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模型设计
李前慧+姜英玉+钟源+曾光
[摘 要]移动医疗改变着公众传统的医疗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公众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因此,最大限度地发挥移动医疗技术的优势,为国家卫生事业改革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技术载体,移动医疗应用被公众广泛接受是關键。文章在传统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提出了移动医疗技术应用的技术接受模型。年龄因素、社会规范、健康风险、人际关系、系统质量、技术焦虑等是影响用户接受移动医疗应用技术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移动医疗;医疗应用;技术接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3.141
1 引 言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持续增长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给国家和公众带来了更加巨大的经济压力。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开始改变着公众的医疗方式,帮助提高公众的就医效率和医疗质量,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卫生事业改革做出贡献,因此,国家积极倡导发挥移动医疗的巨大优势,改善就医环境。
移动医疗是指利用卫星通信、移动电话或PDA 等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与服务。[1]移动医疗应用的推广颠覆了过去人们只能前往医院“看病”的传统生活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各种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资讯,甚至远程接受医生诊疗。节省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医院的时间和成本,更高效地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变治病为防病,[2]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健康信息的可获得性又积极改善医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人数增加等,公众对医疗服务尤其是移动医疗的需求持续增长,移动医疗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医疗应用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移动医疗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低,而且多数医务人员使用移动医疗的意愿也不高。[3,4]目前移动医疗服务覆盖度还很小,从技术接受的角度,用户对移动医疗的技术接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用户内在动机、主观因素、移动医疗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基础上,构建移动医疗用户技术接受模型。
2 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基础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是1989年Davis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5]目的是探讨针对某一信息技术(如计算机)被用户广泛接受的决定性因素。根据TAM理论,用户对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行为由行为意向决定,而态度和感知的有用性是影响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感知的有用性又由外部因素(如系统特征、使用界面等)和感知易用性共同决定。因此,对于某一信息技术来说,用户感知的易用性和有用性是两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有用性是用户使用某技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更多的工作。而易用性是用户认为某技术容易操作,易用性及有用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TAM模型具有易操作性和普适性,但却为考虑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Venkatesh与Davis在2000年在TAM基础上加入了社会影响因素和用户对系统有用性的认知因素,[6]即TAM2模型。其中,社会影响因素主要指主观规范、形象、用户经验和自愿性,而系统认知有用性指的是工作相关性、产出品质和结果的明确性。TAM2 模型综合考虑了用户主观因素、外部因素和技术因素,为原模型增加了影响技术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的前因变量。
3 移动医疗应用的技术接受模型
虽然TAM 和TAM2技术接受模型适用于大多数领域,尤其是与工作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接受和预测上具有很高的解释力,但不论TAM 还是TAM2 模型,焦点都集中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强调工具性认知会影响个人的决策过程和使用意向,强调如何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等外在的动机提高人们的使用意识,而忽视人们的内在动机,[7]对于用户有强烈内在需求的服务类技术,尤其是医疗服务需求,其适用性还存在不足。因此,在经典的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移动医疗服务的技术接受模型,如图3所示。该模型中,引入了健康风险和年龄因素、技术焦虑因素、系统质量、人际关系因素和社会规范因素等。
3.1 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因素是用户接受移动医疗服务的内在动机。健康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用户自身的健康状况所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指的是用户使用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所要承担的可能的健康风险。移动医疗服务是特殊的商品,用户接受服务取决是自身的健康需求。不管是有医院参与的三方服务链,还是只有用户和技术平台参与的用户自我健康管理,用户在享有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同样承担着健康风险。
3.2 年龄因素
移动医疗服务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技术,而互联网属于近些年的新兴技术,对于年轻人来说比较容易学习和使用,而对于中老年人却是挑战。与传统医疗服务相比,移动医疗的在给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用户和服务提供方(如医生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考虑移动医疗服务的技术接受时,年龄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年龄对用户实际使用技术接受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年龄与用户的健康风险相关,从而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的行为意向;年龄与技术焦虑有关,对于同一技术,中老年人的技术焦虑要高于年轻人很多,因此,年龄会进一步影响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不同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人际关系,而人际的影响会影响用户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
3.3 技术焦虑
技术焦虑是指用户在考虑到其自身能力和意愿的情况下使用技术相关工具时的一种心理状态。[8]绝大多数研究表明,技术焦虑对使用意向存在影响,会使用户尽量避免或者减少使用。[9]移动医疗技术作为新兴技术,要求公众有互联网操作的能力,这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对互联网应用接受有障碍的用户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中老年人,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用能力较年轻人差,更容易焦虑。
3.4 系统质量endprint
系统质量是用户对移动医疗服务的感知质量,其质量取决于用户对系统所提供服务的主观评价。系统质量涉及信息质量、交互质量、结果质量等多个维度,是用户对系统感知的综合体现。
3.5 人际关系
移动医疗服务是传统医疗服务的助力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医疗环境,改变着公众的就诊方式。但是不依赖移动医疗服务,用户依然可以通过传统的就诊方式和自我健康管理满足自身的健康需求。因此,对于可选的移动医疗服务,人际关系影响对用户的技术接受就十分重要。如果一项移动医疗服务,周围人大多数都愿意使用和接受,用户就很容易接受。
3.6 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指移动医疗服务的供需双方所遵守的社会活动准则。由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移动医疗服务链可能涉及医院、用户和第三方技术平台中至少两方。以最常见的在线挂号为例,患者可以在挂号网站选择想要预约的医院专家,这项服务完成的前提是医院方同意把医生出诊信息放在网上,且同意把挂号权限授权给第三方平台。正是由于这种规则,促进了患者去接受在线挂号服务,患者才有可能通过移动医疗技术便捷地实现挂号。
在移动医疗应用技术模型中,健康风险是用户接受移动医疗服务的内在动机,年龄因素和技术焦虑是主观因素,系统质量是技术因素,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是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用户感知的有用性和易用性,决定用户的行为意向,最终实现用户对移动医疗技术的实际使用。
4 结 论
移动医疗应用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将医疗服务移动化,由于其依然属于医疗服务,用户的接受具有特殊性。作为医疗服务,用户对移动医疗技术的接受取决于用户健康需求、主观因素、服务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等。本文初步建立了移动医疗服务技术接受模型,在后续的研究中,会继续收集大量的实证数据,对模型进一步检验和完善,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更好地为移动医疗市场的开发和推广服务。
参考文献:
[1]Hii P C,Chung W Y.A Comprehensive Ubiquitous Healthcare Solution on an Android Mobile Device[J].Sensors,2011,11(7):6799-6815.
[2]任聪,邓朝华.移动健康服务用户接受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6):1015-1018.
[3]刘庆顺,梁之栋.移动医疗App用户接受行为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4):14-18.
[4]秦丽平,吴夷,黄丹,等.国内外移动医疗的现状分析[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7,23(1):19-21.
[5]Venkatesh V,Davis F D.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J].Management Science,2000,46(2):186-204.
[6]Davis F D.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13(3):319-340.
[7]馬鑫龙.技术接受模型(TAM)的演化进程[J].江苏商论,2012(11):131-134.
[8]Chou C.Incidences and Correlates of Internet Anxiety Among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wa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3,19(6):731-749.
[9]Bozionelos N.Socio-economic Background and Computer Use:Tthe Role of Computer Anxiety and Computer Experience in Their 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 Computer Studies,2004,61(5):725-746.endprint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资讯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资讯 » 移动医疗应用的用户技术接受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