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博物馆讲解比赛的应对策略

舟山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大赛上获佳绩-舟山博物馆周瑶【摘要】博物馆讲解员是连接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在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提升讲解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博物馆业界交流,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质量,全国各省市先后举办了不同规模的讲解比赛。为提高参赛能力,讲解员应充分掌握

舟山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大赛上获佳绩 -舟山博物馆

周瑶

【摘 要】博物馆讲解员是连接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在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提升讲解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博物馆业界交流,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质量,全国各省市先后举办了不同规模的讲解比赛。为提高参赛能力,讲解员应充分掌握讲解选题、撰写讲解词、情感收放、声音仪态、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多个方面的技巧及策略,并以讲解比赛为契机,不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及业务能力,成长为专业化的博物馆讲解人才,共同促进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 讲解比赛 讲解策略

讲解员是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通过生动、灵活的语言,运用讲解技巧,进行全面有序的介绍,使广大观众能够最直接、有效地了解和接受陈列展品的内涵,并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1]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讲解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充分挖掘讲解员队伍中的优秀人才,促進讲解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并加强馆际学习和交流,自20世纪90年代起,全国各省市都先后举办不同规格的博物馆讲解大赛。比赛模式和评判标准不断革新与进步,获得了业界的认同,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广州文博界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文博讲解员的队伍日益壮大。2016年中旬,为促进博物馆界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广州市博物馆的服务能力和讲解水平,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精心组织策划了“广州文博讲解大赛”。笔者作为博物馆宣教人员,有幸以选手身份参加专业组比赛,并获得一等奖及最佳讲解词奖。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比赛经历和讲解工作经验归纳论述以下几个方面,以供同行参考指正。

一、讲解选题的确定

选题是讲解比赛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环节,不夸张地说,选题直接决定了讲解比赛的成败。选题不好,讲述得再棒,评分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也是最为痛苦的一个环节。从最初选定的内容到最终敲定的内容,很可能要经历无数次的更改和纠结。

笔者认为,选题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能代表本馆特色的经典展品或人物,二是讲解员对其有较深的理解和较浓的兴趣。前者决定了讲解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多数评委和观众,后者则决定了讲解员撰写讲解稿的难易和情感抒发的自然。

在这一过程中,讲解员应首先确定选题的大致范围,并结合馆内相关同事特别是陈列宣教部门同事的建议,做出选择。经验丰富的领导及同事会告诉你什么题材最能彰显本馆特色和吸引观众的注意。由于比赛时间只有三四分钟,在确定题目时,要将范围不断缩小,尽可能聚焦到某一件展品或某位人物的某一事件上,以小见大,否则易让评委及听众不知所云而导致失分。

题目的表述,应直接简单,切忌大而泛,因为这将影响之后讲解内容的撰写是否集中和明确。例如,笔者的初赛题目,最初是《东征墓园浩气长存,诉说多少英雄故事》,最后定为《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蔡光举》;决赛题目,最初是《生死之交——孙中山与梅屋庄吉》,最后定为《梅屋庄吉与孙中山铜像的故事》。前后对比,可以看出最终的题目更为具体和平实,点出讲解内容的关键词即可。

二、讲解稿的撰写

关于讲解稿的撰写,可从两方面着手考虑。首先是讲解稿谁来写。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由参赛的讲解员自己撰写稿件,一是利于自然地进行演绎,二是利于快速将稿件熟记于心。

其次是稿件如何撰写,这一点因人而异。每个讲解员都有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及讲解风格,应结合讲解选题和个人风格进行撰写,并在不断试讲和演练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笔者的比赛稿件经过数次推倒、重建,最高记录一天之内可能写了十多个版本。而最后笔者选择的那篇,很幸运地拿到了“最佳讲解词”的奖项。

记得当时评委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讲解词一定要善于抖包袱,从一开始就抓住观众的心,讲观众所不知道和感兴趣的故事。”笔者初赛和决赛的稿子,可能恰好都符合这一标准。例如,在开篇提问“您知道吗?”“您或许不会想到……”等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又如,在行文中,使用比喻、夸张等方式来加强表述的感染力。再如,在结尾时,尽量接地气,将展品或人物的精神与观众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引起观众的共鸣。

再次,比赛时间很短,不能期望将整个展品的前因后果全部讲述清楚,表述也应通俗明了,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观众疑惑的名词。

