上的造诣更加纯熟。这一时期伦勃朗以更加纯净的情感去面对艺术,逐渐抛却了对外在形象的“再现性表现”,以深刻的精神表现向人们反映出伦勃朗直击人心的“精神独白”。维也纳国立美术馆藏有一幅伦勃朗在1652年的自画像,画中的他眉头紧锁,脸部皱纹轻垂,全然是他即将步入晚年的形象,但双手撑腰的姿态及坚毅的眼神又将他性格中的倔强和不屈表现出来。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曾对伦勃朗自画像体现的内在意义做出评述:“从他年轻时期开始,那时他是一个成功的甚至是时髦的画家,一直到他孤独的老年为止,那时他的面貌就反映出破产的悲剧和一个真正伟人的不屈不挠的意志。”②这些言论是十分贴切的,是伦勃朗在经历过跌宕之后对人生的反省和对自我的审视,也是他内心世界的庄严表达。
透过伦勃朗的自画像作品,我们同样能发现,在他从“真实表现”到“精神独白”的过程中,也具备了“伦勃朗式”鲜明的艺术特质。
首先是自画像中的光影运用。上文已述,从伦勃朗到达阿姆斯特丹学习绘画开始,他就从卡拉瓦乔那里汲取营养,注重画面上光影效果的运用,这已是他自画像中最为鲜明的一个要素。他通过明暗效果的表现,把光线作为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载体,塑造人物形象,展示立体空间,让画面具备舞台般的效果,增加了其中的戏剧性表现元素,如《扮成圣保罗的伦勃朗》。我们以伦勃朗在1661年所做的自画像作品(伦敦肯任邸宅藏)为例,画中的他手握画笔和调色板,身体微倾,面向观者,画中的他只有头部是最亮的,身体以及手部相较于头部是暗灰色的,形成了舞台“聚光”效果。他注重整体画面效果的统一,将画面中的暗部与亮部十分鲜明地区分开来,不仅没有造成画面的突兀悬殊,反而为中间色调的过渡形成了更多层次的表现空间,将画面中的空间感向外延伸。他还着重突出人物面部的表情以及站立的姿态、神情,借此将自己内心的世界透过画面显现出来,诠释了他在人生低谷时期面对艺术时,仍然具备着对艺术的坚韧和对艺术的无限信念。
其次,在伦勃朗的自画像作品中还传达出深刻的写意精神,这是实现他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完成了他从“凝视他人”到“审视自己”的统一,这也就在很大意义上形成了伦勃朗自画像作品的又一艺术特质。从他早期到晚期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用油画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精神的不断探索,早期他的绘画笔触挥洒、笔痕比较模糊,无不传达出他内心的自信,而到了晚年,他的画面中则更加恣意、狂放,形成了丰富且多层次的笔触和肌理效果,这恰如他一生所经历的起伏和波折。如他在1658年画的《贵族自画像》中,他将颜料繁复堆积,亮部的颜料厚重凝亮,同时他在暗部又通过繁复的涂染,让肌理效果更加彰显,将亮部的形象衬托的更加强烈凝重,使画面中透过人物形象反映的真实性更加强烈。
综而述之,作为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之一,伦勃朗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传统,通过人生各阶段的自画像创作,在画面的光影效果、写意精神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表现方式;同时,除展现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和不断的绘画探索外,他也在表现其精神和意识方面经历了从“真实的表现”到“精神的独白”,代表了艺术家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形成了存在于真实背后的精神震撼,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的肖像画艺术产生了绵远的影响。
注释:
①②贡布里希.艺术发展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33.
参考文献:
[1][英]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林夕校.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雅各布·罗森伯格译.伦勃朗的生平及作品[M].英国费顿出版公司,1980.
[3]吴晓欧.伦勃朗油画一伦勃朗诞辰400周年典藏版[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4]张一弛,樊波.光影交错:伦勃朗的艺术[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真实的表现”与“精神的独白”:伦勃朗自画像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