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百仞滩声:临高人的欢歌

王浩滩水不盈尺,相传百仞深。石空思米袖,流响忆钟琴。但恨无修竹,却怜此茂林。永和修禊事,携手共相寻。――清临高邑令史流芳白仞滩,又名百仞石滩,距临高县城东北约四公里,是文澜江下游一处险滩,九层岩石陡立,江水飞流直下,激流漱石,飞瀑浅落,数里之内可闻其声,犹如百仞落瀑,古为临高八景之一。明代,百仞滩被

王浩

滩水不盈尺,相传百仞深。

石空思米袖,流响忆钟琴。

但恨无修竹,却怜此茂林。

永和修禊事,携手共相寻。

――清临高邑令史流芳

白仞滩,又名百仞石滩,距临高县城东北约四公里,是文澜江下游一处险滩,九层岩石陡立,江水飞流直下,激流漱石,飞瀑浅落,数里之内可闻其声,犹如百仞落瀑,古为临高八景之一。

明代,百仞滩被称为“百人头滩”,盖滩中遍布火山岩河床,形貌各异,远望犹如人头攒聚,故名。今称“百仞”,是因文澜江水流经弯曲起伏的河床,急流拍打巨石,江水流泻而成瀑布,涛声如雷,蔚为壮观。

《临高县志》(康熙年间)记载:“百仞滩,距县治之东北十里。水自临江盘绕而东,注于江门,万虿千蛇,莫可名状。两崖壁立,水啮石面,三叠而后溢下。飞瀑撒珠,澎湃震撼,声彻十余里。诸名贤有诗。”

走过略微晃动的石桥,在荆棘丛中沿曲折的石阶小径拾级而下,颇有曲径通幽之兴味。行至石阶尽头,不远处的流水声愈发清晰,待“百仞滩”三字石刻映入眼帘,似乎在提醒我们已进入另一番洞天。

首先,各时期的摩崖石刻会引起你浓厚的兴趣。最先入你眼帘的,是一明代石刻,其大书:“百仞滩”,并提款曰:“明嘉靖三十年九月九日,本县知县闽边江陈址、典史郑焕、教谕尹尚贤、训导黄口口、临乡宦陈嘉猷、林士弘、王佑共游于此。”其附近尚有多处石刻,则多为清代。

大石刻前有神祗牌位。民间传说,若乡民百姓听到百仞滩传出吼声,那就预示着天气有变,狂风、暴雨等天气会相继袭来,由于预兆十分灵验,人们渐渐把这种自然现象当作神明显灵而加以崇拜,石刻前便有了显灵神位。

据不完全统计,百仞滩类似石刻近20块,有像三字碑那样志游的,还有揽胜的、兴怀的,皆因百仞滩系临高八景,远近闻名,故文人墨客鱼贯而来,赏景而抒怀所留下的。

“溟濛有迹飞空去,浩荡无边激石来。浪拂千花圆似玉,瀑流群壑吼如雷。”这是明朝曾选授直隶州判的临高波莲镇美鳌村人王锦尚笔下的白仞滩。

清代著名诗人钟元铺饱览这气势恢弘的白仞滩后,触景生情,留下了咏吟白仞滩的千古佳句“疑是天河此泻奔,九天落处见云根”。

现代著名戏作家、《国歌》词作者田汉于1962年夏访临高,也挥笔题诗记游,留下了不朽的名句:“白仞滩头一驻鞭,层岩飞瀑万雷喧”。至今岸边留下了许多诗文石刻,各种诗歌题词石刻达18处,吟诗咏词106篇。

走过另一段石桥,踩着一块块布满青苔的巨石缓慢前进,其间树影婆娑,水流汩汩,并无想象中波涛澎湃的气象。上世纪百仞滩上游兴建百燕滩水电站,人工堤坝将大部分流经百仞滩的文澜江水引至右岸用于发电,加之非雨季,越过堤坝而来的文澜江水也只能汇聚成涓涓细流,已难再见往昔“瀑流群壑吼如雷”的宏大景象了。不过由于江水的退去,在波涛澎湃的江水下沉寂千百年火山岩河床得以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百仞滩一改往日睥睨四野的强横,如一位慈祥、慵懒的老者,呈现给我们一片宁静与祥和。

走出树荫,抬头远望,千姿百态,层叠攒聚的火山岩河床正向我们招手。这里的火山岩有宽厚圆润的,也有挺拔锐利的,岩石如垒,石浸水中,或大小或方圆或冷峭或圆溜,或兀立或酣睡或沉思或跳跃,或龙虎相搏,或水牛沐洗,或老翁对弈,或渔翁垂钓……还有一处天然“蒸酒锅具”,水从石上滴下,水声叮咚有韵,经年不绝。每一个岩石都是一尊风格迥异的艺术品,百仞石滩组成了古朴、粗犷的艺术群体,在荒野里展览悠悠千年。岩石上锈着苔痕越斑驳,就证明她的年龄越古老。

原本一路低吟浅唱的文澜江,自南往北流经此滩,由于河床弯曲,水流湍急,遇到岩石的阻拦,形成急泻而下的百仞瀑布,其浪花泛白,涛声宏大,仿佛要奏响激越、高亢的音符,远在十里外的临高县城都可以听到轰轰作响的滩声,这是“百仞滩声”的由来。

当文澜江流至百仞滩,时尔飞瀑拍岸,时尔潺潺穿石,化成了临高人的千年欢歌!”(本文作者单位为海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百仞滩声:临高人的欢歌

王浩滩水不盈尺,相传百仞深。石空思米袖,流响忆钟琴。但恨无修竹,却怜此茂林。永和修禊事,携手共相寻。――清临高邑令史流芳白仞滩,又名百仞石滩,距临高县城东北约四公里,是文澜江下游一处险滩,九层岩石陡立,江水飞流直下,激流漱石,飞瀑浅落,数里之内可闻其声,犹如百仞落瀑,古为临高八景之一。明代,百仞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