最后,要不耻下问。邀请领导、同事、研究人员、有舞台经验的老师,甚至是你的家人听你试讲,他们的意见甚至批评,可能都有助于你稿件中某一点的完善。当然,每个听众的视角都有所不同,最终如何采纳意见,仍需要讲解员有自己的主见和决断。

三、讲解稿的背诵

关于讲解稿的背诵,由于记忆力的差异,每个讲解员需要的时间可能不一样。但不论如何,一定要在完全定稿后才开始背。以笔者的经验,如果早早将稿子背熟,之后再做修改,那么在舞台上很容易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出现串词的情况,得不偿失。

一般背稿最迟应在比赛前两天开始,此时稿件不应该再做调整,而是专心背诵,直到只字不错。要知道,若在比赛时出现忘词的情形,不仅会打乱自己的节奏,也会极大地破坏评委的印象,整个演绎都将大打折扣。

四、情感的收放

情感的把握,其重要性可谓点石成金。没有感情,再好的稿子也讲不出味道。而善于运用情感的讲解员,即使是面对一篇平淡无奇的讲解词,也可能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讲述时,应抑扬顿挫,有起伏,不能一直感情饱满或平淡叙述。三四分钟的讲解词一般可分四段,第一段单刀直入点明主题,第二段自然亲和描绘叙述,第三段声情并茂进入高潮,第四段铿锵有力升华结束。

讲解比赛虽不同于演讲一般需要夸张的表演,但毕竟是在舞台上,适度的演绎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个度则需要讲解员根据稿件内容具体把握。

五、声音的训练

为了尽可能缩小与现场讲解的差异,讲解比赛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能使用麦克风(比赛场地较大的除外)。这一点对大多数未经专业发声训练的选手来说,是一种考验。

长期来说,讲解员应坚持普通话训练和发声练习,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并具有穿透力。短期来说,要有质的飞越几乎不太可能,但至少要做到放大音量,并咬准稿件上的每一个字。此外勤加练习腹式呼吸也是短期内提高音量的好办法,这一方法还能有效地缓解赛前的紧张,使声音更加稳定有力。

六、仪态的训练

大部分讲解比赛的评分表上都有专门的一项是仪容仪表分。这一项分数虽不至于决定生死,但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是讲解员气个人形象与气质的综合体现。这一点需要讲解员在日常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改善。这里仅谈比赛中应强调的一些细节。

在舞台上比赛时,最重要的是上台致开场白时的仪态和动作,从上台、问好、鞠躬到介绍讲解的题目,每一个细节都应做到自然大方。这些做好了,会给评委及观众留下很好的第一印象。实际上,从候场时出现在评委视野里开始,讲解员就应保持挺拔的状态,直到讲解结束走出评委的视野,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相比之下,讲解的过程中反而不需要过于计较每一个细节,在演绎的过程中应做到自然放松。但为了保证比赛发挥的稳定性,动作可以事先演练好,知道讲到何处该指PPT,讲到何处该走动或者做手势等。此外,在舞台上,眼神的运用也十分重要。讲解员应保持平视观众席,做到眼睛与评委和观众进行交流,使讲解更加亲和自然,而非单纯地背诵讲解稿。目光可以巡视,但不能漂浮不定,否则会让评委认为你不够自信和大方。

七、临场发挥环节的应对

近年来,讲解比赛的方式推陈出新,除了基本的讲解功力,还侧重于考察讲解员的综合素质。例如,“雷锋杯”全国讲解大赛,设置了综合知识测试的环节,涉及文物保护法、博物馆学、历史、时事、典型文物等。这些比赛内容的创新,使讲解员的能力得到了更加全面、立体的考察[2]。在笔者参加的广州文博讲解大赛决赛中,也设置了与之类似的时事评论环节。

这个环节可能会让大多数选手都感到痛苦。按照比赛要求,此环节没有题库,没有范围,也没有准备时间,舞台讲解结束后立即随机抽取题目,评论近年来文博行业的热点时事。这考验的不仅是讲解员的专业知识面和对文博行业的关注,还包括讲解员的反应能力、逻辑思維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这些角度而言,这个环节除了平时的积累,很难通过临时抱佛脚得到提升。

但另一方面,只要是比赛,就总有一定应对策略。放弃你所不能控制的部分,专心把你能做到的部分做好,就有50%的几率成功。以2016年广州文博讲解大赛的时事评论环节为例,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可供参考的经验。

