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古代玉琮的鉴定(上)

请鉴定古玉琮请鉴定古玉琮鉴定请鉴定古玉陈逸民玉琮是我国古代玉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玉器。关于玉琮的认定却有着一个不断变化和深化的过程,从纯文字资料到绘图的出现,再从绘图到实物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符合实际的认知历程。《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春秋时期

请 鉴定古玉琮请鉴定古玉琮鉴定请鉴定古玉

陈逸民

玉琮是我国古代玉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玉器。关于玉琮的认定却有着一个不断变化和深化的过程,从纯文字资料到绘图的出现,再从绘图到实物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符合实际的认知历程。

《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春秋时期的齐国官书《考工记·玉人》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这也许是史书中关于玉琮最早的记载,此后,关于琮的记载不绝于世,但往往不见图案。

直到宋代,我们才在赵九成所撰的《续考古图》中见到玉琮的倩影(见图1)。书中记载:“程之奇得于西洛,刻文五,或曰饮耑驰尊玉。而玉色不纯,以曾经火。”虽然没有正确读出器物的名称,但却告诉世人玉琮的大致收集地点、文字、玉质和火焚的情况。这些信息,有的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有的还需严格甄别。比如,从所示之图可知,所谓文字应是后人所为。

清代金石学的盛行,使得玉琮的研究逐渐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吴大潋在《古玉图考》中明确指出:“今世所传古玉红头,其大者皆琮也。”该书所列几件玉琮,一望而知就是良渚文化的玉琮。而端方在其所撰《陶斋古玉图》中,也列出了几件良渚玉琮,并赞同吴大潋关于器物为琮的意见,把自己所藏的一件器物确定为“其为大琮无疑”。这样,外方内圆中空的柱形器从此由“釭头”等其他名称正式被认定为“玉琮”。

但是,传世的玉琮,还不能被确切地断代,在良渚玉琮没有发掘出土之前,玉琮往往被断为夏商周三代器物,直至良渚玉琮的问世,才使玉琮的源头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

在新石器时期,玉琮的传播是一个十分令人注目的现象,几乎各类文化都出现了玉琮这种器物。除了熟知的良渚文化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都出土了玉琮(见图2、图3),甚至浙江良渚文化的玉琮还出现在遥远的四川平原,成都的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典型的良渚玉琮(见图4),这不能不说是远古文明传播的奇迹。

玉琮的广泛传播,应该和玉琮在早期文明中所起的作用有关。所谓苍璧礼天、黄琮礼地,足见琮的历史功能。在宗教弥漫的先秦文明中,玉琮是沟通神人的重要中介物,因此,新石器时期大量出土的玉琮,其功能一直延续至商周直到春秋战国,汉代才开始逐渐淡出。宋明清时期的玉琮,仅仅是商家的玩物,其价值功能也只是局限于市场价值。

玉琮的基本器形为外方内圆中空的一个柱形体(见图5),也有少数内外都为圆形的玉琮(见图6),个别的玉琮中间无孔(见图7),更有内外都是方孔的玉琮(见图8)。了解玉琮的不同形状,对于鉴定玉琮的真伪特别是一些出谱玉琮的真伪,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鉴定玉琮,有必要了解玉琮各个部位的名称。图9是一件浙江余杭瑶山出土的良渚玉琮,其各个部位的名称如图标示所示。内孔是琮内部的钻孔;射是上下分别突出的一个环形体,由此产生了射面;玉琮的外壁上分别有一个横向的槽和纵向的槽。掌握这些约定俗成的名称,对于我们阅读相关的玉器书籍和理解玉琮的器形是十分必要的。

玉琮就其外观来说,可分成三类,即镯式玉琮、外方内圆玉琮和高节琮。图10就是一件镯式琮,为上海博物馆陈列品。它应该是由良渚玉镯演变而来,因此应该是良渚早期的一类玉琮。镯式琮又可分素面和带纹饰的两类,图10是一件带神像纹的镯式琮,而图6则是一件素面的镯式琮。

