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锴
作为土和水合成的泥,是生活中最常见之物了,不过,此物虽常见,但却实实在在有误解之嫌。翻开报刊和词典,常见将“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一团泥的样子——“烂醉如泥”中的“泥”成了“烂泥、稀泥”。这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虽然“普及”,但却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泥”并非“土和水合成的东西”,而是一种水虫!
宋、明、清三代真有人为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一书中,对“醉如泥”中的“泥”作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明确指出,“泥”不是泥土,而是一种特殊的虫子,其特点是“无骨”,应属软体动物或腔肠动物之类;水生,离开水便呈泥状,如醉酒一般。明人张岱在《夜航船·四灵部·虫豸》中解释得更为清楚:“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堆泥。故诗人讥周泽曰‘一日不斋醉如泥。”
从这些典籍中得知,正是由于“泥”“失水则醉,如一堆泥”,跟有些人醉后的姿态很像,于是,人们就习惯用“醉如泥”一词来形容一个人醉后的形态。其前加一个“烂”字,进一步突出了醉酒的程度之深。一些人醉后的表现确如泥委地,于是便有人望文生义,误将“烂醉如泥”中的“泥”,理解成了“烂泥、稀泥”、“土和水合成的东西”。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烂醉如泥的“泥”是一种南海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