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釉堆塑魂瓶
柴福有
魂瓶,又名谷仓、堆塑罐,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汉代至宋代墓葬中特有的随葬品。衢州是婺州窑瓷的主产地,魂瓶也是婺州窑的产品之一。浙江衢州出土魂瓶最早是汉代,汉以后至唐历代都有发现,但数量较少,到了宋代又十分常见。宋代墓葬一般都有成双成对的魂瓶出土,这一现象很可能与这一时期的葬俗有密切关系。出土魂瓶为婺州窑系青瓷和褐釉瓷。现特就衢州地区出土青瓷和褐釉瓷堆塑魂瓶与读者共同赏析。
1.在衢州,婺州窑青瓷系列魂瓶汉至唐都有发现,数量不多,器形各异。但褐釉瓷魂瓶仅于1982年5月,在衢县(现衢江区)莲花镇枧头出土东汉时期一件。其造型优美别致,是目前婺州窑系褐釉瓷中时代最早的一件,可谓婺州窑该瓷种的代表性器物。该瓶堆塑工艺精湛,器身分两部分制作拼接而成,拼接痕明显。上部分为一束腰葫芦瓶,喇叭口,平沿,长束颈,溜肩,扁鼓腹上下重叠,中仍束腰,呈一葫芦形。下腹部四侧各附一鼓腹长颈小瓶,内倾粘贴上腹,整体形成五联管;下腹四瓶之间各附捏塑一小鸟,头朝内侧上昂。器身下部为一短颈、溜肩、鼓腹、卧底罐。在上下器身拼接处至罐肩部堆塑三怪兽,从怪兽头的形状看,当为熊。熊臀部席地而坐,后肢呈八字形而跨;前肢较长,动作各异,有抱小熊的、前爪拍胸的、前爪放在嘴边喂食的等,神态逼真,极为生动。另一侧堆塑一龟。器身下部腹肩交接处饰四周凸弦纹,并在肩腹部堆塑二条变体龙,其中一条头朝下,似追逐状。堆塑熊的身体部位及四肢和龙身均戳印小圆圈纹。瓶内口施釉,外施满釉,釉浅褐色。釉层较厚,挂釉明显,釉面光洁度较好,但局部生土锈斑。胎釉结合较好,但胎质较粗糙,胎青灰色(见图1)。
2.1980年9月,衢县万田乡下埠头邵家山一墓中出土一件青瓷谷仓。谷仓下部为罐,上部为堆塑。顶端置一浅盘口圆腹罐,罐底部四周又附四浅盘口圆腹小罐。其两侧下部置二层四阿顶门楼,四角有阙,一侧附拱手跽坐人像四尊,另一侧附拱手跽坐人像三尊。罐、楼、阙周围附贴捏塑飞鸟三十九只,均头朝上昂。下部罐为敛口,圆唇,束颈,溜肩,弧腹下收,平底。内口内折呈一盘底状,上部堆塑其中,五小罐中空与下部罐体相通。罐肩部一周贴饰模印佛像一尊、舞凤一只、瑞兽六只;腹贴饰模印佛像一尊、骑士六尊;下周贴饰模印游鱼七条。内口施釉,外施釉不及底。釉青灰色,釉层较厚,且较均匀。胎釉结合较好,釉面大部分光洁,有一侧土锈斑严重。胎质较粗,釉面见砂丁,但胎坚硬,胎灰白色,露胎处呈暗红色。该谷仓造型别致,堆塑工艺精湛,其模印动物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刻画得活灵活现。其模印舞凤与江山市上余联珠四晋墓出土的盘口壶上所贴饰的舞凤完全相似。以此推断,该谷仓时代当为三国晚期或西晋早期。值得一提的是,其堆塑的楼阙对于研究当时的建筑造型、结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见图2)。另在龙游县湖镇寺底袁出土一件南朝青瓷谷仓,为圆形攒尖顶,圆肩,筒腹,平底。顶部饰一周凹弦纹,腹中部和下部各饰一圆凸棱,近似腰檐。其一侧两凸棱之间开一长方形仓门,并置有一长方形门板,可用于启闭。谷仓外表通体施釉不及底,釉色青泛黄。胎釉结合很差,釉基本全部剥落,剥釉胎表见化妆土涂痕。胎质疏松,呈灰白色。这类易剥釉且采用化妆土的工艺,为衢州地区南朝时期最典型的代表(见图3)。