外方内圆中空的玉琮,从形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四周外壁为平直形和外壁为弧形。图11是四周外壁是平直形的外方内圆良渚玉琮,这类良渚玉琮比较容易仿制;图12则是四周外壁为弧形的外方内圆良渚玉琮。对于四周外壁为弧形的玉琮,所谓外方,并非是一个传统概念上的方形。观察实物,顶视这类玉琮,会发现其是一个四条边带有一定弧度的“方”形器,也就是说,玉琮的四壁都带有一定的弧度。理解这种“方”,对于认识玉琮十分重要。因为就器形本身来说,这种四边带有弧度的方形,加工比较复杂,给玉琮的仿制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大多仿制品都是采取方方正正的形状。

外方内圆的良渚玉琮就其外壁的图案来说,又可以分为单节琮和多节琮两类。

图5是瑶山出土的单节琮,图9是瑶山出土的双节琮。在这里,我们把一组完整的图像称为一节,而非一个凸面自成一节。这样,图5就只是单节琮,尽管它和图9相比也有两个凸面,但其上下两个凸面是一个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图案,上面的凸面是一个简化的神人图案,下面的凸面是一个兽面纹图案,两个凸面构成一个图案。

高节琮或者说多节琮,是良渚后期出现的一类玉琮,一般试有简化的神人纹,图13是上海博物馆陈列的一件高节琮。高节琮是公私收藏的最爱,有高为十多厘米的,二十厘米和三十厘米的已经少见,高达五十厘米的则极为罕见。图14是在浙江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良渚高节琮,高达49.7厘米,为国内收藏之最。更高的一件良渚玉琮现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一般情况下,我国玉器上的纹饰都有着“素器-简单纹饰-复杂纹饰”的发展趋势,唯有玉琮相反,其纹饰是从复杂至消失,回归于素器。因此,根据玉琮上的纹饰有无及其纹样图案,可以判断玉琮的年代和真伪。

最为精致的玉琮纹饰就是良渚玉琮上的神人兽面纹(见图15)。良渚玉琮外壁一般分为若干节,每节以边角为中心线,琢出纹饰,早期为神人兽面纹,逐渐简化成兽面纹或神人纹。纹饰往往以弦纹作为神人的羽冠,以凸出的短横档表示嘴部,以对称的双圈表示眼睛,并在外圈两侧刻出弧线三角形阴纹作为眼角。这种纹饰也有着一个从复杂到简化的过程。图16是良渚玉琮神人兽面纹的早期图案,图17是良渚玉琮神人兽面纹的中期图案,图18则是良渚玉琮上神人兽面纹的晚期图案。从良渚文化不同时期玉琮上的图案可以看出其从复杂到简化的演变规律,最明显的就是下部兽面眼脸由复杂到简化再到消失。

玉琮纹饰的演变也表现在其他图案上。图19是商代晚期玉琮,其弦纹图案明显脱胎于良渚时期手镯上的类似纹饰(见图20),并进行了简化处理。和商代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其出土玉琮(见图21)上的弦纹明显承继了良渚玉琮晚期的兽面纹,图22是商晚期妇好墓出土的玉琮,也能见到这种演变后的弦纹。图23至图27,分别是金沙(相当于商代)、商周之际、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玉琮,可以明显看出,商以后玉琮外壁纹饰的简化和淡出。这种简化和淡出,显然和玉琮祭祀功能的减弱有关,玉琮在礼乐兴起后其作为神人沟通的媒介功能大为削弱,表示这种功能的图案纹饰,也逐渐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而这种纹饰的简化和淡出,是对玉琮断代和鉴定的重要标识。

尽管宋明清时期也有各种纹饰图案的玉琮出现,如图28所示的南京博物院藏品,但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其纹饰的价值已不可和良渚玉琮同日而语。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古代玉琮的鉴定(上)

请鉴定古玉琮请鉴定古玉琮鉴定请鉴定古玉陈逸民玉琮是我国古代玉器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玉器。关于玉琮的认定却有着一个不断变化和深化的过程,从纯文字资料到绘图的出现,再从绘图到实物的出现,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符合实际的认知历程。《周礼·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