第一,大量阅读文献。集中一段时间大量阅读文博时事和政策报道,关注重要媒体的评论,了解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热点,并找到主流的观点和价值取向。如果时间允许,最好选择一两个热点完整写下自己的答案并记熟。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大多都触类旁通,若能对关键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比赛时抽到类似的题目便能迅速地组织语言,不至于张口结舌。

第二,注重表达逻辑。时事评论最重要的并非内容,而是条分缕析,言之成理。所以无论什么题目,回答首先要观点明确,其次应有逻辑,或是总分总,或是两面性,或是首先其次层层递进,善于运用连接词。可以多看媒体的新闻评论或面试指南,从中找到符合自己思维习惯的范例,记住它的表达逻辑,在答题时可以套用,以加强表达的流畅性。

第三,利用时间空隙。比赛时,有的赛制要求读题后立即答题。这看似没有给选手预留多余的准备时间,但实际上主持人念题目时就可以快速思考,看题目是否能套用自己所准备的答案,如果不行,至少可以确定问题的类型和回答的基本逻辑。另外,还可以尝试礼貌地请求主持人复述问题,一方面确认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题意,另一方面也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八、讲解比赛和日常讲解的异同

最后想简单谈谈笔者对讲解比赛和日常讲解工作的认知。讲解比赛和日常讲解显然具有差异性:讲解比赛是在舞台上的呈现,面对的主要是评委,具有表演艺术的成分;而日常讲解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观众,表达更加灵活和自然。

但二者却是相辅相成的。对过去的工作而言,讲解比赛是讲解员专业能力和日常积累的综合体现;对将来的工作而言,讲解比赛是讲解员发现不足和学习提升的最好机会。笔者认为,参加任何讲解比赛都像一场“战争”。这里指的并不是和对手的战争,而是讲解员与自己的较量。从报名比赛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准备好经历一大波紧张、纠结、疲惫、打击等等。过程虽然痛苦,但天下总没有白费的努力,每一点付出和积累都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这种成功,并不一定体现在奖项上,更多的是心态的成熟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比赛,讲解员能迅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努力,这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将大有裨益。

九、结语

基于当前博物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兼之我国观众多年沿袭下来的参观习惯,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解读我国藏品信息、促进今人和历史及自然的对话方面,依然扮演着最生动的“桥梁”角色。因此,只有不断提升讲解员的专业能力,才能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的质量。举办博物馆讲解大赛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力途径。

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它不仅可以让讲解员通过比赛充分锻炼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更有助于其提升形象气质、声音素养及心理素质等。这些都对讲解员在专业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从行业的角度而言,尽管目前业界对于讲解大赛的形式、标准及意义的评判不一,但长远来看,讲解比赛仍是促进行业内交流和宣教工作不断进步的有力推手。综合来看,随着讲解赛事举办次数的增多,赛事安排、比赛宗旨、要求、形式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对参赛人员的要求也在层层拔高,同时比赛的覆盖面和辐射面也在逐步扩大[4]。此外,包括2016广州文博讲解大赛在内的不少比赛都邀请了普通观众作为博物馆讲解最真实的受众参与评分或观看比赛。这一方面加强了博物馆的宣传力度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对博物馆宣教工作观众导向性的强调,这些对博物馆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博物馆界应重视讲解比赛的作用,通过定期举行比赛,创新比赛形式,促进业内交流学习,突显博物馆讲解工作的专业特征和地位,实现讲解员个人和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琳.现代博物馆讲解艺术[M].上海:中西书局,2014:105.

[2]张希玲.“雷锋杯”全国讲解大赛的启示与思考[J].中国博物馆,2004(4).24.

[3]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说吧,广州——2016广州文博讲解大赛[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4.

[4]唐琳.现代博物馆讲解艺术[M].上海:中西书局,2014:109.

周 瑶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博物馆讲解比赛的应对策略

舟山博物馆在全国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大赛上获佳绩-舟山博物馆周瑶【摘要】博物馆讲解员是连接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重要桥梁,在博物馆宣传教育阵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提升讲解员专业化水平,加强博物馆业界交流,提高博物馆教育工作质量,全国各省市先后举办了不同规模的讲解比赛。为提高参赛能力,讲解员应充分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