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珂广告

见证淮军将领刘邦盛人生轨迹的一组文书

见证淮军将领刘邦盛人生轨迹的一组文书许松刘邦盛,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人,生于1839年,卒于1904年,出身于军功世家,祖刘三阳,父刘在田,武阶均为建威将军(正一品)。刘邦盛最早追随李鸿章从合肥团练起家,后随张树声部加入淮军、屡立战功。在各类淮军资料中,关于刘邦盛的记述并不多,也比较凌乱。对于一位戎马倥偬一生

见证淮军将领刘邦盛人生轨迹的一组文书

许松

刘邦盛,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人,生于1839年,卒于1904年,出身于军功世家,祖刘三阳,父刘在田,武阶均为建威将军(正一品)。刘邦盛最早追随李鸿章从合肥团练起家,后随张树声部加入淮军、屡立战功。在各类淮军资料中,关于刘邦盛的记述并不多,也比较凌乱。对于一位戎马倥偬一生、晚年效力大清海防夷务的高级将领来说,用更多的历史资料将其人生轨迹展现于世人,是对家乡先贤军功报国的正名与缅怀。

在安徽博物院的馆藏中,笔者查询到一组关于刘邦盛的文书档案:“刘邦盛补广东惠州协副履历册”(光绪十二年)、“曾国荃咨明刘邦盛回籍事呈”(光绪五年)、“谭钟麟准刘时刚廕监生照会”(光绪二十三年)、“德寿饬刘邦盛回省手札”(光绪二十六年)。笔者通过这几件文书,并结合其他史料记载,试图简单勾勒出刘邦盛四十年军旅生涯的人生轨迹。

刘邦盛补广东惠州协剐履历册

此履历册为光绪十二年(1886年)刘邦盛调任广东惠州协副将时开具的履历(见图1~图3)。从履历册上可以看出,刘邦盛是从军队底层打拼成长起来的,虽为李鸿章、张树声的嫡系,并屡有战功,但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几经波折。仅在此履历上记载的就有两次保荐任命被兵部驳回,官场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履历记载,刘邦盛“于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间由武童投效树字营充当哨长,二年于克复苏州省城及江阴无锡金匮等城”,“江苏爵抚部院李(鸿章)咨奖以把总”。同治五年(1866年)“上谕刘邦盛着免补干总以守备尽先补用并赏戴蓝翎”。同治七年(1868年)因在山东曹县安丘潍县及湖北等地“击贼迭胜”而获上谕“着以都司尽先补用并赏换花翎”。同年因刘邦盛在平定西捻军张宗禹部的战功,“上谕刘邦盛着免补游击以参将留于两江”。兵部可能觉得这一升迁过快,将上谕“驳改”为“免补都司以游击留于两江尽先补用”。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履历表的张宗禹写成了张总愚。李鸿章在平定西捻军上书朝廷的战报中为显示对敌人的蔑视,将张宗禹称为张总愚,意为对手总是愚蠢,没想到在部将的履历表中也被如此沿用。

同治八年(1869年)刘邦盛“着以参将留原省尽先推补并赏加为副将衔”。同治九年(1870年)在山西随张树声任右营前哨哨官,记名总兵。同治十一年(1872年)调升右营帮带。同治十二年(1873年)山西巡抚鲍源深调刘充任抚标右营管带,“以副将用”,“于晋省沿河水陆各营在防堵御,时逾两载,尤为出力”。光绪四年(1878年)刘邦盛“因树军搜剿晋边包头迪西游匪马贼,首犯就擒,地方一律肃清”赏二品封典,光绪五年(1879年)加总兵衔。

光绪六年(1880年)张树声任两广总督,奏请调用刘邦盛为督标左营参将并驻军肇庆,后任增城营参将。光绪七年(1881年)被广东省保列为一等参将。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两广督标中军副将的保荐中,刘邦盛再次因“此缺不甚相宜”之由错失机会,惠州协副将吉瑞获得此职位,刘邦盛也终于对调到惠州协副将之职。

