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吟舟
摘 要:文章针对现在高校日本文学硕士研讨生的论文质量欠佳,文学研讨才干相对单薄的现状,以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为例,探求在教育中运用原型理论研讨法与形式主义文本研讨法,引导研讨生从文学理论的视角研讨、分析作家的文学创造心思和创造办法,以期进步硕士研讨生的日本文学研讨才干。
要害词:硕士研讨生;日本文学;研讨才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51-02
研讨生的研讨才干体现在多方面,论文质量可以说是一个显着的衡量标准。多年来,从日本文学硕士研讨生的毕业论文开题陈述、论文编撰及辩论来看,日本文学研讨方向的研讨生的毕业论文存在空泛浅薄的问题。正如许多教师指出的那样,仅仅一些参考资料的罗列,缺少较深化的有价值的内在等,感觉像是本科生的毕业论文。
研讨生的论文,是研讨生学习研讨的概括总结。研讨生论文的质量,直接反映出研讨生的研讨才干,乃至反映出教师的教育作用和教育质量。
面临硕士研讨生的日本文学论文质量欠佳、研讨才干相对单薄的现状,作为一名从事日本文学研讨的教师深感职责之严重。怎么进步研讨生的论文质量?怎么进步研讨生的研讨才干?促进我考虑、探求、研讨。
常年从教积累了一些经历,一起亲近重视文学研讨学术前沿的研讨意向。经过长时间研讨发现,现如今,文学研讨已进入到一个簇新阶段。运用当今国际前沿的文学理论研讨法,从文学理论的视角高度来分析、研讨文学显现出其重要性。
一、把文学理论研讨法的内容引进到硕士研讨生日本文学教育
引导研讨生从文学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研讨文学,是进步研讨生日本文学研讨才干的要害。研讨生只要把握了必要的文学理论知识,才干进步其本身的文学涵养,拓宽视界,激起其学习爱好和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育研讨生的立异认识和立异才干。才干对所研讨范畴的内容进行更深化的发掘,进步研讨生的研讨才干,然后进步论文质量。
20世纪,文学谈论与研讨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具有历史悠久的列传研讨法与社会历史研讨法之外,还呈现了精力分析研讨法、原型理论研讨法,新批评的研讨法、形式主义研讨法、结构主义研讨法以及解释学研讨法等。这些谈论与研讨都为文学本质的探求拓宽了更宽广的视界。教师在研讨生日本文学教育中,可以把这方面的内容适当地增加进去。
下面就以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为例,探求在教育中运用原型理论研讨法和形式主义文本研讨法,引导研讨生从文学理论的视角分析作家的文学创造心思动机和创造办法,以期进步研讨生的日本文学研讨才干。
二、引导研讨生运用原型理论研讨法,从文学理论的视角分析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造心思
把原型理论研讨法应用于日本文学研讨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造活动供给了有力的资料。
原型理论研讨法起源于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力分析学。瑞士闻名心思学家荣格(1875—1961)对弗洛伊德的精力分析学的无认识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开展[1]。荣格指出,无认识分为个人无认识与集体无认识。个人无认识仅仅个人和私家的范畴;而集体无认识则是人类前期的社会日子遗址,是重复了亿万次的典型经历的沉淀和浓缩。集体无认识的内容则主要是“原型”或称为“原始意象”[2]。荣格提出的集体无认识构成了原型理论的中心。在荣格看来,集体无认识经过艺术家的创造之笔自发地喷涌出来,造成了巨大的艺术著作。用原型理论分析文学,其本质是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心思动机的分析。
(一)《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文学的“原型”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闻名的近代作家,芥川的文学著作言简意赅,涵义深化。
在研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时,其处女作《罗生门》(1915)具有典型含义。处女作具有奠定一个作家今后文学创造基调的成效。《罗生门》故事的场景规划、环境气氛、主人公的心思活动及故事的情节开展都笼罩在不安及担忧的空气中。《罗生门》中呈现的主题和意象等,在这以后的《鼻》(1916)、《芋粥》(1916)、《阴间变》(1918)等多部著作中重复呈现。因为原型理论总要触及人类社会长时间的心思经历的积累及不断重复呈现的意象等内容,所以,《罗生门》中呈现的种种意象、人物造型、故事结构等,可以理解为是沉淀在芥川龙之介无认识深层的原始意象即“原型”。
不安是芥川龙之介文学重复呈现的意象,贯穿了芥川文学,而且贯穿了芥川的终身。芥川晚年的著作多选材于他本身的日子,反映了芥川心里淤积的不安与苦闷。加之疾病的干扰,35岁的芥川总算无法脱节关于出路的“茫然的不安”,自杀了。可以看出,芥川的创造生计不仅仅在写故事,也是在写他自己的心境。