3.堆塑魂瓶到了宋代在衢州地区十分流行,一般出土的都是成双成对的褐釉堆塑魂瓶和部分青瓷堆塑魂瓶,其器形变化不大,大同小异,但堆塑内容较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六式。
Ⅰ式:在衢州较为少见,仅在江山市碗窑乡宅下出土一对。为翻口,平沿,短束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略内凹。盖呈锥状,中段捏一敞开式莲花座,中间附一屏障,屏障前捏塑一尊双手合十佛像,两侧用泥条捏塑成火焰状。肩腹一周堆塑一组出殡场景,数十人组成的丧葬出殡队伍,有抬灵柩的、扛抬祭品的、送葬的、吹奏各种民俗乐器的,分工明确,错落有致。人物刻画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从头戴的孝帽形式,男女明显可辨,充分展示出当时传统葬俗的热闹场面。其盖内未施釉,内口施釉,外施釉近底,釉酱褐色。胎釉结合差,剥釉严重。胎质粗糙,胎表多砂丁,但胎质坚硬,胎灰褐色(见图4-1、图4-2)。
Ⅱ式:仅在江山、衢江有出土,其他县市尚未发现。1979年6月江山市双塔街道丰足乡丰足村出土一对青瓷堆塑魂瓶。此两件龙形堆塑魂瓶形制相同。带盖,内口略矮于外口。肩颈之间饰三足竖耳,鼓腹较长,腹中部饰一匝大波纹状凸棱(见图5-1),器盖又饰二匝泥条粘贴捏成大波纹状的饰棱(见图5-2)。两器龙头方向相反。其龙头堆塑紧贴器颈,张口吐舌(舌残),龙眼用小泥饼粘贴龙头正中,明显凸出。并在其眼的上下左右戳印与眼睛一样大小的圆圈纹各一枚。龙身从上往下朝龙头相反方向呈翻腾状弯曲至下腹部,用泥条粘贴堆塑而成。龙身剖面呈“△”形。龙脊明显,脊鳍用单个小泥点往后倾斜逐个排列粘贴。四足分前后两组,用小泥条粘贴成弯曲形,并在足前端部位的器身上刻划出龙爪四只。龙身两侧各戳印鳞片两路,半圆形鳞片向前弧,大小均匀,似同一工具从头至尾逐片戳印排列而成。在龙身前侧器肩至上腹部,从上至下刻划“千秋万岁”行楷体四字(见图5-3)。魂瓶胎质较粗糙,青灰色。内外底和下腹近底部无釉,余均施青釉,釉色青泛黄,施釉不够均匀。釉层厚处釉色较深沉,釉面呈桔皮状。内底旋痕凹凸呈棱状。
于1979年3月,在衢县(现柯城区)华墅乡元林村出土4件青瓷堆塑魂瓶。器形与前者基本相同。口沿向里弧收,圆唇,束颈,圆肩,腰鼓腹,假圈足。肩腹间贴塑一周捏塑波浪纹凸棱,颈部上腹部堆塑一条盘龙。龙头紧贴颈部,龙身由上向下往龙头相反方向呈翻腾状弯曲。龙脊明显,脊鳍用二小泥条粘贴向后倾斜。龙身剖面为三角形,四足分前后两组,用泥条贴塑往前曲,足前端按出四爪。龙身整体均戳印不规整的三角点,以作鳞片(见图6-1)。龙身下端前侧肩部从右至左阴刻“陈送”两楷体字(见图 6-2)。肩颈交接处分别附四半球形直系。器盖为倒喇叭状,盖面贴塑二匝波浪纹凸棱,抓手宝瓶形。该瓶器形规整,为分段拉坯成形拼接而成,下腹胎体接痕明显,并留有旋痕。盖面施釉,内口施釉,外施釉不及底。胎釉结合较好,釉层较厚,釉面呈橘皮状。胎质较粗,呈青灰色。其腹部刻有“陈送”之铭,推测此瓶很可能为墓主人之亲属陈氏赠送。这种赠送随葬品的礼节,推测与当时的风俗有关,其意何在,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浙江衢州婺州窑系堆塑魂瓶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