曾国荃咨明刘邦盛回籍事呈

此呈为时任山西巡抚曾国荃准许刘邦盛回皖省亲并向安徽巡抚转达情况的咨文(见图4、图5),并请安徽抚部院“请烦查照施行须至咨者”,予以方便。时值光绪五年(1879年),刘邦盛以补用参将衔任抚标练兵右营管带,因所带部队“于上年十月裁归原营训练,当即禀请赏假三个月回藉省亲”。咨文中写到刘邦盛对手上公务的处理情况,包括负责从山东德州运来的东漕小米的运输交割、运输用毛驴骡马的安置和印信移交,可见刘处理公务的条理和干练。咨文中还提到刘邦盛“从军十有余年,未经回藉省亲。兼以家严盼望情切,恳恩准给假三个月,并请缮给咨文”。慈母盼儿归家探望,刘邦盛思乡之情其言切切,而上级同僚的理解和关照也见之于字里行间。

谭钟麟准刘时刚廕监生照会

此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准刘邦盛嫡长子刘时刚廕监生的照会(见图6、图7)。监生是指明清两朝获得公家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的生员,或是取得入监资格的生员。廕监生是清朝国子监的“官生”,是大臣官员子弟廕入国子监读书者,并得以深造学习最终走入仕途的一种恩赏。照会上提及,清朝例制“武官二品以上各廕一子入监读书”“武官廕子必以嫡长子,又廕监生年二十以上者”。刘邦盛“嫡长子监生刘时刚请廕之处与例相符,应准其廕承二品廕生”。“惠州协副将刘邦盛业已升授北海镇总兵,准咨前因”。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记名总兵刘邦盛为广东北海镇总兵官”。北海镇总兵又称北海镇水路总兵,驻地为今广东阳江,是当年大清南疆海防重镇。此时的刘邦盛官居二品,已有资格报请嫡长子入廕监生。

德寿饬刘邦盛回省手札

这件文书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广总督德寿饬令刘邦盛回省的手札及封套(见图8、图9)。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庚子事变,中国南方也不太平。是年10月发生了惠州革命党郑士良起义,记名提督刘邦盛、都司莫善积等将领受命镇压此次起义。清军在战斗中进行得并不顺利,刘邦盛还在此役中身受重伤,后被饬令回省复命。此时,刘邦盛的军事生涯及个人荣誉已到达顶峰,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会剿广西梧州郁林等属土匪出力,赏北海镇总兵刘邦盛……头品顶戴。刘邦盛并给巴图鲁名号”。手札中德寿的言辞较为简短严厉,安排刘邦盛将部队移交给下属都司莫善积统带,“札到该镇即便遵照,毋违此札”。在此事件后,刘邦盛的人生轨迹开始下滑,清实录记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北海镇总兵刘邦盛、办事颟顸。措置无方。肇庆协副将斌成、才具平庸。办事竭蹶。均著开缺送部引见”。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邦盛郁郁而终,而接替北海镇总兵的正是那位共同参与平叛的都司(时为记名总兵)莫善积。

纵观刘邦盛的一生,保卫疆防,平定内乱,在那个年代确系一位战功卓著、爱国忠君的优秀将领。而一代名将因为镇压革命军起义的失利而终遭朝廷弃用,对刘本人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和悲哀,但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成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刘邦盛的子孙中亦有多人投身革命,报效家国,刘氏一族可谓军功世家,将星满门。除了刘邦盛及祖、父三代均官居一品、位列朝堂外,刘邦盛子孙中,投身军旅并成长为高级将领的亦有数人。其嫡长孙刘和鼎为抗日将领,国民党陆军上将,退役后在枞阳县筑长江内堤围湖垦殖,治患兴利,造福乡梓,为毛泽东在文章中提及。其第九孙刘和谦,也曾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海军一级上将。

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支重要的国防军事力量,淮系集团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对淮军及淮系集团将领的研究方兴未艾,历史评价也日趋客观、正面。淮军及淮系集团后人散布于大陆、台湾、香港及全球华人圈,加大对淮军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利用,推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正是我辈应尽的职责。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见证淮军将领刘邦盛人生轨迹的一组文书

见证淮军将领刘邦盛人生轨迹的一组文书许松刘邦盛,安徽省肥东县长临河人,生于1839年,卒于1904年,出身于军功世家,祖刘三阳,父刘在田,武阶均为建威将军(正一品)。刘邦盛最早追随李鸿章从合肥团练起家,后随张树声部加入淮军、屡立战功。在各类淮军资料中,关于刘邦盛的记述并不多,也比较凌乱。对于一位戎马倥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