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两盘热销 刚需推动后市向暖
王菁菁
缅甸公盘向来是翡翠市场的“晴雨表”。近年来,公盘的价格一路上涨,且质优的原石越来越少见。其实,作为一种资源型的产物,在这种背景之下,按理国内翡翠市场价格的上扬也是必然趋势。不过,当公盘变得越来越“疯狂”,人们更为关心的是,这一“风向标”会对国内翡翠市场有多大影响?
很努力但是投不到
云南瑞丽,中国西南的一座边陲小城,作为全国重要的珠宝集散地之一,这里聚集了众多的翡翠批发、加工和经销商,张宏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明空美玉”珠宝电商网站的创始人,也是瑞丽珠宝协会的副会长,“我参加过好几次缅甸公盘,今年这次感慨颇多。”他说。
感慨的原因则源于一块毛料的身价大幅上涨。张宏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去年参加缅甸公盘时,他们看中了一块料,“当时我们投的是1000万元,但最后的中标价格是1280万元,所以我们落了空。今年我们又在公盘现场看到了这块料,一问才知道,去年人家投中后并没有取走。于是,我们果断以1200万元的报价对它进行了投标。”
或许,在当时的张宏看来,1200万元这个价格应该是志在必得的。然而他的希望还是再一次落了空。而更加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块毛料最后的中标价格竟然是2000多万元!
“我们一共投了几个标的,结果一标未中。”对于自己此行的“战果”,张宏有些无奈。
昆明七彩云南国际翡翠珠宝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鹏也是参与今年缅甸公盘大军中的一员。原材料价格的飞涨,让这位与翡翠打了多年交道的资深人士都感到咋舌。
“本来今年参加公盘的7000多份毛料就明显少于去年的1万多份,况且,同等材质的毛料今年比去年普遍上涨了30%至50%,好料甚至上涨幅度达到100%以上,这是非常惊人的。”
他同时透露道,这种现状让不少来自内地的翡翠商们不得不空手而归。“尽管他们有实力,而且已经很努力地在投标了,但仍然难以中标。”
据悉,今年缅甸公盘的整个成交额是230亿元人民币,在杨鹏看来,原材料短缺的今天,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而更多的翡翠商们却认为,现在缅甸公盘俨然已成为了“有钱人”的游戏。
“入场押金5万欧元,还不包括一周左右时间的人员开销,关键是‘僧多粥少,买不到你所看中的。”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
有消息称,往年的缅甸公盘,相当一部分客户群体都是来自中国内地,其中又以云南、广东等地的商户为主。而今年,参加竞买的人员与2011年的2万多人还是有很大差距。“据我所知,今年瑞丽去现场参加公盘的只有3家。”张宏说道。
不一定当成“风向标”
长期以来,缅甸翡翠公盘都被视为全球翡翠市场风向标,但近年来,其风向标作用却在减弱。比如今年的缅甸公盘结束后不久,在昆明举行的一场石博会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李连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现在看来,缅甸翡翠公盘已经没有了多年来的风向标作用,而理由则是出于以下几点:
首先是今年参与公盘的标的物、标的物中的优质翡翠原料、参加竞买的人员和成交标的较往年都明显减少;其次,虽然缅甸规定翡翠原料惟一出口途径就是公盘,但是当前翡翠原料不仅只有缅甸公盘一个渠道,例如在仰光、曼德勒等地,也有了一些原料交易的二级市场和赌石市场供商人们选择;再说,一边是近几年广东、云南商人已经在缅甸采购了很多原料,商人们手里囤了不少,外加上通过双边贸易还进来了一部分原石,而在另一边,市场又不是太景气。
对于失去了风向标作用的说法,当代翡翠雕刻师王朝阳认为有一定道理。据悉,这位玉雕师有自己的工作室团队,早几年他们已经存下了一些翡翠原料用于创作的准备。
今年,王朝阳没有去缅甸公盘的现场。“以往,公盘的毛料被拉回国内,几个月后,国内市场的价格也随之上扬,这是规律。但从去年开始,我认为公盘已经不再被作为指导价格的直接风向标,没有那么重要了。”他进一步解释道,“实际上,现在整体看来国内的囤货量依然不是特别大,当‘面粉比面包贵,缺乏新的原料进来,靠之前的囤货支持,市场价位很容易被拉高。国内很可能出现‘暗箱操作,用‘枪手来扰乱市场价格。”他向《中国收藏》杂志记者透露道。
不妨这样理解,成品的价格上扬,毛料的行情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参考,它们之间有着“一环套一环”的影响,实属正常规律。然而,某一方面的因素很难引发全盘价格的上涨幅度飙升,“操作”甚至“炒作”,这才是导致价格虚高和泡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由此也能从一定程度说明,为何现在有些经销商会感叹,原石比成品要好卖。
据悉,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批“倒料”的群体,他们从缅甸买来原石,分割后再在国内进行公盘。对于客户们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购进原料,未必成本要高于亲自去缅甸参加公盘。