(二)原型理论为研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造心思供给了理论依据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为什么会充溢不安与担忧?荣格以为,人类日子的经历,因为不断重复而被深深地镂刻在人们心思结构之中。因而,人的心思是与个人的幼年、日子环境及种族的往昔休戚相关。
芥川龙之介出世后9个月,母亲精力失常,由舅父收养。芥川终身都因为母亲的发狂和养子身份而苦恼和不安。忧虑不知何时会像母亲那样发狂。芥川从事文学活动的20世纪20年代前后,第一次国际大战、俄国十月革命,日本抢米风潮相继发作,社会环境处于剧烈改变状况。深深地沉淀在芥川心灵深处的这些不安的现实,激活了潜在的集体无认识,经过芥川的文学创造之笔自发地喷涌出来,外化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形象。
三、引导研讨生运用形式主义研讨法,从文本理论的视角分析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造办法
芥川龙之介文学以文章言简意赅,选材奇特,创造技巧共同而著称。在运用形式主义研讨法研讨日本文学著作时,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供给了重要的资料。
(一)形式主义研讨法的“生疏化”理论与《蜘蛛丝》
形式主义研讨法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研讨法的源头,是文本研讨的办法之一。“生疏化”是其重要的文学建议。“生疏化”理论是指,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意图而是感知的进程,只要在进程中,文学主体才干感触和体会;为了延伸感触的进程,就必须增大感触的难度;增大感触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失常、生疏,也就是对人们早现已习以为常、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生疏化的处理[3]。包含意象、动静等在内的文学构成要素,均具有“生疏化”的作用。
《蜘蛛丝》(1918)这篇芥川龙之介的简略的寓言故事中,阴间底的血池就是一种“生疏化”的处理办法。《蜘蛛丝》中的主人公犍陀多是个伪君子。却也做过一次善事。因而,释迦牟尼想从阴间深渊中救出他,放下了一缕蜘蛛丝。犍陀多顺着蜘蛛丝从阴间底的血池向上爬去。半途他发现在自己死后有众多人也在跟着向上爬,便喝令那些人下去。恶念发生时,蜘蛛丝马上折断了。犍陀多又从头深陷于暗黑的血池之中。这是一个简略的寓言故事。日常日子中一般的事物经过“生疏化”的处理,使故事增强了神秘色彩,具有更招引读者的成效。
(二)运用形式主义研讨法中的言语理论分析《舞会》的言语特征
对言语的共同运用也是形式主义研讨法的重要建议。文学言语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经过各式各样的办法使日常言语“变形”。芥川龙之介的《舞会》(1920)中有多处对管弦乐声的描绘。这管弦乐声是整篇文章的联络枢纽。跟着舞会进程的舒畅、剧烈,芥川捕捉着这动静的相应改变。开始时是“明亮的管弦乐声,像美好的气味相同传递出来”,继而是“在法国管弦乐旋律之风的煽动之下,摇动的人群叫人晕厥般地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舞会高潮之际,只见“调子高扬的管弦乐的疾风像无情的鞭子不停地驱赶着那摇动不止的人群”[4]。
这管弦乐声时而如气味、时而为有煽动力气的风,时而又变得如暴烈的疾风。这是一场在鹿鸣馆举办的舞会。鹿鸣馆是明治初期为推广欧化方针由官方建立的交际场所,收支这儿的是外国贵宾、上流社会人士。所以这舞会是奢华的、跳舞的人群是显贵的,当然,舞步则是强健而愉快的。从这儿,人们或许现已感悟到这管弦乐之风的比方,正与其时的欧化之风相重叠了。芥川就是用这种办法,形象地描绘出其时的风气。共同的言语艺术,是文学家重要的创造技巧之一。作家笔下所要体现的不仅仅事物的样态,更要在所勾画出的景象中充塞进作家的爱情。
在研讨生日本文学教育中,参加当今国际前沿的文学理论,可以引领研讨生从文学理论的视角高度走进著作和作家的心里国际,更深化、详尽地分析研讨日本文学,酣畅淋漓地分析作家的创造办法和创造源泉。让研讨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利于开发其潜在才干。一起,也使日本文学研讨与国际文学理论有机地结合,以期使研讨生可以把握当今国际文学理论的新意向,更好地习惯新时期文学研讨的开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朱立元.现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997:166.
[2][瑞士]荣格;冯川,苏克译.心思学与文学[M].上海:三
联书店,1987:50-56.
[3][俄]什克洛夫斯基;方珊等译.作为方法的艺术[C]//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5-11.
[4][日]高木卓.芥川龙之介读本[M].东京:学习研讨社,
1958:228-237.
此文由 科学育儿网-观点编辑,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科学育儿网 > 观点 » 日本文学的特色 硕士研究生日本文学研究才能初探