而在张宏看来,现在谈今年缅甸公盘对于市场的影响,尚且有些为时过早,“我们都在观望中,一般都是公盘过去3个月后,才能去判断影响到底有多大。”
他认为,只有3个月过后,真正的成交量才会显现出来,“比如上一次公盘,据我了解,到最后一半成交的原石都没有拿走,那试问它对市场价格会有多大影响?有料才是王道。如果今年公盘的原石60%至70%的是实打实成交,成品肯定也会跟着调整价格。有种说法是,之前有囤料,所以公盘的行情造成不了多大影响。但囤料目的是什么?说白了不就是等着涨么?不可能不根据行情来走,这是傻子都明白的道理。”
“基于此,一旦公盘的真实成交量大,能给业界造出一种气势;倘若没有交割,表面的成交金额再高,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市场依然会保持平稳,至少不会有明显的涨跌。”张宏坦言。
当然,排除恶意炒作的因素,作为经销商,即便上调价格也不能盲目为之。举个例子,买一块原石花了2000万元,加上预估成本等考虑,切开后要卖到3000万元,这时翡翠商们就会开始试探市场。“像豆种满绿现在的行情都不低,一只很一般的豆种满绿的手镯,批发平均价很一般的就要10万元或更高,好的甚至过百万元,经销商一看,这块料制成手镯卖30万元一只市场好像也能接受,那他也许就会以20万元左右出手来试探。比如我们有一块不错的豆种满绿料,去年切了一半卖了,价格是今年公盘价的1/3左右。成品价格的涨幅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有价无市没有意义。”张宏介绍道。
回到消费市场
中国收藏杂志记者注意到,张宏的这番话也引发出另一个问题,现在翡翠销售的市场行情究竟如何?
以拍卖市场为例。据悉,尽管近几年来,竞买人数不多,成交率低,成交价格基本都在起拍价上的局面有所改善,但业内普遍认为整体依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广东、上海等地,近十年中专场拍卖成交率均处于三四成的情况很普遍。有人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一方面缺少高质量的“珠宝翡翠”拍品,另一方面更缺少收藏家的支持。
但是在另一边,内地庞大的消费能力却依然不容小觑。有消息称,国内知名购物网站淘宝网去年翡翠的销售金额约为20多亿元,品类排名居首。
“现在翡翠的销售主体已经回到了老百姓的消费群体,”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道,“特别是近一年来,‘礼品经济热度减退对此影响不小。比如一些大型的玉雕摆件,除了制作周期长、周转慢的因素外,‘送礼热减退是影响其销售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翡翠的销售市场主要受刚需在推动。”
事例或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比如前不久,“七彩云南”武汉旗舰店周年庆活动在当地举行,有报道称,活动现场共展出总价值超过亿元的翡翠饰品,像一件最引人关注的“翠蕴万象”弥勒佛,价值高达1180万元。这样的集中展示自然引来了不少市民的驻足,但真正促使他们“下手”的基本还是多在几千元到10万元以内的翡翠。据悉,仅活动举行第一天一上午的销售量就差不多在120万元左右,有老顾客一次买走6万余元翡翠。
除了商场、专卖店以外,由于价格通常比商场低30%以上,现在典当行还是“淘宝”的另一个去处。北京华夏典当行的绝当品销售在京城有着一定的名气,其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收藏》杂志记者:“前不久,我们有一家分店开业,一两千元左右的翡翠饰品在开业现场几乎都被买走了。不过,今年的翡翠绝当品销售感觉不如以往,这主要还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据了解,当前在翡翠销售圈中,一两万元的属于放量商品,5万元以下属于中低档,5万元至10万元是中档,相比之下,中高端到高端这部分的弹性比较大,从10万元到100万元,甚至以上都有可能。
受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在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销售都不够理想,但翡翠的消费市场却是个例外,不仅价格没有尽头,需求也有着“无限性”。
“从这个意义上看,即便缅甸公盘的价格一涨再涨,也不能简单地以‘水分来定义它。”有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据我的了解,现在国内的翡翠市场整体反而出现了价格微降的现象。不管是拍卖还是销售,当前行情如何,跟是不是缺乏高端商品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这个市场的购买主力转而成为了百姓消费,这与他们的审美、认知以及实用和保值的心态都不无关联。”
“这么说吧,高端翡翠是‘20%的商品占了80%的价格,这一块现在确实处于低迷状态,真正火热的是中低档。你看我们现在每天都会在上推出15件翡翠商品,平均一天就有13件成交,10天下来,销售额已经快过百万元。”对于消费市场的未来,张宏保持乐观。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刚需推动翡翠销售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